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帝出生地及其部落遷徙初探

2015-03-27 20:57
淮陰工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神農氏炎帝華陽

周 倩

(中南民族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武漢 430074)

炎帝出生地及其部落遷徙初探

周 倩

(中南民族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武漢 430074)

炎帝神農氏部落的遷徙,是炎帝后裔遺跡多地俱存、炎帝傳說遍布南北的一個重大原因。以文獻記載為基本史料,以地方遺跡為參照,以炎帝神農氏遷徙的線路為線索,分析炎帝部落遷徙的原因、活動的范圍,這對厘清炎帝部落遷徒脈絡、科學分析各地爭議緣由極具價值。

炎帝神農氏;出生地;部落遷徙

0 引言

作為中華民族始祖之一的炎帝,又稱神農氏、烈山氏、赤帝,其部落在黃河流域一帶沿河遷徙,由于他是農業的創造者和發明者,民間流傳著無數關于炎帝的傳說,這些傳說形成在春秋戰國時期,在秦漢時期與神農氏相交糅,至魏晉時期基本定型炎帝神農氏,一個為與黃帝并齊的華夏民族始祖形象。炎帝地位殊高,各地競相爭奪“炎帝故里”之稱,并各自拿出了似乎很確鑿的證據,不僅有古籍記載、民間傳說留存,還有炎帝廟、炎帝陵等遺跡佐證。

本文在諸多爭論中梳理炎帝神農氏的出生地,并以炎族的遷徙為線索,厘清炎帝部落遷徙線路,揭示炎帝部落遷徙原因和活動范疇。

1 炎帝部落的遷徙

歷史記載中的炎帝,并不是特指的某一人,神農氏也是整個氏族的統稱。據鄭樵《通志·三皇紀》可知,炎帝這個稱謂是部落世襲的,或傳了七世,或傳了七十世。而據《禮記·祭法疏》引《春秋命歷序》說:“炎帝傳八世,合五百二十歲?!边@八世即《帝王世紀》所云“神農氏在位百二十年,凡八世:帝承、帝臨、帝明、帝直、帝來、帝哀、帝榆罔?!薄兑住は缔o疏》也引《帝王本紀》所說的,“神農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納奔水氏女曰聽談。生帝臨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次帝榆罔,凡八代,及軒轅氏?!钡前舜湍芙y領五百多年之久,按常理是不大可信的,因此有人指出,這里所列的八代只是炎帝神農氏氏族系統中比較杰出的八位代表首領。炎帝姜姓,初為游牧民族,后神農發明農業后,開始了半定居的遷徙農業生活。遷徙的原因有多種,一則是因為農業發展的需要,在農耕文明產生初始階段,耕作方式仍是粗放刀耕火種,“澤而焚之”燒荒開地的耕作模式對土地的依賴性很強。當一塊土地的肥力貧瘠以后,氏族成員為了謀求更廣闊的生存空間,獲得更好的收益,那么就會不斷遷徙,開墾新的土地。二是因戰亂造成的遷徙,如歷史記載的阪泉之戰。三是氣候環境變化影響,早期人類對大自然處于無能為力狀況,無法躲避氣候環境對農業收成產生的干擾,為了規避這種影響,氏族會遷徙尋找更適合耕作種植的地域。四是饑荒、瘟疫及其他因素,饑荒瘟疫實際依然屬于天災范疇,這些也會成為遷徙的推動原因。

1.1 炎帝部落的東移與南遷

炎帝后代先后建立了26個國家,分布在河南、山東、湖北和安徽。炎帝僅姜姓就有16個屬地,107個氏。東夷(姜太公)、焦夷、萊夷、牟夷、邾夷、莒夷,還有北狄(赤狄、白狄)、西戎、南蠻等都是炎帝的后裔。據炎帝后裔遺跡的分布狀況來看,炎帝部落遷徙的時間是不定的,有時定居一地,有時不斷遷徙;遷徙的方向也并不是單一的,而是既有東移,也有南遷的;遷徙的主體也或有不同,有整體部落的遷居,也有較小分支的遷徙。

