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余堂散記

2015-01-04 02:33商震
文學港 2014年9期
關鍵詞:惡人首詩詩人

商震

101

杜甫的《絕句》四首之一:“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睉撌潜M人皆知。這主要歸功于歷代書法家,書法家不斷地抄寫、懸掛,使之傳播有力。當然也不能抹殺課本的力量。在中學課堂上學這首詩的時候,我的記憶極為深刻。老師講的是:這首詩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大意是:詩人對絢麗多彩的早春圖像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行刻畫,尤其是門外泊的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明“安史之亂”的戰亂已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并強調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

許多年來,我一直不敢對老師的講解生疑??墒?,我的職業要求我必須把這首詩的真正意義解讀出來。我反復地讀,也查閱了一些資料。像我的中學老師那般解讀的占大多數,合我意者幾近于無。我只能憋著。大有在朝堂之上有人指鹿為馬,我卻不能說真話,還得“諾,諾”?,F在我想大不敬了,這首詩,就是老杜做的對仗練習!他同時寫了四首絕句,唯這首是寫著玩,或唯這首是為了炫技而寫。

這首詩表現的是四個獨立的圖景,誰也不挨誰!對這首詩的其他解讀都是牽強的,或是讀者自己的再創作。如果這首詩還有什么具體意義,那就是對仗練習的范本。

這首詩寫于公元764年的成都草堂,“安史之亂”已平定一年多了。杜甫此時正是消遣悠閑的時候。我們可以看看他同時寫的另外三首。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欲作魚梁云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讀了這三首詩,足見杜老先生正在飽暖生閑事。

悠哉悠哉的杜老夫子想寫詩,又無事無激憤無牽掛,可是春天來了,還是要寫點啥,就提筆練習一下詩歌對仗中的字對詞對句對音對色對等,“兩個黃鸝”對“一行白鷺”,“千秋雪”對“萬里船”吧!哪里有“戰亂平定,交通恢復”和“思念故鄉”的感慨!再說:“安史之亂”根本就沒影響過長江流域的交通。不知今天的課本還有沒有這首詩,不知道今天的老師們怎樣講解這首詩?真替學生們擔心!

我還要說的是,不是詩人寫的每首詩都一定具有深度解讀的意義。無論李白、杜甫,還是誰誰。

102

有一句近乎俗語的話,叫:一字之師。這句話聽起來像玩笑,像戲謔。而在詩歌創作中是常見的事。一首詩中,一個字的改動常??梢宰屨自婖r活起來、生動起來、遼闊起來,此類事例很多。但改動的這個字,基本是動詞或名詞。比如:“大江日夜流”不是詩,是自然狀況,可改動一下動詞的位置,變成:“大江流日夜”就是詩了。這一改動,使得時間、空間強行并置,歷史和當下同步運行,互相映照,互相滲透,意味悠遠。

一字之師是存在的。真有為自己改動一字而成好詩的人,應視為一生之師。

有些人寫了詩,不喜歡別人改動。好像他寫的詩是金鑄的鐵打的。除了“敝帚自珍”值得尊重外,其余就是自戀、自閉、固步自封了。

好詩是改出來的。此類事例就不贅了。

寫詩,千萬不要被自我感動所欺騙。

103

詩歌被誤讀是經常發生的事,而且是正常的事。

詩人寫詩,是想讓感動自己的情緒在另一個或另一些人身上再震動起來。甚至,有些詩人在作品中設定了特指物象,試圖引導讀者解讀的方向。但是,讀者在閱讀時是自由的,是詩人不可限定的。其實,詩歌創作,不可太用心機,只管忠實創作時的情緒,任何多余的想法都可能是鐐銬或通向死亡谷。

讀者怎樣去讀,不是詩人要擔心的事。許多偉大的作品都是被誤讀出來的。最典型的就是卞之琳先生的《斷章》。這首短詩本是一首長詩的一節中的幾句,發出來后,被讀出了偉大。卞之琳先生寫這首長詩到截取這首短詩時,一點兒也沒想過會偉大。

誤讀,不是錯誤地讀,是違背詩人原意地讀。最典型的例子是,一首詩被作為考試題去考學生,而作者本人卻目瞪口呆地一道題也答不出來。

讀者讀詩,無論喜愛還是憎恨,大多都會違背詩人創作時的意圖,因為讀者都是從社會屬性的角度出發,從自身的文化修養、生活經驗出發,而不是從詩歌本身的要求出發。那些年的“梨花體”、“羊羔體”也是這么誤讀出來的。

《增廣賢文》有這樣的話,叫:“不是才子不獻詩”。才子者,詩人也。

就一首詩的社會性而言,詩人創作出來的詩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是由讀者來完成的。什么思想性、美學意義、文學價值、修辭力量、生活本質、社會反映等等等等,都不是詩人創作時刻意設定的。

