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刺聯合穴位注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臨床觀察及電生理分析

2015-02-28 08:07劉曉麗
河北中醫 2015年7期
關鍵詞:眼輪面神經穴位

劉曉麗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四川巴中 636000)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面神經及其周圍組織發生的非特異性炎癥和水腫,是面神經受壓所造成的,因缺血、水腫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壓迫性缺血,血液循環受阻,神經營養物質供應不足,此外本病還與病毒感染以后造成的體液免疫反應有關[1]。2011-01—2013-01,我們采用針刺聯合穴位注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100例,并與單純針刺治療10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全部200例均為我院康復醫學科門診患者,按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齡12~67歲,平均(32.6±3.7)歲;病程1~9 d,平均(3.5± 1.2)d;左側55例,右側45例。對照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齡10~68歲,平均(33.1± 4.1)歲;病程1~9 d,平均(3.4±1.3)d;左側57例,右側43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參照《臨床常見疾病診療標準》中周圍性面神經炎的診斷標準[2]。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單純予針刺療法。①局部取穴:陽白、攢竹、絲竹空、四白、迎香、下關、地倉、頰車、承漿、翳風,均取患側。下關、地倉采用透刺法,針刺方向為下關透刺地倉,其余淺刺,平補平瀉手法。②遠端取穴:合谷(雙側)、足三里(雙側)。均直刺,平補平瀉手法,然后連接上海華誼醫用儀器廠G6805型電針治療儀,選擇疏密波,頻率20次/min。均每日1次,留針30 min。

1.3.2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穴注射治療。取穴:患側翳風。注射液配制: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四川省長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0684)1 mg、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5047)0.5 mL、維生素B12注射液(四川升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1704) 0.5 mg。穴位常規消毒,選用5 mL、5號針頭一次性無菌注射器抽取藥液,直刺,深度1.5~2 cm,3 d注射1次。

1.3.3 療程2組均15 d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觀察比較治療1、2個療程后的療效,并采用丹麥Keypoint全功能肌電圖/誘發電位儀對患者兩側眼輪匝肌、鼻肌及口輪匝肌進行電生理檢測,比較2組治療前后神經電圖潛伏期及患健側波幅比值的變化。

1.5 療效標準痊愈:面部感覺、癥狀、表情功能均恢復正常;顯效:面部感覺與癥狀恢復正常,面部表情在做動作時有輕度不對稱,額紋和鼻唇溝未恢復;有效:面部感覺、癥狀改善較明顯,表情不對稱;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2]。

1.6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2組治療1、2個療程后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治療1、2個療程后療效比較例(%)

由表1可見,2組治療1、2個療程后痊愈率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2.2 2組治療前后眼輪匝肌、鼻肌及口輪匝肌神經電圖潛伏期及患健側波幅比值比較見表2。由表2可見,2組治療后眼輪匝肌、鼻肌及口輪匝肌神經電圖潛伏期及患健側波幅比值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潛伏期均減少,患健側波幅比值均升高;治療組治療后僅眼輪匝肌及口輪匝肌神經電圖潛伏期及患健側波幅比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鼻肌神經電圖潛伏期及患健側波幅比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對眼輪匝肌及口輪匝肌神經功能改善優于對照組。

表2 2組治療前后眼輪匝肌、鼻肌及口輪匝肌神經電圖潛伏期及患健側波幅比值比較±s

表2 2組治療前后眼輪匝肌、鼻肌及口輪匝肌神經電圖潛伏期及患健側波幅比值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治療組(n=100)對照組(n=100)治療前治療后眼輪匝肌4.02±0.563.48±0.51*△4.22±0.543.89±0.48治療前治療后*潛伏期(ms)鼻肌3.34±0.473.01±0.54*3.48±0.533.16±0.43*口輪匝肌3.49±0.483.14±0.59*△3.58±0.543.30±0.46*眼輪匝肌0.38±0.140.65±0.16*△0.33±0.200.54±0.19*患健側波幅比值鼻肌0.45±0.180.64±0.21*0.37±0.210.63±0.18*口輪匝肌0.35±0.150.63±0.17*△0.40±0.120.52±0.17*

