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駝城(長篇文化散文連載四)

2015-05-06 06:21鄧九剛
草原 2015年4期
關鍵詞:商號呼和浩特駱駝

鄧九剛

在俄羅斯有一個盡人皆知的秘密,那就是沙皇彼得本人就是一個大商人,他有著商人的渴望、商人的沖動、商人的眼光與商人的智慧。從一開始他就把《尼布楚條約》看成一個商業的條約。許多沙皇皇室的成員全都在某些私人的公司占有股份。這一點與大清皇室是極不相同的。1689年在尼布楚談判時,沙皇彼得給談判的俄羅斯代表的主要任務,就是盡量得到與清朝直接進行貿易的許可。談判成功,隨后由俄羅斯官方商隊將貨物直接運到北京,從中獲利。這個目的大商人彼得達到了。

到達最初目的地后,彼得皇帝發現自己的官方商隊已被私商搶了先,私商早已在新近建立的貨運中心庫侖(今烏蘭巴托)出售商品?!赌岵汲l約》規定,俄國官方每四年可派遣一支商隊到北京,同行的商人不能超過200人,另一方面,私人商販卻能于任何時間在庫侖和張家口做買賣。1689年以后,北京和蒙古的私人毛皮被禁止,但這些制約卻更加刺激了原本已很活躍的走私貿易。俄國官方商隊很快發現,在蒙古,俄國毛皮的私人交易很活躍,進一步發展到南面的北京。

從1689年開始很短的時間內,俄國官方就派出了11支商隊到北京,最初獲益甚豐。1706年彼得大帝嚴厲禁止私商在北京從事貿易,那一年官方商隊有27萬盧布的收入。然而,私人商販又在庫侖卷土重來。18世紀早期俄國人買進的產品包括茶葉、牛、馬、皮革、絲綢、瓷器,還有大黃的根和莖。同時,俄國人及其代理布哈拉人也賣掉了皮革、家用陶器和歐洲紡織品,特別是羊毛織物。

由于官方商隊在生意上不敵更具經營頭腦的私人客商,莫斯科的俄國當局要求清朝政府重新協商條約。1720年,一個由伊茲麥伊洛夫率領的俄國官方代表團到達北京,重新談判貿易協定,但清廷堅持首先解決他們的兩個問題:遣返逃亡者和勘定中俄境界。伊茲麥伊洛夫未被授權談論這些問題。結果不僅伊茲麥伊洛夫兩手空空回到莫斯科,清廷還從庫侖驅逐了所有俄國商人,北京對俄國商隊也關上了大門。茶葉之路在還沒有正式開放前就已經關閉了。

這個時期到達呼和浩特的俄羅斯商隊商人很多,能夠查到記載的有:費奧多爾、伊薩科維奇、巴伊科夫、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彼甫佐夫、格里哥里、尼古拉耶維奇、波塔寧、阿列克賽、馬特維耶維奇……。其中波茲德涅耶夫是一個地理學家,他到亞洲草原是為了地理考察。

1656年1月,巴伊科夫走進呼和浩特的時候,正是清初順治年間,正是清軍剛剛占領呼和浩特地區的時候。那么在呼和浩特巴伊科夫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巴伊科夫出使報告》中這樣寫道:“……城里店鋪林立,都用磚石砌成,還帶后院?!薄昂艉秃铺厥莻€土城,城樓是由燒制的磚砌成。城門樓很高大,每個城門樓下面有兩道門?!抢锍峭鈴R宇很多,都用磚砌,廟頂像俄國樣式,還鋪著琉璃瓦?!?/p>

應該說關于呼和浩特的這段文字記載是真實可信的。就是說在清初的時候,呼和浩特就已經成為一個商業繁榮、農業發達的草原都市了。

1878年彼甫佐夫隨比斯克商隊進入呼和浩特。商隊是經由阿爾泰斯克進入大清境內,經科布多—阿拉善抵達呼和浩特。他在呼和浩特結識了比利時神甫斯甫林格,通過斯甫林格賣掉大批鹿茸給當地商人。他在《中國和蒙古游記》中寫道:“該城有許多鋪子、貨棧和為蒙古人設立的旅店。這里有幾個市場,專賣牲畜。每種牲畜都有各自的市場:有的專賣駱駝,有的專賣馬,有的專賣羊,有的專賣?!本褪歉鞣N各樣的“橋”了。神甫斯甫林格是呼和浩特天主教圣母圣心大教堂的神甫,此人在呼和浩特歷史上很有名。

1892年俄羅斯學者波茲德涅耶夫走進呼和浩特,他在自己的著作《蒙古和蒙古人》中這樣描寫呼和浩特:“呼和浩特的商業中自古以來就是以茶葉為主,而茶葉又以磚茶為主?!蟮馁Q易量很大,僅呼和浩特本地每年銷售20萬只羊,北京商人買走50萬只,……駱駝主要賣給專門從事運輸業的商號,而馬匹則運往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直到上海、廣東?!?/p>

關于呼和浩特運輸方面的情況波茲德涅耶夫在《蒙古和蒙古人》一書中寫道:“呼和浩特商業的主要運輸工具是駱駝。從事駝運業的商人既有合資經營的商號,也有獨家經營的商號。雙合興700峰,元德魁500峰,天聚德400峰……百十多家。張家口、新疆、外蒙古、俄羅斯,運力約為十萬普特,約合1500噸之多?!?/p>

說這話的時候已經是到了晚清時期。

事實是早在這些記載之前俄羅斯托博爾斯克城的商人經常通過額魯特蒙古人和布哈拉商人與呼和浩特的商人進行大宗的貿易。許多俄羅斯商人還混雜在蒙古人雇傭的布哈拉人的商隊中前往中國,直達庫庫和屯(今呼和浩特)。從托博爾斯克城到呼和浩特商隊只需要24周。

