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額爾齊斯河魚類雙身蟲科一種屬新記錄

2015-02-28 08:28新焦麗姚衛建郝翠蘭岳
水生生物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額爾齊斯河寄生蟲宿主

王 新焦 麗姚衛建郝翠蘭岳 城

(1. 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 烏魯木齊 830052; 2.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漢 430072)

額爾齊斯河魚類雙身蟲科一種屬新記錄

王 新1焦 麗1姚衛建2郝翠蘭1岳 城1

(1. 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 烏魯木齊 830052; 2.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漢 430072)

研究報道了 2009年 4月至 2013年 5月采自新疆北部額爾齊斯河(中國段)東方歐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 1949)鰓上的 1種雙身蟲科(Diplozoidae Palombi, 1949)、雙身蟲亞科(Diplozoinae Palombi, 1949)、雙身蟲屬(Diplozoon Nordmann, 1832)的奇異雙身蟲(Diplozoon paradoxum Nordmann, 1832)。所獲標本與 Nordmann (1832)的原始描述基本一致, 僅各部分度量等方面略有差異, 經比較鑒定, 為我國一新記錄種。同時, 雙身蟲屬在我國也尚屬首次發現, 為我國一新記錄屬。研究對奇異雙身蟲的主要形態特征進行了描述并繪制了全圖和特征圖, 測定其ITS-2 rDNA序列并與GenBank同亞科蟲種進行比對, 確定其與歐洲已發現的奇異雙身蟲相似度達到99.5%, 并對該寄生蟲的地理分布特點進行了探討。

額爾齊斯河; 東方歐鳊; 雙身蟲科; 雙身蟲屬; 奇異雙身蟲; 屬新記錄; 種新紀錄

額爾齊斯河(Ergis River)是我國唯一一條北冰洋水系的國際性河流, 其發源于中蒙邊境, 地處亞歐大陸腹部。上游在我國境內, 從河源至中哈國界全長633 km, 流域面積5.73×104km2[1]。由于該河的發育形成、地理地貌特點以及下游水系的繁雜性,使得該河孕育著一些獨特的魚類, 如東方歐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 1949)等[1]。2009年4月至2013年5月在對額爾齊斯河(中國段)魚類寄生蟲區系進行調查時, 在東方歐鳊鰓上采獲 1種單殖吸蟲, 經鑒定為鋏鉤蟲目(Mazocraeidea Bychowsky, 1957)、雙身蟲科(Diplozoidae Palombi, 1949)、雙身蟲亞科(Diplozoinae Palombi, 1949)、雙身蟲屬(Diplozoon Nordmann, 1832)的 奇 異 雙 身 蟲(Diplozoon paradoxum Nordmann, 1832)。據資料檢索該屬及該種均在我國未見報道[2—7]。在光學顯微鏡下對標本進行了觀察測量并繪制了其全圖和特征圖, 其標本保存于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寄生蟲標本室。測定奇異雙身蟲 ITS-2 rDNA序列并與GenBank同亞科蟲種進行比對, 并對該寄生蟲的地理分布特點進行了探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于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先后7次在額爾齊斯河北屯、哈巴河縣等地段購買或捕獲東方歐鳊魚樣標本, 對其寄生的奇異雙身蟲進行調查研究。采集和解剖東方歐鳊373尾, 其中107尾感染奇異雙身蟲,共采集到奇異雙身蟲584條。對魚樣標本的鑒定, 以《中國額爾齊斯河魚類資源及漁業》[1]為準。

1.2 方法

在得到魚體樣本后, 首先對魚體樣本進行編號,將魚體端放于解剖盤中, 照相、測量尾叉長及體高并做好記錄。將魚體兩側鰓完整的取出放在培養皿里, 首先仔細觀察鰓上有無肉眼可見的寄生蟲, 因雙身蟲個體較大, 可以先肉眼觀察一下有無蟲體,而后分別將每片鰓置于解剖鏡和顯微鏡下檢查, 挑取蟲體, 分別用75%、95%酒精固定。具體的采集步驟參照《魚病調查手冊》[8]進行。雙身蟲標本的制片流程如下: 經75%酒精固定后的蟲體首先復水,蘇木素染色, 系列酒精脫水, 酸酒精脫色, 高濃度酒精脫水, 二甲苯透明, 中性樹膠封片、最后晾干,