大約在陜西寶雞的龐大的炎族部落,順著渭水流域,滾動式的不斷東移。根據《帝王世紀》記載,炎帝部落遷徙后“初都陳,又徙魯?!庇钟性啤瓣愒凇队碡暋吩ブ葜?,西望外方,東及明緒。于周,陳胡公所封。故《春秋傳》曰:‘陳,太昊之墟也?!跐h,屬淮陽,今陳國是也。神農氏亦都陳,又營曲阜?!币簿褪钦f炎帝到今河南,《左傳·昭公八年》記載:“陳,顓頊之族也?!薄蹲髠鳌ふ压吣辍罚骸瓣?,太暤之虛也?!币虼苏J為是在淮陽(亦有說陳倉)這里定都。炎帝部落由西向東遷徙到黃河流域,這里氣候溫暖,適宜耕種,也正是炎帝部落最為繁盛的時期。

1.2 炎族因戰爭走向衰落

炎帝部落在都城淮陽生活了較長一段時間后,沿著黃河,經山西、河北、河南,遷徙到山東,這些地方因此有諸多的炎帝部落遺跡和傳說。在這期間,有過幾次重要的戰爭,對于戰爭的記載也有些出入。根據司馬遷《史記》記載的“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氏乃習于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暴,莫能伐?!?,炎帝作為原本占據中原統治地位的部落,呈現衰敗跡象,而中原其他所依附的諸侯部族因自身實力的不斷增長,開始對炎帝神農氏不再恭順聽從,這其中最強的就是蚩尤這一支,而軒轅氏,也就是后來的黃帝,依仗自己強勁的武力征服了眾多的諸侯。這一次征伐過后,很顯然,中原呈現出軒轅、炎帝和蚩尤三大部落對立狀況,打破了原本炎帝部落統領中原的局面。軒轅氏要完全一統中原,與炎帝、與蚩尤的戰爭就不可避免。阪泉之戰就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妒酚洝の宓郾炯o》里記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睆倪@段話的語態傾向可以知道,軒轅此一戰是歸于正義的一方,民心所向,有充分的軍事準備,最終“炎帝于火而死”,軒轅氏取炎帝地位而代之。不少學者指出,大戰之地在今山西運城,筆者認為河北涿鹿東南說更為可信,賈誼在《新書》中也說到了這一戰,“黃帝者,炎帝之兄也。炎帝無道,黃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誅炎帝而兼其他,天下乃治”。 《新書·制不定》也說:“炎帝者,黃帝同父母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黃帝行道而炎帝不聽,故戰于涿鹿之野”。很顯然這與前面的阪泉之戰其實就是同一場。

1.3 炎族沒落后分支而遷

戰爭之后,軒轅氏勝利,建立黃帝部落,從而取代了炎帝地位,成為天下部落聯盟的首領。而戰爭之后,原本龐大的炎帝部落被打散,諸多成員可能投奔了更強勢的黃帝部落,留在了中原地區;而剩下殘余的炎帝部落,離開了中原黃帝部落的領地,流落別地。據郭沫若所考證炎帝后期最主要的有四大分支,一為烈山氏,一為共工部落,一為堯舜時期的四岳,一為東遷至今山西南部汾水流域的臺駘。這也從某方面證實了戰爭后分支說,這些散落的分支呈跳躍式遷徙。

炎帝部落戰敗后,炎帝勢力衰落,又受到黃帝軒轅氏族的排擠和打壓,被迫率氏族南遷。初南遷至江漢之間,在這里生活繁衍。名為烈山氏這一支,據說是帝榆之后的一代炎帝后裔,誕生在湖北隨縣厲鄉,也即前面所論及的“厲山氏”。厲山氏在這里生活留下了不少遺跡和傳說。