13

康熙皇帝曾經三次走進歸化城。其中第三次走進歸化城的時候是1693年,那時候正是沙皇彼得派往中國的第一支商隊到達北京的時間。那時候呼和浩特地方社會穩定、商貿繁榮,康熙爺心情不錯,詩性大發,于是賦詩一首。一首七律,抒發了他的感慨。短短的一首七律,寥寥56個字就提到了駝城。我把它錄下算作是歸化城駝運業興起的詩證,也與讀者共勉:

森森萬騎歷駝城,

沙塞風清磧路平。

冰泮長河堪飲馬,

月落大野照移營。

郵簽紀地旬余驛,

羽轡行邊六日程。

天下一家無內外,

烽銷堠罷不論兵。

兵戈之余,和平安定的環境使呼和浩特迅速發展成為繁華的商城,駝運業隨之興旺。這首七律,是清初康熙皇帝第三次出塞親征,徹底消滅噶爾丹叛亂勢力后所作《出塞詩》中的一首。詩中大手筆地描寫了外蒙古、新疆戰事結束、政治統一、社會穩定、驛路通暢的情景。歸化城的駝運業,正是在清初平定噶爾丹戰爭取得勝利后開始興起的。

是兩只巨大的手掌握在一起共同促成茶葉之路的開通,他們就是康熙皇帝和沙皇彼得。就是說茶葉之路上的貿易在很大程度上是國家之間的事情。

讓我們來仔細說說駱駝這種特別的動物。歷來被譽為“沙漠之舟”“旱船”的駱駝,最適宜長時間、遠距離的貨物運輸。其外形為“鼠耳、牛脊、虎爪、兔唇、龍須、蛇眼、馬鬃、羊胸、猴峰、雞鳳、狗踵、豬尾”,酷似十二生肖。駱駝的優點也實在太多,不僅體形高大,肌肉發達,嗅覺靈敏,負重量大,而且能忍饑挨渴,耐粗飼粗放,不懼嚴寒酷暑,善走沙漠戈壁,尤其是性格溫順,善解主人意圖,且忠心耿耿,因而又有“義畜”之美稱。駱駝乘、挽、馱兼用,日行最多可達一百二三十里,挽用時每車可拉一千七八百斤,馱用時可載三百多斤,在沙漠戈壁行走,可以一周不補水草仍行動自如,而且從7歲成年后可役用30年之久,物美價廉。

隨著清中葉社會秩序的穩定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繁榮,在此二百多年間,呼和浩特的駝運業極大地促進了中俄之間的國際貿易的同時,也推動了我國內地與蒙古高原各民族密切往來與物資交流,方便了各民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推動了農、牧、工商各業的發展。同時更重要的是為茶葉之路的開通和繁榮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借此,呼和浩特自身也隨著茶葉之路的繁榮而名播四海,成為一座具有國際品格的商業都市。18、19世紀在俄羅斯、在歐洲,那里的人們到處都在談論呼和浩特,他們把呼和浩特稱作科科斯坦。

總之,清朝平定噶爾丹叛亂的勝利,北方遼闊疆域社會的穩定,內地商人赴蒙古草原經商政策的放寬,以及蒙古族上層人物、廣大牧民和清軍駐軍對內地商品需求的激增,促進了蒙古草原和內地之間商貿活動的發展,因此漠南蒙古各商埠的長途運輸業——駝運業也應運而生。而歸化城作為漠南蒙古的重要商埠和軍事重鎮,駝運業更是很快繁榮起來。

那么,從歸化城出發的駝路都通往什么地方呢?歸化城的地理位置重要,駝運路線也是四通八達,但主要的駝路有四條。往北到外蒙古,俗稱北路;往西到新疆,俗稱西路;往東到北京,俗稱東路;往南到太原,俗稱南路。

特別是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在恰克圖簽定《恰克圖界約》,規定恰克圖為兩國通商口岸后,這個邊境小村很快繁榮起來。道光年間曾任駐俄大臣的滿族官員斌良曾寫詩道:“戈壁蒼茫萬里途,盤車北上塞云孤。海龍江獺魚油錦,貿易新通恰克圖?!?/p>

來自江南水鄉的茶葉、絲綢、糧食、海馬、水獺和絲織錦緞,都源源不斷地輸入萬里之遙的恰克圖,可見當時貨運之通暢,交易之興旺。一些實力雄厚的商號,還派出駝隊經恰克圖深入到俄羅斯內地進行貿易活動。

西路是指從歸化城到新疆的駝路,又分大西路和小西路。大西路是從科布多進新疆,往南1000里是古城子(今奇臺縣),往西南1000多里是迪化(今烏魯木齊市),從迪化再往西1000多里是伊犁。小西路是指從歸化城經阿拉善、額濟納兩札薩克特別旗(直屬清廷理藩院管理,不會盟)到新疆哈密、古城子的駝路。西路是同治年間開辟的。當時西北地區回民起義,清廷派左宗棠率軍鎮壓。光緒初年,左宗棠又奉命西征進疆,平定阿古柏在俄、英支持下的叛亂。這兩次戰事,均征用包括歸化城在內的駝隊用于軍事運輸,開辟了大西路。待軍事敉平,此路開始興旺,但路線更長,支路更多。從歸化城到迪化,單程就需4個月。

東路是指到北京,路線是歸化—豐鎮—張家口—道口(今北京豐臺),從歸化城啟程,20天左右可達道口。另從張家口還有一條通往內蒙古東部的支路。駝倌們常說的“西口到東口,再到喇嘛廟”,就是指歸化經張家口到多倫淖爾的駝路。

南路主要是指到山西太原及周邊地區的路線,南往和林格爾經殺虎口進入山西境內再繼續南下。因在歸化城大的商號,人員多為山西籍,而且大商號在原籍一般設有分號,負責從中原和南方組織貨源,從蒙古各地購回的活畜及肉、皮、毛等畜產品,又經這些分號往中原和南方運銷。因此,南路駝隊的規模雖小,但也十分繁忙。