2 結果

2.1 奇異雙身蟲形態學鑒定結果

奇異雙身蟲, 新記錄 Diplozoon paradoxum Nordmann, 1832 (圖1、圖2)

宿主與寄生部位: 東方歐鳊 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 1949, 鰓絲。

采集地點及時間: 額爾齊斯河(中國段), 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

形態特征(依據12個封片標本描述): 大型蟲體, 呈 X形, 由兩條蟲體在幼年時永久性結合而成(圖1A)。全長1.92—10.08 μm, 蟲體分為體前部、生殖結合區和體后部 3部分。體前部長 1.32—6.44 μm, 寬0.45—2.70 μm, 體后部長0.63—3.13 μm。體后部的前半段腹面有4—8對明顯的側褶, 多數為6對??谖P(圖1B)直徑0.07—0.19 μm。咽(圖1C)明顯,直徑0.06—0.13 μm。卵巢(圖1D) 1枚, 橢圓形, 位于生殖結合區與體后部連接處或后方。睪丸1枚, 分3—5葉, 位于卵巢之后或與卵巢并行。生殖孔開口于生殖結合區的側面。成蟲在生殖結合區和固著盤之間, 有一肌肉質、腹面凹背面凸、近圓形盤狀的增寬區。腸在體前部形成許多彼此不相連接的側分支, 呈網狀分布, 行至生殖結合區側支減少或無,延長至盤狀增寬區又向兩側分出 5—12對側支, 終止于固著盤前部。卵黃腺(圖1E)發達, 呈斑塊狀, 密布體前部和生殖結合區。固著盤腹面附著有四對固著鋏(圖1F)和一對中央鉤(圖1G)。固著鋏大小為: 第1對(0.06—0.12) μm×(0.08—0.19) μm, 第2對(0.05—0.12) μm×(0.11—0.23) μm, 第 3對(0.05—0.13) μm× (0.13—0.26) μm, 第 4對(0.06—0.14) μm×(0.13—0.26) μm。四對固著鋏從大到小依次為: 4>3>2>1,有的蟲體第4對和第3對幾乎等大。固著鋏中間薄片前面半片稍寬, 上無任何顆粒, 前弓和后弓均無粗紋。中央鉤鉤柄長 0.058—0.071 μm, 鉤尖長0.028—0.033 μm。蟲卵(圖1-H)具極絲, 在相對的一側無輔突, 大小(0.32—0.43) μm ×(0.08—0.12) μm。

圖1 奇異雙身蟲(新記錄種)Fig. 1 Diplozoon paradoxum (Nordmann, 1832)

圖2 奇異雙身蟲Fig. 2 Diplozoon paradoxum (Nordmann, 1832)

2.2 ITS-2 rDNA PCR擴增及測序結果

本實驗所擴增的額爾齊斯河東方歐鳊奇異雙身蟲樣品的ITS-2 rDNA序列長度為774 bp(包括正反向引物所在的5.8 S和18 S的部分序列)。將本實驗所測額爾齊斯河東方歐鳊奇異雙身蟲 ITS-2 rDNA序列與GenBank中奇異雙身蟲ITS-2 rDNA序列進行同源性分析, 結果表明其同源性為 99.5% (771/774), 堿基缺失率為 0.5%(3/774)。比對結果證明二者為同一蟲種, 經資料檢索奇異雙身蟲為中國一新記錄種。

