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背景下語文教學的三個層面

2014-11-15 16:02趙遠利
文學教育 2014年11期
關鍵詞:文字語文教學文本

趙遠利

內容摘要:新版《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必須遵從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和規律進行教學,落實到我們的語文課堂之中,同時也說明小學識字、寫字教學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在學習語言文字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立足文本,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材料,掌握語言規律,發展語言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教學要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在歷史文化傳承的背景下進行課堂教學,促進了學生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 文字 文本 文化

教育部新修訂的2011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認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課程目標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識字與寫字”這一教學目標貫穿到九個年級段,而且都放到第一條,這明顯是在強調語文教學必須遵從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和規律,落實到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同時也說明小學語言文字教學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所謂學習語言文字教學,即老師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材料,掌握語言規律,發展語言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新課標還強調,語文課程對于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凝聚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中國古代的學制中“小學”的教學內容就包括了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也就是語言文字的音、形、義及其演變過程等??梢妭鹘y教學中就非常注重文字的教學。南宋教育家朱熹在總結前人教育經驗和自己教學實踐的基礎上,認為小學兒童“智識未開”,思維淺薄,他在《童蒙須知》中提到了兒童的寫字要求:“凡寫字,未問寫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筆一畫,嚴正分明,不可潦草?!毙滦抻喌摹墩Z文課程標準》進一步強化文字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要立足文字教學,切實為小學生今后的語言發展打下扎實的文字基礎。語文課要注重文字教學,因為文字是有生命、有溫度的東西,文本就是由一個個鮮活、靈動的文字之軀組成的,茶要細品,細品方知其味道;同樣,優美的詞句也要反復品味。

在教學《慈母情深》時,可以擷取其中的精彩字詞,讓學生細細地咀嚼、推敲,體會文字中的精妙之處、精彩之筆,挖掘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情感和溫度,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漣漪。如“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這一句中的關鍵詞“皺皺的、龜裂、酸、攥”,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鈔票為什么是皺皺的?媽媽龜裂的手是什么樣子?我的鼻子為什么一酸?我們從這個字詞中能夠體悟出什么呢?”指導學生反復閱讀推敲字詞,想象母親工作的艱辛,掙錢不易,體會慈母的無私與偉大,伴隨著小作者的情感跌宕起伏,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文字來震撼著孩子們的心靈,使語文課上充滿著濃濃的“語文味”。

文本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媒介。語文課堂首先就是要強化語文的專業性,以語文課本為中心來教學,把語文課堂變成語文的天地。課本,就是上課之底本。我們的語文教材編寫是很嚴謹的,不管是精讀文本還是略讀文本,各個年級的教材都有著科學的、完整的編排意圖,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梯級難度循序漸進。哲學大師海德格爾說過:文本閱讀就是“徜徉在語言之途?!边@里的徜徉就是散步的意思,但是徜徉比散步要更顯得高貴、更顯雅致、來得富有詩意。所以我們語文老師作為教材的使用者、教材知識的傳授者,要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喜愛,挖掘課文自身的文學因子,從文學的角度觀照課文并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就成為一種必要。文本的文學性首先表現在想象性,不僅文本本身是想象的產物,而且作為讀者、教師、學生的角色在解讀文本、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想象是不可缺少的。成功的語文教學,教師應該將學生引入文本、并使之沉浸文本,用心感悟文本的精妙之處,不但品味、學習文本的典范語言,而且努力體悟字里行間所蘊涵的情感與思想。而要達到這一境界,不是靠一些熱鬧花哨的外在形式,而是依賴于文本本身所蘊含的魅力。

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篇中說:“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眲③倪@里講的是創作,那我們的文本解讀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教師帶領學生在文本中展開自由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實現時空的“穿越”,拓展了文本的內涵,體會文本的意象與情感。王崧舟老師在《詩意語文》中說道:“文本詩意,就是那些‘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言語秘妙。它可能是某種言語表現形式,也可能是動人的情感、獨特的思想、深刻的哲理、重要的信息,或者形式與內容兩者兼得,但這所有的一切都只能存身于‘不朽的文字中?!敝袊膶W上素有“言不盡意”的傳統,而“象”則在“意”和“言”之間搭起了一架溝通的橋梁。而文字的背后也承載著對于生命、對于自然的洞悉和感悟。最近許多語文教學專家呼吁:我們不要一味地關注文本“寫了什么”,而要更多地關注文本是“怎么寫的”。