“……六月駝毛飄滿地,渾疑春盡洛陽花?!贝嗽娮髡吒呤科?,康熙年間曾任禮部侍郎。他是浙江杭州人到草原上來做官,著有諸多詩篇?!度怆s詠》是其中的一首。

高士奇在詩中自注:“駝于五六月脫毛,塞上處處皆有,風吹展轉如楊花也?!弊髡咴谌怆m看不到京城的美好景色,但漫天飄舞的駝毛猶如古都洛陽的楊花?!榜劽鲈隈勆砩稀?,可見塞外養駝之盛,景色之奇。

史載,歸化城駝運業興盛時走外蒙古的駱駝有14萬峰,走新疆的駱駝有4萬峰,可謂名副其實的“萬駝之城”。

蒙古族飼養駱駝有著久遠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并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清初官員錢良擇在其兩首詩中形象地描寫了蒙古族牧民游牧養駝的情景。

掣馬驅駝半婦人,

白羊黃犢亦隨身。

不愁終日離家去,

翻愛他鄉水草新。

置兒鞍背等懷中,

絮里函盛絡繹從。

遇便開襟來哺乳,

全家相對在駝峰。

14

當年歸化城大的商號都自己養著駱駝,其養駝數量占了歸化城的大頭。如大盛魁商號鼎盛時養駝將近2萬峰。不過大盛魁的駱駝主要不是養在歸化城內,而是散落在駝道的沿線,其中在百靈廟靠近大營路的地方,養著2000多峰駱駝,在烏里雅蘇臺分莊的駝場,養著更多的駱駝,這個駝場駝少的時候1500峰以上,多的時候超過3000峰。大盛魁在科布多分莊的駝場規模更大,經常養有5000峰健邁的駱駝。此外,在大北路沿途各旗眾多的梢子(蒙古語莊子之意)中,也有屬于大盛魁的駱駝。大盛魁長期雇傭大量的駝倌,飼養的駱駝量多、點廣,沿路隨時可以補充頂替,所以它的駝隊是換駝不換人,一般駝隊從歸化城到烏里雅蘇臺單程3個月,而大盛魁的駝隊只需兩個月即可到達??芍^是駝隊中的精銳部隊。

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人們還可以在呼和浩特玉泉區東尚義街看到一處大院落,里面很寬敞,那里正是大盛魁用來圈養駱駝的院子。因為當時的大盛魁在歸化城是首屈一指的大駝商。眼看歸化城內人口越來越多,空地越來越少,找個合適的地方安置這些駱駝也是重要的事情,東尚義街這一帶原本就是空曠的茍家灘,雖然后來有人居住,但空地依然還有,于是其中一座院子就被大盛魁買下來當作養駱駝的場所。

康熙年間,費揚古部隊在殺虎口駐防時,大盛魁的創始人王相卿、張杰和史大學等,在費揚古的軍隊中當廚夫或服雜役。

他們隨軍隊進入草原,身份是“丹門沁”。丹門沁是蒙古語,意即貨郎。只是肩挑叫賣的角色。

肩挑叫賣的同時,大盛魁的創始人也為費揚古部隊采購一些生活日用品,得便的時候,也采集一些蘑菇之類的東西,挑到歸化城出賣。由于他們經常出入于呼和浩特的集市,特別是為費揚古部隊采買牛羊,同蒙古人進行交易,因而逐漸學會了簡單的蒙古語,懂得了一些蒙古人的禮儀和生活習慣以及互相交易的一些方法。

費揚古的部隊,在康熙統率下,進入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的時候,王相卿、張杰和史大學等也以小商販的身份隨軍前往,做部隊的隨營生意。

當時,清政府在剿滅噶爾丹之后,在烏里雅蘇臺、科布多駐有重兵。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自然需要龐大的軍需供應。這給王、張、史提供了施展的舞臺。當時清軍兵力即達數十萬!軍需補充,諸如馬匹、糧草、衣服,吃喝拉撒全賴后勤供應。軍隊打到哪里軍需跟到哪里?;顒臃秶鷺O為廣大,奔走在草原上頻繁地與牧民打交道?;I集草料,大量地買馬買牛買羊。馬作為戰斗裝備,牛和羊則是士兵的食物。糧食供應跟得上的時候牛和羊是副食,當糧食供應跟不上的時候牛和羊就是戰士的主食!軍需之數量是非常龐大的,于是就出現了龐大的商機。頻繁地與草原上的牧民打交道,這些隨軍商人熟悉了他們的語言、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當然也熟悉了草原的地理環境。

不久,王相卿、史大學和張杰便以他們三人為主體,結合殺虎口的幾個人,形成了合伙的集體小商伙,并且第一次打出“吉盛堂”的堂名。自此王、張、史三個農民的小買賣可算是初具商號的雛形。

像王、張、史這樣為軍隊服務的人當時是很多的,問題是唯獨他們三人成了事,這就在于人的眼光。正像紅頂商人胡雪巖所講:“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

胡雪巖無意中說出了一個真理,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也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但凡是做生意,最為要害在于眼光。眼光是一種判斷,是審時度勢捕捉商機的能力。事實證明大盛魁的創始人具備這種能力。同時期參與軍事行動的人員很多,按照一兵一后勤的規律,當時軍隊的人數在十萬以上,那么商人的人數也應該在十萬以上!龐大的隊伍中絕大多數的商人民工都在事后返鄉了。而王、張、史卻在草原上留了下來。把大盛魁的總號建在了烏里雅蘇臺。