唐、堯、夏、商時期,這支氏族都生活在南方江漢一帶。到周初,姬姓周國勢力漸大,統治范圍擴充至江漢,且分封親族加以掌控。炎帝氏族受到脅迫,不得不繼續南遷,進入湖南境內,融入苗蠻,在此留下大量的遺跡和傳說。譬如今湖南宜章縣南的騎田嶺,據說就是《管子》所記“神農種五谷於淇田之陽”的“淇田”[1]。并開始有意馴化野生植物,嘗百草試種,采摘植物以充饑,湖北神農架有神農嘗百草傳說,湖南株洲炎陵縣亦有神農谷,湖南茶陵縣有嘗藥亭,據傳為神農氏采藥搗藥之處。又有郴州、嘉禾縣等地因炎帝神農氏而得名,說明炎帝氏族后裔曾居于湖南境內。至此,戰后的炎帝部落,一部分投靠了黃帝部落,實現炎黃結合,一部分南遷與東夷、三苗結合,實現了多民族的大融合,將炎帝部落的稻作文化帶到了每處所經之地,成為了華夏民族始祖之一。

2 炎帝神農氏的出生地歷史考證

關于炎帝,典籍文獻記載比較紛雜,隨著時代變遷而流變呈現不同的說法,學界對他的考辨和爭論也不一。

鄭樵《通志·三皇紀》說:“炎帝神農氏起于列山,亦曰烈山氏,亦曰連山氏,亦曰大庭氏,亦曰魁隗氏?!?又用按語的形式增補有關資料說:“神農人身牛首,納莽水氏之女曰聽詙(一作訞),生臨魁,嗣神農,曰帝臨魁,在位八十年,帝承嗣位六十年,帝明嗣位四十九年,帝直嗣位四十五年,帝厘嗣位四十八年,帝哀嗣位四十三年,帝榆罔嗣位五十五年,諸侯相侵,帝不能正,黃帝征之,天下號為天子,炎帝遂絕。自神農至榆罔五百年,自臨魁至榆罔凡七帝,襲神農之號三百八十年(原注:《呂氏春秋》曰:神農有天下七十世)?!?/p>

從這段材料和按語可以知道,人身牛首的神農氏建國號稱炎帝之后,或傳七世,或傳七十世,世襲炎帝神農氏之號,至最后一代炎帝榆罔,因為“諸侯相侵而帝不能正”,內部解體,被黃帝取代,于是“炎帝遂絕”[2]。且各代氏族首領都是襲號炎帝神農氏,而烈山氏、連山氏、大庭氏、魁隗氏可能并不全是最初那個“人身牛首”的炎帝神農氏的氏號,所傳的相關的誕生地也許也不盡是最早的神農氏炎帝的真正出生之地。那么也就是說,理論上而言炎帝作為代代傳承的氏族首領,每一代就會有一個誕生地。但作為首代的神農氏炎帝最初出生地恐怕只有唯一的一個。

