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學生使用漢語慣用語的偏誤及教學對策

2015-03-20 22:02劉雪玉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吉林四平136000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實際意義慣用語動賓

劉雪玉(吉林師范大學 文學院,吉林四平136000)

留學生使用漢語慣用語的偏誤及教學對策

劉雪玉
(吉林師范大學 文學院,吉林四平136000)

慣用語在口語表達中使用頻率非常高,因此留學生對其倍感興趣。但由于慣用語本身的性質特點,使留學生在理解過程中感到吃力,在使用時偏誤頻出。文章針對這一普遍存在的現象,提出相對系統、全面的教學對策,以幫助留學生正確使用漢語慣用語。

留學生;慣用語;偏誤;教學對策

慣用語是現代漢語中常見的一種固定短語,它結構簡單且通俗生動,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傳承了漢民族幾千年的表達習慣和用語方式,富有獨特的文化內涵。慣用語對于留學生而言,既有魅力又難把握。很多留學生在理解和使用漢語慣用語的過程中,經常出錯。為此,本文將根據留學生使用漢語慣用語偏誤的類型,分析其產生偏誤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對策。

一、慣用語的特點

(一)語義方面

1.語義的雙層性

慣用語的實際意義是表面意義和深層意義的結合體。如“耳旁風”,從字面上看,指耳旁吹過的風,而實際指聽過后不放在心上的他人的勸告、叮囑;“白日夢”,表面上是說白天做的夢,而實際是比喻根本不能實現的幻想。由此可見,深層含義一般指比喻義和引申義,也有借代義和夸張義,其中以比喻義為主,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比喻就沒有慣用語[1]248,它通過比喻等方法而獲得修辭意義,具有生動的形象性和特有的表現力[2]4。

2.語義的變異性

慣用語的比喻義和引申義,實際上就是慣用語表層含義的一種變異。慣用語的實際含義并不是由構成其每個字的字面意義直接相加合成,實際含義往往超越了字面意義,或只是字面意義的一小部分,兩者并不等值。慣用語的字面意義大多是它的語源意義,一旦成為慣用語之后,字面意義往往不起作用,抽象性的虛指義或泛指義才是它的實際意義[3]226。慣用語的實際含義多通過字面意義變異而成。這種變異性通常借助比喻、引申、借代、夸張等修辭手段來完成。

(二)語法方面

1.語法結構穩定

漢語慣用語是一種結構定型的固定短語,大多是三字式,也有其他格式的,如“矮半截”“唱對臺戲”“飽漢不知餓漢饑”“拔一顆釘子,倒了一堵墻”等。從語法結構上看,多為動賓結構和偏正結構,如“開夜車”“吹牛皮”等;從組成對象看,由于慣用語是社會成員約定俗成的,所以構成一般比較固定,不能隨意更改,否則便失去了實際意義。

2.語法結構靈活、自由

結構的靈活、自由并不會改變慣用語的定型結構,而是會使表達效果增強,表達形式豐富。表現為使用時可以進行內嵌和擴展,如“跑龍套”“擺架子”可以說成“跑跑龍套”“擺臭架子”。有些慣用語也可以進行語序的移動,如 “翹尾巴”“打預防針”“撐場面”可以說成“尾巴翹到天上去了”“預防針還是要打的”“結果場面沒撐起來”。

3.語法結構的特殊性

語法結構的特殊性是指語法上的超常搭配。從語法上看,很多慣用語字詞的搭配不符合正常的語法規則,如 “殺回馬槍”“玩花花腸子”“躲清凈”等。還有一部分慣用語是由看起來毫無關聯的幾個字連在一起構成的,根本談不上什么語法關系,但卻能在交際中表達出極其生動準確的含義,如“閑打牙”“風馬?!薄皾L地皮”等。

(三)語用方面

1.濃厚的口語色彩

慣用語是口語語體的一個分支,形象生動,精煉準確,通俗易懂,幽默簡潔,具有非常鮮明而濃厚的口語色彩,一般用于非正式場合。

2.鮮明的感情色彩

慣用語來源于民間生活,多數情況下用來表達人民群眾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現象評判,以及人們的喜怒哀樂,具有鮮明的感情色彩,多含負面意義,如“鐵公雞”“馬屁精”“狗眼看人低”等。

