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必須和生產勞動相結合

2015-01-17 13:59紀志耿
學理論·上 2015年12期
關鍵詞:新中國成立初期當代價值

紀志耿

摘 要: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應對農村學生的升學就業壓力,黨和政府提出了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具體措施為要求高小和初中畢業生從事生產勞動,中小學畢業生參加農業生產,堅持“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方針,貫徹兩種教育制度和兩種勞動制度,強調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結合,醞釀動員城市知識青年下鄉等。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思想對轉變當前大學生擇業觀念,促進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創新創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關鍵詞:新中國成立初期;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D23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4-0035-02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升學問題,尤其是農村學生升學的問題,在20世紀50年代非常突出。我黨因勢利導,巧妙地將其轉化成為一個勞動教育的問題,通過“半工半讀”“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的方式加以妥善解決。

一、高小和初中畢業生從事生產勞動

為了解決升學矛盾,1954年,中共中央轉發了《關于解決高小和初中畢業生學習與從事生產勞動問題的請示報告》,在報告的批語中指出,所有工人、農民和群眾,在接受了義務教育之后,其中一小部分優秀畢業生可以升學深造,其他絕大多數都應該從事工、農業及其他生產勞動。那種認為現在一切中、小學畢業生都應當升學的看法是錯誤的。中小學畢業生之所以升學緊張,不是因為教育投入不足或教育不夠公平,而是因為社會上有忽視勞動教育、鄙視體力勞動的傾向。因此,今后中小學教育的方針應該是:徹底肅清封建、買辦、法西斯思想和資產階級教育思想的殘余,對全體師生透徹說明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密切關系,重申體力勞動是一切勞動的基礎。要向教師、學生、家長解釋說:能升學固然是光榮的、正當的;如不能升學,而從事勞動生產也是光榮的、值得肯定的。

二、中小學畢業生參加農業生產

1956年底到1957年初,中小學畢業生升學矛盾進一步激化,在有些地方甚至演變為大規模的罷課事件。為此,1957年3月22日,劉少奇同志特地參加了湖南長沙中學生代表座談會,發表了關于中小學畢業生積極投身參加農業生產問題的講話。他在講話中指出,當時的有些社會主義國家及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實現了初中的普及義務教育。但在這些國家中,年青的工人和農民,年青的廚師、理發工人、縫衣工人等,都是由中學畢業生來擔當的。不能設想,在我國普及初中、高中教育以后,人人都去做腦力勞動者,不愿做體力勞動者,不愿當農民,不愿當工人和學徒,不愿當理發師、廚師、工人、縫衣工。劉少奇勸告中小學畢業生回鄉參加農業生產,在農村基層也可以實現理想大顯身手。

三、堅持“兩條腿走路”

我黨“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思想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根據蘇區的實際情況,曾提出一方面要辦好小學、中學、師范學校、紅軍大學等學校,另一方面也要辦好群眾夜校、識字組、補習學校等,發動群眾自我教育,以民教民。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又多次重申堅持多種形式辦學、兩條腿走路的方針。1957年3月他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講話說,許多東西單從書本上學是不成的,要向生產者學習,向工人學習,向貧下中農學習。1958年1月他在《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寫道:一切有土地的大中小學,應當設立附屬農場;沒有土地而鄰近郊區的學校,可以到農業合作社參加勞動。為了貫徹毛澤東同志的教育思想,推動新中國教育事業的大發展和大躍進,1958年9月,中共中央發布了《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規定黨的教育方針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實現教育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多快好省地發展教育事業,堅持“兩條腿走路”。指出今后我國的辦學方向是,學??梢赞k工廠和農場,工廠和農業合作社也可以辦學校。學??梢宰约恨k工廠和農場,也可以協助工廠和農業合作社辦。學生可以在自己學校辦的工廠和農場中參加勞動,也可以到校外的工廠和農業合作社去參加勞動。

四、兩種教育制度和兩種勞動制度

為了進一步解決中小學畢業生升學難題,同時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接受教育的熱烈需求,1958年至1964年,劉少奇、陸定一等領導同志陸續發表了兩種教育制度與兩種勞動制度、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文章及指示。

1958年5月30日,在中共中央擴大會議上,劉少奇同志做了《我國應有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的報告,在此報告中強調指出,當時在學生中有兩個思想特別突出,其中一個是輕視體力勞動及體力勞動者,另一個是強烈地要求升學,要求多讀書。劉少奇說,這個要求是正當的,但辦學有個經費問題,辦那么多學校,國家拿不出那么多錢來。怎么辦?我們可以搞勤工儉學,就是說要青年學生不依靠國家和家庭,而依靠自己的勞動,設法讀書和升學。還可以辦民辦學校,組織群眾力量集體辦學,包括民辦小學,甚至民辦中學。劉少奇還明確指出要集中精力搞“半工半讀”的勞動制度和教育制度,一種是全日制的學校教育制度和現行的工廠機關里面八小時工作的勞動制度。還有一種就是半工半讀的學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讀的勞動制度?,F在也可以辦幾所這樣的學校,可以蓋幾個作坊,配一些工具和幾件機器,使那些家庭無力供給上學的青年搞半工半讀。這樣,我們就可以多辦學校,比較充分地滿足青年人的升學要求。

