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

2015-01-12 03:00孔軍
長春市委黨校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活態馮驥才文化遺產

文/孔軍

責任編輯 董金榮

一、活態傳承:保護與保存的分水嶺

時下,“非遺”保護之風正熱,綜觀國內外學界對保護理念的研究概況,學者從不同的文化視角建構出諸多保護思想方法,比如搶救性保護、整體性保護、生產性保護、活態傳承保護等,其中,活態傳承成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原則和方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對“保護”給出的定義是:“采取措施,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包括這種遺產各個方面的確認、立檔、研究、保存、保護、宣傳、弘揚、承傳(主要通過正規和非正規教育)和振興”。[1](P22)由此可知,“保護”概念不同于“保存”,二者在“非遺”保護進程中的核心差異在于能否實現活態性傳承?!氨4妗笔侵噶钍挛锊话l生變化、不受到破壞,強調事物的完整留存;“保護”則是在保存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轉化或創新性的生產,允許對“非遺”進行適度開發利用,順應時代需求,找到其最適宜的生存方式和發展模式。

由于“非遺”的價值主要通過活態性保護加以賡續傳承和發揚,所以,活態傳承保護是“非遺”生命力延續與昌盛的保障。正如王文章先生曾指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流變性的基本特性,也決定了我們今天的保護不應是靜止的凝固的保護,而是為了發展的保護。沒有保護,難以發展;而沒有發展,保護也就失去了重要意義?!盵2]所以“非遺”需要活態傳承保護,唯此才能使其多重價值得以確認。

二、“非遺”的多重價值與意義

“非遺”是多重價值的集合體?!胺沁z”是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 作為中華文明悠久歷史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延續性存在,它兼具歷史性與現實性。所謂歷史性是指它是經過長時間形成并傳承下來的;所謂現實性是指它在現實生活中被繼承,仍具有生命力,是一種“活”文化。[3]馮驥才認為,“一般事物,在現實狀態中以應用價值為主。在進入歷史狀態后,文化價值便顯現出來。事物的文化價值是一種認識價值。當它定型于歷史,其內在地象征著那一段歷史時期種種特征的文化意義,才會被我們一點點發現和認識出來?!?。[4](P327)“非遺”的價值是一種被認識的價值,而對它的認識則是為了更好地認識現實與未來,所以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終究會落腳于當下而成為一種現實的和未來的價值。因而,“非遺”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和認識價值,進而又具有強烈的現實價值。此外,“非遺”還具有學術研究價值、見證歷史價值、審美價值、文化價值等多方面的價值,最深刻的是附著其中的歷史文化精神,那是我們民族獨特的文化個性,是確認我們民族身份的文化基因。

“非遺”是確保文化多樣性與人類創造性的關鍵 。文化多樣性是人類在漫長的社會發展中創造出的多種文化樣態,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特征和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動力?!胺沁z”正是文化多樣性表現的載體,文化多樣性借助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多種多樣的形式來表達,如民俗風情、生產技藝、藝術表演、民族記憶等。人類歷史文化發展的動力在于不斷創新的創造性,“非遺”是人類文化的精華,往往成為歷史文化的核心代表和主流部分,保持和發揚文化創造性是保證“非遺”多樣性的關鍵。

三、“非遺”活態傳承的傳播策略

一是激發民眾的保護意識和文化自覺。文化自覺[5]概念的提出是費孝通先生在考察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問題時提出的。他認為,文化自覺這個概念可以從小見大, 從人口較少的民族看到中華民族以至全人類的共同問題,其意義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其來歷、形成過程、所具特色和它的發展趨向。有“自知之明”才能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馮驥才則提出文化自覺的三個層面,“首先是知識分子的自覺,即知識分子應當任何時候都站守文化的前沿,保持先覺,主動承擔;還有國家的文化自覺,國家要有文化的使命感,還要有清晰的時代性的文化方略,只有國家在文化上自覺,社會文明才有保障?!挥腥裨谖幕献杂X,社會文明才能逐步提高,放出光彩?!盵6]