3.常用“斷取”修辭

有些慣用語的實際意義與字面意義關聯不大,或者只是字面意義的一小部分,如“哭鼻子”的實際意義只取一個“哭”字的意義。這就是譚永祥先生1983年在《修辭學習》第 1期上首先提出,并得到修辭學界廣大學者認同的一種修辭格——“斷取”,其只取用慣用語中的一個或幾個字的意義作為實際意義,而置其他于不顧、斷章取義的修辭方法。這種“斷取”修辭在漢語慣用語中常常出現,如“打客套”只取“客套”的意義。

4.民族文化特色鮮明

豐厚而悠久的五千年漢民族文化傳統為慣用語提供源源不斷的構成材料,成為慣用語取材的活水源頭。有一些直接來源于古代文獻,如“左右手”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黃粱夢”語見唐·沈既濟《枕中記》。還有一些慣用語來自各行各業,如“開場白”“紅眼病”“打對臺”等。另外,還有一部分慣用語來自于各地方言。

二、留學生使用慣用語的常見偏誤分析

(一)詞形偏誤

受漢語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干擾,初學漢語的留學生常常會出現書寫形式有誤的問題,如在“你不要給他代高帽,要多幫助他找缺點”中,由于受同音字影響,結果“戴”混淆為“代”。再如在“誰都不愿意干這種白費惜的事情”中,受形近字的影響,錯把“蠟”寫成“惜”;“他這個人總是喜歡買關子”中的“賣”寫成“買”,也是這種原因。如果對同音字、形近字辨析不清楚,就容易在使用時產生此類偏誤。

(二)語義偏誤

1.語義偏離

(1)把字面意義當作實際意義。慣用語的實際意義雖與字面意義有某種聯系,但卻是不等值的,有時差之毫厘,表述結果就會謬以千里。但對于留學生來說很容易誤把字面意義當作實際意義,造成語義偏誤。如“我在娃娃上做了手腳,這次漂亮多了”,顯然留學生把字面的意義理解成了實際的手和腳,其實“做手腳”指背地里進行某種安排,暗中作弊。

(2)實際意義與表達對象不符。這種偏誤大多是由于留學生對慣用語深層意義的曲解。如“這個單位的年輕人特別快樂,真是夕陽紅”,此處“夕陽紅”是誤用,因為“夕陽紅”特指老年人的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不能用于年輕人。

2.語義前后矛盾

語義前后矛盾,指句子前后內容相互矛盾。如“全班同學中,他最會游泳,是個旱鴨子”中的“早鴨子”比喻不會游泳的人,與“最會游泳”相矛盾。

3.語義表述不明確

語義表述不明確,指慣用語所表述的意義不明確。如“離我遠點,否則我敲警鐘!”中“敲警鐘”的實際意義是提醒他人警惕,但用于此處,不知道是提醒別人,還是警告威脅他人,語義不清。

(三)語法偏誤

1.語法成分搭配不當

(1)誤帶賓語。留學生會誤把動賓形式的慣用語當作動詞,在其后誤加賓語,造成偏誤。如“老板炒魷魚我了”“我丟面子朋友了”“你別想背黑鍋我”,這些句子中的慣用語都誤帶了賓語,無法完成正常的交際活動。

(2)賓語誤用。大部分偏正式慣用語能做賓語,如 “做你的白日夢吧”“他這種人,就是得了紅眼病”中的“白日夢”和“紅眼病”。但也有一些偏正式的慣用語不能做賓語,如 “那已經是老掉牙”“課間,同學們是一窩蜂”“我們班男生是韓國清一色”等,這些句子中的“老掉牙”“一窩蜂”“清一色”都不能做賓語。

(3)搭配錯誤。一部分動賓形式的慣用語中的動詞可以進行詞語替換,如“腳踩兩只船”可以說“腳踏兩只船”,“拖后腿”可以說成“拉后腿”等。但很多慣用語是不能進行隨意更換搭配的,如把“吃閉門羹”說成“喝閉門羹”,把“開夜車”說成“坐夜車”,把“下逐客令”說成“拿逐客令”等。

2.語法結構不當

(1)誤加。多數慣用語可以在定型的結構中加入一些成分,如“敲警鐘”可以說成“敲響警鐘”,“拿手戲”可以說成“拿手好戲”,“露馬腳”可以說成“露出馬腳”等,但并不是所有慣用語都能添加成分,如把“打保票”說成“打一張保票”,把“鐵飯碗”說成“鐵的飯碗”等。