各地關于炎帝出生地的爭論,都是圍繞著一些文獻佐以當地歷史遺跡來據證的。具體分析炎帝神農氏的誕生之說,最為學界認可的有這么幾個地方。

“厲山”,援引自孔子在《禮記·祭法》中說的,“是故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谷”,鄭玄的《三禮注》說“厲山氏,炎帝也,起于厲山,或曰有烈山氏”,按語說“《漢書古今人表》作列山氏,《史記·五帝本紀》作連山氏?!贝送?,《國語·魯語》說:“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興也,后棄繼之,故祀以為稷?!薄端涀ⅰx水》則詳細記錄了隨縣的山水形勢,指出神農氏生于此,并在此活動。這則記載是這么說的:“(賜)水源出古紫山,分為二水,一水西逕厲鄉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傳云:是神農所生處也。故《禮》謂之烈山氏。水北有九井,子書所謂‘神農既誕,九井自穿,’謂斯水也。又言汲一井則眾井動。井今湮塞,遺跡仿佛存焉。亦云賴鄉故賴國也,有神農灶。賜水西南流,入于漻,即厲水也。賜厲聲相近,宜為厲水矣。一水出義鄉西南入隨,又注漻。漻水又南逕縣,注安陸也。[3]”稱賜水即厲水,賴鄉、賴國即厲鄉[4]。據此,支持厲山說的學者直指湖北隨州隨縣厲山鎮,今湖北隨州市烈山上更有神農洞、神農橋、神農亭、神農塔、神農祠、神農坊、神農紀念館、神農文化廣場等。然而這些遺跡確能說明神農氏在此活動過且炎帝傳說流傳較廣,并能旁證厲山氏炎帝在此而“起”,但是卻并沒有直接證據足以證實,這位厲山氏炎帝就是首代那位“人身牛首”的首代炎帝神農氏,那么也就是說,這位厲山氏,可能只是其中某一位世襲炎帝神農氏之號的炎帝。

“華陽”,引據《史記》所轉引的《五帝本紀》中記載的“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游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5]。晉代皇甫謐的《帝王世紀》也稱“炎帝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又名安登),為少典正妃,游于華山之陽,有神龍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根據這段記載,其母是在華陽因感神龍而生下炎帝的,而稱炎帝神農氏的誕生地是華陽?!队碡暋氛f“華陽黑水惟梁州”,指在秦嶺山南。而大多數學者所認可的說法是在華胥國、華陽國,認為華陽故城位于新鄭市北20公里的華陽寨村。著名考古學家唐蘭在《西周青銅銘文分代史徵》中說:“華,地名,在今河南密縣(今屬新鄭),西為嵩山,是夏族舊居,所以華即是夏,中華民族起源于此?!比缃竦男锣嵤泄赕側A陽寨,尚有華陽故城遺存,立有“炎帝誕生地”碑。

“姜水”,《世本·氏姓篇》中所說“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氏焉?!边€有《五帝本紀》的記載中也說神農氏“長于姜水”,姜水在哪里呢?最早關于姜水的記載是北魏時期酈道元的《水經注》,說:“岐水又東,徑姜氏城南為姜水。按《世本》,炎帝姜姓?!兜弁跏兰o》曰:炎帝,神農氏,姜姓。母女登,游華陽,感神而生炎帝,長于姜水,是其地也?!备鶕@段記載可以知道,姜水也稱岐水。但關乎姜水的具體位置,又有爭論。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十三,以姜水為岐山縣南三十里的姜泉;乾隆《重修鳳翔府志》卷一,以姜水為寶雞縣之清江水;嘉慶《扶風縣志》卷八,以為即扶風縣之美陽河。今人李仲操撰《姜水辨》,以為即扶風縣的畤溝河;劉宏斌撰《岐水、姜水與姜氏城》,以為即今岐山徐家河以東的后河或湋河[6];劉起釪則認為,羌、姜二字古同,姜水即隴西之姜水[7]。章太炎先生受文化西來說影響,在《檢論》中提出姜水即蒲昌海(即今羅布泊)說。以上諸說主要認為姜水位于西部。目前較有說服力的是“炎帝起源寶雞說”,其一,在文字記載上,以前面所提到的《國語》“炎帝以姜水成”和《水經·渭水注》記載是在姜水,姜水以姜氏城得名,而姜氏城即在今寶雞。二是陜西境內渭水一帶多有關于姜族的傳說和遺跡,近年,扶風劉家等處又發現了以洞室墓為其主要特征的所謂姜戎墓葬[8]。三是《帝王世紀》中“有神龍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的記載,今寶雞炎帝陵所在地即有常羊山之稱。盡管也有學者稱寶雞常羊山不見于史書,《陜西通志》和民國所修《寶雞縣志》也不曾記載[9]。同時認為姜水是《山海經》中的姜阝水(又稱郯水),在古上黨地區的太行山中,發源地是東流入黃河的陸山[10]。指出,炎帝發祥于太行、太岳山,炎帝部落活動在晉東南。將“姜阝水”等同于“姜水”,說“郯”與“炎”近似就與炎帝起源有關,難免還有些牽強。