大盛魁開始了由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過程。

出于戰略的需要,清軍主要駐扎在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兩地。兩地相距1300余公里。一般把烏里雅蘇臺的駐軍稱為“前營”,把科布多的駐軍稱為“后營”。相沿日久,“前營”就成為烏里雅蘇臺的別名,“后營”就成為科布多的別名。其時,清朝以“定邊左副將軍”駐烏里雅蘇臺,統轄外蒙古及烏梁海諸部落;以“參贊大臣”駐科布多,隸屬烏里雅蘇臺將軍,轄阿爾泰山額魯特北部。烏里雅蘇臺是清朝統治喀爾喀草原的一個軍事政治中心。數十萬軍隊在這里駐扎,再加上政府官員,一日也離不開物資供應,業務量極大。大盛魁的掌柜審時度勢決定就把自己的字號設在烏里雅蘇臺。

這是出于王、張、史對大形勢的判斷。對于朝廷來說意味著國家的統一,版圖的擴大。對于商人來說則意味著一個龐大的市場在自己的眼前鋪展開來!一百余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數以百萬計的人口的生計。由于長期的戰爭,經濟封鎖造成喀爾喀草原物資極大匱乏!社會發展的不平衡給商業帶來機遇。這機遇可以用千載難逢形容,是一片未曾開墾的商業處女地。在許多地方生活必需品甚至沒有價格的概念。牧民生活不可缺少的茶葉、糧食、棉布等生活必需品,商人想定什么價就是什么價,唯一需要的是當地消費者的認可。物物交換,以物易物。甚至一盒火柴可以從牧民手里換一只羊!一把菜刀可以換得一頭牛。就是這樣的市場。大盛魁的創始人掌握了先機。大盛魁的先人在這個市場表現了自己的商業才華。由軍事而政府由政府而地方而牧民。140個和碩,也就是旗,相當于縣,是他們掌控的市場。既然是市場自然短不了競爭。數以萬計的商人同時進入,只有大盛魁牢牢地抓住軍隊和官府,掌握了控制權。

大盛魁商號就是以烏里雅蘇臺為基地,為清朝的軍政人員服務,開展各項營業活動的。不久,在科布多設立分號,其后又在歸化城設立第二個分號。它們只是它的重要分莊。隨著清朝對喀爾喀蒙古的管制進一步加強和大盛魁營業的發展,大盛魁為清朝軍政服務的范圍就更為廣泛。除清朝駐前、后營的大員和大小部門的軍需供應,均由大盛魁經辦外,外蒙古王公向北京納貢、值班和引見,也由大盛魁予以協助、聯系,并以高利貸的辦法,貸給所需要的一切費用。

從單純為清朝軍政服務到也為草原牧民服務,大大擴展了業務。

乾隆末年、嘉慶初年,大盛魁有了很大的發展。經營范圍更加擴展,清朝政府把外蒙古的稅收也包給了大盛魁。

嘉慶八年(1803年),清廷詔令派駐外蒙古的將軍、參贊、辦事大臣和幫辦大臣等官員,會同外蒙古各王公,嚴格檢查旅蒙商的經商票照,并嚴令每年徹底檢查一次。經過這樣的檢查,在烏里雅蘇臺、庫侖、科布多、恰克圖以及在外蒙古其他各地進行貿易的旅蒙商,很多因為沒有經商票照,或者因為所持的經商票照業已過期,被驅逐出境。有的還受到罰款和沒收貨物的處分。而大盛魁由于和清廷派駐外蒙古的軍政大員、軍隊和王公貴族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不僅沒有被驅逐出境,沒有受到絲毫損失,而且得到了一個大發展的機會。它以極便宜的價錢接手那些被驅逐的旅蒙商號的鋪底和貨物,開設分號。這不僅使大盛魁得到了大筆意外的財富,而且接手了許多旅蒙商號多年來在外蒙古的貿易關系。清朝政府沒收下的貨物,官員們不會處理,也以廉價賒給大盛魁,這就使大盛魁又得到了一種意外的好處。

道光年間,大盛魁一方面擴大銷售地區和增加經營貨物品種的數量,一方面加大放印票賬的數量。這時清朝把征收驛站的費用也包給了大盛魁,這樣,大盛魁的營業就更加發展了。

咸豐以后,它又在一些城市廣為增設分支機構和小號,不僅獲得了大量的利潤,也形成了一個自成體系的、龐大的商業網絡。

大盛魁就是這樣經過不斷發展,成為蒙古草原市場上一家壟斷性的大商號。

當然除了商業眼光,還需要具備吃大苦耐大勞的勇氣,一副好的身板。草原環境艱苦,物資運送全靠駝隊。沒有好身板,沒有養駝使駝的本事,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做大是不行的。長時間和草原牧民打交道,大盛魁的先人還學會了蒙古語,熟悉了蒙古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禮儀。做到說蒙語、習蒙禮,吃蒙食。

15

我曾經在呼和浩特郊區的廠漢板訪問過一個名叫閻萬山的老商人,那是上個世紀的80年代初。他與我談話到激動處不自覺地就講開了蒙古語!他用熟練的蒙古語背誦中藥的藥名,速度之快就像是相聲里的貫口。

他自14歲進入草原在一家藥鋪做伙計,到60歲退休回到呼和浩特。他一生中大部時光也是最為精華的時光是在草原度過的。漫長的時光早已經把他的生活習慣固定下來了,那就是草原牧民的生活習慣。吃羊肉,喝奶茶,講蒙古語。改變的還不僅是這些,就連思維方式也改變了。其實他已經不再是那個山西農村的人了,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草原人了。

在呼和浩特商界同時期崛起的商號還有天義德和元盛德兩家。他們被業內人士稱作通司商號中的三大號。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大盛魁和其他中國商人可以直接與俄羅斯商人接觸了!從西到東3000余公里長的漫長邊界線,許多秘密的通道為兩國商人提供了方便。剛剛確定的國界線在很多人的眼里還是模糊不清。住在邊界兩邊的人們歷史的往來綿延不斷,就是后來被稱作是走私并且遭到政府嚴厲打擊的商業行為。那是一個更加龐大的市場!它鋪展著上千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即西伯利亞和整個俄羅斯。