(2)遺漏。大部分慣用語可以進行內嵌和擴展,但幾乎都不能減縮漏字,不能再有任何的刪減,如“他不喜歡別人給他戴帽”中的“戴帽”隨意刪減了其中的“高”字,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3)語序顛倒。如“他這個人腦子挺活,經常嘴皮子?!敝械摹白炱ぷ铀!本褪钦Z序顛倒現象?!半m然這次你成績不錯,可是別尾巴翹”中的“尾巴翹”。

(4)誤用“活用”。使用時可以在部分慣用語中插入其他成分,尤其是動賓結構的慣用語,如“開了個小差”“哭了一鼻子”等。但并不是所有動賓結構的慣用語都可以這樣“活用”。如“我打師傅的下手”這一句就出現了錯誤“活用”?!按蛳率帧币话阌糜凇敖o某人打下手”這樣的句式中,而不能隨意在“打”字后面接賓語。留學生很容易把動詞和賓語之間可以插入相關成分的格式過度泛化,造成偏誤。

(四)語用偏誤

將人們在言語交際中,因沒有達到完美交際效果出現的差錯,統稱為語用錯誤。這類語用失誤主要歸因于說話的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達習慣,或說得不合時宜[4]226。

1.感情色彩運用有誤

慣用語具有非常鮮明而強烈的感情色彩,褒貶義極為分明,本族語者運用自如且喜歡它的表意確切和直接,但對于留學生而言,正確理解并運用慣用語的感情色彩并非易事,經常出錯,令人啼笑皆非。如“張老師很熱情,真是笑面虎”,這里就出現了褒貶義混淆的錯誤?!靶γ婊ⅰ北扔魍獗硌b得善良而心地兇狠的人,是個貶義詞,學生誤以為“笑面”就表示很友好,將“笑面虎”誤作褒義詞來用,使得所表述的意義與自己的本意大相徑庭。

2.使用場合有誤

慣用語的來源決定了它一般在非正式場合廣泛使用,在正式場合或莊重場所應少用、慎用,否則會顯得不嚴肅,不得體。如“工作期間禁止侃大山”一句中的“侃大山”就很不得體,應該換為“閑談”更符合這樣的語境。

3.使用對象有誤

在慣用語使用對象上,留學生也極易出現錯誤。如“我又遲到了,老師會把我炒魷魚的”,“炒魷魚”通常用在雇主與雇員之間,而非師生之間。再如“我做飯特別好吃,真有兩下子”,“有兩下子”通常用于夸贊他人,而不能自夸。

三、教學對策

(一)有意識地適時引入慣用語,鼓勵學生適當使用慣用語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外漢語教師要有意識地適時引入慣用語,比如在講到“刁難”時可引出“雞蛋里挑骨頭”“出難題”等;在講到“死亡”時教師可引出 “見閻王”“回老家”“見上帝”“上西天”等;在遇到拜訪某人而未被接待時,可以告訴學生這是“吃”了“閉門羹”;在講到“新社會女性力量的強大”時,可以引出“半邊天”,通常與動詞“頂”搭配在一起構成“頂半邊天”。很多慣用語的搭配成分通常是固定的,在引入慣用語時要向留學生講清楚,免得留學生隨意發揮,使用出錯。這樣既可幫助留學生記憶慣用語,同時還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預測慣用語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加強教學的主動性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提前預測漢語慣用語教學的難點,可以加強教師教學的主動性,促進漢語慣用語教學。古語云:“教學相長?!笨梢哉f,在教學活動中教與學雙方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在學習過程中,留學生難免出現一些偏誤,采用的學習策略也會出現過錯,這些都是在教學上難以避免的,但是作為對外漢語教師,可以通過對留學生所出現的偏誤進行分析,教師可以通過對留學生最容易出現偏誤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歸納,再確定慣用語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并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三)適當增加對慣用語結構形式的分析,提高教學實效

慣用語的結構形式并不單一,對于留學生來說這種形式的變換是個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增加對慣用語結構形式的分析,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漢語慣用語。以動賓結構的慣用語為例,如在講到“幫倒忙”時,可引導學生分析慣用語的結構形式,從而得知“幫倒忙”是動賓式慣用語,其用法與“幫忙”相似。動賓式的慣用語往往具有離合性,可以進行擴展或者內嵌,很多動賓式慣用語可以調整語序,以達到更加生動具體的表達效果。教學時可以告訴留學生慣用語的常用擴展規則和語序變動。例如,在講解“開夜車”時,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常用的形式,如“開了三天夜車”“夜車開得太多了”等。這樣,類似結構的慣用語在使用時出現偏誤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四)構造慣用語的詞匯意義,幫助學生建立“慣用語詞典”