3 討論

采用Khotenovsky(1985)的分類系統, 雙身蟲亞科(Diplozoinae Palombi, 1949)共分5屬, 雙身蟲屬(Diplozoon Nordmann, 1832)為淡水魚類寄生單殖吸蟲, 該屬自1832年建屬以來, 在我國尚未發現[3]。此次采集并描述的蟲種與Nordmann(1832)采自前蘇聯的模式標本在形態方面一致, 僅各部位量度略有差異[9]。主要特征為: 生殖孔開口于生殖結合區; 口吸盤前無腺體; 成蟲在生殖結合區和固著盤之間有一肌肉質、腹面凹背面凸、近圓形盤狀的增寬區; 體后部的前端腹面有4—8對明顯的側褶; 睪丸分3—5 葉; 腸在體后部的盤狀增寬區向兩側分出十余對側支。這些形態特征與資料描述一致, 完全符合鋏鉤蟲目(Mazocraeidea Bychowsky, 1957)、雙身蟲科(Diplozoidae Palombi, 1949)、雙身蟲亞科(Diplozoinae Palombi, 1949)、雙身蟲屬(Diplozoon Nordmann, 1832)、奇異雙身蟲(Diplozoon paradoxum Nordmann, 1832)的形態特點, 故奇異雙身蟲為我國魚類寄生蟲一種新記錄, 雙身蟲屬為我國雙身蟲亞科一屬新記錄。雙身蟲屬包括2個遍及歐洲動物區系的物種, 另一種為D. scardinii Komarova, 1966, 該種與奇異雙身蟲不同之處在于其體后部前端腹面的側褶為8—13對, 且中央鉤鉤尖長0.022—0.025, 此次調查中未見此種。

迄今為止, 雙身蟲亞科在世界范圍已報道約70 種, 其中有31種分布或僅分布于我國, 歸屬于4屬。各蟲種比例如下: 擬雙身蟲屬(Paradiplozoon Achmerov, 1974) 70.97%、華雙身蟲屬(Sindiplozoon Khotenovsky, 1981) 19.35%、前側孔吸蟲屬(Inustiatus Khotenovsky, 1978)6.45%、真雙身蟲屬(Eudiplozoon Khotenovsky, 1985)3.23%[3]。早在19世紀早期, Nordmann 就在東方歐鳊鰓絲上發現奇異雙身蟲, 雙身蟲屬(Diplozoon Nordmann, 1832)主要是歐洲的種類, 西亞也有其分布, 然而在我國南北主要水系一直未見分布[7]。但姜乃澄(1989)推測: 我國新疆西北有可能存在, 因為再往西的前蘇聯境內就有其分布[10]。額爾齊斯河發源于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脈, 向西流經哈薩克斯坦, 又轉折北上流入俄羅斯境內, 匯入鄂畢河, 最終流入北冰洋[1]。而東方歐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屬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歐鳊屬(Abramis), 原分布于里海和咸海水域, 于1959—1964年被前蘇聯移植入額爾齊斯河下游的齋桑泊, 20世紀60年代后擴散至我國境內的上游, 并逐漸形成捕撈產量[1]。東方歐鳊的歷史分布和奇異雙身蟲基本一致, 這應該是因宿主遷移造成的, 在一定條件下北冰洋水系魚類所攜帶的寄生蟲有在上游出現的可能性, 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額河(中國段)魚類寄生蟲區系組成與國內其他水域魚類寄生蟲組成方面的差異。因此我國境內的上游區段與西伯利亞分區的中、下游有共同的魚類組成和寄生蟲種類就不足為奇。雙身蟲屬種新記錄的發現將對額河魚類區劃提供更有力的證據,同時這也將為進一步研究寄主之間、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親緣關系、地理演變、生態格局等方面提供新的科學依據。

