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問題設計的思考
——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為例

2015-03-20 22:02陳敏廣西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南寧530001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綱要話語歷史

陳敏(廣西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南寧530001)

【課程改革與實踐】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問題設計的思考
——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為例

陳敏
(廣西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南寧530001)

問題設計是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良好的問題設計能較好地推動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換,較好地解決不同課程內容之間的銜接問題。問題設計涉及問題邏輯、問題內容和問題話語三方面,即問題邏輯的整體性與層次性統一;問題內容的知識性、思想性和現實性統一;問題話語的理論性與通俗性統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問題設計;教學實效

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積極推動教學改革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形成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諸如情景教學、專題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參與式教學等。與僵硬理論灌輸相比,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更好達成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同教師在運用同一教學模式時其教學效果千差萬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問題設計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事實上,各種教學模式都蘊含著教師對教材的問題預設,這是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換的關鍵點。有效問題設計起著教學“牽引”作用,以問題意識為導向,引導學生追溯問題根源,探討問題解決之道,從而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的思想和行動,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目標。

一、問題設計是開展“綱要”教學活動的重要步驟

馬克思曾說:“問題是公開的、無所顧忌的、支配一切個人的時代之聲。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保?]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個存疑、答疑的過程,釋疑解惑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價值教育。問題設計蘊含著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方面。問題設計的過程就是教師整合教材知識,梳理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難點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尋求答案、鍛煉思維、開闊視野和形成觀念的過程。

(一)問題設計利于促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換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的編寫有著嚴謹的邏輯性和鮮明的層次性,它以演繹式結構編寫章、節、目,側重于體系的系統性、全面性和完備性。具體章節編寫則遵循從具體史料中提煉一般性結論,做到“史”“論”結合,體現思想性與歷史性的統一。這種編寫方式既明確教學目標和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又通俗易懂,便于學生閱讀、認知和理解。綱要教材以“四個選擇”為主線索,較好整合中國近現代的“國史”和“國情”,使學生通讀全書就能掌握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中如果照搬教材體系,勢必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況且,“綱要”課涵蓋一百多年歷史,其時間跨度相當大。如果教師教學中面面俱到,就無法重難點突出,難以達到教學目標。因此,以問題為紐帶將較好地實現“綱要”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換,做到教學內容有鮮明的“問題邏輯”。

問題產生于“已知”與“未知”之間,問題是對“已知”的深化,是對“未知”的解答。教師要以問題為導向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實現由教材“解決是什么”向教學“解決為什么”的認知、情感轉變?!熬V要”課教師要基于學生已有歷史認知,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問題,在教材“已知”內容中提出“未知”問題。教師以問題為線索,對教材內容進行刪減和補充。從理論所涉及主要問題出發,將理論教育孕育于社會實際問題探討之中,凸出教學內容重難點,使教學內容的邏輯體系層次分明、重點突出。

(二)問題設計利于解決各門課程的內容重疊

“綱要”課程不是歷史知識教育,而是意識形態教育。在了解國史、國情中理解“四個選擇”,從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熬V要”課以國史育人,其教材內容必然與中學歷史課程和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存在某些重合。解決之道在于以問題來整合教材內容重疊問題,凸顯本課程的學科特色和學科優勢。

“綱要”與“概論”課的教材有著多章節重合。如何避免教學的內容重復?“綱要”首席專家沙健孫指出,如果很好地理解這兩門課程的定位,注意采取各有特點的論述方法,大量的簡單重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2]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表現課程定位,突出課程特色?!熬V要”的問題要體現以“史”立“論”、以“史”見“論”的特點,使學生透過中國近現代歷史史實,理解“四個選擇”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案耪摗钡膯栴}側重于“論”,著重講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使學生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并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師通過問題設計,解決好各門課程內在邏輯和內容關系,較好地實現各門課程內容的銜接。

“綱要”課與中學歷史課也存在著內容重復。中學歷史講述了中國近現代史的內容,初中人教版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和高中人教版《歷史》已基本涵蓋了主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教材圖文并茂,具體生動,有著較強可讀性。高?!熬V要”課要引發學生興趣,就要強化理論思維和注重價值導向,凸現其理論性、思想性和規律性。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將“是什么”和“為什么”相銜接,將理論問題、思想問題和社會問題相融合,讓學生在把握歷史發展大脈絡中理解每一重大歷史現象的肇因和影響,感受歷史的厚重感?!熬V要”教學既要源于中學歷史認知的積淀,又要高于教材內容,融入前沿的學術認知和當前熱難點問題的冷思考。