比如在教學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時,我們要抓住這首作品“詩中有畫”的特點,憑借文本將“詩”與“畫”結合起來,直觀地再現古詩的畫意,鼓勵學生去馳騁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體會出詩歌所表達的意境。如“春江水暖鴨先知”一句,既富有自然的情景,又蘊含了生活的哲理。為了讓他們深刻體會這首詩歌的寓意,可讓孩子們在熟讀的基礎上,自己親手畫一畫詩歌所描繪的畫面。兩三枝透過竹林的桃花,昭示著春天的來臨,嬉戲于江水的鴨子自由自在,在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小河岸邊水草豐茂、密密匝匝,嫩綠色的蘆芽尖悄悄地鉆出頭來,孩子們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溢于畫面。學生把文字變成了活生生的一草一木,對詩中的意境感受逐步加深,從而陶冶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秀美河山的情操。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應該踏踏實實地引導學生多走進文本,引領學生在文本中走上幾個來回,這也帶領著語文教師返樸歸真,讓我們的語文課回歸生活本源。

語文教學中的文化內涵、外延十分豐富,一個民族的文化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教學必須從人文精神積淀和傳統文化發展的高度去把握,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熏陶與感染,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試想一個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如果缺少民族文化的視角,那么他的語文課堂底色肯定是蒼白的。比如外國人學習漢語,盡管他們認識了“小橋流水人家”,會讀也會寫,但是短時間內他很難體會出其中豐富的內涵和韻味,而同樣的方塊字,在中國人的眼中,就是一幅幅生動的江南煙雨水墨山水般的圖畫,它們蘊含的無窮美感與詩情,唯有具備這種文化基因的中國人方能真正地體會到。語文教學只有真正幫助孩子把民族文化之根植入心靈的深處,才能讓他們體悟出這些方塊字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真正潤澤炎黃子孫的心靈家園。比如古代神話就是我們祖先們古代生產生活中的產物,是人類根據自己的判斷來解釋人與自然的矛盾的一種暢想,它反映了人們一種“創生、創造”的思想。課文《開天辟地》這篇深化就潛意識地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社會秩序的維護,天地間一切都被神靈安排得井井有條,中國神話中的“神”都生活在“上界”,人格上、道德上都是“美”的化身。教學設計之前,我想教師在文本解讀上,除了文本表面的探究和挖掘,還需要對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對于教學內容才會有更清醒地認識。

文化就是一個民族血脈的傳承和濡染,著名的文化學家皮爾森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文化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币簿褪钦f,文化是一種語言和精神習得、積累的過程。特級教師王崧舟在設計古典詩歌《楓橋夜泊》教學時,他站在學生生命成長的高度,著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以詩歌接受史理論為依托,在文化傳承的背景下來組織課堂教學,促進了學生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這一課設計精巧,起承轉合,匠心獨運。教師由意象“愁眠”入手,讓學生在一堂課中穿越時空,傾聽著不同歷史時代、不同作者的心聲,逐漸滲透文化意識,高潮迭起,寒山寺那千年的鐘聲令人蕩氣回腸,王老師用自己的睿智和靈性,揮灑著經典文化的魅力,抒發著騷客詩人的情懷,充分展示著“詩意語文”大氣厚重的魅力。

總之,我們的語文教學站立在廣闊的文化背景下,用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作積淀,引導孩子體悟漢語漢字中的中華民族的思想精髓、歷史文化和民族感情,學生一定會在豐富的文化熏陶、傳承、感染和建構中進行全方位的精神塑造,感受著文字中的真善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他們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靈魂境界。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一小學教育集團)endprint

猜你喜歡
文字語文教學文本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文字的前世今生
熱愛與堅持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夢中的文字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