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16年管理創新回眸

2015-01-27 18:08郝秀蘭朱小玲
中國醫院 2015年2期
關鍵詞:重慶市公立醫院重慶

■ 郝秀蘭朱小玲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16年管理創新回眸

■ 郝秀蘭①朱小玲②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的創始人盧作孚先生曾經講到:“做事有兩要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边@位20世紀的中國民族實業家,在抗戰初期中華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率領他的船隊成功實施中國“敦刻爾克”宜昌大轉移;這位抱有富強中國宏愿的實踐家,最早在重慶北碚開展一系列鄉村建設實驗,將當年的窮鄉僻野建設成為聞名遐邇的花園城區;這位被毛澤東稱為中國實業史上四個不能忘記的人之一,正是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開拓精神, 1927年創建了當年的峽區地方醫院,如今的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

歲月走過80余載的滄桑更迭,先生的精神始終在他創建的醫院薪火相傳。重慶九院人秉承先人的開拓精神,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譜寫了難忘而輝煌的歷史篇章。

有益嘗試吹響改革創新集結號

1998年“1+1大于2的探索”,使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簡稱:重慶九院)與重慶北碚區第一人民醫院成功進行了衛生資源重組和管理創新的有益嘗試。創建了醫療衛生資源優化重組的合人、合財、合物、合功能、合心的“五合”理論。這不僅引來了首屆和第四界全國醫院產權制度改革研討會在該院召開,而且促進了在全國推廣該院的改革經驗。為此,中國權威的醫院管理雜志——《中國醫院》專門對張培林院長進行了高端訪問。與此同時,張培林院長多次受邀在全國作專題報告?!拔搴稀崩碚撘殉蔀樯虒W院醫院管理經典教材。醫院參與國家科委立項的“中國公立醫院產權制度改革”科研課題研究,部分內容被國務院新醫改方案采納。由此,吹響了九院改革創新的集結號。

十多年來,肩負“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人民健康服務”神圣使命的重慶九院,秉承“情系民生,追求卓越”的辦院理念,改革創新步伐從未停止,改革創新領域不斷擴圍,改革創新舉措密集出臺。醫院用改革創新引領醫院發展,走出了一條創新求差異,發展可持續之路。

自加壓力踏上改革創新探索路

點擊九院創新發展的信息庫,有這樣一組信息特別醒目: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這所1927年由著名愛國主義實業家盧作孚先生創辦的轄區地方醫院,抗日戰爭時期,江蘇醫學院搬遷至此,曾經在中華民族危難之時抗戰救國,為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80多年來,醫院傳承情系民生,追求卓越的醫院精神,不僅為一方百姓的健康服務,而且在困境中開拓創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業績。

面對體制、機制矛盾錯綜復雜,面對醫院發展中不可回避的窘境,醫院在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院長張培林的帶領下,找準醫院所處的中等資產、中等技術、中等規模的現狀,以問題為導向,干群同心,抓住改革的“三要素”——“看準時機,及時出手,操作有方”,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自加壓力,踏上改革創新探索路:

——探索“低成本支撐下中等醫院差異化高速發展”模式。

1997年,作為重慶直轄后衛生改革產物之一,九院由重慶市管下放到地處經濟欠發達的北碚區管。下放當初,九院面臨“無品牌、無人才、無資金”的狀況。醫院夾在政府行為、道義行為與市場行為之間,在政府的公益性愿望與實際“市場性”現狀中矛盾運行,對內還要搞好“發展醫院、穩定員工,完成公益任務”的平衡,這是擺在重慶九院人面前嚴峻的課題。

1998年,以張培林任院長的新一屆醫院領導班子走馬上任。面對艱難困境,是循規蹈矩等待還是敢為人先創新?不等、不靠、自加壓力剖解難題是九院人的選擇。

十多年來,九院以超凡的遠見和膽識,借助于長江上游醫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慶市醫學重點研究室——醫院成本控制研究室這個平臺,在醫院成本控制研究室的創建者和領軍人物張培林院長的率領下,以醫院全面成本控制管理研究為基礎,以差異發展戰略為導向,深化“低成本支撐下中等醫院差異化高速發展”模式的研究,在個人分配機制、健康教育模式、BSC(平衡計分卡)管理運用、“三甲”醫院興辦社區衛生服務等方面,進行了極富遠見的改革探索,逐步形成了適應國情、市情、區情極具特色的系統理論認識和改革管理體系,從而引導醫院的戰略決策執行和醫院的管理創新,不少醫療衛生改革為全國作出了重大貢獻。

