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酸氫鈉聯合制霉菌素治療小兒鵝口瘡121例療效觀察

2015-04-19 06:29李合云郭正紅丁連鶴金朱
中國醫學創新 2015年2期
關鍵詞:制霉菌素碳酸氫鈉白斑

李合云 郭正紅 丁連鶴 金朱

鵝口瘡又稱雪口病,是一種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急性損傷,由念珠菌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的薄膜。一般見于嬰兒或者新生兒,主要發病原因為長期營養不良、抗生素濫用或者新生兒本身的免疫功能較差[1]。最常見發病于舌頭、牙齦、上下顎,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感染的黏膜會不斷擴大,蔓延至咽喉及扁桃體處,甚至蔓延到支氣管、肺部等組織?;純涸诖藭r也常伴有干嘔、納差等癥狀。臨床常用甲紫溶液以及制霉菌素進行治療,但這些方法臨床效果并不理想,或者療效欠佳,或者刺激性大,患兒耐受性不好。因此,尋找到有效的小兒鵝口瘡治療方案,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及社會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2月-2013年9月本院入院治療的242例0~6個月鵝口瘡小兒患者,其中男嬰142例,女嬰100例,年齡0~6個月,平均(4.4±1.1)月,所有患兒均使用了廣譜抗生素4 d以上,其中31例還使用了腎上腺皮質激素進行治療,所有患兒均符合鵝口瘡診斷標準,包括:口腔黏膜呈現彌漫性分布的白色黏膜,不易拭去,擦去后可見明顯的黏膜充血,患兒出現干嘔、流涎、納差。將24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121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每次涂藥前采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對照組患兒采用制霉菌素片(50萬單位),溶于純凈溫水,配置成2萬單位/mL的溶液,涂抹于口腔患處,4次/d;治療組患兒采用同樣制霉菌素片(50萬單位),溶于2%的碳酸氫鈉,最終濃度為2萬單位/mL,涂抹于口腔患處,4次/d。涂抹藥物后30 min內不能進食,并詳細記錄口腔黏膜的變化,并做好相關護理工作。

1.3 療效判定標準 在光線良好的情況下,每天清晨檢查患兒的口腔,對患兒的口腔黏膜恢復情況進行評估,包括口腔黏膜的整體狀況、面積、白斑塊的個數、大小、恢復時間等。并記錄治愈后3個月內及6個月內鵝口瘡的復發情況。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顯效:患兒口腔黏膜白斑全部消失,可以正常進食,皮疹、惡心、流涎等臨床不良反應消失;有效:口腔黏膜白斑明顯減少,皮疹、惡心、流涎等不良反應減少,患兒可以進食;無效:口腔黏膜白斑沒有減少,甚至加重,皮疹、惡心、流涎等不良反應物減少,患兒略有進食??傆行?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白斑消失例數比較 兩組患者在不同的時間點白斑消失的例數比較如表1所示,治療組大部分患兒白色斑點的消失在前兩天發生,治療組患兒在第1、2天白斑的消失例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在不同的時間點白斑消失的例數比較 例(%)

2.2 復發率比較 兩組患兒3個月及6個月復發率比較如表2所示,治療組患兒3個月及6個月的復發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兒3個月及6個月復發率比較 例(%)

2.3 臨床中有效率比較 兩組治療方案臨床有效率比較如表3所示,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治療方案臨床有效率比較

2.4 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治療方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如表4所示,治療組患兒各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治療方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3 討論

鵝口瘡是一種多發于新生兒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癥疾病,特別是免疫力差、營養不良,體弱多病的小兒,長期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也會導致鵝口瘡的發生[1]。有文獻[2]表明,新生兒在出生后IgG的水平僅相當于成年人的1/3,隨著年齡的增加,IgG的比例不斷提高,因此,在新生兒階段,抵御微生物的能力較差,容易引發鵝口瘡[3]。

