?

高校校園景觀設計的思考

2014-10-21 19:53邵乘勝
科學時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底蘊景觀設計

【摘 要】隨著人類對精神生活水平的追求越來越高,園林景觀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設計師的水平要求也隨之提高。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校園景觀建設現狀,強調在注重建筑實體組織的同時更應注重建筑的外部環境。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要求做出更好的藝術性作品。

【關鍵詞】高校校園;景觀設計;文化底蘊

目前,國內高校紛紛擴建,校園建設問題日益受到重視,許多校園規劃都非常注重建筑實體的組織,而忽視了校園文化和外部環境建設。但是,外部空間作為校園生活的發生器,是校園中最有活力的地方,也是產生公共記憶的主要場所。當前社會,知識更新非常迅速,教育也越來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習的場所不再僅僅是課堂, 而是拓展到整個校園空間。因此,校園外部空間也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1.校園環境設計的意義

高等學校作為一個濃縮的小社會,要實現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的目標,歷代的校園環境都是以“育人”為前提進行規劃設計。環境優雅恬靜,校園內綠樹成陰,四季花開,曲徑通幽,山水宜人。建筑風格多樣、健康、充實、樸素、優美,處處充滿詩情畫意。高校的“育人”環境,不但是學??臻g精神和文化的水平體現,而且是人們現在和將來的希望所在。

2.校園環境設計的要素

2.1 校園景觀設計的作用

人類的發展,離不開大自然的保護。作為設計人類自然環境的園林景觀設計,在進行空間規劃與設計時,不僅僅要看到山石、水體、植物和建筑,還要考慮到動物、微生物的生存空間,這是景觀設計思維方式上的要求。景觀設計通過亭、臺、水、榭、樓、閣、廊、山、石之間的組合,以及這些元素營造的空間格局與規律,同時考慮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打造出以人為核心的生態空間。合理組織山石、水體、植物和景觀建筑,使其達到和諧自然,妙趣橫生,天人合一的地域空間。因此,景觀設計是溝通人與自然的有效途徑和手段,是人類認識和美化生存環境的技術應用。

2.2 校園景觀設計的要求

校園綠化環境是反映一所學校學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建設水平的重要窗口。校園內令人沉醉的綠意,不僅能給人以美的感受,也能給人以智慧的啟迪,是促進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校園綠化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與學校教育功能結合,使其滲透到學校課堂教學、課程實習和實訓中,使之成為自然科學和自然教育的大課堂。因此,當廣大師生融入這優美的環境時,接受了自然與人文美景的熏陶,領悟到天人合一的哲理,從而激發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大學校園規劃分區明確,分為辦公區、教學區、生活區和運動區,各個區域的園林種植方式都各具特色,應有較強的識別性。

辦公區、校前區的植物主景應體現明快、簡約、大氣,以小花木作點綴,適當配以山石、水體,讓校園入口環境嚴肅而不失活潑。

教學區應設計一些小型開敞空間,種植高大喬木、少數稀有樹種、草地,局部點綴景觀石和坐凳,為師生提供課余休息、看書場地,營造安靜、涼爽的空間。時令鮮花及灌木的運用更顯教學區的獨特魅力,顯示大學生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

生活區即學生宿舍區則采用自然院落式的種植方式,營造輕松、舒適的休憩環境。每棟宿舍樓自成一院,院內都有特色植物,讓整個宿舍區充滿詩情畫意,提升了社區的文化氛圍,讓居住在這里的同學倍感溫馨。在食堂、校園超市周邊設置多個小型廣場,以方便各個學生社團搞一些活動。植物選擇則以色彩豐富、季相各異的花卉灌木為主。

運動區是為師生提供鍛煉、娛樂、比賽等活動的場地,其綠化設計以規則、簡潔、實用為主,該區噪音大、灰塵多,宜選擇具有較強抗塵、吸音和抗機械破壞性能的植物,達到阻擋灰塵、消弱噪音、抵抗破壞的效果。

2.3 校園景觀的常用植物

校園綠化的骨架重點在道路兩側行道樹,適宜選擇如法桐、香樟、黃桷樹、小葉榕等樹冠覆蓋較大的優美樹種,最好使之形成透視感強的夾景,視覺的盡端設計與學校文化內涵一致的景觀,主道兩側可點綴景石,刻上校訓或溫馨提示等文字,構成山石小品。

在實驗樓周圍可種植香樟、銀杏、廣玉蘭、櫻花、棕櫚等抗污染的樹種。其中銀杏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已被列為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它既能吸收502等有害氣體,又美化了校園,還是宣傳保護瀕危植物物種、激勵同學們熱愛自然的活體宣傳物。

