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壇昔日有菜市

2014-11-27 06:03張國慶錐光
北京紀事 2014年11期
關鍵詞:份兒月壇先父

張國慶 錐光

一提起月壇菜市來,生長在阜外地區的60歲以上的人都會記得。它就在如今南禮士路北口紅綠燈以南至北京銀行與華遠大廈之間路口的地段。1955年以前,在現紅綠燈的位置,有一座高大巍峨的四柱三門七樓不出頭式、以漢白玉夾柱石為底座的木牌樓。這里是明、清兩代進出月壇的門戶,俗稱壇牌樓。原南禮士路北口與隔街相對的北禮士路南口均距此往東半里多地。約1920年前后,從壇牌樓根兒起往南馬路(即光恒街)兩側,相繼開了幾家菜行,自此逐漸形成了一個中型的只批發不零售的菜市。其中較大的一家是路東的順興菜行,因東家姓黃而俗稱東黃記。黃先生的弟弟黃二在路西開了一家菜行,稱為西黃記??箲饎倮院?,西黃記易主改字號為同義菜行。先祖父和先父分別在這兩家菜行掌秤。

1946年春季以前,我家住在緊鄰菜市的月壇東夾道中間,對于菜市的熱鬧勁兒記憶特深。那時,一到傍晚,來自右安門外、廣安門外、公主墳、五棵松、西八里莊、蘭靛廠等遠處的菜農就陸陸續續地趕著大大小小的車輛送菜來了。一時間,“接車來,伙兒(即伙計)——”的喊叫聲此起彼伏。其間夾雜著馬、驢、牛(騾子只會打噴鼻兒)的不同音量、“旋律”的叫聲:“咴——”“啊——噢啊——”“哞——”?!袄隙垢_鍋”“炸丸子開鍋”“蒸而又炸的咧”(煎餃子又叫“蒸而炸”)“硬面兒餑餑”等吆喝也一聲賽過一聲。這種不分樂章的“混聲大合唱”,直到晚上九十點鐘才漸漸消停下來。

第二天一大早兒,人們就來上市了。躉菜的小販,機關、學校、團體的采購員,逛早市的人熙熙攘攘,人聲嘈雜。牌樓北邊,年糕、油餅、燒餅、火燒、鍋餅、包子、面茶、豆腐腦、杏仁茶、雜碎湯、丸子湯……樣樣招人。牌樓南邊,各菜行掌秤、寫帖兒的先生、伙計們忙得不亦樂乎。秤,用的是約1.5米長的木桿兒秤。掌秤人不僅要快而準地看好秤星(即計量的標志),而且要當即高聲報出分量與金額。寫帖兒的先生趕緊拿毛筆在小紙條兒(即帖兒)上用“蘇州碼子”(見注)記下來。賬房先生好憑帖兒算賬。菜市南邊還有賣雜糧、舊貨、舊家具的。

一般過了10點鐘以后,菜賣完了,市也散了。菜農拿上錢趕著車走了。各菜行也該分份兒錢了(日工資,即當天發工資)。照例是東家拿五成多,余下的份兒錢按掌柜、賬房、掌秤、寫帖兒等先生與大、小伙計的不同分工不同等級不同份兒分給大家??偸切』镉嫺傻臅r間最長活兒最累而拿的份兒錢卻最少。常有人因為又累又餓份兒錢又少而急出病來。先父就親眼見過一個叫小奎子的伙計,手里掂著不足1毛錢鋼镚子,一聲長嘆,一口痰沒上來,當場摔倒在地人事不省了。先父立馬兒招呼眾人又是撅又是掐人中又是摩挲胸口后背的一陣緊忙活,才算緩過這口氣來。他媳婦哭得差點兒昏過去。

舊社會的菜行在一年里最紅火、掙錢最多的時候,就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霜降”節前后的“腌貨季兒”。因為,在這一季兒里,可供腌制成咸菜的芥菜疙瘩、蔓菁、甘露、小柿子椒、辣椒、鬼子姜(亦稱洋姜)、香菜、小茄包兒、胡蘿卜、小蘿卜、白蘿卜、雪里蕻、苤藍、秋黃瓜……各種蔬菜大量上市。菜量大,價錢相對就便宜一些,銷量也就大。所以,在短短20天左右的進項能抵得上冬春兩季的進項。大伙兒的日子過得也就松快一些。日子過得仔細一些的還能多多少少攢下一點兒,以供入不敷出時花費。冬末春初那是真慘。為了養家糊口,除去東家和掌柜的以外,都不得不在散市以后去臨時找別的活兒干。有去拉洋車的、蹬三輪兒的、短程拉腳的,有擺小攤兒的、走街串巷賣黃土的、代寫書信的,有到辦紅白喜事的人家兒去當茶房的。干什么的都有,只是沒有人去下街賣菜。因為,你本身就是吃菜市這碗飯的,散市以后你去串街賣菜,這菜的來源就讓人生疑。先祖父與先父都學過“勤行”,最初爺兒倆都去“趕大棚”(到辦紅白喜事或過生日、辦滿月的回族人家兒去當臨時廚師)。1946年春末夏初之際,我家搬到月壇東壇墻與護城河之間的瓜市營房去住了。先父就不去“趕大棚”了,而是到鄰居開的豆芽菜作坊去幫工,或是與前后院的街坊聯手借一輛排子車到公主墳一帶熟識的菜園子去拉回幾百斤大白菜在家里加工:削去根兒和青幫大葉。第二天送到菜市去帶手兒賣了,掙個加工費,幾家均分。

我們全家老少也給人家加工過豆芽菜,一天也能掙個三兩毛錢。由于新家是獨門獨院,自家方便多了,便養了雞、鴨、牛、羊,養大了賣錢。一來為償還買房時借的債,二來也可以貼補家用。1947年,我開始念私塾了,放學回家早一點兒就到護城河邊去放羊,最遠處到過復興門(那時我們管此門叫豁子)外的“洋鬼子墳地”(即今廣電總局的位置)。那時,我才8歲。

新中國成立后,有了菜行公會(不是工會),菜行職工的生活有了明顯的改觀。沒幾年,又成立了國營蔬菜公司,從掌柜的到小伙計都成了國營企業的正式職工。每個月都有固定的工資收入了,到退休年齡的人可以享受退休金。真和歇后語“炮仗點火——一步登天”說的一樣了。

1953年,阜外大街和月壇周邊地區大規模改造建設工程拉開序幕。一年多之后,月壇菜市遷到了北禮士路內。壇牌樓底下數十年的喧鬧聲從此平靜下來了。

〈注〉:蘇州碼子,亦稱“草碼”。

(編輯·宋冰華)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歡
份兒月壇先父
基于環境行為學的臨水游憩空間研究——以月壇公園為例
“月壇小哥”為城市治理“穿針引線”
“月壇小哥”為城市治理“穿針引線”
也說“先父”“先君”“先人”
倒霉受騙兩將軍
談“份兒”
先父和家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