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市場新干預主義監管理念探討及體系構想

2014-10-31 12:04李忠民劉妍尹海員
當代經濟管理 2014年11期

李忠民 劉妍 尹海員

摘 要后危機時代在對證券市場監管行為的檢討中發現,不恰當的政府干預并沒有有效地改善市場失靈的狀況,因而研究如何適度發揮政府在證券市場監管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回顧了國家干預主義思想的歷史演化過程,在分析我國現有證券市場監管體系缺陷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界定了新干預主義監管的內涵、準則和監管體系的構建。新干預主義監管從微觀主體角度出發,主張適度干預,旨在解決證券市場監管低效的情形,保證其持續健康高效的發展。

關鍵詞證券市場監管;新干預主義;市場失靈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4)11-0082-07

一、引 言

證券監管可以降低證券市場的系統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提高市場運行效率。從證券市場監管的職能來看,政府行為不僅要規范市場,防范和解決由于市場失靈引發的各種風險,還要創建合適的市場體制,為證券市場的發展提供健康的運行環境。在2014年1月舉行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會議上,證監會主席肖鋼對大力推進監管轉型提出了新的要求,認為監管轉型是監管理念、監管模式和監管方法的全面革新和轉變,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證券期貨監管規律的新探索。在后危機時代,證券市場監管急需新的監管理念和監管體系,才能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證券市場發展的步伐相吻合。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過程經歷了傳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受到新舊經濟體制轉換和結構的影響,使其具有新興和轉軌的雙重特性。如何使政府在證券市場中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并保證證券市場的高效運行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本文嘗試從新干預主義思想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合理地界定政府在監管體系中的職責范圍、干預程度、政策選擇,以期促進證券市場的有效運行。

二、國家干預主義思想的演化歷程

國家干預的思想由來已久,在經濟學還沒有成為獨立學科的時代,學者們就已經提出了許多旨在創造社會財富的經濟手段,體現出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思想,盡管這些思想并沒有成為系統的理論。隨著西方經濟學思潮的發展,國家干預主義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各派別之間爭論的焦點。因而要了解國家干預主義的發展,就必須結合西方經濟思潮發展的歷史進行總結歸納,本文將國家干預主義思想發展過程劃分為萌芽、形成、成熟三個時期。

(一)國家干預主義的萌芽時期

最早的國家干預主義當屬重商主義,其產生和發展于歐洲封建制度瓦解與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將金銀等硬通貨看成是財富的唯一形態,主張為了增進一國的財富,就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護本國的工商業,強調國家應該對經濟實行全面干預。盡管它后來受到了經濟自由主義的猛烈抨擊,但其中所體現的國家干預思想仍然有重要意義。首先,它為經濟學開拓了國家主義視野,成為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①。其次,重商主義促進了發展經濟學的發展(張國昀,2004)。最后,保護主義的政策主張,使人們認識到國家對經濟的保護與監管措施對本國的經濟發展是有益的:一是有利于本國新興產業的發展,可以為本國勞動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二是刺激本國經濟、增進國家財富。

(二)國家干預主義的形成時期

17世紀中葉,隨著資本主義由原始積累時期向自由競爭時期過渡,重商主義衰落而經濟自由主義興起。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見的手”原理,構建了自由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新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人物馬歇爾和瓦爾拉斯認為,市場可以自我調節,國家的干預不可能讓市場變得更有效,只會干擾經濟的正常運行。值得注意的是,斯密又認為“看不見的手”只是在特定條件下才可能起到調節資源配置的作用,即市場經濟的運行有賴于政府建立和維護市場秩序,政府具有“守夜人”的角色??梢娮杂芍髁x并沒有完全忽略國家的作用。

19世紀末20 世紀初,西方國家開始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盡管出現了經濟低迷、貧富差距擴大、中小企業破產等現象,大多數經濟學家仍然將自由競爭看作理想狀態,認為眼前的經濟危機是暫時的,可以通過市場的自動調節回歸均衡狀態。直至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大爆發,學者們認為國家需要進行干預來挽救低迷的市場,轉而為國家干預尋找理論依據,經濟自由主義的統治地位才被凱恩斯的國家干預主義所取代,標志著國家干預主義理論正式形成。凱恩斯于 1936 年在其《就業、利息和通貨理論》中系統地闡述了國家干預經濟的理論和政策。他以非自愿失業為切入點,認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一國的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是一種常態,僅僅依靠自由市場自身調節是不能使經濟回到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因而需要國家積極地干預經濟,進行宏觀需求管理。

