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氣養陰化痰通絡法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

2015-01-05 11:44賀曉芳顧雄華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5年17期
關鍵詞:通絡證候心功能

賀曉芳,顧雄華,季 菲

益氣養陰化痰通絡法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

賀曉芳,顧雄華,季 菲

目的 探討益氣養陰、化痰通絡中藥治療氣陰不足、痰瘀阻絡型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治療的氣陰不足、痰瘀阻絡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7例,分為治療組(45例)和對照組(4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西醫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自擬益氣養陰、活血通絡顆粒劑治療。兩組均治療1個月,觀察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心功能分級、左室射血分數(LVEF)及血漿N末端B型利鈉肽(NT-proBNP)的變化。結果 中醫證候療效治療組總有效率93.3%,對照組總有效率85.5%(Z=-2.619,P=0.009)。 心功能療效治療組總有效率91.1%,對照組總有效率80.9%(Z=-2.553,P=0.011)。治療后兩組,LVEF均值增加,NT-proBNP中位數降低,且治療組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 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益氣養陰、化痰通絡中藥,對于氣陰不足、痰瘀阻絡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較好療效。

慢性心力衰竭;益氣養陰;化痰通絡;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數心臟疾患的終末階段,指在各種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心臟的舒張或收縮功能障礙,引起心輸出量絕對或相對不足,不能滿足人體機體代謝需要的病理狀態?,F代醫學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但仍存在某些臨床癥狀改善欠佳、藥物禁忌證多、副反應明顯等不足,中醫藥治療也正處于探索階段。本研究以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7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治療組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給予自擬益氣養陰、活血通絡顆粒劑治療,觀察各指標治療前后變化。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CHF患者87例。治療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齡62歲~85歲(67.4歲±5.3歲);冠心病24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6例,風濕性心臟病3例,肺心病2例;心功能Ⅱ級14例,心功能Ⅲ級31例。對照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齡60歲~84歲(66.2歲±4.7歲);冠心病21例,高心病14例,風心病4例,肺心病3例;心功能Ⅱ級13例,心功能Ⅲ級29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心功能等級構成方面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2002年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Framingham心力衰竭診斷標準,心功能分級參照《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和美國心臟協會(AHA)2005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中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2002年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符合氣陰不足,痰瘀阻絡型心力衰竭患者。

1.3 納入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符合CHF西醫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辨證分型中氣陰兩虛,痰瘀阻絡型者。以心功能Ⅱ級~Ⅲ級的CHF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60歲~85歲。治療前后相關資料完整者。

1.3.2 排除標準 心功能Ⅳ級;患者拒絕單純內科保守治療,要求行介入及外科手術治療者;各種原因引起的二尖瓣狹窄;由其他基礎疾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者,如貧血、甲亢等;高血壓患者血壓未得到有效控制,大于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者;有嚴重的其他系統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及對多種藥物過敏者;凡能增加死亡率的因素:如心源性休克,嚴重心律失常,梗阻型心肌病,縮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肺栓塞,有明顯感染者均不入選;精神障礙、人際交流障礙,正在參與其他干預研究。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根據2007年中國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予口服氫氯噻嗪片25 mg,隔日1次開始,培哚普利片(2~4)mg,每日1次;美托洛爾緩釋片23.75 mg,每日1次(有禁忌證者禁用),應密切注意血壓及電解質變化情況。對在上述3種藥物聯合應用下,仍持續有收縮性心力衰竭表現者加用地高辛

(0.125~0.25)mg,每日1次。

治療組在服用以上西藥情況下加用自擬顆粒劑,具體用藥:太子參30 g,麥冬10 g,五味子10 g,黃芪30 g,丹參20 g,當歸10 g,茯苓10 g,生地15 g,瓜蔞15 g,炙甘草6 g,澤蘭20 g,桂枝6 g。兼肢腫者加車前子10 g,配制成中藥顆粒劑(北京康仁堂藥業),每日2次,早晚分服。兩組療程均為1個月。

1.5 觀察指標 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觀察如下指標變化。中醫證候評分:參照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 “中藥新藥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中醫證候分為無、輕、中、重4級計分,主癥分別計 0分、2分、4分、6分;次癥計0分、1分、2分、3分。心功能評級,心臟多普勒超聲檢測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血漿N末端B型利鈉肽(NT-proBNP)水平。

1.6 療效判定標準

1.6.1 心功能 顯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級以上;有效:心功能提高1級,但不及Ⅱ級;無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級或惡化。

1.6.2 中醫證候 顯效:主次癥基本或完全消失,治療后證候積分為0或減少>70%;有效:治療后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治療后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惡化:治療后積分超過治療前積分。

1.7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6.0軟件,有序資料采用秩和檢驗,定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校正t檢驗或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中醫證候改善效果 治療組45例,顯效30例(66.6%),有效12例(26.6%),無效3例(6.7%),總有效率93.3%;對照組42例,顯效16例(38.1%),有效20例(47.6%),無效6例(14.3%),總有效率85.7%。治療組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619,P=0.009,Mann-Whitney U檢驗)。

2.2 兩組心功能療效 治療組顯效25例(55.6%),有效16例(35.6%),無效4例(8.7%),總有效率91.1%;對照組顯效12例(28.5%),有效22例(52.4%),無效8例(19.0%),總有效率80.9%。治療組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553,P=0.011,Mann-Whitney U檢驗)。