烏里雅蘇臺位于外蒙古西部,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廷在這里設置了“定邊左副將軍”,又稱烏里雅蘇臺將軍,統轄喀爾喀蒙古四部(后從土謝圖汗部析出賽音諾顏部)的軍隊。1767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二年,又在這里修筑城池,使烏里雅蘇臺成為漠北蒙古軍事要塞,時稱前營。相沿日久,前營就成了烏里雅蘇臺的別稱。前營在歸化城的西北方向,相距約4000余里。沿途除沙漠戈壁外,還有雪山、峽谷。呼和浩特通往烏里雅蘇臺的道路頗為艱難,一般駝隊從呼和浩特到烏里雅蘇臺單程要3個月。像大盛魁這樣實力雄厚的商號在駝道沿路設有多處自己的駝場,可以更換具有生力的駱駝。因而他家的駝隊從呼和浩特到烏里雅蘇臺只要兩個半月即能到達。時間就是金錢,這道理古今相通。大盛魁占據駝道優勢賺錢比別家更容易更多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科布多東距烏里雅蘇臺1000余里,雍正五年(1727年)這里始設參贊大臣,統轄阿爾泰山南北兩麓額魯特蒙古諸部和阿爾泰、烏梁海兩部,也是一座軍事重鎮,俗稱后營。

大盛魁在過春節時曾貼出這樣的對聯:戴月披星似鵬程,歷盡沙漠極邊路;櫛風沐雨若豹變,鴻開烏科萬世基。

從這一對聯中,可以看出歸化城到烏里雅蘇臺、科布多駝路的漫長與艱難,也說明烏、科兩地重要的商業地位。大盛魁在這兩地設有分莊,還曾將貨物遠運到哈薩克斯坦進行貿易。

清初,外蒙古地區主要是靠牧業經濟支撐社會,居民所需的生活日用品,完全依靠旅蒙商的產品交換而取得。清朝政府派駐外蒙古的軍政人員的一切用品,也是取自于商號。隨著清朝軍政部署而來的烏爾屯(驛站)徭役,以及各部、旗派駐烏里雅蘇臺、科布多的值班人員和應差兵夫的開支,會盟和清查等各項浩繁的費用,全由旅蒙商支墊。各旅蒙商所支墊的貨物款項,最后由札薩克在票據上加蓋官印,轉為“印票”賬。

清朝派駐在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的衙門和參贊大臣衙門,除官俸兵餉按照規定由戶部發給外,關于辦公、雜費、伙食、馬乾、車駝、旅運、燃料和器具以外,其他一切由地方支應的人工、物品和款項等等,甚至處罰犯人用的刑具、裝殮死人的棺材等項都在內,統由三大號——大盛魁、元盛德、天義德預先支墊。事后再按地方七成,商號三成或地方八成商號二成分別負擔。這些支應,十分浩繁,由大盛魁墊付的最多。

抗日戰爭前,大盛魁前任大掌柜段履莊同《大公報》記者楊令德的一次談話中曾說:“大盛魁在外蒙供應浩繁,如前、后營將軍、參贊衙門,一切日用食品,統由大盛魁供給。舊歷年前,水果、鴨魚之類,以數百駱駝由歸化城運載而去。每年招待王公及支應官差,僅餃餡用肉一項,即需羊四千余只,誠為驚人?!?/p>

大盛魁一方面代理地方辦理供應,同時,也利用這個機會做些生意。凡是攤派到地方的部分,大盛魁就在收“印票”賬的時候,同時收討。如果當時不能收清,就轉為“印票”賬,按月行息。

志銳曾為革除值月支差奏請朝廷:“……查承平之年,烏、科、塔三城各大臣日用之需,皆由各商家輪流支應,謂之值月。兵燹后,商號歇業大半,而值月仍未革除,貴至鐘表綢緞,賤至米鹽醬醋,無不立摺支取,年終歸商號清償,甚至例進馬匹亦歸采買,每年總在八九十匹,概以八兩官價付之,每馬非數十兩不能入選。此外,狐皮、猞猁、狼皮、羊皮每年均有定章,應交之數,統歸商號應差?!蛑量瞥钦{查,每年總有一萬四、五錢金……”從這也可以看到大盛魁旅蒙商支差放貸的情況。

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兩處,喀爾喀部、旗都派駐不少官員和應差兵夫。據姚明輝《蒙古志》記載:“喀爾喀之烏里雅蘇臺駐班如下:副將軍、參贊和札薩克、汗、王、貝勒、貝子、公一人,札薩克公臺吉四人,協理臺吉四人,管旗章京副章京四人,聽差臺吉二人,向導兵六人,以上每季一更;協理臺吉一人,管旗章京副章京一人,驍騎校一人,驍騎二百人,以上每年一更;駐牧場札薩克一人,協理臺吉一人,管旗章京副章京一人,驍騎三十五人,以上每季一更;駐孳生駝場土謝圖汗左翼中旗札薩克一人,管旗章京副章京一人,驍騎七十二人。駐馬場三音諾顏部中右旗驍騎二十二人。以上常駐不更;共計三百五十八人?!?