與此同時,新古典綜合理論的代表人物薩繆爾森在研究了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經濟學兩種理論的適用條件之后認為:如果經濟中尚未實現充分就業,這是適合凱恩斯主義理論;如果經濟中已經實現充分就業,那么適用新古典經濟理論,就不再需要國家干預。

(三)國家干預主義的成熟時期

20 世紀 70 年代,各國滯脹嚴重,凱恩斯主義失去了一貫的解釋力,新古典綜合理論也遭受質疑,國家干預主義開始讓位于新自由主義。繼而貨幣學派、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迅速崛起,三者都堅持自由主義,最后融合成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其中,貨幣學派反對凱恩斯擴大政府權力的財政政策,主張把控制貨幣供應量作為政府的唯一政策工具,政府的作用僅限于指定貨幣供應量的比率。供給學派主張供給決定需求,應該通過大幅減稅后促進投資和消費。理性預期學派認為人們可以根據一切可能獲得的信息作出預期,經濟人會根據理性預期作出合理的決策,因而市場能夠實現出清,政府政策是無效的。后來,斯蒂格利茨等對原來的凱恩斯主義理論進行了批判、繼承和發展,形成了新凱恩斯主義學派。新凱恩斯主義吸收了微觀經濟學的利益最大化原則及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理性預期假設,認可了凱恩斯主義對市場失靈的假定,并在市場能否出清的問題上作出了一定的讓步,將凱恩斯理論的價格剛性改為價格粘性,在短期內,依靠價格機制的作用,不能實現市場出清,國家的政策干預是有積極作用的,即政策是有效的。endprint

從西方經濟學發展歷程來看,經濟自由主義與國家干預主義之間的爭論貫穿始終(見圖1),但在經濟危機不斷循環出現的現實基礎上,兩者都在逐漸走向成熟。這種成熟體現在經濟學家們對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不斷加深的認識上,如今經濟學家們承認兩種失靈常常并存于同一個經濟體,不是所有的市場失靈都可以通過國家干預解決,也不是所有的政府失靈都必然導向市場。經濟學家們在自由主義和干預主義上的分歧開始弱化,似乎形成了一個微薄的共識,那就是在市場的運行過程中,應該以市場的自我調節為主,政府在必要時進行適度的干預。

三、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存在的問題

我國證券市場雖然形成較晚,但在短短的20多年的時間里經歷了快速的成長,也正是由于追求短時期內數量的發展,缺乏長遠規劃,導致證券市場問題層出不窮,同時市場監管也陷入困境。因此正確認識現有證券市場監管體系的問題和弊端,成為完善監管體制、解決監管困境的基本前提??偟脕砜?,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強制性路徑變遷造就政府深度的行政干預

中國證券市場產生初期是基于企業的籌資動機建立起來的, 20世紀90年代政府正式將資本市場列入國家長期發展規劃,并著力推動股市發展,政府的行政干預伺候一直介入證券市場的發展路徑。這種深度的行政干預,不僅致使證券市場的發展缺乏自發性,也導致市場的監管也主要依靠行政權力,監管體系缺乏層次性,自律管理機制和職責很難真正到位。在職責分工上,自律管理與政府監管的權利邊界不夠明晰,出現職責重疊或責任缺陷。政府的過度干預導致了證券市場的不健康運行:首先高度行政壟斷導致大量籌集的資金被注入到國企,而民營經濟主體在證券市場面臨制度性歧視;其次實質性的行政化管制造成各類產品的發行與交易都帶有強烈的行政管制色彩;三是自律機構無法充分發揮監管的自主能動性,權力邊界模糊不清。

(二)監管目標的偏離

回顧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史,我國證券市場的最初功能是國家為協助國有企業改革的一種制度安排。在經濟轉軌時期,我國人均收入和貨幣化程度都不高,政府通過證券市場來聚集分散于居民部門的資金為國有經濟服務。彼時監管機構始終將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作為監管的主要目標,這造就了政府監管偏好與西方國家市場化證券監管的目標(比如保護投資者利益,保證證券市場公平、高效發展,減少系統性風險等等)之間的矛盾和偏離。但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深化,這種偏離必須得到修正才能推動市場化,有必要重新確立監管目標,明確市場整體的利益所在,才能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

