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數學課堂中重視多媒體教學和學具的使用

2014-10-27 03:30易建華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操作能力學具多媒體

易建華

摘 要:在教學中體現新的教學理念:社會在進步,時代在信息化,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視覺、聽覺和動態的交互式環境,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效率,實現了教學的最優化。傳統教學注意直觀演示,不太重視學具操作。學生只是觀察者,學具的操作是學生人人動手,人人參與,主動接受學習,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

關鍵詞:多媒體 學具 操作能力

隨著現代教學的發展,老套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新的教育生產力的發展。在今天的新一輪教學改革中,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教學實際工作中去不斷思考、反思、總結,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使教法適應學法。社會在進步,時代在信息化,學生在受影響,時代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教師在教學手段上要下功夫,學生在學習方法上要多樣化。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主流趨勢。在多年教學經驗中,我感受最深的是,運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更能增加學習的學習情趣。結合我的教學經歷,我與同仁們進行交流: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 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是開放而多樣的?!敖虒W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睘榇?,多媒體技術是運用多種現代手段,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顯示與再現,模擬、仿真與動畫技術的應用,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條件下無法實現或無法觀察到的過程與現象生動而形象地顯示出來。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視覺、聽覺和動態的交互式環境,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創新精神,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在低段數學教學中十分重要。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圖形的拼組”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拼組時,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不強,觀察能力有限,注意力容易轉移。教學時采用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教學兩者相結合。首先讓學生動手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紙,按老師講的方法沿虛線對折、打開;再對折、打開,反復幾次,學生發現長方形相對的邊一樣長,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然后用課件展示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用不同顏色表示,再拼組成“人、車、魚”等,課件中要解決好相對應的重點和難點,素材質量要好。圖像、動畫要比較美觀,聲音要動聽。通過用多媒體直觀而形象的畫面來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和含義,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樣從多角度、多方位地組織活動,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促進了老師教學活動過程中“教”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學生“學”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經歷了從實際操作中體會到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養了他們在探索性的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的能力,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充分利用學具,多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培養學生技能、技巧,經歷學習過程,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并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教學理論與實踐告訴我們,教學的成敗,歸根到底要看學生自身的努力;所有教學效果都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能大膽想象,積極思維,主動去了解認識新奇未知的事物,探索不同事物的關系,體驗探索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真正體會到知識來源于實踐,又用于實踐,當學生領悟到實踐的價值時,就會自覺地萌發出再創造的動力,這樣循環往復進行下去,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實踐能力也會不斷發展。

例如:教學“元、角、分”時,對一年級學生而言,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讓學生充分利用學具,先做換錢游戲,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心情激動,思維活躍,在通過實際操作和探究中,運用生活經驗,知道10元可以換幾個一元、幾個2元、幾個5元。換幾個一元和幾個2元等.然后再向學生展示商店的場景,擺出各種物品供學生購買,分成小組,每組4個學生,想想如何買,想好數量和品種,可以和同伴商量,要算好總價。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找錢的過程中感知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體驗中逐步掌握了一般規律和方法。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真正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現代教學中,老師們已經脫離了單打獨斗的時代,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可以有效節約教學時間,加快教學節奏。老師們在經驗交流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合理的科學使用,能減少教師教具出示,在教學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及調整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例如,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時,試題為“36-8=?”先讓學生拿出小棒尋求答案,學生得出了多種算法:(1)從3捆中拿出一捆和6根放在一起,然后從16根小棒里取走8根,剩下8根和20合成28根;(2)先拿走6根,再拿一捆拆開后拿走2根,剩下8根和20合成28根;(3)從3捆中拿出一捆拆開后直接拿走8根,剩下2根和26合成28根。學生通過學具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很快就得出了36-8=28。待學生操作后,匯報自己是怎樣擺的?哪種擺法最簡便?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最后小結。老師們相互可以循環使用共享資源,這樣既發揮了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的思路得以開拓,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煉。

總之,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重視學具的使用,把學生帶入探索性實踐中,讓學生親自探求新知識,經歷創造性的探索實踐過程,成為一個發現者,掌握數學學習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猜你喜歡
操作能力學具多媒體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以低成本學具助力初中生物學教學
多媒體情境下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三個維度
多媒體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生物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探微
利用學具構造一道幾何反例圖形
讓科學制作成為容養學生科學能力的有效載體
重視科學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操作能力探析
淺談HTML5的發展與應用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