一般認為, 大多數雙身蟲具有較高的宿主特異性, 甚至有些具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一種寄生蟲只寄生一種宿主), 因此宿主特異性在寄生蟲的種類鑒定中有著獨特的重要地位[3]。對該河近30種魚類進行調查后發現, 奇異雙身蟲在額爾齊斯河(中國段)僅寄生于東方歐鳊, 但在歐洲的波羅的海、黑海、里海、咸海等水域的河流和湖泊中, 還發現其寄生于上口歐鳊、湖擬鯉(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 Pallas, 1811)、江鱈(Lota lota Linnaeus, 1758)、河鱸(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 1758)等魚類的鰓上。

對奇異雙身蟲ITS-2 rDNA序列進行了測定, 結果顯示, 本研究所測序列與GenBank中歐洲已發現的奇異雙身蟲進行比對, 結果與法國(AF369759)同源性達到99.5% (771/774), 堿基缺失率為0.5% (3/774);與捷克(AJ563372)同源性達到99.5% (766/769), 堿基缺失率為0.5% (3/769), 與兩種均僅有3個堿基對存在差異, 證明其為同一物種。

雙身蟲的寄生對宿主的生長發育有一定影響,其個體大, 從鰓上奪取的營養多; 大量寄生會導致鰓黏液增多, 污物黏著, 本次調查的最高寄生強度達到21條, 對宿主的呼吸有一定影響。東方歐鳊是一種品質優良的廣溫性魚類, 其適應性強, 抗寒性強, 食性廣, 個體大, 生長快, 易自繁自生, 特別適合在我國西北地區魚類區系較簡單的大型水庫、湖泊中移植馴化[11]。目前, 東方歐鳊人工馴化已成功,并成為額爾齊斯河產量最高的經濟魚類之一, 同時也被我國漁業工作者移植到阿勒泰地區各湖泊水庫和我區其他河流, 產量可觀, 極有開發推廣的前景。在開發東方歐鳊的過程中, 寄生蟲的調查和研究工作意義重大, 特別是在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這樣一個連接亞歐大陸, 具獨特地理位置區域的地方更具有理論上的意義, 同時在進行人工養殖過程中指導病害的防治等方面具有現實的經濟價值及意義。

致謝:

感謝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桂堂研究員,吳山功博士在資料收集方面給予的大力幫助。

參考文獻:

[1] Ren M L, Guo Y, Zhang R M, et al. The Fish Resources and Fishery in Ergis River, China [M]. Urumqi: Technology Hygiene Press. 2002, 1—106 [任慕蓮, 郭焱, 張人銘, 等.中國額爾齊斯河魚類資源及漁業. 烏魯木齊: 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 2002, 1—106]

[2] Wu B H, Sun X D, Song C C. Fauna of Zhejiang, Trematoda [M]. Hangzhou: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1991, 182—197 [吳寶華, 孫希達, 宋昌存. 浙江動物志, 吸蟲類. 杭州: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1, 182—197]

[3] Wu B H, Lang S, Wang W J, et al. Fauna China, Platyhelminthes, Monogenoidea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0, 635—674 [吳寶華, 郎所, 王偉俊, 等. 中國動物志, 扁形動物門, 單殖吸蟲綱.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0, 635—674]

[4] Zhang J Y, Yang T B, Liu L, et al. Monogeneans of Chinese Marine Fishes [M]. Beijing: China Agiculture Press. 2001, 224—241 [張劍英, 楊廷寶, 劉琳, 等. 中國海洋魚類單殖吸蟲.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1, 224—241]

[5] Hubei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Hubei Fish Disease Pathogen Flora Disposition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73, 154—157 [湖北水生生物研究所. 湖北省魚病病原區系圖志.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73, 154—157]

[6] Bai J P, Wang J J, Li J. A New Species of Genus Paradiplozoon Parasitic in Sikukia flavicaudata from the Lancang River, Xishuangbanna, Yunnan [J].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 2014, 33(4): 541—544 [白俊萍, 王建軍, 李俊, 等. 瀾滄江黃尾短吻魚寄生擬雙身蟲屬一新種.四川動物, 2014, 33(4): 541—544]

