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遷移策略

2015-02-26 18:16段廣軍
甘肅教育 2015年2期
關鍵詞:知識遷移數學教學策略

段廣軍

【關鍵詞】 數學教學;知識遷移;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2—0055—01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前面學習過的知識往往是后面將要學習的知識基礎。教材本身的編排也十分重視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利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遷移。因此,在進行新知識的教授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工作,重視知識的遷移,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下面,筆者就高中數學教學遷移策略,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和做法。

一、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實現數學知識的正遷移

一切新知識的學習都是在原有舊知識復習的過程中進行的,因此,一切有意義的學習必然包括知識的遷移。在平時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最佳銜接點,為新的知識理解和掌握打好基礎。

比如,“相似三角形”的學習中,因為相似三角形與全等三角形在知識結構、呈現形式類似,同時兩者之間又有很密切的聯系,故而,在教學時可以對兩者之間的異同進行深入比較,從定義到性質,再到判定都進行對比,從而使學生對相似三角形的知識有深刻理解,同時對于知識的正遷移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聯系實際生活,實現數學知識的正遷移

1.通過生活化的語言拉近數學概念與學生的距離。在對某些數學概念進行講解時,可以使用生活化的語言,列舉出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進而實現數學知識的有效遷移。

2.利用生活中的道理將數學的結論進行有效遷移。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許多道理對數學的結論進行解釋,實現數學知識的正遷移。比如,在講“數學歸納法的原理”時,可能很多學生都會覺得難以理解。為了突破這個難點,筆者認為可以先對學生講解多米諾骨牌原理,使學生對其有一個形象的了解,進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什么是數學歸納法。

3.利用生活現象實現數學知識的遷移。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列舉具體的生活現象來實現數學知識的正遷移。只要認真研究各種生活現象并加以提煉,再運用恰當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就能很容易將數學知識和生活現象有機聯系起來。比如,講解“集合的確定性”時,可以說一個人,他要么屬于這個班級,要么不屬于這個班級,這就是集合元素確定性的具體體現。

4.利用做練習實現數學知識的遷移。遷移現象在知識學習和掌握的過程中是普遍存在的,而知識學習的目的主要是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知識的遷移量。一般說來,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已掌握的知識出發,啟發學生聯想,鼓勵學生尋找待解決的問題與已有經驗的相似性,盡可能找到一類題在解法上的共性,用于解決問題。所以,教師要在知識傳授之后精心組織練習,促使學生觸類旁通,進而實現知識的有效遷移。

例如,在講授完重要不等式“a2+b2≥2ab(a>0, b>0)”之后,要讓學生較好地掌握此不等式的實質:“一正二定三相等”,可設計如下題組進行練習:

1.0

2.y=■+x(x>3)的最小值;

3.a>0,b>0,c>0時,求證:■+■+■≥6

這一組題在解法上的同一性體現在都要運用基本不等式“a2+b2≥2ab(a>0,b>0)”,那么就要啟發學生概括出上述題目的共同點,靈活地把基本不等式“a2+b2≥2ab(a>0,b>0)”的知識遷移到問題的解決中,進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總而言之,在數學教學中,遷移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根據教材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阻止逆向負遷移的發生,更好地促進數學知識正遷移,使所學知識形成網絡,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編輯:謝穎麗

猜你喜歡
知識遷移數學教學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由一道物理題引發的對繩子張力的討論
幾則高中化學實驗改進的探討與反思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