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洋務運動中的近代軍事工業及其影響

2015-04-22 02:42王靜
文理導航 2015年7期
關鍵詞:社會影響洋務運動

王靜

【摘 要】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面對內憂外患的問題無法解決,于是以奕?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掀起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軍事工業是這場運動的主導,伴隨軍事工業的發展,近代中國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變化。

【關鍵詞】洋務運動;軍事工業;社會影響

晚清政府的洋務運動,是從軍事自強開始的,到了后來雖然增加了“求富”的內容,但軍事自強的目標始終未變,它貫穿于洋務運動的始末。以奕、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努力學習西方的先進的軍事技術,積極的興辦軍事工業,引進和制造先進的武器裝備,從而帶動了中國一系列的社會變化。

一、洋務運動產生的背景

19世紀60年代, 在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的沉重打擊下,此時的清王朝也早已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1860年12月曾國藩上奏折說,目前借外國力量助剿、運糧,可減少暫時的憂慮;將來學習外國技藝,造炮制船,還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對上述看法加以發揮,主張購外國船炮,訪求能人巧匠,先演習,后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成為官民通行之物,那時可以剿發(指太平軍)、捻(捻軍),勤遠略,這是救時第一要務。(《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第11頁)1862年李鴻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國侵略者幫助訓練洋炮隊、設洋炮局。他認為,清軍作戰往往數倍于外敵,仍不能勝,原因在武器不行,槍炮寙(yǔ)濫,如能使火器與西洋相埒,則“平中國有余,敵外國亦無不足”,今起重視,最后可達自主。(《李文忠公全書》朋僚函稿,第3卷)奕看到曾李兩人學造外國船炮,決定派員前往學習,在奏折中說,治國要做到自強,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我能自強,可以彼此相安。(《籌辦夷務始末》咸豐朝)。自此,洋務派開始了“自強”的洋務運動,而中國軍事工業的現代化進程也由此拉開序幕。

二、洋務運動時期軍事工業的發展

兩次戰爭中,外國的堅船利炮使洋務派普遍認識到中國謀求富強之道需從“練兵”、“制器”開始。為此, 洋務派在全國各地紛紛建立了一些軍事工廠,從1861年安慶內軍械所建立到甲午戰爭前,清政府先后建立了近30個軍事工廠, 逐步做到了“一切槍炮、輪船、軍火均能自造”。(鄭觀應:《盛世危言》卷三,《商務》)與此同時,洋務派還利用自己所造與從外國所購之輪船逐漸建成南洋、北洋、福建、廣東四大海軍,奠定了中國近代海軍基礎。洋務運動中建立的造船工業對中國近代海軍建設產生的作用更為顯著。甲午戰爭前,福建海軍20艘軍艦中15艘是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南洋海軍23艘軍艦中有14艘是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局出產,廣東海軍18艘艦船中9艘由福州船政局制造。即使是主要靠外購艦船建立起來的北洋海軍,也有5艘艦船是由福州船政局生產的。除制造槍炮和彈藥外,有的軍事工廠還制造“制器之器,生產母機”,1867年—1904年,江南制造局共制造車床138臺,刨床鉆床等117臺,起重機84臺,抽水機77臺,汽爐機32臺,汽爐15座。福州船政局自行制造機器66座,天津機器局能夠自行制造電機、電線、電引的機器。這些新式近代火器與輪船的生產和使用,改善了清軍的軍事裝備,提高了清軍的戰斗力。因此,洋務運動為中國軍事發展初步奠定了物質基礎。

三、興辦軍事工業帶給中國社會的影響

第一,它加強了國防力量。洋務派最初興辦軍事工業的目的,既有鎮壓人民反抗,維護清王朝統治的一面,也有防范外來侵略抵御外侮的一面。太平軍和捻軍失敗后,軍事工業對防范外來侵略的作用日益突出,用奕?的話說“托名學制以剿賊,以便有事可以御侮”??梢哉f,近代軍事工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延緩了中國的殖民地化進程。

第二,它加快了中國民用工業的發展。隨著軍事工業生產的擴大和發展,必然會出現原料,燃料,交通運輸人才培養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洋務派在70年代后提出了“求富”的口號,創辦了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業。這對于與外國商品爭奪市場維護本民族的利益,促進早期民族資本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作用,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的進程。

第三,它提高了中國的科技水平。在軍事工業的推動下,洋務派向西方派遣了大量的留學生和建立了一大批如北洋水師學堂、湖北武備學堂等軍事學堂。這些學堂培養了大批的軍事人才。70年代后,清政府還向國外派遣了四批留學生,共計120人,歸國后成為福州船政學堂的骨干力量和北洋海軍的重要將領。著名愛國將領劉步蟾、林泰曾、林永升以及著名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嚴復都是那時清政府派出的留學生。這些舉措使中國出現了一批近代化的先進人才和知識分子,通過學習和傳播西學,使國民的思想認識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對開啟我國國民的民智起了重要的作用,使我國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結語

洋務運動最終隨著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滅而宣告失敗,雖然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向獨立富強,但其功績,尤其是軍事工業的建立和發展帶來的積極的連鎖效應是不容抹殺的,正是這些軍事工業的發展,點燃了使腐朽黑暗的晚清王朝灰飛煙滅的火藥引信。

【參考文獻】

[1]夏東元.晚清洋務運動的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徐泰來.洋務運動新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3]李時岳.胡濱.論洋務運動[J].歷史研究,1980(1)

[4]潘鎮平.論洋務運動的歷史進步作用[J].學習與探索,1983(3)

猜你喜歡
社會影響洋務運動
“大歷史觀”與歷史思維培養——以《洋務運動》為例
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
關于洋務運動中洋務企業性質的探究
淺析農村校園安全與安全意識的思考
從莎士比亞筆下看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形象
近三十年來初中歷史教科書中洋務運動評價內容的演變
科學技術視域下中國近代化建設探析——以洋務運動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