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地理無形知識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2015-04-22 19:06熊朝紅
文理導航 2015年7期
關鍵詞:有形太陽生活

熊朝紅

【摘 要】 知識源于生活,地理知識更是與生活密切相關。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之相配套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也都應與生活相聯系?!皩W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課程標準基本的理念之一。如何把地理教學生活化,讓生活走進地理教學,是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生活中處處有地理,本文就以“地球運動”為例來探討我們身邊的地理無形知識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地理無形知識;生活中的地理;地理教學;運用;建構

“貼近生活,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課程標準基本的理念之一。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無形知識,是對現有以教材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地關注身邊的地理無形知識,讓學生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理解知識,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地理興趣,增強學生認識生活、適應生活等的各種能力,使地理從“科學世界”回到學生的“生活世界”,實現地理知識的價值。因而,把學校里獲得的地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相聯系是教師培養學生地理素養的必經之路,也是教師教學研究的方向之一。

一、地理無形知識的提出

知識內容分為有形知識和無形知識。我們要在課堂上做好有形知識和無形知識的教學,首先要正確認識和理解它們。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從知識體系上可以分為三大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這些內容具體表現在我們的課本中,則是一系列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概念和以相關的地理規律為主體,以某種方式組成相互聯系的知識結構,構成了學科的知識體系。這些以文字形式存在于各種資料中的內容是一種能看得見的結構性的知識,稱之為有形知識。

有形知識只是表象,學習知識不僅僅是記住這些以文字形式存在的知識。教材所呈現的知識最終要轉變為學生認知結構中的內容,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其加工,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科知識。地理課程是以大量地理信息為基礎的課程,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將靜態的知識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不是一個量的轉化,實際上是一個知識體系的重組,是一個質的變化過程。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課本知識僅僅是一種關于各種現象的比較可靠的假設,只是對現實的一種更可能正確的解釋,而絕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這些知識只有通過學習者在新舊知識經驗間反復雙向相互作用之后,才能建構起它的意義。因此有些知識可要求學生在周圍的現實生活中尋找自己運用所學現象的實例,開始可以找一些與教材中類似的例子,然后還可以找一些比較有獨創性的例子,進而檢驗知識、獲取真知、建構知識體系。這些實例就是無形知識的一種體現。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它可以以有形的形式存在,如解決問題的步驟等,比如區時的計算;但多數時候卻不以文字形式存在,如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比如必修1課本上只介紹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關于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沒有提及,像樓高與樓間距與正午太陽高度間的關系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地分析和拓展,這些就是學生在學習有形的知識過程中與之相聯系的內容,按新課程理念我們可以理解為與過程、方法、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相關的內容。我們把它稱為無形知識。

有形知識和無形知識在我們高中地理教學中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只掌握了一些表面知識,而沒有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沒有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那么如何獲得地理無形知識?途徑之一就是從生活中獲取。

二、生活中地理無形知識的運用

(一)拓寬學生科學視野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吹竭@樣的現象:水池中的水放掉時會有漩渦?這是為什么呢?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由于地球自轉的緣故。在北半球,水流旋渦是朝逆時針方向的;而在南半球,則是順時針旋轉的。由于地球自轉,地球表面的物體在沿水平方向運動時,會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其運動方向發生一定的偏轉。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不僅學到了科學知識,激發了學習熱情,這些現象還有機地聯系了有形知識和無形知識,進而有利于地理教學。地理科學作為一門介于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間的邊緣科學,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拓寬視野,將成為地理教學的趨勢。

(二)激活學生思維

一天中,我們的人影是有變化的,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實我們是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來推算這種變化情況。例如,“立桿測影”測量正午太陽高度實驗,通過自己的測量,同學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太陽高度在一天內的變化情況,我們把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角叫做正午太陽高度角;同時也有利于正確掌握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領域。比如我們這里的太陽能熱水器安裝時考慮的集熱板,朝向以正南為最佳,集熱板與地面的夾角與當地正午太陽高度角互余。事實上一年中,我們的人影和朝向也在發生著變化。通過生活中簡單操作的實驗,引導學生思考,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理規律。

(三)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學習有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采光權的問題。由于我國土地資源緊缺,城市房屋居住密集,很多住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陽光被遮擋的現象。按照國家規定(設計規范)以冬至日照時間不低于1小時(房子最底層窗戶)為標準。這其中隱含的地理原理是南樓樓高/兩樓間的樓間距=tan(a)(其中a為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時的太陽高度角,因為冬至日我國絕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小值,我國正午時的太陽絕大部分時間是從正南方向照射過來的)。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增加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生活中地理無形知識建構的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得知識,這是最高的技巧之所在?!睂W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是他們進行新的學習的基礎,是理解新知識必備的前提條件。生活中的地理無形知識無處不在,有的是稍縱即逝的,因而師生都應該注重地理無形知識的建構,那么如何實現呢?

(一)培養問題意識

師生只有意識到教學問題的存在,他們才有可能主動探究問題產生的原因,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師生在實踐中要重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自己多提幾個“為什么”,有意識地觀察、審視、反思教與學活動。生活中有很多地理事物,如晝夜長短的變化、太陽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陽的方位等等就需要師生不斷地培養問題意識,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重視反思

師生不僅要培養敏感的問題意識,還要學習適當的反思技巧、策略,改進教學。反思集中于對課堂教學整個過程的思考,教師可以通過寫教后感、教學日記,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不斷檢查自己的教學成效并努力改進。比如教師反思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時,可以這樣導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什么會出現晝和夜的交替呢?沒有反思的聽課是被動的、效率低的。學生應從教師講解中反思思考的方法,學會捕捉引起反思的問題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見解;對問題解答后的結論的正確性的檢驗或提出疑問:是否還有其他解法或更佳解法、能否對問題的題設或結論進行變式、能否把當前的命題推行到一般情況等等。例如我們的學生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看到的北極星仰角就是北半球某地的地理緯度,反思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論。

(三)交流討論

教師應積極參與各級各類研討活動,將自己對教學中某方面問題的疑慮展示給同行,與他們相互交流,相互溝通。通過討論,教師可以了解他人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反省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技巧是否適用于學生的學習,吸取有益的經驗。同時,教師還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反饋。教師可以從學生那里得到較直接的反饋信息,采用觀察和分析等技巧對學生加以研究,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不斷反省自己的教學進展,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需求的變化。學習不僅僅是一個雙邊活動,而應是多邊活動,學生之間通過交流,能獲得有益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從學生間認識問題的不同觀點中反思自己的優缺點,取長補短,不斷地完善和改進學生自己的學習。如太陽視運動(由于地球自轉,地球上的人看到太陽東升西落)軌跡圖的判讀就是一個難點知識,可以通過交流討論一起探討其形成規律和運用。

四、結語

在地理教學中將生活中地理內容引入地理課堂的教學策略,能更好更自然地將生活中的地理無形知識游刃有余地運用于課堂。只有在“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才能真正讓學生學習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善于隨時捕捉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適時地將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例子即地理無形知識穿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喜歡地理,接受地理,了解地理,掌握地理,運用地理。

【參考文獻】

[1]陳琦,張建偉.建構主義學習觀要義評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1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汾湖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有形太陽生活
從“有形覆蓋”邁向“有效覆蓋” 不斷提升基層黨的建設質量
太陽幾點睡覺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太陽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