地被植物如紅花酢漿草,是比較優異的品種,其夏季休眠期間也正好是學校假期,春秋繁花和冬季綠葉期均適合校園觀賞。其他如玉簪、萱草、鳶尾、麥冬及許多彩葉觀賞草等均為優良地被植物。也可利用季節性草花大片播種或栽植,如二月蘭、油菜花、波斯菊等就是很好的色彩景觀。

校園綠化植物的物種多樣性,對非對口專業的學生來說,可增加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可以了解植物的分類,對園林景觀及相關專業的同學來說,又能提供熟悉專業、協助實習的功能。

2.4 校園景觀的文化內涵

按功能及校園規劃分區,可將景觀分為:厚德區、求真區、強能區、運動區。

厚德區:在行政辦公樓周圍及校前區。以厚德載物為主題,突出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人才,與學校的辦學思想相吻合。

求真區:在圖書館、實驗樓、學生活動中心周圍,營造學生追求真理的景觀氛圍。

強能區:位于實訓樓,以植物造景為主,結合坐凳和小品進行藝術處理,表達科學主題。

運動區:采用植物造景手法設計景觀空間,通過道路分割形成不同功能小區如足球場、籃球場等,以觀葉為主,適當選擇耐踐踏的草坪,反應出動感與朝氣特點。

3.校園文化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3.1 新老校區內在文化的連續性斷裂,缺乏文化底蘊且人文氣息淡薄

目前新校區多位于郊區,建設規模巨大,在建設時期容易漠視老校區多年積淀下來的獨特的校園文化與優良傳統,造成了新校區環境設計中的人文精神缺失、內在文化延續性的斷裂。建設中忽視文化底蘊的營造,缺乏具有老校園文化和歷史底蘊的建筑、標志等物質文化景觀,無法尋找和捕捉陳舊的、具有象征意義的校園景物。

3.2 校園景觀缺乏特色,對城市、地域文脈重視不足

新校區在校園景觀建設過程中,為了追求視覺效果,忽略了學校自身的文化特色,盲目的照搬照抄成功作品,使許多校園景觀在外形上趨于雷同,缺乏明顯的校園特色。另外,高校在建設新校區時,追求一切求新,一味的拆除和改變,沒有充分發揮當地的優勢和特點,拆除老建筑,挖掉山體,填平池塘是建設過程中常見現象,這種設計方法完全切斷了校園與當地建筑、自然景觀、城市文化、地域精神的聯系。

4.校園文化景觀設計的策略

4.1 呈現地域特色,尊重校園主體

地域文化特征是學校所在地的文化特色及風土人情的綜合體現,不同的高校處于不同的地理范圍內,具有不同的自然氣候條件和文化特色,因此高校在建設時應有效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深入挖掘當地的地域文化并將其轉化為景觀元素體現在校園環境中,如通過校園建筑、景觀小品、雕塑等來表達。校園活動的主體是在校的全體師生,特別是廣大學生的需求,設計師應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行為特點、年齡、文化背景等要素進行設計,使文化景觀能滿足學生的晨讀、交往、聚會、運動等要求,為學生營造健康舒適的休閑空間。

4.2 呈現校園特色,挖掘校園文脈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文歷史,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沉積下來的人文、藝術、文化底蘊也各不相同。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校的歷史文脈和學校性質兩方面的綜合因素,建設出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景觀。如理工類學院主要體現的是一種嚴謹、秩序之美,藝術學院則往往體現了一種自由、流暢之美,文學院則注重營造濃厚的文學色彩。延續校園積極的歷史和傳統文化對于今天的景觀仍然有一定意義,它可以增強學生對校園的歸屬感。因此可以在新校區通過重塑或再現老校區的代表性空間,來達到校園文化傳承的目的,使新老校區內在文化延續。

參考文獻:

[1] 林杰澤. 淺析高校校園景觀設計——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校園環境景觀設計.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4- 08.

[2] 朱光耀; 易紅; 靳宇丹.靈動的水——以河海大學校園景觀為例探索潤澤.華中建筑 2014- 07.

[3] 崔藝桐.論校園景觀設計中生態設計的意義.價值工程2014- 08.

作者簡介:

邵乘勝,男,漢族,1976年10月生,陜西西安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津校區建設指揮部,工程師、講師。研究方向:建筑裝飾藝術設計、建筑施工技術、高職教育發展。

猜你喜歡
高校校園文化底蘊景觀設計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形式美的研究
高中體育教學核心素養滲透教學思路
高校校園幸福文化模式構建研究
芻議圖書館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高校私有云的架構和實施
中小學語文課堂的多元建構
伍丹景觀設計作品
張鑫、靳政景觀設計作品
關于市政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的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