研究表明,漢語慣用語在人腦中并未形成詞匯化,其理解并非提取過程,而是一個構造過程。當遇到慣用語時,慣用語成分字(詞)的意義首先被激活,同時開始構造慣用語的比喻意義,當有足夠多的信息時,就可以構造出慣用語的比喻意義[5]。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慣用語的不同成分作為多個詞來進行處理,如此可以培養留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詞匯意義來構造慣用語意義。這樣“慣用語詞典”就開始在腦中逐漸建立了,學生就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恰當地使用慣用語了。

(五)設置交際情境,加強模擬訓練

陳光磊先生曾說過 “如果要考察慣用語的語源,大多屬于俗語源性質”。關于慣用語,除了進行形式結構、語義層面解釋外,還要進行語境講解。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教師應該給出學生提供具體的例句,為了更全面地設置情境,還應盡量給出其對話例句,向學生更直觀地展示交際情境。如關于“出洋相”的例句:

(1)皮克不了解當地習俗,經常出洋相。

(2)還是好好兒學習英語吧,我可不想出洋相。

(3)趕緊準備一下吧,免得什么都答不出來,出洋相。

(4)A:昨天老師讓湯姆用“如果”造句,他說“啤酒不如果汁好喝?!?/p>

B:他是故意出洋相讓同學們笑吧。

通過展示一些例句,學生很容易理解 “出洋相”這一慣用語的實際意義。由此可見,例句越豐富,情境性就越強,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和使用。

(六)適當增加歷史文化知識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學好語言,就必須了解這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漢語慣用語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意義且有語義色彩差異。在進行漢語慣用語教學時應適當地解釋文化因素,如“炎黃子孫”“中狀元”“打倒皇帝當皇帝”等,反映了部分民族歷史。還有一些慣用語反映了漢族悠久、深厚的民俗特點,如“打開天窗說亮話”,是敘述居住習俗,“當紅娘”是有關于婚嫁習俗的慣用語。有些慣用語反映了漢字的情況,如“八字還沒一撇”,比喻事情還沒有眉目,反映了漢字的書寫特點。還可通過慣用語讓學生了解漢民族對死的禁忌,有不少關于死的慣用語,如“進棺材”“翹辮子”“見閻王”等。通過一些慣用語可以讓學生間接地了解一些文學作品,如“掛羊頭,賣狗肉”出自《晏子春秋》,“連珠炮”出自《水滸傳》,“借東風”出自《三國演義》,“緊箍咒”出自《西游記》等。慣用語教學也是介紹漢文化的過程。

[1]李行健.現代漢語慣用語規范詞典[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1.

[2]王德春.新慣用語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

[3]溫端政.漢語語匯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4]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5]佘賢君,吳建民,張必隱.慣用語比喻意義理解的心理模型[J].心理科學,2001(3):368.

(編輯:徐永生)

The Errors Made by Foreign Students in Using Chinese Idioms:An Analysis and Teaching Methods

LIU Xue-yu
(College of Liberal Arts,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136000,China)

Foreign students are very interested in Chinese idioms,which are frequently used in spoken language.However,the students have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idioms,the special expressions of language,and do not infrequently make mistakes while using them.The author,according to her own teaching experience,figures out a series of comparatively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ethods to help foreign students use Chinese idioms correctly.

foreign students;idioms;student's errors;teaching methods

H 195

A

1671-4806(2015)04-0090-04

2015-04-28

劉雪玉(1983—),女,吉林公主嶺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與中國文化。

猜你喜歡
實際意義慣用語動賓
基于HSK 作文語料庫的動賓式離合詞偏誤分析
Fun Idioms趣味慣用語
Fun Idioms趣味慣用語
韓語固有慣用語的認知機制
大學日語專業精讀教材中慣用語的使用現狀及教學思考
試論對外漢語教學中動賓式離合詞的教學
讓思維導圖在物理教學中插上翅膀
“救火”帶標記動賓對象式結構語用認知分析
動賓結構中動詞虛化的認知闡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