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高職院校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和思考

2015-03-31 16:18鄭永江
廣東教育·職教版 2015年1期
關鍵詞:課程改革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摘要:高職表演藝術類音樂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同于普通高等音樂學院等院校,高職表演藝術類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應該為具有一定音樂理論基礎知識,良好的職業技能素質,能夠從事群眾文化藝術普及、音樂文化場所所需工作的“一專多能”技能型專門人才。本文針對廣東省高職院校表演藝術專業發展的現狀,人才培養中存在主要問題提出了思考,供同行們參考。

關鍵詞:藝術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教學模式;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1-0015-04

收稿日期:2014-11-20

作者簡介:鄭永江(1958-),男,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廣東省高職教育表演藝術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研究方向:職業技術教育與管理。(廣東 廣州/510000)

一、廣東省高院校表演藝術專業辦學現狀

經調研,截至2013年10月,廣東省現有高職院校84所,其中5所為表演藝術類的專業院校,包括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珠海藝術職業學院、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和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有14所高職院校開設了表演藝術相關的專業,招生規模超過2500人,具體見表1。

通過調查最近幾年上述院校畢業生專業就業崗位發現:演藝、培訓機構、琴行、小學、幼兒園、文職人員等崗位是表演藝術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

二、廣東省藝術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廣東省高職的辦學歷程來看,藝術類高職院校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在原來的中師基礎上合并而成。第二種類型,在過去的藝術學校升格而成,前兩種政府辦學居多。第三種類型,新辦的藝術高職院校,民辦為主。從數量上來看,現行的藝術類高職院校大多數是由中專學校發展起來的,這些學校有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向本科看齊,往學科化方向走,人才培養模式比較模糊,造成師資隊伍建設、實訓條件跟不上要求;第二個誤區只是辦學層次提高了,但是辦學的水平、理念、方法還是停留在原來。校內的設置的院系和學科仍然沿用以前的內容,因此,其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制度都仍然遵循著中專教育的基本模式。這兩個誤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對于藝術類高職院校辦學的理念認識不清,對藝術類高職院校的辦學沒有明確的定位、規劃和思路,在某種程度上已經不符合社會市場需求對于高職類藝術院校的要求,特別是違背了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的成長需要和價值追求,從而影響了藝術類高職院校專業發展的速度和人才培養的水平,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1.未能體現高職特色

目前,有不少高職表演藝術專業在培養目標、教學方法、課程設置、管理方式上較多地沿襲了本科教育或是中專教育的模式,沒有很好地理解并落實高職表演藝術音樂專業在藝術內容與藝術實踐上對學生的要求,強調課程本位而忽視藝術能力,藝術素質教育抓得不力,使高職表演藝術教育發展成了“本科壓縮型”或者“中專增補型”教育。

2.教學內容陳舊,缺乏崗位針對性和實用性

眾所周知,藝術類專業是發展比較迅速的行業,始終走在時尚的最前沿,新趨勢、新形勢、新創意、新觀念不斷涌現,這就使得藝術院校的課程設置及教材編制始終無法跟上行業的不斷發展。然而,如果因此就脫離社會需求或不去迎合市場的變化,就會導致教學方式方法過于陳舊,使學生感到教學內容與今后的工作和發展無關從而失去興趣。目前,藝術類高職院校在教學內容上較為陳舊,教學方式上十分傳統,學生培養方面也缺乏個性、創造性的培養,導致學生畢業后與市場所需人才類型相去甚遠,還必須在職場接受“二次教育”后才能初步適應,而這些恰恰是應該在三年高職院校教育中完成的。

3.陳舊的教學模式難以與市場接軌

某些藝術類高職院校在教學方式上觀念十分保守,仍舊以灌輸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生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完全按照傳統的知識體系,缺乏創新意識,壓抑學生個性的發揮,不注重學生自身感受、體驗、理解和創新,忽視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經驗、知識、動力以及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有一部分藝術類高職院校本身沒有相關的、社會化的藝術團體,因此,學生不具備參加項目實踐的條件,導致學校提供的實踐環節未能與社會、市場接軌。