二、問題設計應遵循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原則

問題是人類思維活動的起點,哲學家波普爾曾說 “科學和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終于問題——愈來愈深化的問題,愈來愈能啟發新問題的問題”[3]。以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是促使增強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效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熬V要”教學的問題設計須要做到“三備”,即一要備教材,教師對教材的重難點問題進行歸納和整理,形成教材問題體系;二要備學生,掌握學生的思想疑惑問題,形成學生問題體系;三要備社會,了解學生關注當前社會現象的熱點問題。教學問題要涵括教材問題和學生問題,從問題邏輯、問題內容、問題話語三方面來進行問題設計。

(一)問題邏輯的整體性與層次性統一

“綱要”課程是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有著強烈的政治教育學科色彩,同時又有鮮明的歷史學科色彩。它以一定歷史事實為論據來揭示歷史發展規律,進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歷史事實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具有內在的邏輯結構,故教師在設計“綱要”問題時形成邏輯性強的問題組,凸出問題邏輯的整體性原則。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篩選和提煉問題。并非任一問題都可以納入課程問題體系中,只有與教學目標直接相關且與學生思想困惑問題密切相連的問題才被納入其中,使得教學內容具備理論深度和現實土壤。首先,教師根據教材內容以“四個選擇”為核心問題,對龐大教材內容進行分層、歸類和提煉,將與核心問題關聯不大或沒有關聯的問題清理出去,將關聯度強的問題分解和分化為若干子問題,構建課程問題體系的基本框架。其次,教師要了解學生困惑的認識問題,把學生認識問題與教學問題相銜接和融合,優化教學問題的設計,形成一個既符合教學重難點又反映學生思想訴求的問題體系。

課程問題體系建構既要凸出整體性又要強調層次性。整體性以層次性為基礎,層次性以整體性為目標。教學內容邏輯性和學生素質差異性決定問題體系的層次性。就教學內容而言,同樣教學主題置于不同視角可以建構起不同問題體系,實現整體性與層次性的有機結合。以“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為例,可以分別從宏大敘事和具體時段來形成系列問題。教師將“選擇中國共產黨”置于1840年以來先進中國人探索 “兩大歷史任務”的歷史長河中,可以設計“近代以來有哪些先進中國人進行國家出路的重大探索,為什么他們探索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為什么歷史選擇中國共產黨?!苯處熞部梢詫ⅰ斑x擇中國共產黨”置于具體歷史時段來設計問題。在談及政黨建設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國共兩黨的政黨建設問題,以此分析“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在談及抗日戰爭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貢獻,以此分析 “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等。

就授課對象而言,問題整體性與層次性的有機統一也非常重要。由于“綱要”授課對象有著不同的人文素養、理解能力和思想困惑,同一問題體系不能適用于所有專業的學生,教師需要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出合適問題。尤其在新傳媒時代,學生接受歷史知識渠道增多,諸如雜志、報刊、書籍、廣播、電視、網絡等,他們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流行觀點。同時,由于各種快餐式閱讀和“戲說式”歷史大量涌現,使得大學生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認識是零碎的、片面的。為此,“綱要”課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關注的現實問題,針對種種“戲說式”歷史和流行觀點予以客觀如實的解答,澄清學生認識誤區,做到“解答到位”。學生在參與問題解答的過程中產生學習興趣,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

(二)問題內容的知識性、思想性和時代性統一

問題設計的核心要素是內容,它是否科學有效直接關聯著問題的質量??茖W是指問題是真問題,而非假問題。有效是指問題與教學目的關聯,服務于教學目的。與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相比,“綱要”課有著其他課程無法比擬的優勢,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于歷史教學之中,意識形態教育透過大量的生動歷史史實展現。

“綱要”課程的問題設計要融合歷史研究前沿研究成果,以拓寬學術視野、吸引學生眼光、引導學生思想?!熬V要”課所涉及的歷史知識在中學階段已經學過,但大部分學生對歷史認知還停留在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記憶上,尚未學會運用理論分析和釋疑社會問題,養成歷史思維方式。因此,教師在問題設計時避免老生常談,突出課程的思想性和學術性價值?!熬V要”課可以借助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史學的學術性來增強其知識性和思想性。問題設計不要受制于教材的章節,問域的范圍可以從具體章節擴展到課程,從課程擴展到學科,從單一學科擴展到多門學科[4]。比如,教師講授第五章中國革命新道路,可以設置系列問題來組織教學活動,“中國革命新道路‘新'在何處”“中國革命為什么走上新道路”“中國革命怎樣走上新道路,進行哪些方面探索”“新道路的探索歷程給我們什么啟示”。這些問題源于學生的歷史認知,但又高于已有認知,需要他們進行理性思考和抽象概括。