——創立有特色的“公立醫院獎金模糊彈性發放”機制。

面對醫院經濟底子薄,人才隊伍弱的種種困難狀況,如何把重組后“1個院本部、3個分院”的醫療資源最大限度的盤活?如何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潛能?醫院開始了爭議不少的“在紀委監控下的獎金模糊彈性”發放機制的改革探索。所謂“模糊”:即獎金屬于私人秘密,不應互相打聽。收入高的不被嫉妒,收入低的不被鄙視,保有尊嚴。所謂“彈性”:即院內拉開績效工資檔次,從起初的3倍到目前的5倍;激勵分配遵循“二八原則”向一線科室優秀員工和骨干傾斜,引導員工從追求分配額度上的平均到追求“機會均等公平”,在醫院營造人人可爭當先進的團隊氛圍。

經過16年的實踐,逐步形成了獨具九院特色的分配機制。它不僅成為推動重慶九院發展的關鍵動力之一,還為之后的吸引人才,完善學科建設奠定了基礎。

——全國推廣具有西部特色的“九院健康教育”模式。

如何增加患者對醫院的認同感?如何把醫院的優勢科室、優秀醫師向公眾介紹?這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一兩次宣傳介紹就能實現的,需要有醫患間、醫院與民眾間長期互動的雙贏機制。醫院決策層把創新的思維和目標放在搞好健康教育上。在克服醫院內部有人認為搞健康教育是“不務正業”,是“嘩眾取寵”等阻力的情況下,把醫院健康教育作為醫院戰略發展的突破口,實現健康教育不僅要完成政府倡導的民眾素質健康服務任務,最為重要的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在無技術優勢,成本付出較少的情況下,為醫院品牌提升起到放大器和揚聲器的作用。

醫院在實踐中總結的醫院健康教育 “一、二、三、四”模式:“貫徹醫院與健康教育所攜手抓健教工作一條主線;抓好醫院與全社會的健康教育與促進兩方面工作;堅持有利于緩解醫患衛生信息不對稱、有利于改善醫院環境、有利于促進醫院文化建設三個理念;醫院健教工作形成全框架的網絡系統、醫院健教工作向社區、學校、農村、特殊領域等社會各層面滲人、醫院健教工作在社區形成干預機制、健教工作與醫院綜合改革發展同步”,繼而開展的健康教育效果與成本控制關系研究、“三甲”醫院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臨床路徑”的研究,形成了頗具西部特色的九院健康教育與促進模式。

正是這一“健教模式”,使重慶九院在全國實現“三次率先”:率先提出“一二三四”的醫院建教模式在全國推廣;率先進行健康教育效果與成本控制關系的研究;率先提出“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臨床路徑”的理念。2003年醫院榮獲 “衛生部健康家園全國示范單位”稱號;2005年全國醫院健康教育學術研討會在該院召開;同年醫院獲得“市健康教育先進單位”; 2006年兒科在“醫患攜手、共贏健康”大型公益活動中被評為“大醫精誠”先進集體;2010年醫院獲全國健康教育處方“一等獎”;張培林院長也連續三屆榮任中國健康教育協會醫院分會副主任委員。

——全國首創中國公立醫院“平衡計分卡戰略績效管理系統”。

如何解決好成本支撐并兼顧有所作為的醫療活動?如何循證決策和量化、推進復雜的醫療工作?如何克服現行諸多上級規定和檢查標準將質量與成本分離思考的缺陷?又是公立醫院生存、發展中出現的體制性與機制性困惑。