(三)監管政策不穩定與多變性

長期以來我國證券市場的市場機制受到政策干預而無法有效自我調節,造成市場的過度波動。比如1997年人民銀行為了治理股市投機行為、防范金融風險出臺了《關于停止各商業銀行在證券交易所證券將回購及現券交易的通知》嚴謹各商業銀行從事信托投資和股票業務,但緊接著在1999年又開始允許證券公司等進入貨幣市場融資,并可以用股票作為抵押向商業銀行融通資金,從而商業銀行又間接參與到證券市場的交易中。這種政策的反復性、不確定性在一定時期內成為股票漲跌的重要原因。這正如萬明輝(2005)通過對我國股票市場研究發現,時而嚴厲時而寬松的政策始終是影響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核心因素。鄒輝文(2010)、葉茂(2011)對證券市場監管效率、股價波動和“政策市”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認為我國股票市場之所以出現“政策市”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制度改革和政策制定方式的不確定性無法及時消除隨機沖擊對市場的影響,且股票異常波動的分布與監管政策有明顯的因果關系。

(四)證券市場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國證券市場的相關法律制度很不健全,就已有的法律制度而言,許多內容或與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發展狀況脫節,或過于宏觀,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案。從證券市場法律的結構來看,證券市場法律法規只規定某一條文適用的條件和主體的權利義務,而不規定違犯該規范的行為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導致追究違法犯罪者法律責任的規定難以具體實行。從執行上看,執法力度過弱導致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規操作層出不窮,監管部門不僅取證困難且對國有資產有保護傾向,最終從輕發落或不了了之。

(五)忽視個體投資者的非理性

為了盡量減弱信息不對稱對投資者利益的損害,各國證券監管過程中實施信息披露制度,認為投資者能夠根據市場上披露的信息作出理性的決策。然而由于投資者理性程度是有限的,如果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就會使信息披露制度流于形式。但如果個體投資者的知識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過多的信息往往會對投資者的決策帶來困擾,加之披露內容晦澀難懂,報告內容多用專業詞匯,中小投資者缺乏專業知識難以理解,使得信息披露的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六)相關利益機構監管不到位

參與證券市場的中介機構包括資產評估機構、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等。證券法要求相關利益中介機構必須依法為企業的財務審核、證券發行上市等提供相關服務,但有些機構受經濟利益誘惑,違背職業道德,提供虛假財務報告,誤導投資者。此外,媒體作為投資者保護體系中一支重要的制衡力量 ,主動發揮著監督政府行為、報道真實信息的功能。但從現實情況看 ,媒體的輿論監督權利、言論自由權利等往往受到行政權力的限制而難以發揮。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存在問題總結見表1。

四、新干預主義監管內涵的界定

傳統證券市場監管體系過分強調市場失靈導致市場運行出現的問題,忽視政府監管失靈造成的監管失效,即雙失靈同時存在。也就是說,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不僅沒有達到克服市場失靈、彌補市場缺陷的理性目標,反而由于監管條件的限制和自身缺陷,導致在監管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問題,影響到了市場本身固有功能的有效發揮,引起了更大的效率損失。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20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證券欺詐、內幕交易、虛假報告等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的現實。證券市場監管機構一直不遺余力的加強監管力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政府監管干預無法彌補市場失靈帶來的問題?,F有證券市場監管體系自身固有的缺陷已經在某些方面不能適應證券市場發展的現實,厘清證券市場監管的思路、選擇合適的監管制度是提高政府對證券市場監管效率、處理好市場與政府職能關系的核心。endprint

借助經濟學理論演變中對政府干預的探討,構建適合我國證券市場現實的監管理念和框架體系,對于避免監管失靈、保證我國證券市場的有效運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新干預主義經濟思潮是 20世紀 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普遍面臨滯漲困境、凱恩斯主義陷入無法擺脫的困境、資本市場失靈和政府干預失靈的背景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以適度干預理念為政府干預原則,并不否認市場機制對經濟運行起基礎性的調節作用, 也重視過度的國家干預導致資源浪費和經濟的無效率, 但它強調國家干預經濟的作用不可能由市場來替代, 政府干預和市場調節是雙向制衡的,成功的國家干預是基于充分發揮市場協調優勢之上的適當干預。新干預主義的提出對政府證券監管理念的準確定位、探究證券監管適度性的路徑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本文接下來將基于新干預主義的理論框架和政策主張來構建新的證券監管體系,這對于避免證券市場上政府失靈問題、改善傳統監管體系的缺陷,保證證券市場的健康和高效發展有著實踐價值。