以上所有的開銷都需大盛魁來墊支。由此可以看出大盛魁在外蒙古的分量,和在朝廷眼里的地位。

16

歸化城駝商三大號之一——元盛德有著自己傳奇的歷史。四百年間在呼和浩特從事駝運業大大小小的商號數以百計。歷史上最有名的民間稱作三大號,即大盛魁、元盛德和天義德。大盛魁擁有自己的駝隊約2萬峰,元盛德約7000峰,天義德約5000峰。元盛德的掌柜段泰起家很有故事,說起來他原本是呼和浩特城內一家小駝戶的掌柜,最初只有幾十峰駱駝,后來發展到了幾百峰。元盛德原來的東家元盛宏經常雇請段泰的駝隊為自己運貨。結果欠下了段泰腳錢,就是運費。一時資金周轉不開,還不了腳錢,就把欠債轉成了商號的股份。這樣段泰就成了元盛宏的股東。再后來元盛宏又欠下駝商段泰更多的腳錢,干脆就把生意盤給了段泰。段泰把元盛宏改了一個字,把字號稱作元盛德。

說起元盛德的歷史,它的起家還早于大盛魁和天義德,資格很老。同是駝商特點各有不同,元盛德還有一個別人不能企及的地方,就是在草原上有自己專門的孳養駱駝的牧場,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育種基地。有三個駝場,即討號子、烏蘭海、扎哈慶。這三個牧場其中只有一個在現在的內蒙古境內,其他兩個都在現在的蒙古國境內。元盛德總號設在呼和浩特,分支機構在科布多和烏里雅蘇臺。

烏里雅蘇臺是大盛魁起家發跡的地方,而科布多則是元盛德起家的地方。都是在蒙古西部草原的深處?,F在年輕的呼和浩特人對科布多感到陌生了,其實它是蒙古西部一座重要的經濟城市。元盛德在科布多的牧場常年放養著40萬到50萬只羊。這些羊都是雇請當地蒙古族牧民照看。元盛德與牧工有一種形式特別的合作,就是每放500只羊,接下的羊羔東家只要300只,其余都歸羊工。東家為牧工提供一匹騎乘用的馬,三峰駱駝供遷徙倒場時候用,每年再付給羊工一塊磚茶和一鍋青稞。其次,牧工還有收獲,就是每年剪下來的兩茬羊毛也都歸牧工所有。如遇災害羊死了,羊工只要拿羊皮給東家即可頂活羊的數。這樣算下來,羊工工作一年可得150多只羊,500只羊的春毛和秋毛??梢哉f羊工收獲甚豐。有利益同享的基礎,牧工視東家的羊群如自己的一般,精心照料。元盛德與牧工長期合作很穩定。

我大概換算了一下,折現在的價一年下來牧工為元盛德牧羊,年收入近20萬元,牧民當然愿意干了!這種合作方式把東家和牧民的利益綁在了一起,大家都有利可圖,所以這種合作就能夠持久而不生變。草原上的物產一駝一羊,這是元盛德發家致富的兩大法寶。不僅有以上兩樣發家的法寶,作為一家經營有方的商號元盛德還非常重視多種經營。據記載,光緒年間元盛德在喀爾喀草原有70多萬只羊,平常年份在草原上的羊群也在四五十萬只之間。這些羊如果只是放養在草原上那是值不了多少錢的。必須把它們變活,就是把羊群商品化。讓它利潤達到最大化。怎么商品化呢?怎樣追求最大利益呢?就是把羊運到值錢的地方。

哪兒值錢?長城以南、京城北京。長城以南各地人口稠密,山西、河北、河南、山東、京津地區,歷來就有進食羊肉的傳統。尤其是北京,清朝統一全國,八旗部隊連同他們的家屬超過60萬人常住北京內城。馬背民族,喜食羊肉。朝廷也要求在草原上經商的商號為北京供應羊肉。北京年消耗羊30萬只。內城的滿清貴族和八旗部隊以及他們的家屬吃肉,住在外城的市民百姓只能吃羊下水。什么鹵煮火燒、爆肚、涮羊

肉……都是那個時候傳下來的。

那時候元盛德和歸化通司商三大號一般都還把從后營(科布多)出產的扎哈慶、計毫子、白顏子三種羊輸往北京。扎哈慶的羊,個頭大,肉好吃,名為黑頭羊。計毫子的羊很肥美,脖子黑,身子白,名為黑花羊。白顏子的羊,個頭雖小,肉卻好吃,脖子黃,身子白,名為黃脖子羊。這幾個地方的羊遂成為品牌,在北京都非常馳名。

于是元盛德就做起了長途販運活羊的生意,把自己在科布多掙下的羊群通過長途運輸運到北京去!賣好價錢。經營長途販運活羊方面元盛德做的十分專業而有創新,僅只是在北京就有三家京羊莊,專門負責從草原往北京市場運送活羊,并且負責在北京的銷售。三家京羊莊常駐北京,對于客戶的需求非常了解。元盛德三家京羊莊的名字分別是元盛隆、元盛泰、元盛長,三家分號各走各的賬。這三家京羊莊生意的規模也是十分了得。除非特殊情況,三個京羊莊之間沒有業務來往。

各家京羊莊自己在歸化市場或直接到草原上采購活羊,自己組織“羊房子”往北京趕運。元盛德北京的京羊莊即便是從元盛德自己家的羊群買羊,也要完全按照行業規矩辦事。該打字據該付款項都不能馬虎。

羊群采購妥當,在草原上京羊莊的羊把式首先要給羊分群。先是挑拔最大最肥的羯羊為一群,次一些的為另一群,中等羊分成若干群,最后剩下瘦弱和有病的羊為一群。這樣做是為了在趕運的過程中方便分別補貼飼料。羊按等級分群后,各選長于放牧羊群的羊倌掌管,使其充分發揮放牧技術和經驗。羊群走什么路線,每天走多少里地,字號都有一定之規。

羊群上了京羊道,在夜間休息的地方名為“窩盤”,窩盤四周有預先扎好的柵梢。由于是經常使用的窩盤,窩盤內羊糞積淀得很厚。窩盤內的羊糞不能隨便清理,羊糞具有隔潮防寒的作用,羊要是受了風寒容易生病。這說的是冬天。夏秋兩季又不一樣了,京羊道上的羊在白天休息的時候要選擇高地,因為不能讓羊出了汗。這樣的場地名為“涼盤”。要是沒有經驗的羊倌,將“涼盤”選在低洼無風的地方,羊在休息的時候身上出了汗,也容易生出毛病。夜間臥不穩,白天不肯吃草,會逐漸瘦弱下去。