重慶九院為了實現有限的成本可支撐醫院持續快速發展,又在保障醫院各學科良性發展,避免單純以經濟指標考核科室所帶來的:患者費用不合理增長、學科建設發展遲緩、民眾滿意度不高、醫療質量與安全控制度較低等影響。于是,醫院從2004年起,率先在全國公立醫院中引入國際一流的管理工具——平衡計分卡(BSC)。通過對財務維度、流程維度、患者維度、學習與成長維度的戰略分析,確立了系列評價指標體系。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及醫院管理年、質量年、財務管理年的要求,建立并不斷完善了以平衡計分卡理念指導下的醫院、科室(臨床、醫技、行政職能)績效考評體系。

2013年,按照新“三甲復審”的要求和醫院的實際情況,醫院創新性地提出了“質量、安全、成本、考核一體化”的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理念,醫院將質量與安全考核與醫院多年實施的平衡計分卡管理工具相結合??己瞬块T不僅有相關的質量與安全管理部門,還增加了醫院成本控制研究室、財務科等成本和績效管理的部門。從財務、患者、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相互關聯、邏輯支撐對科室進行規范化建設和評價。將上級的規則、制度有效地體現在流程和客戶維度中,將兼顧成本可支撐體現在財務維度中,將保證醫院可持續發展、人力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體現在學習與成長維度中。

每個考核周期形成的質量與安全考核結果,與成本可支撐的經濟考核結果綜合統計,形成臨床醫技規范化科室評比結果,最終評比出臨床醫技規范化科室一二三等獎;行政職能科室也按照綜合質量與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指標量化,評比出職能科室的規范化科室一二三等獎。由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辦公室報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審核,經醫院辦公會審議通過后,按各科室相應的獲獎等級兌現績效獎金。這一研究成果,不僅成為近幾年推動九院高速發展的主要軟實力之一,還與重慶市金算盤軟件有限公司和重慶醫科大學管理學院密切合作,創建了《中國公立醫院戰略績效管理系統》,在理論研究及實踐上實現了:

“一個參與”:重慶九院作為重慶市衛生計生委唯一的代表,參與了全國“公立醫院成本核算辦法”的修定工作。

“兩個培訓”:重慶九院兩次舉辦反映該院“質量、安全、成本、考核”一體化的特色管理的全國培訓班。即:2015年承擔《公立醫院規范化科室建設理論與實踐》的全國繼教培訓;2009年該院還舉辦了全國《平衡計分卡在醫院管理中的理論與實踐》的培訓班。

“三大理念”:克服質量管理將質量與成本分離思考的缺陷,在質量持續整改的過程中,既要考慮質量的改進,又要與成本可支撐相結合,把“兩張皮”合為“一張皮”;將質量與安全的考核“目標、任務、發放、考核”一體化;在質量管理中,努力探索成本的真實性。

“四個創新”:開發了國外管理工具與中國公立醫院管理相結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構建了中國公立醫院新型的戰略規劃和具體執行的績效管理系統;建立了中國公立醫院兼顧平衡的精細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新醫改形勢下的公立醫院創新管理的一種新方法。

“五個提升”:提升了醫療行為與成本可支撐之間的量化管理水平;提升了多目標管理的科學性,避免綜合目標考核指標不成體系無限增加;提升了平衡醫院學科發展管理的可操作性水平;提升了公立醫院量化管理的可控水平;提升了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管理水平和品牌效應。

2007年和2009年,醫院兩次成功主辦全國醫院院長與財務科長專題研討培訓班。2006年和2010年該系統的實踐研究成果分別榮獲“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第六批全國招標課題三等獎”和首屆“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科技創新獎”。

——在中國西部首創“三甲”醫院興辦社區衛生服務。

差異化發展之路就是拓開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重慶九院還將管理創新的觸角延伸到“三甲”醫院興辦社區衛生服務這個點上。從1999年開始,九院先后投入數千萬資金,興辦了管理十余萬人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相應的衛生服務站。