4.師資隊伍結構尚需優化

藝術類高職院校多數是從原藝術類中專學?;虺扇嗽盒I?、改制過來的,整體上存在辦學時間短、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特別是師資力量方面,存在以下問題:(1)大部分教師是從本科院校引進或從本科院校分配到高職院校的。由于他們對高職院校的認識不足,受本科院校的影響,這些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難以突出高職特色。(2)有的院校從原中專學校留下來的低學歷的教師多,他們的教學理念還停留在傳統的中專學校的層面上,很難接受和跟上現代的高職理念。(3)大部分教師缺乏“雙師素質”,只具備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能力,自身技能水平差,缺乏實踐教學能力和一線工作的經歷。

三、藝術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

1.確立高職表演藝術類音樂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高職表演藝術類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決不能等同于高師,也不能等同于音樂學院等普通高等院校音樂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具體地說,高職表演藝術類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應是具有一定音樂理論基礎知識,良好的職業技能素質,能夠從事群眾文化藝術普及、音樂文化場所所需工作的技能型專門人才。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為社會音樂培訓市場和群眾文化藝術市場。

與本科學生相比,高職院校學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應用能力,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根據社會的需求設置專業,根據崗位要求設置課程,根據技能要求進行實訓,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和畢業生的反饋信息調整專業設置、培養方向和課程設置。因此,高職學生的理論學生和實踐實訓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素質,也就是要培養“職業素質高、就業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高強大”技能型人才,具備“雙核能力”(職業核心能力和專業核心能力),除了掌握專業知識外,能夠具備職業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學習”“信息處理”“數字應用”“與人交流”“與人合作”和“解決問題”等。

2.以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依據,合理設置課程體系

高職高專院校表演藝術類的專業課程,如何進行課程改革,使同一專業或相近內的課程在各個專業間能夠優化配置,達到充分利用精品課教學資源的作用,實現專業基礎課程共享、師資共享和實踐共享的目,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已經成為高職院校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從表演藝術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審視和分析,按照畢業生就業崗位的要求和需求,制定出課程標準。根據高職高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和各校的實際,以專業核心課程為引領,以基礎素質課、職業核心能力課和專業基礎課為支撐,滿足相關知識“必需夠用”的要求,以專業拓展課程為補充,滿足專業知識拓展、個性發展技能要求,以專業綜合實踐類課程為延伸,將專業核心技能和相關綜合技能在真實的項目中、工作中磨練,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

以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表演藝術專業為例,該專業是以音樂系音樂表演專業為龍頭,帶動輻射舞蹈表演專業、音樂制作專業(計算機音樂)、文化事業管理專業、舞臺工程專業等相關聯的專業,組成表演藝術類專業群,構建了“以舞臺為中心,臺上表演、臺下制作、臺前組織、臺后策劃”五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4+1”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基礎素質課程模塊、職業核心能力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能力課程模塊)。其中,加“1”是指各專業根據自身的定位,學生的就業崗位要求及學生職業發展需要,自行增加的課程模塊。這一課程體系不僅對應“雙核”人才培養的要求,同樣較好地突出了職業崗位需求和學生的興趣取向??茖W進行課程重組和整合,注意課程之間知識、內容的相互銜接、滲透與融合,提高課程綜合化程度,并把新知識、新理論和廣東地方音樂元素充實到教學內容當中。

四、以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依據,全方位加強實踐教學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是為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應比普通高校更加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表演藝術類音樂專業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手段。確立“以演促教、以演促練、教練相長”的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充分依托校內、校外實訓基地的優勢,以學習任務驅動引導教學,實現教、學、練、演的一體化實踐教學。在實施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實現了課堂與舞臺互通、校內與校外融合,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即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工作過程,著重以“基層文藝工作者和音樂教育”(以下簡稱為“基層文教”)工作者的需求,以“一專多能”上臺表演,懂得教學輔導、組織策劃的工作任務及技能分解實訓項目為導向,有針對性地采取工學結合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為學生頂崗實習和將來的上崗就業打下基礎。