長途趕運活羊在給羊飲水方面也很有講究。如果是在冬季,隔一天一飲。要是下了雪,羊在吃草的時候,連雪吃下去,三四天一飲就可以了。如果在夏天,必須一天一飲,總要飲好,讓羊喝足水。

“啖羊”也是一項重要的事情。為了讓羊肯吃草喝水,而且上膘快,就要“啖羊”。冬天是啖堿,大約一百只羊就要啖十幾碗堿。每碗一斤左右,也就是十斤吧。夏天因為下雨多,羊口啖了,不肯喝水,就需要啖鹽。

在京羊道上趕羊的時候,要使羊群一面吃草,一面前進。而前進的速度,一定要均勻,不緊不慢,讓羊以吃草為主,不要讓羊只顧跑了路,沒有機會吃草。放牧羊群是有規律的,一群羊每天只吃兩道生草坡就可以了。每天到中午要把羊群趕到“涼盤”上,讓羊好好休息一會兒,下午更能好好地吃草。

羊倌不但要有放牧的技術和經驗,而且對羊的普通疾病也要會治療。比如羊吃了烏頭草,口內就要吐白沫,如果不治療就要死,發生這種情況給羊灌咸鹽水就可以治愈。如果羊得了脾脹病,肚子就要膨脹,在羊的脊梁上第七根脊骨處扎針,就可以治愈。羊被毒蛇咬傷,在傷處放血,也可以治愈。

英國商人開在歸化城的詒和洋行看到販羊的生意頗能賺錢,也曾安排人員招募羊工插足京羊道上的買賣。結果十分悲慘,他們組織羊工往北京運活羊,還沒到張家口就落了個全軍覆沒。據說是羊群誤食了有毒的斷腸草。所以京羊道生意乍看簡單,其實操作起來難度極大!

17

清代中期,由外蒙古販運回歸化城來的羊群,一般年份在七八十萬只到一百多萬只之間,這些羊群除通過歸化城的羊馬市場推銷給京、津販羊的客商,或委托各家大商號的小號等京羊莊,直接趕運到北京銷售外,其余都通過歸化城的屠戶就地屠宰了。歸化城大屠宰的季節是每年冬季陰歷的大雪、小雪之間。歸化城民間早就有日宰萬牲的說法。然后再把凍羊肉運往京、津、晉北和直隸北部銷售。

發達的屠宰業,使呼和浩特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肉食品加工基地。一到冬季來臨,商戶就在呼和浩特就地展開大規模的屠宰?!靶⊙┐笱╅g,臥牛宰羊時?!睔w化地區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很是說明其時作為北方最重要的肉食品加工基地的情景。

那時候單是登記在冊的正式的屠宰行社,在歸化城內就有70家以上。這眾多的屠宰行社一起行動,屠宰量是非常大的。號稱日宰萬牲并非是虛妄之言。

牲畜宰殺后少量留下以供當地軍民食用,其余大部都經過再加工,凍成卷運往了華北以及河南、山東、漢口等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回族商人經銷的羊肉。

那時候除了北京、天津是歸化羊肉的大主顧,易州、代州、忻州等地的羊客購買量也是很大的。太原有個清真飯館名叫清和園,很有名氣,每年消耗的羊全都是從歸化城販運過去的。清和園常年雇請著一位資深的“買頭”,名叫喬明。喬明除了給自己的飯店買羊,還供應太原周邊的其他清真飯館羊肉。首先是因為他們信任歸化城的回族羊肉經營者,這些回族商人宰殺的羊都是經過清真寺阿訇之手的,在食品安全上是絕對沒有問題。

彼時歸化城回民中有三大賣客,他們分別是李旺、楊發永和麻存寶。這幾個人在歸化城都開著規模很大的肉鋪,楊發永還經營著一家清真飯館。他們宰殺的羊有很大部分又轉手賣給當地的中小肉鋪,做著批發生意。在宰殺羊的季節,這三家回民羊肉經銷商會用一種很特別的辦法包裝和運輸羊肉。其中一種手段叫作“羊肉包子”。這里所說的羊肉包子可不是蒸熟了就能吃的包子,而是指在特制的羊肚里(也就是羊的胃囊)裝上剔骨的羊肉,做成一個個幾十斤重的鮮肉大包,每個至少能有30斤重。這樣包裝為的是方便長途運輸,同時也不易散失水分。這種特別的羊肉包很方便馬車運輸。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可以運到山西、河南、山東等很遠的地方,而能保持羊肉的新鮮。

歸化城漢族人也用這種方式運輸羊肉。更有甚者,漢族人中有個叫王萬金的,他發明了土制的冰窖和冰棚。他在自家的冰窖、冰棚儲存的羊肉能夠賣到第二年春天,羊肉是不會壞的。王萬金每年在大雪、小雪之間要宰殺數千只羊,除了外運山西、河北等地,也是分發給當地那些賣肉的小商戶。王萬金在運送凍羊肉方面也有自己的獨創。在冬季將羊宰殺剝皮,去了頭蹄,掏去五臟,僅剩下兩張肉板,剔去骨頭,卷成肉卷。夜間在院子里鋪上席子,將肉放在席子上,經過一夜就將肉凍好了,然后將凍肉儲放在“冰房”里。所謂“冰房”,就是四周和頂子都用木板搭起,房內的地上倒上冷水,放上冰塊,然后將凍好的羊肉放在房子里儲藏。向各地運銷的時候,將凍肉包好,不讓透風,因為一透風,肉就不新鮮了。

在京綏路未修通前,這種凍肉都是用車輛、駱駝、毛驢等運銷。晉北各地中等城市的肉販,每到冬季也來歸化城市場販運凍肉。歸化城每年用這種辦法銷售羊肉,約有100萬斤左右。每只羊平均按25斤凈肉計算,每年為銷售羊肉而宰殺的羊,就有4萬只左右。