[7] Wang X, Jiao L, Jia S A, et al. A New Record of Diplozoidae in China [J]. Arid Zone Research, 2014, 31(6): 1121—1124 [王新, 焦麗, 賈舒安, 等. 中國雙身蟲一新紀錄. 干旱區研究, 2014, 31(6): 1121—1124]

[8] The Fish Disease Laboratory of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Handbook of Fish Diseases Examination, Second edition [M]. Shanghai: Science Technology Press. 1981, 1—93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魚病學研究室. 魚病調查手冊. 2版.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81, 1—93]

[9] Gussev A V. Key to the Parasites of Freshwater Fish Fauna of the USSR [M]. Leningrad: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 1985, 383—385

[10] Jiang N C, Wu B H, Wang S X, et al. Studies on the trematode of subfamily diplozoinae in China [J]. Acta Zoologica Sinica, 1989, 35(3): 259—269 [姜乃澄, 吳寶華,王淑霞, 等. 我國雙身蟲亞科(Diplozoinae)吸蟲的研究.動物學報, 1989, 35(3): 259—269]

[11] Pan Y Y, Zhang M F, Huang R X. Study on morph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 of 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 in Hongyanchi Reservoir in Xinjiang [J]. 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 1992, 9(3): 87—92 [潘育英, 張美芳,黃人鑫. 紅雁池水庫東方歐蝙形態一生態學特征的研究. 新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2, 9(3): 87—92]

THE FIRST RECORD OF A NEWLY REPORTED CHINESE DIPLOZOIDAE OF MONOGENEA ON FISHES IN THE ERGIS RIVER

WANG Xin1, JIAO Li1, YAO Wei-Jian2, HAO Cui-Lan1and YUE Cheng1
(1.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China; 2.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Chinese Acaden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2, China)

Diplozoon paradoxum (Nordmann, 1832) belongs to Platyhelminthes, Monogenea, Diplozoinae, Diplozoon. In this study, we reported this organism collected from the gills of 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 1949) in the Ergis River (within China) from April 2009 to May 2013. Most of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is newly found insect were the same as the original description of Diplozoon paradoxum (Nordmann, 1832), except for a few minor differences in the measurements. The genus, Diplozoon Nordmann,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Here we describe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insect and showed the images. We analyzed its ITS2 rDNA sequence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with the parasite from the same subfamily in the GeneBank.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newly found Chinese Diplozoon paradoxum and the European Diplozoon paradoxum was 99.5%. The distribution of Diplozoon paradoxum wa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Ergis River; 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 Diplozoidae; Diplozoon; Diplozoon paradoxum Nordmann; Genus new record; Species new record

Q959.15

A

1000-3207(2015)04-0794-04

2014-08-08;

2015-04-2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 31160535); 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性課題(No.: 2011FB06)資助

王新(1991—), 女, 陜西商洛人; 農學學士; 研究方向為預防獸醫學。E-mail: wangxin19910705@sina.com

岳城(1958—), 男, E-mail: yuechengxnd@aliyun.com保存于新疆農業大學寄生蟲實驗室。具體的寄生蟲制片方法按《魚病調查手冊》[8]進行。蟲體的鑒定依據相關參考文獻[3, 9, 10]進行, 全部測量工作在顯微鏡下完成并繪制其全圖和結構特征圖(量度單位以mm計)。采集得到的標本, 固定或制片后保存于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實驗所用引物由北京鼎國昌盛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合成。

10.7541/2015.104

猜你喜歡
額爾齊斯河寄生蟲宿主
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特種魚類資源 現狀及增殖措施
海洋中“最難纏”的寄生蟲:藤壺
白話寄生蟲
《熱帶病與寄生蟲學》雜志稿約
病原體與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態關系
龜鱉類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
托洪臺水庫魚類區系和種群組成
額爾齊斯河淌過阿勒泰
走近額爾齊斯河
表現為扁平苔蘚樣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