五、證券市場新干預主義監管體系構建

(一)監管原則和監管目標

適度干預是新干預主義的基本原則,也是解決雙失靈的重要手段。而為了解決證券市場的雙失靈現象,適度干預也是構建證券市場新干預主義監管體系的重要原則。從監管目標上看,傳統的證券監管體系以投資者保護作為最重要的監管目標,但是由于政府干預的不恰當,不僅投資者的利益沒有得到合理的保護,證券市場的有效性也難以提高?,F有的證券市場發展過程中,投資者保護依然是監管的重要目標,而經濟發展的速度對證券市場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新干預主義監管的目標不僅局限于對投資者的保護,同時也重視對證券市場高效率運行。

(二)監管者角色的再定位

首先,新干預主義監管要求將傳統監管體制中的“全能政府”轉變為“有限政府”,在傳統監管制度的基礎上,根據證券市場發展的需要,明確需要加強干預力度和需要減輕干預力度的監管職能。其次,適當轉變干預的時機,從注重“事后糾錯”向加強“事前預警”轉變。傳統的監管采用的是事后糾錯的機制,即在市場失靈發生后,政府才出臺政策予以干預。而對于證券市場這樣的特殊市場,虛擬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事后糾錯機制,更需要建立靈活應對市場波動的事先預警機制,比如搭建有關各種經濟指標與參數變化的信息平臺和跨地區監管機制。最后,建立政府干預市場績效的評估機制??梢越梃b信用評級機構對證券公司和證券機構進行的信用等級評價的方法,獨立于證券機構、政府和投資者,由法律、經濟金融、財務等方面的專家根據客觀的評價標準對政府干預市場行為的效果進行評價,可以客觀、公正地反映政府行為在哪些方面是影響效應。

在具體的實施策略上,首先,要明確證券監管機構和證券自律組織的法律地位,在改善行政監管方式、收縮行政監管范圍的同時,提升證券業協會、證券交易所等自律性組織在證券市場監管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在權限上可以對加大對證券業協會的授權力度,并賦予證券交易所更多的一線監管權力,使其在行政地位和法律地位上完全獨立于證監會,把部分權限適當委托給證券業協會行使。此外可以考慮引入競爭機制與分權改革,比如增強深、滬證券交易所的獨立地位,促進其相互間的競爭。最后,要加強證券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業務操作流程,對業務操作進行精細化管理,避免人為失誤,比如嚴格實行信息隔離墻制度②體系,防止內幕交易和利益沖突;建立風險預警和技術防范體系,對業務操作和業務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加大對員工的培訓,提高員工業務能力和風險防范意識等等。

(三)科學劃分監管部門的職能

穆勒在界定政府公共職能時,最早提出了將政府的一般職能劃分為必要職能和任選職能,旨在討論政府活動的范圍③。他明確了政府職能邊界的確定原則:“普遍的共同的便利”,即不可能用任何普遍適用的準則來規定政府的干預范圍,政府行使職能所依據的共同理由除了增進普遍便利外,不可能再找到其他任何理由,即除非政府干預能帶來更大的便利,否則決不允許政府進行干預。

盡管穆勒并沒有具體指出政府干預經濟的過程中,哪些職能會增加或者減少普遍的共同的便利,但為了體現“有限政府”和“適度干預”的監管理念,可以考慮將政府在證券市場干預過程中的職能具體劃分為任選職能和必選職能。必選職能是指政府在干預證券市場時,為了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而必須予以規定并實施的職能;任選職能是指除必選職能以外的,根據證券市場的發展狀況審時度勢地進行相機抉擇的政策干預。

證券市場的傳統監管與新干預主義監管體系的監管要素對比見表2。

(四)新干預主義監管的政策設計

1. 完善證券市場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

在我國證券市場發展過程中,行政力量往往過度干涉市場發展,造成了行政力量凌駕于法律規范之上的情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監管部門為維護自身利益而輕視法律規范,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法律細則解釋不全面導致權力尋租被合法化。因此監管部門必須要轉變監管理念,減少行政干預,完善法律結構,修訂配套法律。例如目前我國證券監管以《證券法》為基本法,但因為缺乏與其配套的實施細則,可操作性差,因而應出具相應的實施細則和針對性強的法律法規,比如針對投資者保護,可以制定專門的投資者權益保護法,這樣更能體現將消費者保護作為監管的重要目標。此外,還應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懲處證券犯罪行為。證券市場中的欺詐行為層出不窮,屢禁不止,與執法力度不夠有很大關系。對于證券欺詐行為要嚴懲不貸,加大執法力度,可以有效保證證券市場的公平、公開、公正。