由上可知,“華陽”和“姜水”是得到最廣范圍認可的炎帝最初生地的解釋,且兩者并沒有直接的矛盾,正如文獻所稱的炎帝生于華陽而長于姜水,而姜水最可能的位置,就是今陜西寶雞。

3 結語

關于炎帝的爭議由來已久,尤其是伴隨著炎帝故里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四省五地(湖北隨州、陜西寶雞、山西高平以及湖南株洲炎陵縣和會同縣)各執一詞,諸多專家學者也各有見地,無論是基于利益考量還是如何,這些爭議總體來說,引起各地對認祖尋根、弘揚炎帝文化的高度重視。能夠產生這些爭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炎帝神農氏部落不斷遷徙,留下了很多遺跡。所以厘清炎帝部落遷徙脈絡,對科學分析炎帝出生地和正確認識四省五地爭議的緣由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最初游牧狀態的炎帝部落居無定所,神農氏發明農業后開始半定居的遷徙生活,在生產需求、戰爭和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下,開始東遷和南移,從群體而徙到分支而遷,在以上各地都留下了或完整或零碎的生活足跡。同時經過文獻考證,可以推斷出,始祖炎帝出生地在今陜西寶雞。世襲制的炎帝不止一位,其出生地也非一處,炎帝故里難有定論也屬正常,但炎帝文化是一統并存的。伴隨著炎帝神農氏部落的遷徙,較為先進的稻作文化被廣泛傳播,炎帝也成為凝聚華夏力量之源。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所共有的祖先,炎帝文化,也是中華子民所共同享有的文化根源。炎帝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對華夏民族的農業文明、民族融合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1] 唐群.華夏始祖炎帝與炎帝陵[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2] 梁紹輝,任俊華.連山氏與炎帝考——炎帝、炎族發源地考辨之二[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74-76.

[3] 酈道元.水經注[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

[4] 劉玉堂,劉禮堂.炎帝神農氏生地揭秘——原始民族早期生息與勞作之地的個案剖析[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3):36-38.

[5]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6] 寶雞社科聯.姜炎文化論[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

[7] 劉起釪.炎黃二帝時代地望考[M]//炎黃匯典·文論卷.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136,142,519.

[8] 趙世超.炎帝與炎帝傳說的南遷[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1998(4):74-77.

[9] 劉毓慶,柳楊.晉東南炎帝史跡及其對華夏文明探源的意義[J].晉陽學刊,2005(4):20-22.

[10] 劉毓慶.神農氏與太行山地區關系之考察[J].山西大學學報,2012(3):40-43.

(責任編輯:鄭孝芬)

An Initial Study on Yan Empire's Birthplace and Tribes' Migration

ZHOU Qia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430074, China)

The Yan Empire, Shen Nung tribes' migration is the main reason why relics of Yan Empire's descendants are remained in many places and why Yan Empire's legend well known nationwide. According to the basic historical records in literature, taking local relics for references and the Yan Empire Shen Nung tribe's migration route as clues,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reason of Yan Empire tribes' migration and the ranges of their activities.

Yan Empire Shen Nung; birthplace; tribe's migration

2015-03-19

周倩(1988-),女,湖北孝感人,在讀碩士,主要從事文藝民俗學研究。

K05

A

1009-7961(2015)04-0016-04

猜你喜歡
神農氏炎帝華陽
神農氏
Channel parameters-independent multi-hop nondestructive teleportation
神農氏嘗百草
炎帝樣本
炎帝奮斗者聯盟的攻與守
炎帝 星耀美加
馬鋼華陽
炎帝 筑健康新長城
神農氏的清腸藥
“華陽柔印”成為中國柔印業領軍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