1.培養組織和策劃能力

高職院校表演藝術類音樂專業必須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活動組織與策劃能力。社區小型的文藝表演、企業的產品宣傳活動,都會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面臨的實際工作任務。高職音樂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具有一定的藝術組織策劃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獲得一些藝術活動的組織策劃經驗。在課堂教學中,建議不要涉及過多的相關理論闡述,要把實際的案例分析作為理論教學的重點。在演出實踐中,可以有校內和校外兩種方式。校內讓學生參與到校園藝術活動中,組織與策劃校園文藝活動是實踐鍛煉的第一步,之后參與到校外的藝術類活動中,可以讓他們自己組織策劃,最后在教師指導下協調完成演出任務。課堂教學要與演出實踐相結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實際的演出活動、策劃組織工作帶到課堂上,可采用模擬項目演練。計劃書成形后再根據計劃一步步落實安排,最后直到活動結束,這樣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學生的活動策劃組織能力一定能得到鍛煉。

2.注重課程實踐教學

實踐課程要占一定比例。實踐是高職表演藝術類音樂專業制訂培養計劃時的一個重要內容,無論在量或質上都必須占主導地位。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在1∶1左右比較合適,為了突出專業特點,甚至實踐部分比例可以大于1。對理論內容要盡量精簡,因為絕大多數學生不會在今后從事藝術理論研究工作,因此,我們對理論知識的篩選要以服務于實踐教學為衡量標準。

3.以專業考證和比賽為契機組織教學內容

學生在校期間是需要專業考證或參加比賽的,以考證和比賽為契機組織教學內容是突出實踐教學的一種途徑。首先為學生確定考證或比賽的等級并確定曲目,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集中進行訓練,讓學生達到通過考證或參加比賽需要的專業水平??甲C和比賽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很好的實踐鍛煉的機會,舞臺有很多種,從寬泛意義上說考證和比賽都是表演的舞臺,學生經過舞臺鍛煉后的提高是驚人的,比我們上許多堂課的效果都要好。所以我們鼓勵學生多上臺,珍惜一切舞臺機會。

4.搭建實踐教學平臺

(1)建設校內外藝術實踐基地。校內外藝術實踐基地建設必須重視,大量的實踐機會來自于這些平臺。首先,實踐基地類型要廣泛,社區、街道、企業、培訓機構等,要涵蓋到學生藝術實踐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其次,聯系必須緊密,不能把實踐基地招牌化,要真正把實踐放到基地中去。

(2)積極參與實踐基地活動。實踐基地建立后,要保持常規性的聯系,了解各個實踐基地的活動,根據具體內容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基地的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是學生實踐鍛煉的天然舞臺。有大型的社區文藝活動組織,有小型的節目參演和慰問演出,有教學崗位實踐,等等。這些演出有的深入社區街道的基層單位,有的面向社會大眾;有省市級大型的慶典晚會,有企業內部小型聯歡活動;有的需要策劃與組織,有的需要參與演出,學生參與到這些活動中,直接獲得無法復制的舞臺經驗,檢驗了學習成果,激發了學習欲望,自身價值得到社會肯定,正面效應不言而喻。只有在舞臺上站立過的人才會真正了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舞臺是一面放大鏡,放大優點的同時也放大了不足,在舞臺上的缺憾會引起他們自身的足夠重視并喚起改善期望。在校期間的實踐基地藝術活動將是他們今后藝術道路上的寶貴財富,我們提倡“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其優勢在實踐基地項目的落實上得到了最好的證明。

參考文獻:

[1]莫煜紅,俞曉康.高職表演藝術類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9(7).

[2]鐘善金.當前藝術類高職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3).

[3]曾用強.深化“高強大”培養理念,磨礪高職“雙核”人才論文集[C].廣州: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高職教育研究所,2013.

責任編輯 何麗華

猜你喜歡
課程改革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