2. 完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

盡管我國從2009年開始就實施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但是由于快速發展的資本市場結構和投資者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加之目前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依然比較簡單,使得該制度的實施效果并不理想。應該從以下方面繼續完善:一是根據投資者的投資經驗、專業水平和收入情況對投資者進行分類,然后再規定投資高風險金融產品的門檻,對無法達到要求的投資者進行知識培訓和后續評估,適時調整投資等級,以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二是對于新研發的投資產品要進行實踐調研和風險評估,明確客戶群體,確保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的風險水平相適應。三是進一步明確證券公司職能,要嚴格實施信息披露制度,并積極向投資者說明產品風險。endprint

3. 加強投資者保護機制建設

首先,通過知識講座、專題報告、視頻講座、模擬炒股等形式對投資者進行持續的證券市場基礎知識、法規教育和風險教育,幫助投資者熟悉證券市場交易規則,理解信息披露內容,了解產品風險,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其次,向投資者提供專業的投資知識和產品介紹,提供家長式保護。投資者也可以通過專業的投資咨詢,明確投資風險,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若投資者利益權力受到侵犯,可以通過集團訴訟等方式,對任何作出虛假信息披露的公司及其董事提起訴訟,保證自身權益。最后,設立投資者損失專項賠償基金。雖然我國已于2005年成立了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但是由于申請保護過程復雜且為投資者損失買單金額有限,投資者利益并沒有得到有效賠償??梢越梃b西方發達國家的做法,簡化申請保護流程,不僅向投資者償付損失,并且資助投資者進行法律訴訟。

4.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在披露原則上,繼續堅持原有信息披露制度,但監管部門應該根據市場的變化對“應當公開的信息”作出合理地解釋,公開的信息不應當以規定的內容為限,也不需要對所有的信息都進行披露。必須以保證投資者合理決策為原則和目的,披露那些能夠對判斷證券價值有影響的全部信息。監管機構可以采取“重大標準”④來確定披露的信息。在披露內容上,要求信息披露盡量淺顯易懂,多使用圖表,少用專業術語??梢钥紤]要求上市公司編制預測性的財務信息,讓投資者了解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信息披露形式上,采用動態化的信息披露系統,推進信息披露電子化,可借鑒美國的NASDAQ建立我國的電子化信息披露系統。

5. 規范證券公司及中介機構行為

加強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審計,加大公司管理層、中介機構、會計、律師等對公司財務報告應負的責任,強化對公司財務的外部監督。比如可以建立中介機構執行審查機制,對出具虛假報告的機構或個人取消職業資格,并追究民事乃至刑事責任。監管機構應該通過規定編報格式等方式來細化中介機構報告的內容,明確中介機構的責任范圍。監管者也可以引導建設中介機構信用評級制度,對中介機構每年進行信用評級,這樣不僅從制度上規范中介機構的行為,還可以提高投資者對中介機構的信任度,增強市場信心。

6. 建立新聞媒體監督機制

新聞媒體已經成為近些年來我國證券市場中一支不可忽視的監督力量,媒體提供的信息不僅是投資者了解市場信息、投資決策的可靠參考,也是提高市場透明度的重要途徑。證券監管部門可以與媒體形成合作機制,通過社會媒體傳達重要決策和信息,配合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和各種投資基金進行輿論監督,支持媒體對證券市場中違法行為進行調查披露的權利。同時新聞媒體還具有“政府鏡鑒”的功能,應該承擔起監督證券監管部門及相關利益個人行為的責任。同時,監管部門還要引導并強化媒體的自律機制,防止其受到經濟利益誘惑進行虛假報道甚至惡意報道。