說到末了,一首詩一定要經過讀者“誤讀”的再創作,才算徹底完成。當然,有的詩被讀成了偉大,有的詩被讀成了垃圾。

104

見到一老者,面對比他小近四十歲的人說:“你是著名評論家?我都不知道,你咋就著名了?”當時他的那副尖酸刻薄、扭曲的臉,像一張揉皺的手紙。

據說此老者曾寫過一些文學評論,并自詡為“判官”。我自認為是個愛好學習的人,所以,就去找來這老者曾寫過的評論文章,發現全是空泛的文字,既無自己的觀點,更不見才情,最多的是摘引某某說、某某論。我就懷疑當初他是咋“著名”起來的。后來得知,他曾在一個文學創作研究部門工作過。哦,是位置著名!還有他自詡是“判官”,這就好解釋了,判官是對有問題的人起作用的,或是對鬼有用。

那天,他對著年輕人吼“你咋就著名了”時,我心里還嘀咕:咋就這樣為老不尊呢?讀了他寫的東西才明白,這老者就是一個徒具虛名的無才無德之輩。放大聲音說話和訓斥年輕人,都是因為心虛。

不尊重年輕人的老者,不會受到任何人的尊重。憑年齡大去倚老賣老,不過是老不要臉矣。endprint

105

詩人一定要天真。天真不是幼稚,不是簡單。是有天地之真氣,天地之真心?!兑捉洝窂拓灾姓f:“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必侈o解曰: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我更愿意把它解讀為:詩人應具備的天地之心,或詩人應具備愛憎分明的立場。

天地之心,是明月耀蒼茫,桃花笑春風。

詩人是最該明確地分辨忠奸、善惡、美丑,最該旗幟鮮明的。對文要細辨優劣,對人要判善惡。詩人可能找不到終極真理,但要找到一個能安放個人身心的有天地真情之處。

好詩人之間大多是好朋友,像李白和杜甫,年齡相差很多也能“遇我宿心親”。一個好詩人遇到另一個好詩人,未必要事事合二為一,但是觀點、立場一定是同一的,有點兒像一加一大于二。梅列日科夫斯基在形容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關系時說:他們兩個“像是兩塊對立豎放的鏡子,無限地反射對方、深化著對方”。古今中外,此類例子甚多,此處不贅了。

我一向認為,天下最牢固的友情是好詩人之間的友情。澄明、透徹、肝膽相照。沒交易紛爭,沒利益糾葛。文本上可以有分歧,審美立場一定趨同。

當然,不是所有的好朋友一定會同仇敵愾。但是,態度一定要明確。在關鍵問題上含糊、曖昧,做好好先生,估計,與好詩人成為好朋友也可疑。

有天地之心者,真情真意不會稍縱即逝,而是生生不已。

106

突然想起了曼德拉,想起他的一句話:“我從來就不是圣人,而是一個不斷努力的罪人?!甭吕硕吣甑睦畏?,出獄后,他寬容、豁達到沒有一個敵人,進而獲得全世界的愛戴。他出獄后一直在說:通過愛,我們能夠創造希望。這讓我想起《詩經·草蟲》中“我心則降”、“我心則說”。一個人想著去愛,首先要把自己的姿態放低,并且是愉快地放低。

我一直在思忖:是什么讓一個不屈不撓的斗士,變成一片浩瀚無際無所不容的海?什么力量能把心靈的折磨、肉體的疼痛都忘掉?答案是:只有愛。人都是知其來,而不知其去的。但是,抱定為愛而活,必定知道會死在愛里!曼德拉的詞典里,愛是寬容。像彌勒佛大殿的對聯所寫:“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即使是與邪惡斗爭,也要寬容,也要愛!這對俗常的人是何其難能??!

中國人講的是:“冤有頭,債有主?!薄吧朴猩茍?,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笨纯?,沒有一點兒寬容的余地。

向曼德拉學習愛和寬容,是我剛悟到的。但是,肯定還沒悟透。原因是我到《詩刊》工作后,一直有幾個惡小在對我施惡,初始我不予理睬,后來這幾個惡小越來越瘋狂,我就有些心里發狠,心想:“老子啥也不要了,也要把你弄得生不如死?!睘榇宋疫€寫過一首詩。這首詩一直不敢拿出來示人,是怕被大家看到我的惡?,F在,我一切釋然,不妨晾曬一下。當然了,我有足夠的勇氣亮出我曾經的惡。詩如下:

