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讓數學智慧在指尖上跳躍

2015-05-28 07:08鄭美蘇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體驗智慧數學教學

鄭美蘇

摘 要:《新課標》指出:數學教育是數學活動的教育。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是學習數學的最佳方式。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要樹立“體驗”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自主地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經歷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作者從“創設情境、實踐操作、合作交流、走進生活”四個方面闡述了體驗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總要意義。

關鍵詞:數學教學;體驗;智慧

《新課標》指出:體驗即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體驗數學就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讓學生自主地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經歷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新理念的這一運用為我們的數學課堂開辟了一片廣闊天地。怎樣做才能讓學生在體驗中學好數學,讓數學智慧在指尖上跳躍?

一、創設情境——萌智慧之心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因此,教師在新課導入時,要依據教材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設置適宜的障礙,去引起學生的求索和思考,這樣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能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使學生快速步入“口欲言心求通”的境地。

如教學《比較分數的大小》,教師創設一個問題情境:西天取經路上天氣熱,八戒找到一個西瓜,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四分之一。八戒眼一瞪:“這樣分法可不行,西瓜是我老豬找的,我應多吃才合情,我吃六分之一?!蔽蚩找慌酝低敌?,連忙拿刀把瓜分。八戒接過瓜說:“我怎么就這么點?準是猴哥又使壞?!蓖瑢W們,你們知道是怎么回事嗎?因為六分之一比四分之一少。為什么呢?你們能想辦法驗證一下嗎?短短一句話激起了學生強烈的體驗欲望。自然地將分數產生在平均分基礎上的事實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加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激勵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二、實踐操作——驗智慧之證

心理學家認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而“數學教育是數學活動的教育”?!拔覀円寣W生動手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或眼睛看)數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

如在突破《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教學難點時,教師先讓學生在小組內畫出不同的三角形,動手量一量所畫的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再比較任意兩邊之和與第三條的長度。學生通過親自動手量、計算,不但說出了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而且還高興地告訴老師“任意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的新發現。為了充分讓學生有機會“親手實踐操作”,接下來老師設計了“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回答”的練習:用2cm、3cm、5cm三條小棒能不能擺出一個三角形?學生擺了后有了不同的答案,明確了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三、合作交流——開智慧之花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當下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

如:尋找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組合以后,表面積所發生的變化。在尋找規律中,老師安排了拼拼、算算、找找:活動一:兩個正方體拼成長方體后表面積的變化情況。學生發現:(1)拼成長方體后,長方體的表面積比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和少了2平方厘米;(2)拼成長方體后,表面積減少了原來2個正方形面的面積?;顒佣河萌舾蓚€相同的正方體拼成大長方體,表面積的變化情況。學生通過拼擺、填表、討論,發現了其中的規律:正方體的個數×2-2=拼成后減少了原來幾個面的面積,用這個方法就能很快算出拼成的長方體的表面積了?;顒尤河脙蓚€相同的長方體拼成大長方體,表面積的變化情況。學生發現拼成大長方體后,體積沒有變化,表面積發生了變化,都比原來減少了2個面的面積,但不同的拼法減少的面積就不同(把高疊起來減少了2個20平方厘米,把寬連起來減少了2個15平方厘米,把長連起來減少了2個12平方厘米)。在學生掌握了表面積的變化規律后,老師抓住火候安排了拼拼說說,運用規律這一環節,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動手操作的樂趣。用6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拼成不同的長方體,哪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大?大多少?學生通過操作和計算,發現把6個正方體連在一起表面積大,大4平方厘米。在小組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優化思維和求異思維的能力,促進課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四、走進生活——結智慧之果

數學是生活中的一分子,生存在我們的生活中;離開了生活,數學將失去生命。曾看到過并且自己也和學生驗證過這樣一個事實:師生約定在星期天這一天不使用數學中的數字、計算、方向和位置等有關數學知識,看是否能跟往常一樣度過這一天。實驗后,大部分同學包括我都承認是實驗的失敗者!因為大家在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在用數學。正如學生所說:打電話,要看時間;看電視換頻道,要用到數字;周末跟媽媽到超市里買東西付錢時要用到數字;我每天上學和放學要看準公交車來往的方向……這一活動使學生切實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到數學的無窮價值。學習了各種平面圖形的面積和體積之后,老師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常用的茶杯、油桶、水桶等容器,它們的底面大多做成圓形?這個在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難道也有奧妙嗎?同學們通過實踐研究知道:周長一定時,圓的面積最大,因此在高相等時,底為圓形的物體相應的體積(或容積)也較大,這樣設計是為了節省材料。這一研究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數學的無限奧秘。

讓學生感受數學、經歷數學、體驗數學是學習數學的最佳方式。因此,我們小學數學教學應該樹立“體驗”意識,創造“體驗”的教學氛圍,讓這種“以人為本”的學習方式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流。創設更多的“體驗”情景,讓每一位學生融入“體驗”之中,讓數學智慧在每一位學生的指尖上綻放、跳躍!

參考文獻:

[1] 小學數學程標準[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1:12.

[2] 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77.

猜你喜歡
體驗智慧數學教學
體驗視角下文化旅游產品深度開發研究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立足生活,挖掘習作的豐富素材
基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的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數學教學中“量感”的教學探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決定成敗
智慧往前沖,統計百分百(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