“非遺”保護“幾乎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衣食住行、節慶活動、祭祀活動、婚喪喜慶、休閑娛樂都是其基本而重要的載體”,[7]要讓保護“非遺”成為一種社會共識,樹立公民保護“非遺”的責任意識,使“非遺”保護獲得廣泛的社會支持?!胺沁z”保護不排斥在其名下不斷發生著的顛覆與再造,原生態的活態傳承機制能使“非遺”抵御歷史洪流沖擊,保持住“非遺”的根性血脈和遺產持有者最基本的享用特權,畢竟老百姓的認同才是最本質的認同。

二是多重活態傳承策略有效結合。積極引導非遺傳承形式的現代性轉換,要注重對遺產神圣性的守護。時下,受現代化進程影響,越來越多的文化遺產漸漸消失沉寂。然而,傳統文化卻始終如隱形的規約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因而,應當尊重和承續歷史文化遺產的神圣感。同時,增強“非遺”與現代生活的轉化型介入能力,以更新更好的傳承形式靈活地適應時代需求。

僅有文化自覺還不夠,關鍵是要將自覺的意識化為行動,因而政府官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是非遺保護的必要條件。加強對非遺傳承人的遴選、培訓,特別是資助和培養年輕的“非遺”傳承人?!胺沁z”傳承是為了保持其活態性,眾多“非遺”的根本特性乃是原生態性和活態性,傳承人是活態傳承的核心,因此,“非遺”活態保護必須以“人”為本。青少年是“非遺”活態傳承的關鍵群體,他們的態度和行為決定了包括文字典籍等文化遺產的未來興衰,應加強對青少年歷史遺產的文化教育,增強他們對“非遺”文化的認知與參與積極性。

充分利用大眾傳媒,提高民眾對“非遺”的認知度。電視、網絡、報紙等現代大眾傳媒是信息產生與傳播的載體,它們深刻影響著大眾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充分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對“非遺”的文化內涵和價值意義進行有效的展示和宣傳,可以提高民眾對它們的認知度,便于推動“非遺”保護工作。同時,建立健全“非遺”保護法律機制,為“非遺”保護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為歷史文化遺產活態傳承提供文化生態空間,確保具有健康的傳播時空。

總之,延續性和拓布性是“非遺”的本質屬性,“非遺”保護的根本目的在于存續“活態傳承”,存續“活態傳承”是衡量“非遺”保護方式合理性的基本準則,無論采用什么保護方式,只要有利存續“非遺”的活態傳承,就是合理的。但是,不能一味追求商業利益而忽視“非遺”其他方面的價值,否則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為“非遺”都具有不可再生的文化屬性,雖然能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流布變異,但屬于精神財富的“非遺”不可被重新創造,故而要保證“非遺”的原生性,關鍵在于對其加以活態傳承保護。

著名民俗學家鐘敬文曾告誡后人,“不應該讓千百代人雙手所創造的民間文化和藝術在我們身上斷送掉”。[8]的確,我們每一代人都有一個相同的文化責任,那就是把前人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繼承并流傳給后代,在以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社會轉型期,“非遺”傳承有著無限可能性,充分認識到“非遺”的價值,培養文化自信,發揮全民文化保護的自覺性,采取有效策略來激活“非遺”傳承的動力機制,使“非遺”在現代社會語境中得以維新和延續,讓其保持活力與功能的常新,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下中國社會真正活起來。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公約選編[Z].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科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訪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主任王文章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N].2007-6-12.

[3]祁慶富.存續“活態傳承”是衡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式合理性的基本準則[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5).

[4]馮驥才.闡釋五大道[A].靈魂不能下跪:馮驥才文化遺產思想學術論集[C].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

[5]費孝通.關于“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J].學術研究,2003,(7).

[6]馮驥才.自發的文化:自覺的文化與文化的自覺[J].金融博覽,2014,(1).

[7]尹凌,余風.從傳承人到繼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創新思維[J].江西社會科學,2008,(12).

[8]馮驥才.田野呼喚理論 [J].民間文化論壇,2004,(3).

猜你喜歡
活態馮驥才文化遺產
活態中醫藥傳統知識數據庫的構建與應用意義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馮驥才:釣魚悟出養生之道
在“活態傳承”中延續歷史文脈
馮驥才:關于文人畫史的思辨
場域視野下彝族《指路經》的“活態”解讀
活態文化
馮驥才攜新書亮相全國書市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