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品德課堂主動參與策略探析

2014-11-13 17:03姚冬蘭
江蘇教育 2014年19期
關鍵詞:活動策略主題意義

姚冬蘭

【摘 要】只有時刻關注學生的真實生活,篩選生活性的課程素材,同時給予學生系統的活動任務,才能喚醒學生的發現、研究、探索欲望,才能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才能縮短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才能使教材向生活拓展、課堂向社會延伸。

【關鍵詞】課程素材 主題意義 活動策略 實踐渠道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作為教師,如何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喚醒學生發現、研究、探索的欲望,調動他們的內在動機,使學生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是亟待研究的問題。

一、篩選生活性的課程素材

品德教育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時刻了解學生的需要,廣泛搜集、篩選、吸收來自于學生生活中的素材,從學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里產生教學活動的主題。

比如,課前做一些關于現實生活的小調查,就不失為拉近教材與學生生活的好方式。品德教學需要學生對真實的生活進行觀察、思考、反省、體驗,因此設計調查表有很大的學問。首先,教師要考慮的是學生是否愿意給出真實的回答;第二,設計的問題能否真實反映學生身上出現的問題。比如,教學蘇教版品德四年級下冊《媒體連著我和你》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生活中的電視”的學習中,教師可在課前進行“學生喜愛的電視節目”的調查。讓學生對喜愛的電視節目進行自我判斷和梳理,然后教師進行匯總?!半娨暋笔菍W生感興趣的話題,通過調查,教師可以在課前了解學生的喜好,發現學生生活中關注的、須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制訂出可行的教學目標,確定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溝通點(如:動畫片的喜與憂),在開放的教學活動中引領學生暢所欲言,探討實際問題,并最終建立一種關心生活的態度。這種從學生生活需要引出的話題顯然能受到學生的歡迎,同時也能引領學生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走向更好的生活實踐。

二、設計綜合性的活動策略

德育原理告訴我們:一切教學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積極活動,才能轉化為學生內在的精神財富,才能使學生得到發展。因此,活動是教學發生的基礎,是調動學生學習潛能的最佳方式。我們可以考慮給學生一個系統的活動任務,使他們有充分的自主計劃、活動、思考、改進、展示的時間和空間。

這是一位教師執教的蘇教版品德二年級下冊《春天在哪里》一課中“感知春天”的一個片段。

師:春天在什么地方呢?老師這兒有首歌,歌曲會告訴我們答案。

(生欣賞歌曲《春天在哪里》。)

師:聽完了歌曲,告訴老師,小朋友都到什么地方去尋找春天?

生1:可以到青翠的山林里尋找春天。

生2:可以到湖水的倒影里尋找春天。

生3:還可以通過小朋友的眼睛尋找春天。

師:春天在眼睛里,同學們,周末和爸爸媽媽去踏青了嗎?你的小眼睛又觀察到了什么?(視頻出示)這是昨天老師郵箱里收到的你們周末拍的照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大家眼中的春天吧。

師:春天不但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她還在我們的耳朵里。你聽到了哪些春天的聲音?你還聽到了什么?

生1:我聽到了小鳥的鳴唱。

生2:還有流水的嘩嘩聲。

師:這些聲音給我們奏響了春天的交響樂。春天在我們的眼睛里,在我們的耳朵里,春天還在哪里呢?

(學生談“聞”到的春天、“摸”到的春天、“嘗”到的春天,教師及時板畫鼻子、小手、舌頭。)

師:小朋友找到的春天真是豐富多彩呀!課后,我們還可以繼續睜大眼睛仔細觀察,豎起耳朵靜心聆聽,盡情呼吸和品嘗春天的芬芳,張開雙手去擁抱春天……

這個片段中,教師設計的綜合性活動是融眼、鼻、口、耳、手等多種感官為一體的,且活動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通過E-mail、QQ、博客等方式向學生及家長布置個性化的電子作業,然后學生提交的電子作業(文本、圖片、視頻等)在互動的課堂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主動參與,渴望交流,愿意分享,課堂成了有創意的生活課堂。

教師在設計綜合性活動時應考慮以下幾點:

1.多渠道學習。要拓寬學生參與品德學習的途徑,特別是兼做班主任或兼任語文教師的品德教師,可以把品德課的體驗活動與語文實踐作業相結合,把品德課的課后實踐與主題班會整合起來,或者把品德課中的觀察和實踐記錄和科學課進行整合等等。

2.多感官參與。不同年段的學生對參與方式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們要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將學生的眼、鼻、耳、手等感官充分調動起來,通過多種感官的綜合運用來提高學習效果。讓學生在生活模擬、情境體驗、角色扮演、討論交流、質疑辨析、操作實踐、成果展示等多種活動中得到啟迪和發展。

3.多類型交流。課堂上的交流活動要求教師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學生,我會對什么感興趣?我們要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針對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經驗,選擇交流的話題,同時交流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嚴密的組織性,不能為了交流而交流。

三、鏈接開放性的實踐渠道

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品德課堂,解決了“源”的問題還不夠,還要考慮“流”的問題!因為即使學生在課上獲得再多的知識、再多的感觸,不會運用于生活實踐也是徒然。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打破了學校、社會、教育的時空隔閡,他明確提出:“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逼返陆虒W要盡可能縮短教學與兒童生活的距離,力求將教材向生活拓展,課堂向社會延伸。

這是蘇教版品德五年級上冊《我來做市長》中的一個片段:

師:大家想來當一當“市長”嗎?今天,老師就滿足你們的愿望,讓大家來當一回我們無錫的小市長?。ò鍟骸拔襾碜觥保?/p>

師:瞧,這里就有兩個大問題,需要我們小市長來解決呢!

(播放“救救母親湖”“拆報亭事件”的聲像資料,學生專心觀看,準備參與。)

師:下面,就請大家四人一組,開一個“市長會議”。每組選出一位“市長”,一位“常務副市長”,以及兩位“副市長”。其中一位副市長分管環境問題,解決太湖污染,一位副市長分管城市規劃,解決拆報亭問題。市長和常務副市長兩個問題都要考慮。大家一定要珍惜時間,盡快確定職務,明確各自職責,然后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填好市長會議記錄卡。

師:關于拆報亭事件,由于剛發生不久,老師建議大家和家人、朋友繼續商討,然后把自己的想法通過市長電話、無錫人民網、寫信等方式告訴市長。

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痹谏厦娴慕虒W片段中,學生自覺找到自己的認知與社會主流價值觀之間的共鳴之處,自覺尋求到個體與社會的情感認同,并積極地參與到社會實踐的浪潮中去,這樣的品德課堂才是富有魅力的。

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思想、有精神、有追求的主體,這正是教育的靈魂所在。教育要成為“一個意義的世界”,就必須充分關注學生鮮活的生活世界,架起課堂內外的橋梁,拓展學生學習的渠道,營造主動參與的課堂,打造更為廣闊的舞臺?!?/p>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新區坊前實驗小學)

猜你喜歡
活動策略主題意義
漢譯英中釋譯策略應用試探
《天路歷程》中象征意象探析
跳出經驗看經驗,探尋小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改變(下)
跳出經驗看經驗,探尋小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改變(上)
新課程理念下課本劇活動的策略與方法
以“活動策略”構建靈動初中數學課堂
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策略
初中英語活動教學模式的探索
帕爾默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勞娜古迪蓀詩歌主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