新生兒的鵝口瘡給患兒及家長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口腔黏膜呈白色凝膠樣薄膜,患兒哭鬧不安以及流涎,并且容易復發。癥狀較輕的時候,患兒全身無明顯癥狀,但隨著感染的加深,感染的黏膜可擴大至咽喉、扁桃體、支氣管乃至肺部,嚴重者可以引起呼吸障礙導致死亡[4]。因此,尋找對于鵝口瘡的臨床治療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制霉菌素是一種多烯型抗生素,主要針對霉菌有效,其母盒上的共軛多烯大環內酯結構,能顯著的抑制真菌和皮蘚菌的活性,臨床有片劑、栓劑、泡騰片、軟膏等劑型,用于白色念珠菌感染[5]。有文獻[5]報道,制霉菌素可以與真菌細胞膜上的甾醇相結合,從而引起細胞膜通透性的改變,引起細胞溶解,從而起到抗真菌的作用。有文獻[6-7]報道,制霉菌素口服后不被胃腸道吸收,全部以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在局部用藥過程中,也不會滲透至皮膚,因此用藥安全,適合兒童用藥[8-9]。

制霉菌素應用于鵝口瘡的治療,大多數均以魚肝油作為載體,將制霉菌素溶于其中,涂抹于患處,雖然這種方法可以增大脂溶性藥物制霉菌素的藥物濃度,并且延長藥物停留在患處的時間,但這僅僅發揮了制霉菌素殺菌的效果,念珠菌的生長環境并未得到改變,采用水做溶劑,更無法達到改變口腔環境的效果[10-11]。有文獻[12-13]報道,碳酸氫鈉略顯堿性,可以明顯的改變口腔內的酸堿環境,提高pH值,這種條件下,不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同時,碳酸氫鈉還可以清除口腔內的有機物,切斷白色念珠菌繁殖的基礎,因此可以與制霉菌素起到協同作用,大大增強臨床效果[14-15]。

本次研究中,筆者重點考察了碳酸氫鈉聯合制霉菌素治療小兒鵝口瘡的臨床效果,通過對242例鵝口瘡小兒患者進行了研究,筆者發現聯合用藥組患兒在1~2 d內白斑消失例數明顯高于單一的制霉菌素治療;治療組患兒3個月及6個月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8.3%,明顯高于對照組81.0%的總有效率,說明碳酸氫鈉與制霉菌素協同起效,在殺菌和抑菌兩個方面同時進行治療,因此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傊?,碳酸氫鈉聯合制霉菌素治療小兒鵝口瘡臨床效果顯著,患兒耐受性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胡亞美.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411-2412.

[2]朱建華.江山市小兒鵝口瘡患病狀況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7):10-11.

[3]沈曉明.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5.

[4]于新穎,劉紅梅,王一鳴.維生素AD滴劑聯合制霉菌素治療新生兒鵝口瘡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5(15):3560-3561.

[5]程明,王亞均.自制依曲康唑口腔涂劑治療新生兒鵝口瘡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4):126-127.

[6]任南,文細毛,王潔如.白色念珠菌致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2(2):144,157-158.

[7]蔣永梅,李美麗.不同濃度制霉菌素護理鵝口瘡的效果比較[J].護理進修雜志,2008,4(7):663-665.

[8]王林麗,吳寒寅,羅桂芳.制霉菌素的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J].中國藥業,2001,10(1):58-59.

[9]楊寶峰,蘇定馮.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45.

[10]潘廣紅.氟康唑治療鵝口瘡108例療效觀察[J].醫學創新研究,5(17):79-80.

[11]石兵,李小紅,羅麗君,等.開塞露聯合制霉菌素治療口腔霉菌感染[J].護理研究,2012,18(11B):2044

[12]周瑩,王忠,萬敏.氟康唑和酮康唑對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療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11):1946-1947.

[13]劉瑞霞.1.5%碳酸氫鈉口腔護理預防新生兒鵝口瘡效果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0):4812-4814.

[14]沈佩璋.昏迷病人口腔酸堿度與口腔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7,12(2):106-108.

[15]王曉真.新生兒病室內患兒最佳口腔護理藥液效果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92-93.

猜你喜歡
制霉菌素碳酸氫鈉白斑
對蝦白斑綜合征病毒免疫應答研究進展
凡納濱對蝦白斑綜合征病毒防治研究進展(一)
不同劑量低濃度制霉菌素治療中度鵝口瘡患兒的臨床效果
制霉菌素聯合碳酸氫鈉預防腫瘤患者放療后口腔感染的分析
碳酸鈉及碳酸氫鈉與硫酸亞鐵反應的探究
甲硝唑聯合制霉菌素對滴蟲性陰道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
“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知識梳理
維吾爾醫治療85例外陰白斑臨床療效總結
經聲帶淺固有層切除手術治療聲帶白斑的觀察研究
EM發酵飼料中添加碳酸氫鈉飼喂奶山羊的效果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