2.3 兩組LVEF和血漿NT-proBNP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LVEF和血漿NT-proBNP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均有改善,LVEF均值增加,NT-proBNP中位數降低,且治療組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LVEF及血漿N-proBNP比較

3 討 論

隨著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其具有高復發率、高住院率、高死亡率的特點。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療重點包括預防和延緩心力衰竭的發生,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減少復發,降低死亡率。目前常規治療包括休息,限鹽,利尿,強心,擴管,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制劑和β受體阻滯劑等,臨床取得了一定療效。但部分患者臨床療效不明顯,且長期應用會產生水電解質失衡,低血壓,心律失常,洋地黃中毒等副反應,有些藥物還受禁忌癥的限制。近年來中醫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優勢逐漸顯現。

腦鈉肽(BNP)在心室容積擴張或壓力負荷增加時分泌,已被證明是心力衰竭診斷敏感和特異性的指標,NT-proBNP與BNP同屬利鈉肽家族,與BNP相比,NT-proBNP沒有生物活性,半衰期更長,體外穩定性強,有效檢測時間長,且不受體位和日?;顒佑绊?,在心力衰竭患者體內濃度更高,因此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對心力衰竭的診斷、嚴重程度的判斷、治療及預后評估有著重要的作用[1]。LVEF為左心室收縮末期射出的血量占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的百分比,主要是反映心肌的收縮力,在反映心臟功能受損時較心輸出量指標敏感,也是評價心功能,判斷預后的重要指標。

慢性心力衰竭屬于中醫“怔忡”“喘證”“水腫”“胸痹”等范疇,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言:“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燥,其人陰腫”。其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為心氣虛、心陰虛、心陽虛,無力鼓動血脈,致心脈痹阻不通,形成瘀血、痰濁、水飲等病理產物。而痰、瘀、水進一步影響心之陰陽。臨床多從益氣、活血、養陰、溫陽、利水等方面論治[2]。筆者通過臨床觀察發現,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有長期或間斷應用利尿劑的情況,利尿劑易傷陰津;且心氣虛日久,也可累及陰津;或過用溫陽利水之品傷津,故臨床上氣陰兩虛,痰瘀阻絡型為常見證型。本研究所選基本方中君藥為太子參、黃芪甘溫補益心氣;臣以麥冬、五味子、生地益氣養陰,并配以酸收,使陽氣內守,溫運心脈,并可防止溫陽化氣藥物辛溫傷陰散氣;丹參、當歸、澤蘭活血養血通絡,茯苓、瓜蔞化痰利水寬胸共為佐使,少佐桂枝、炙甘草以溫心陽、通血脈。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化痰通絡之功。益氣養陰則氣血充足,鼓動有力,化痰通絡則痰消瘀散?,F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芪能抑制血小板活性,擴張血管,增加心排血量和心排指數,抑制心室重構,延緩心力衰竭進程的作用[3-4];太子參對心肌梗死誘導慢性心力衰竭具有顯著的抑制和逆轉作用[5];麥冬可穩定心肌細胞膜,同時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擴張周圍血管,減輕心臟負荷,加強心肌收縮力,顯著提高耐缺氧能力,增加冠脈血流量和心輸出量,改善心肌缺血[6]。丹參可增加冠脈側支循環對缺血區的血液供應[7],桂枝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微循環,強心鎮痛,增加冠脈血流[8]。瓜蔞具有擴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血小板解聚和提高動物耐缺氧能力的作用[9]。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規范化服用西藥的基礎上,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辨證治療氣陰兩虛,痰瘀滯絡型心力衰竭在提高心功能、改善中醫證候、提高左室射血分數和降低血漿NT-proBNP濃度方面均優于單純西藥治療組。關于該療法的長期療效評價及所用組方優化,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1] NT-proBNP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小組.NT-proBNP 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1,9(6):401-407.

[2] 麥麗莎,邢俊娥,雷貽錄.中醫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研究進展[J].山西中醫,2013,29(2):51-53.

[3] 劉艷霞,劉在萍,焦建杰,等.黃芪苷Ⅳ對正常和心功能受抑制大鼠左心室心肌力學的影響[J].中草藥,2001,32(4):332-334.

[4] 侯云生,何振山,齊書英,等.黃芪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構的實驗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00,20(7):381-383.

[5] 王文凱,賈靜,丁仁偉,等.太子參近年研究概況[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2):264.

[6] 雷載權,張廷模.中華臨床中藥學(下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972-975.

[7] 江文德.丹參酮A 與心得安對心梗冠狀動脈側支循環的作用[J].中國藥理學報,1981,2(2):29.

[8] 黃配宜.加味桂枝茯苓湯治療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60例[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6(10):1207-1208.

[9] 巢元茂,何波.瓜蔞薤白湯研究概況[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1999,5(1):57.

(本文編輯 王雅潔)

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北京 100009),E-mail:hexiaof2120@sina.com

R541 R289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17.016

1672-1349(2015)17-1963-03

2014-11-10)

猜你喜歡
通絡證候心功能
單核苷酸多態性與中醫證候相關性研究進展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紅細胞增多癥中醫證候研究
辛潤通絡法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探析
上海地區2型糖尿病中醫證候分布特征初探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與心功能的相關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進展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絡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血漿corin、NEP、BNP與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縮功能的相關性
基于“開玄府,通絡脈”理論探討風藥泄濁化瘀在痛風性關節炎治療中的應用
參蛤散對腹主動脈縮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