醫院獨創的“定人、定時、定點、定方式”的“四定”管理模式,有效利用“三甲”醫院的技術、物資、管理等優勢資源向社區延伸,為轄區十余萬居民提供高水平的優質服務,但只收取一級醫院的低廉費用,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重慶九院還持續進行相關的政策與實踐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促進“小病到社區,大病進醫院”的“要強制、要投入、要培育、要聯動、要配套”的“五要”理論。

這些管理創新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使重慶九院成為中國西部在“三甲”醫院興辦社區衛生服務的試驗田,2002年重慶醫科大學研究生研究基地在此基礎上建立,其改革創新經驗多次在全國相關大會交流;2004年重慶九院興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榮獲“重慶市社區衛生服務示范中心”稱號;2011年按照新的標準再次評審為“重慶市社區衛生服務示范中心”、“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治示范區”;2014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中央巡視督導組領導來院對此給予高度肯定。

不懈探索烙下改革創新發展印

辛勤耕耘的春日,換來碩果累累的秋天。一系列的改革創新理論與實踐,不僅使重慶九院在中國衛生經濟領域多有建樹,對醫院的高速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引領作用:

——醫院實現了“三大發展”和“三個定位”。

短短16年,九院就由區管醫院發展成為了重慶北部區域醫療中心;由“二甲”醫院發展成為了“三甲”醫院;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西部醫院發展為在多項改革創新走在全國衛生系統前列的西部名院。

實現了“三大發展”:即醫院的“綜合醫療技術實力在重慶北部保持領先;兒童孤獨癥的治療在中國西部領先;衛生經濟的某些改革舉措在全國領先”。

醫院榮獲了一系列國家、市級殊榮: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白求恩精神示范醫院、全國百佳患者滿意公益醫院品牌、全國醫院文化先進單位、全國健康促進示范醫院、全國百佳學習型組織、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等國家、市、區級榮譽稱號共100多項。

張培林院長作為重慶九院人的代表,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重慶市委、市政府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他對重慶市“十二五”衛生規劃中關于“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提出的建議,得到重慶市委采納。

——在重慶成為品牌,在西部成為特色,為全國醫療衛生改革做貢獻。

2014年,醫院受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之邀,參與全國公立醫院成本核算管理辦法的制定,為全國醫療衛生重大改革建言獻策。

2013年,“供需方視角下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的對比研究”,成功獲得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全國僅有一個醫院中標;

2013年,第一部由張培林院長主編的“質量、安全、成本、考核一體化”的系列叢書——《平衡計分卡在醫院管理中的理論與實踐》成功問世;

2013年,重慶市總工會向全國總工會申報了“全國勞模張培林創新工作室”;

2011年,重慶市衛生經濟學會會長由重慶九院的張培林院長擔任,秘書處設在醫院成本控制研究室,成為重慶衛生經濟與國內國際交流的窗口;

2010年,榮獲首屆全國醫院科技創新三等獎和全國百家公立醫院改革創新獎;

2010年,承擔重慶市醫改試點重大課題“公立醫院成本核算與補償機制研究”,進行了近2000項醫療項目的成本核算,提出了公立醫院改革的11項剛性支出、三角形穩定關聯運行機制等理論,為政府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2007年,創建了重慶市醫學重點研究室——醫院成本控制研究室,院長張培林任主任。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面臨新一輪戰略發展機遇期,重慶九院以改革姿態進入新常態,正沿著科研創新之源,奮力將歷代拓荒者鑿開的發展之渠,拓展得更加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Historical review on 16 years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Chongqing the 9th people's hospital

/HAO Xiulan,ZHU Xiaoling// Chinese Hospitals. -2015,19(2):14-17

2015-01-12] (責任編輯 張寶庫)

①中國醫院雜志社,100078 北京市南三環東路27號放群公寓6號樓402室

②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400700 重慶市北碚區嘉陵村69號

朱小玲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

E-mail:cq9hosp@vip.163.com

猜你喜歡
重慶市公立醫院重慶
重慶客APP
重慶市光海養蜂場
重慶市光海養蜂場
重慶人為什么愛吃花
鑄造輝煌
——重慶市大足區老年大學校歌
視覺重慶
在這里看重慶
公立醫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醫院的管與放
公立醫院“聯”還是“不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