他們這樣做的主要原因:一是冬季沿路草少,趕運活羊比較困難;二是凍羊肉包裝運輸都比較省事方便。凍羊肉的運銷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

歸化城的生意人還發明過自己獨特的“冰窖”。位置就在歸化城北門外的董家花園。

董家花園的一個大的深坑,昔日就曾是一座冰窖。大坑深約2.5米,容積約3000立方米,可藏冰一萬余塊。每年從“三九”起,每天夜幕降臨的時候,許多工人就排成長隊開始了緊張的作業,他們按照規定的尺寸把厚厚的冰層鑿成一塊塊冰塊,然后用繩索綁好,一步一步地拉上馬道。冰塊運上岸以后,再拉進冰窖,冰窖裝滿冰塊之后,上面架設杉木、竹竿,然后鋪葦席,葦席上再覆蓋黃土、草簾。待來年立夏時節啟窖,人們再把冰塊抬出來,分別送給商家、官府或富戶,當然是要收取適當的費用。

清代歸化城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每年從農歷五月一日起,至七月二十日止,二府衙門就會給每個市民每天供應兩塊冰。這些冰分別采于陰山山溝和護城河等處。還有源于西山玉泉的水,都較為清潔。等到農歷七月底,冰差不多都用光了,天氣也快涼爽了。年復一年,年年如此。

要知道歸化城是個吃穿不愁的好地方,這名聲傳播的是很廣的,也是真實的。一到冬天,這里那里到處都在宰羊臥牛。再怎么窮的人也能吃上羊肉、吃上白面、吃上莜面,是不用擔心餓肚子的。這一條也是各地走西口人蜂擁而至的一個基本原因。就算是乞丐,背個面口袋,在村子里挨家挨戶走,用不了走多少里路所討得的面就連自己也背不動了。蒙古人厚道,歸化人厚道,這是天下人所公認的。

需要說明的是,在歸化城本地大盛魁、元盛德、天義德這些專做外路的大商家,一般是不在歸化城做鋪面生意和零售生意的。這樣做是為了體現對中小同行的體恤,展示厚道和風度。像大盛魁這樣的大商家和中小商人作坊收購商品,一般都不還價,對方開多少錢就多少錢,也是商城市場上風靡的一種風尚,體現的是一種商業精神。還有一些散戶是為紅火的羊生意做輔助服務的,比如專門有開羊場為業的。初冬歸化城羊橋上成交量很大,但是也不是每年全都能出賣盡凈??傆幸恍┮粫r賣不出去的羊要留下來。怎么辦?這時候開羊場的人就有生意可做了。他們替外地羊客把羊趕到自己家的羊場管理起來,安全過冬。有時候他們也替外地的羊客代買羊,從中賺取傭金??傊麄兊纳馐呛莒`活的。

歸化市場大了,經商的群體可謂是五花八門,有這么一個群體專門吃羸羊生意。所謂羸羊,是指那些從大外路長途趕運回歸化城的羊群中,在路上因體弱生病、掉膘而掉隊的羊。經營羊場的小商人就趁此機會在京羊道上收購那些羸羊。他們知道京羊道上的規矩,趕運羊群的把式和東家有約定,就是掉隊的羊死掉的羊到目的地羊倌只要拿一張羊皮即可頂數。因此,那些腦瓜機靈的羊場小掌柜,就拿預先準備好的羊皮去和趕運羊群的羊把式交換。一張羊皮換一只活羊,帶回自己的牧場好生喂養,很快羸羊就會變成活潑健壯的羊。一只健壯的羯羊其價值在歸化羊橋上能頂八張羊皮,由此可知其中的利潤也是相當可觀的。在歸化城有不少商人,他們就是靠經營羸羊起家的。

歸化城的牛羊凍肉卷每年運往各地的數量都在數百萬斤以上。由高腳運輸,所謂高腳指的就是駱駝、馬匹、騾子和毛驢。包括直接馱載和車輛拉運。歸化城常年向外運輸羊肉,培養了那里的食客。那里的食客又創造出了許多以羊肉為主料的食品,像山東濟南的酸辣羊湯,西安的羊肉泡饃,開封的地方小吃羊湯,京津地區的涮羊肉。甚至北京都把歸化燒賣也引進了,成為京城的美食。這都是歷史上由于草原羊肉長期供應形成的美食。

元盛德商號除了對羊的經營別具特色,經驗豐富之外,對駱駝的孳生很是重視。作為一家名聲卓著的大駝商,元盛德商號有自己培養的駱駝專家。這些駱駝專家對于駱駝的熟悉甚至遠遠超過了草原上的牧民,他們在草原上的駱駝牧場常年蹲守、觀察,總結出很多經驗,也創造了不少絕招。一般情況下別家的駱駝在橋上賣50銀圓,元盛德的駱駝就得賣80銀圓!具有品牌效應,都不用還價。

元盛德在科布多和烏里雅蘇草原設有專門孳生駱駝的基地。外行人看駱駝都也差不多,其實就體格、脾性、耐力而言,區別是很大的。元盛德的駝隊用的都是自己繁殖的優良駱駝,耐力好,脾性綿善,別家的駝隊行走30天的路程元盛德的駝隊只要20天即能抵達。套用現在的軍事術語就是精銳部隊。所以在歸化駝運界有人要雇請元盛德家的駝隊,就要付出比別家更多的運費。所以,原來元盛宏的東家欠下元盛德的駝運費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由此可見靠孳生良種駱駝、靠駝運就成了元盛德發家的兩大法寶。(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 阿霞)

猜你喜歡
商號呼和浩特駱駝
基于商號權保護之法律問題研究
呼和浩特之旅
工商企業管理的知識與操作實例
論商號權的法律保護
呼和浩特
美麗的呼和浩特
論商號糾紛的類型化與司法裁判方法
駱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