卑下的情緒

對有大邪惡的人

做一點惡事

應該得到原諒

比如挑斷惡人的腳筋

讓邪惡從此力不從心

或者把他按倒在地

像岳飛廟前永遠跪著的秦檜

想著想著,手里好像已握著一把尖刀

接著就去百度查詢挑斷腳筋的方法

查著查著,心里就有一團棉花堵著

唉!善惡對峙幾千年

一把刀和挑斷一根腳筋無法徹底了結

邪惡的人

是蒼蠅蚊子

用毒藥撲殺

也僅是暫時有效

我拿出一支煙

用烈火把尼古丁點燃

再從嘴里吐出毒氣

我要用邪惡的力量

把邪惡埋葬

把這首詩和當時的心境攤曬出來,也算是擺脫了曾經的枷鎖,雖然稍晚,也聊勝于無吧。

向曼德拉學習,用愛和寬容消解戾氣。

107

我在《人民文學》工作時,一個寫小說的朋友來找我,讓我看他的小說,問為什么總投稿,總通不過。

我看了一遍后,說:你這篇小說,沒開篇就想好了誰是好人、壞人,誰是騎墻派。你這是帶著愛恨的籠頭旗幟鮮明地去寫的。小說不該是這樣的,真的。其實你在筆下寫一個壞人的時候,首先你要愛他,要陪著他慢慢地壞,他可以去做壞事,他和你一樣肉眼凡胎,和你一樣吃五谷雜糧長大,只是在某些善惡、美丑、是非、真理面前他的表現不一樣:有的人貪財,有的人愛色……等等。我想我們拋開政治因素以外,去說人本身的七情六欲,每個人心里都有惡。你在處理一個你認為在道德意義上應該受到詆毀、鞭笞、抨擊的人的時候,你最好把你心里曾經藏著的惡,被你壓制的惡,慢慢撥亮,陪他慢慢長,這個壞人才可信。同樣,你在寫一個好人的時候,你可以把你個人心里向往的,追求的,已經存在的善,把它放大,陪著好人慢慢長大,讓他的善逐漸地發光。你要愛你筆下所有的人物,因為你愛著他,他就像你身體的一部分一樣長大,他的血肉就豐滿、就可信、就生動感人。如果概念化、臉譜化地認為一個人就是壞蛋,是一個貪財鬼、色魔,難免概念化。理性地說,任何一個作家都不可能是法官,不可能對筆下的人物、包括社會事件給個一錘定音的定義??赡苡械娜瞬辉敢饨邮?,作家不要、也不可能成為一個有實際意義的道德評判者。如果事先就把自己放在一個道德評判者的身份上,難免要讓筆下的人物戴著面具、帶著理性的觀念。那么,結果就是你的小說不可信,不感人。

電影《平原游擊隊》是歌頌黨領導的游擊隊抗日的作品,但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批判了,原因是演員方化演的日本鬼子小隊長松井太像,血肉太豐滿,感情太豐富,電影給他的鏡頭太多了。我們現在可以這樣想:如果方化不是一個優秀的演員,劇本作者不是一個優秀的作家,這個戲不會感人。他也可以概念化,讓日本兵一出來就裝兇、裝惡,大伙一看就知道是反面人物,完成美學概念的要求,但失去了文學的感染力。文學就是要交待:他是怎么變惡的?

寫惡人時,你要愛這個惡人,要讓他一寸一寸地長高,一兩肉一兩肉地長肥,他就生動了,可信了。他可惡了,你就咬牙根了。

作家判斷社會事物,雖然要學會“望、聞、問、切”,但不能開具體的藥方。即使作家不期然地做了個法官、做了個道德的評判者,但是這個結論不是作家應當下的。你讀了有你的判斷、他讀了有他的判斷,如果你寫得生動,大家在同一個審美層面上,那么這個判斷大致差不多,我是說在道德、真理、是非上差不多。

一句話吧,你寫什么,就要愛什么。

108

二十年前讀武俠小說,真是上癮,可以說是廢寢忘食。金庸、古龍的書,得到就看。最有意思的是,看完一本武俠書,好像自己就已經有了武功,而且每看一本就會增加一些功力。那時,在路邊看到一塊石頭就想伸手一掌把石頭劈開,看到一堵墻或一棵樹就想用降龍十八掌給打倒。已經有了走火入魔的勢頭。后來,突然醒悟,金庸、古龍等人是作家,是編故事逗我們玩的。

當然,也明白故事里的事,說是就是,說不是也是。作家把人間那些善惡美丑、人生百態,用一些怪人、奇人來演繹。寓教于樂??!后來自己寫東西了,也深諳此道。

我記憶很深的一部古龍先生寫的小說叫《絕代雙驕》,里邊有十大惡人。這十大惡人之一,有一位叫:白開心。白開心的格言是“損人不利己”。他專干莫名其妙的壞事,無明確個人目的的壞事。最后,死于另一個惡人哈哈兒之手。

大凡小說中的惡人,最后的結局都是死于另一惡人之手。也就是說,善良的人,都懶得對惡人下手,讓更惡的人去消滅惡。

至今沒明白的是:古龍先生在哪兒找到的“白開心”的原型?為啥把損人不利己的人寫得那么惡。

生活中確實有那種看不得別人過好日子的人。別人過上了好日子,好像花了他的錢,住了他的房子,享受了他的幸福。于是,就想著怎么把別人的日子弄糟了,怎么把別人的房子給拆了。

這種人的表現也是人類劣根性的一種。

古龍先生只寫了十種惡,其實,生活中惡人的種類遠不止這十種。

善的進步永遠也跟不上惡的發展。就像電腦病毒,殺毒軟件永遠跟在病毒的后面跑。endprint

猜你喜歡
惡人首詩詩人
《上課沒人搶》
我想寫首詩給你
刺花
曬娃還要看詩人
詩人貓
可以不去扎人,但身上必須有刺
從“讀首詩再睡覺”看聽覺閱讀
過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詩
詩人與花
樹的美麗傳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