3 討論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常見的誘發因素有寒冷刺激、病毒感染等,病前可有感冒、受涼、過勞等原因[3]。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發病年齡不定,急性起病,1~5 d內達高峰,對于其診斷應先觀察兩側面部是否對稱,包括前額皺紋、眼裂、鼻唇溝及口角是否相等,有無面肌痙攣或攣縮,再觀察患者能否完成皺額、皺眉、閉眼、露齒、鼓頰和吹哨等隨意動作[4]。一側周圍性面神經損害引起的癥狀表現為瞼裂變大,鼻唇溝變淺或消失,口角變低或歪向健側,不能皺額及閉眼,露齒、鼓頰及吹哨時發現肌肉癱瘓。由一側皮質延髓束損害引起的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則主要表現為下半部面肌癱瘓,即只有鼻唇溝變淺及口角變低,露齒、鼓頰及吹哨時出現肌肉癱瘓,而皺額及閉眼仍屬正常,或可較對側稍無力;由皮質延髓束損害所致的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只有在隨意運動時出現肌肉癱瘓,而情感運動,如哭或笑時的不隨意收縮仍存在;當錐體外系的基底節、丘腦或丘腦下部損害時,則引起情感性面癱,表現在笑或哭等情感運動時有面肌麻痹,而隨意運動時面肌仍能收縮[5-7]。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治療,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面神經的炎癥和水腫為主,后期以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為主[8]。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屬中醫學面癱、口眼?斜、吊線風、卒口僻等范疇,多由正氣不足,風邪入中脈絡,氣血痹阻所致。針刺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具有悠久歷史,是中醫治療本病的傳統療法,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被醫學界公認為治療面神經麻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9]。針刺療法主要是通過針刺經絡穴位,根據中醫辨證以局部取穴與遠端取穴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改善面部血液循環,減輕或消除神經壓迫,促進面部神經及肌力恢復,有縮短病程、預防后遺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等優勢[10-12]。周圍性面神經麻痹主要是因風寒引起局部營養神經的血管痙攣、缺血,而致莖乳突孔內面神經炎,病理變化為面神經水腫,髓鞘與軸突變性[13],所以臨床常把早期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當作急診處理,對無禁忌證者盡早采取針刺干預治療。早期患者切記不要進行強烈的針刺,電針電流強度也寧小勿大,否則會加重面神經的炎癥和水腫,嚴重的可導致面神經壞死[14-15]。穴位注射療法是通過藥物對穴位產生持續的刺激作用,同時又發揮了藥物的功效,是以針刺與藥物相結合新型治療方法[16]。翳風為手少陽三焦經穴,手、足少陽經之會,具有聰耳通竅、活絡消腫的功效,主治頭面五官科及神經系統疾?。?7]。地塞米松為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具有抗炎消腫的作用;利多卡因為臨床常用局部麻藥;維生素B12是神經系統功能健全不可缺少的維生素,維護神經髓鞘的代謝與功能。采用翳風穴位注射療法,一則發揮抗炎消腫、營養神經的藥物作用,一則發揮活血化瘀、疏經通絡祛風的穴位功效,兩者協同而達到良好的臨床療效[18]。

本研究結果顯示,針刺聯合穴位注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單純針刺療法,可明顯縮短病程,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臨床療效,且對眼輪匝肌及口輪匝肌的神經功能改善更明顯,值得臨床借鑒。

[1]王維治.神經病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83.

[2]陶天遵.臨床常見疾病診療標準[S].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3:98.

[3]黃繼鋒.中西醫結合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30例臨床體會[J].實用臨床醫學,2009,10(10):92.

[4]薛廣生,黃買林,張令君.中西醫結合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98例[J].國醫論壇,2003,18(1):39-40.

[5]劉穩,高志強,神平,等.單純皰疹病毒性面神經炎的動物模型[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1):17-21.

[6]胡勉,湯同萬.甘露醇、氟美松、神經生長因子治療面神經炎21例[J].山東醫藥,2000,40(1):2.

[7]王俊,凌琳.Bell麻痹病因及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3,20 (2):138-140.

[8]劉兵.中西醫結合治療面神經麻痹51例[J].河北中醫,2004,26(11):835.

[9]李智.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概況[J].針灸臨床雜志,2003,19(1):47-48.

[10]邱其光,林信章.中西醫結合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30例臨床體會[J].新醫學,2006,37(12):829.

[11]李瑛,梁繁榮,付弋,等.針灸治療面癱臨床常用治法與刺法的評價[J].上海針灸雜志,2002,21(3): 43-45.

[12]李希君.半刺和透刺為主治療面神經炎264例[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96,16(4):59,65.

[13]劉龍彪,馮禎鈺,張濱農,等.面癱丸加針刺治療面神經麻痹256例[J].吉林中醫藥,2006,26(1):36 -37.

[14]梅妹.針刺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58例[J].吉林中醫藥,2008,28(2):132.

[15]董其寧.電針透穴配合牽正復原湯治療面神經炎60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4,25 (3):24-25.

[16]羅春燕,馬英.穴位注射為主治療面癱后遺癥50例[J].中國針灸,2005,25(7):498.

[17]姜雪梅,高彥平,黃泳.翳風穴的形態學特征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針灸,2005,25(11):781-783.

[18]吳堅剛.翳風穴位注射治療早期面神經炎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30(4):415-416.

(本文編輯:石康)

猜你喜歡
眼輪面神經穴位
低血壓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眼輪匝肌毫針排刺治療特發性眼瞼痙攣患者的臨床療效
夏季穴位養心
男性排濕,常按這五個穴位
蒙西醫結合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觀察
針灸為主綜合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60例
皮膚眼輪匝肌復合體在瞼成形術中的臨床應用分析
面神經麻痹80例的護理干預體會
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
面部除皺術中顳淺筋膜瓣轉移覆蓋眼輪匝肌治療魚尾紋的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