五、教育為工人階級服務,與生產勞動結合

1958年8月16日,中宣部部長陸定一又對毛澤東和劉少奇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思想進行了理論上的完善。陸定一指出,我黨的教育方針向來是要求教育為工人階級服務,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與此相反,資產階級的教育方針則表現為:教育由專家領導,為了教育而教育,勞心者與勞力者分離。陸定一指出,教育應該使學生得到廣博的知識,能夠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社會的需要,輪流從一個生產部門轉到另一個生產部門,能夠成為生產的多面手。這就必須實行教育為政治服務的方針,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必須按照馬克思對于他所理想的未來教育原則來辦。也就是說,這種教育可以使每一個已達一定年齡的兒童,都把生產勞動和智育體育結合起來,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類的唯一方法。

六、醞釀動員城市知識青年下鄉

1964年國民經濟初步好轉,群眾的受教育熱情進一步提升之時,劉少奇再次闡述了兩種勞動制度和兩種教育制度的思想,并醞釀動員城市知識青年下鄉。他說,兩種勞動制度和兩種學校制度應該是結合的。一方面與學校制度結合的這種勞動制度,就是在農村里面辦半農半讀的學校,農忙的時候耕田,農閑的時候讀書。另一方面在工廠里面辦半工半讀的學校,可以一半時間做工,一半時間讀書。實行這種勞動制度和學校制度的結合,使我們有可能普及義務教育,并且國家能負擔得起,家庭也能負擔得起。如果我們不實行這種制度,只辦全日制的小學、中學、大學,我們這個國家就不能普及教育,國家負擔不起,家庭也負擔不起。劉少奇分析說,現在的小學、初中、高中都要求升學,這個要求是正當的。我們的黨和政府,應該設法滿足他們這種要求。但是要自己搞到飯吃,否則家庭和國家都沒有辦法,拿不出錢來。半農半讀、半工半讀的辦法,小孩子可以種半年地或做半年工,就能夠有半年書讀,要升學可以升學,小孩子是高興的,是能夠接受這個條件。同時,要動員城市的青年下鄉,這就要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如果城市青年下鄉可以讀書,返城還可以升學,那他們就高興了,就愿意下鄉了。只要下鄉有地種又有書讀,大多數城市青年是愿意去鄉下的。因此,半工半讀的教育制度和勞動制度,是消滅“三大差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必要條件,必須大力貫徹執行之。

七、新中國成立初期教育和勞動相結合思想的當代價值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有所下滑、企業需求不振、高校持續擴招,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749萬人,出現了“史上最難就業季”。不少高校畢業生因在當地找不到合適的就業崗位,而不得不流動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成為新生代的“北漂族”,這對他們人力資本投資的信心和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都是非常不利的。在這種情況下,重溫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所主張的教育要和生產勞動相結合思想,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啟迪意義和價值。馬克思主義認為應在消除三大差別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那種把教育片面地理解為使學生具有廣博的書本知識,同時丟掉學習政治和參加生產勞動的觀點,實際上是把全面發展庸俗化,等同于資產階級的所謂培養“通才”的教育方針。我們共產黨人的全面教育方針,應該是使學生們有比較廣博的知識,成為多面手,能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能夠在廣闊的天地間創新創業,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5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0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Education Must be Combined With Productive Labor

——The education idea and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party in the early days of new China

JI Zhigeng

(Marx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

Abstract: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education with productive labor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pressure of rural students' entering school work. Specific measures for higher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engaged in the production of lab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science graduates to participat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dhere to the "walking on two legs" guiding principle for running a school, implement two kinds of education system and two kinds of labor system, emphasizing education with production and labor combination of brewing mobilization urban educated youth to the countryside.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labor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ideas, and to promote students to rural grassroo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 the initial stage of new China;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productive labor; contemporary value

猜你喜歡
新中國成立初期當代價值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的“兩論”學習運動
新中國成立初期海外留學生群體的歸國浪潮
井岡山精神的當代意義
關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當代價值的研究
淺談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新形勢下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
新中國成立初期黨政關系的歷史考察
新中國成立初期城市思想政治工作的SWOT分析及經驗借鑒
新中國成立初期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大眾化歷史考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