當代大學生處在人生發展的特殊階段,他們思想活躍開放,具有強烈競爭意識和務實精神。相對于純粹學理問題,現實問題更能引起大學生興趣,滿足大學生的某種需要。所以,“綱要”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對歷史進程、社會現實等方面存在的思想困惑,以此作為設計教學問題的現實基點,真正做到“問題抓人”。事實上,“綱要”課本身具有歷史優勢和現實價值,其許多思想對當代社會仍有重要指導意義。正如英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霍布斯鮑姆所說,歷史研究的目標“不僅僅為發現歷史,還要為揭示歷史,并且為此提供與現實的聯系”。[5]例如,教師在講述“戊戌變法”專題時,可以設計關于“戊戌變法和1978年的中國改革開放”的比較問題,讓學生在改革背景、改革步驟和措施、改革內容、改革者素質等比較中凝練出改革成功的要素,在歷史進程中感悟改革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充分認識當前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來之不易。又如,講述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時,教師可以設計 “農民為什么不能創建一個嶄新的社會制度”“農民有什么樣的優點和局限”等諸如此類的開放性問題,使學生在充分了解落后生產力代表著農民階級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農民階級無法建立嶄新制度的原因。教師由此延伸到關于當代農民問題思考和農民問題解決的內容。

(三)問題話語的理論性與通俗性統一

話語是思想的載體,所有的理論都要通過話語來顯現。問句是以一定語言系統、語法規則和邏輯形式使問題得以表達與演化,問題必須通過建構一套話語形式才能顯現。傳統文本式的問題話語范式拉大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對話溝壑,制造學生認知體系建構的藩籬,降低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興趣。所以,“綱要”教學問題要獲得關注,就要切實轉換話語范式,由傳統的文本話語向生活話語轉變。問題只有以恰當的話語表述出來,才能溝通理論與實際、教師與學生、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聯系,才能真正做到“問題抓人”。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領域,有著明確的研究邊界和專業的話語范式。因此,問題話語表述要做到嚴謹,符合學術規范和學科要求,不能隨心所欲。同時,“綱要”課教學對象是全日制高校學生,不同專業學生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認知程度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所以,問題話語又不能搬弄過于玄奧的專業術語,應盡可能用合乎學術要求且通俗易懂的語言。純學術話語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和激發參與學習熱情,而通俗話語往往易于學生理解問題,進而愿意去參與教學環節。

話語范式轉換實質就是要體現理論的現實解釋力,要做到理論、思想、現實的有機結合。問題話語形成要經過三個轉化,即由經典話語向理論話語的轉化、由理論話語向實踐話語的轉化、由實踐話語向問題話語的轉化。這就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較高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理論功底和敏銳政治覺悟,能緊密聯系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以鮮明的觀點、透徹的理論和通俗的闡釋,對學生思想困惑的歷史和現實問題作出科學的回答,從而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理論的力量。為避免經院式的理論說教,教師須積極走進學生的日常世界,了解學生個體生活體驗和感受,了解學生思想困惑問題,做到“問題”話語內容和方式與學生認知基本一致。唯有如此,教師才能把深奧理論和豐富知識轉化為學生思考的思想資源,學生才會積極參與課程教學的各環節之中。

問題設計是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問題設計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全過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問題設計是一項極具精巧性的任務,它不僅要突出教學重難點,還要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引導。因此,要發揮問題的牽引作用,教學問題設計就要做到問題邏輯的整體性與層次性統一;問題內容的知識性、思想性和現實性統一;問題話語的理論性與通俗性統一。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吸引力。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

[2]“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系列訪談之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編寫的主要問題——訪教材編寫首席專家(召集人)沙健孫教授[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7):13-16.

[3]卡爾·波普爾.猜想與反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

[4]李梁.問域和答域:基于問題邏輯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1(7):47-50.

[5]埃里克·霍布斯鮑姆.史學家歷史深化的終結者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47.

(編輯:張雪梅)

Question Designing in Teaching the Cour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the Course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CHEN Min
(School of Marxism,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530001,China)

Question design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in teaching the cour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universities.Well-designed Questions can promote the transition from teaching materials to teaching activities,and also build up conn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urses.Question designing concerns three aspects:logic,content and discourse.Question logic requires that the logic integrity confirm to multi-levels of logic,question content requires that knowledge,ideology and reality be integrated,and question discourse requires that abstract theory be taught intelligibly.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ffered in universities;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question designing;teaching effect

G 641.2

A

1671-4806(2015)04-0086-04

2015-06-02

廣西師范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2014SJG003)

陳敏(1977— ),女,廣西賓陽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猜你喜歡
綱要話語歷史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一圖讀懂這本《學習綱要》
新歷史
《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解讀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三維”綱要促轉型 競進提質再跨越
歷史上的4月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