7. 相機抉擇政策

前述的政策設計是為了克服政府職能短缺或過度對證券市場造成負面影響、克服市場失靈并保證證券市場自我調節機制有效性的必要選擇,對證券市場發展起到基礎的保護作用。然而正如穆勒所認為的,不可能有任何普遍適用的準則來明確劃分市場和政府作用的邊界,政府必須承擔的職能只是政府職責中的一部分,這部分職能是市場機制難以實現的、在任何情況下都需要不斷地完善。在證券市場的監管中,監管者必須審時度勢,借助市場力量,與其他相關監管部門聯合發揮調控優勢。比如,已有多名學者證實通貨膨脹水平與股市波動具有特定關聯性(董直慶、王林輝,2008),高通貨膨脹率會降低股市收益率,引發股市低迷和動蕩,且高通脹的時間越長就越難對其控制。證券市場監管部門可以采取相機抉擇的政策,在低通脹初期注意觀察通脹率走勢,如若通脹率波動幅度不大,就可以暫時不進行干預,依靠市場機制自發維護其穩定;若通脹率持續走高,就要適當調整股市結構以促進股權資本向實體經濟投資轉變,提高證券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減輕經濟波動對股市的震動程度。再如,對與證券市場相關的金融衍生產品的審批和交易時,監管部門制定了嚴格的風險控制措施,這在某種程度上遏制了金融創新。應該建立金融衍生品的風險評價和交易量預測機制,對預期的不同風險水平、不同活躍程度的衍生工具實行階梯式的風險管理制度,這樣能更好地管理風險并提高市場效率??傊?,監管部門的相機抉擇政策屬于任選職能的范疇,其發揮要以市場的運行情況為基礎、以保護投資者利益和有效提高證券市場效率為目的,不斷地調整職能邊界以適應市場調節的需要,引導市場機制有效地發揮作用。

六、研究總結

我國證券市場正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市場參與主體越來越廣泛,交易產品品種越來越復雜,監管任務也越來越繁重。但是面對投資者的有限理性和市場的新興加轉軌性兩大背景,現有的監管模式存在著很多問題,導致市場的暴漲暴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現象層出不窮。本文在分析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借鑒國家干預主義思想,提出了證券市場新干預主義的理念并初步構建了其監管體系。政府對證券市場干預的過度或缺失都會成為困擾市場運行的重要因素,適度監管的理念應該成為新的監管思想的基本原則,基于投資者保護和提高市場運行效率的監管目標,政府對證券市場的監管應該從完善法律法規、健全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改善信息披露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合理的政策設計,以期適度的政府監管行為能夠真正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并提高我國的證券市場效率。

[注 釋]

① 1558 年, 西班牙重商主義者路易斯·奧爾蒂斯的《呈獻國王的備忘錄: 論如何阻止貨幣流出西班牙》、 英國重商主義者托馬斯·孟的《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威廉·配第的《獻給英明人土》等, 都是從政策的角度論述整個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它們直接催化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即宏觀經濟學)的誕生。

② 是指證券公司為控制敏感信息在相互存在利益沖突的業務之間不當流動和使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③ 約翰·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及其在社會哲學上的若干應用》,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第366頁。

④ 是指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在購買證券時,通過所獲得的信息認為該證券時重要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張國昀.論重商主義[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5):103-107.

[2] 黃?;?當代西方經濟思潮的演變及實踐探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2005(3):109-113.

[3] 劉燦.從經濟自由主義和國家干預的紛爭與現實看市場經濟模式[J]. 中國經濟問題, 2010(1):38-45.

[4] 文炳勛.新干預主義的起源、發展及其影響[J]. 湖湘論壇,2005,(6):61-63.

[5] 李先鋒.當前經濟形勢下關于國家干預問題的新思考[J].科學社會主義,2009(3):112-114.

[6] 吳易風.當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背景下西方經濟思潮的新動向[J]. 經濟學動態, 2010(3):14-24.

[7] 曾寶華.中國證券市場監管困境的原因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07(5):51-56.

[8] 萬明輝.淺析中國股票市場的政策市特征[J]. 中國科技信息, 2005(14):295.

[9] 鄒輝文,黃明星.基于股價異常波動的中國股市監管效率實證分析[J]. 財經研究, 2010(1):134-143.

[10] 王曦,葉茂.我國股票市場“政策市”現象的理論闡釋[J]. 學術研究,2011(1):81-90.

[11] 周珺.公開主義與實質主義:我國證券法基本理念的選擇及其運用——以域外相關經驗為借鑒[J]. 政治與法律,2013(5):136-144.

[12] 蘇蓉.論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完善[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8(6):95-99.

[13] 董直慶,王林輝. 我國通貨膨脹和證券市場周期波動關系——基于小波變換頻帶分析方法的實證檢驗[J]. 中國工業經濟,2008(11):35-44.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