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班級管理之我見

2015-05-28 07:08曾祥松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有效策略班級管理班主任

曾祥松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的教育也發生了深入的改革,新課改要求我們對于學生的教育更能夠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班級作為高中生學校生活的核心,在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中有著重要的意義。面對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顯露出了眾多的弊端,因此本文針對這些弊端,探討了高中班級管理的創新模式。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有效策略

在新的發展時期,高中班級管理顯得越發重要,對于班主任來說,如何加強班級管理,為學生學習提供良好的氛圍是其首要任務,那么,如何針對當前高中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也是班主任應當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高中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行,我國高中班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使得我國高中班級管理仍然存在著一些的問題。

1、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根深蒂固

我國目前仍然采用的是考試選拔制度,這樣就使得高中生的所有重點在于考試,使得班級管理在新課改的推行下被忽略了,目前我國班級管理仍然是采用傳統的家長式、權威式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比較單一,而且壓抑學生的個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當今時代,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當今社會對于有著創新活力的人才的需要更加的迫切,因此我們應該不斷地改善高中班級管理的模式,積極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學生缺乏班級集體榮譽感

班級是高中生高中生活的核心,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班級的集體榮譽感以及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班級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班級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我國高中生大多數是90后,他們成長的社會、家庭等環境使得他們更加的關注自身,再加上由于不同經歷以及文化背景,使得不同學生之間容易產生排斥感,這就使得高中生更加的缺乏班級集體榮譽感。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網絡的逐漸普及,學生更加愿意在網絡中與人交流,對于現實生活中的同學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影響到了學生對于班級的認同感以及歸屬感,影響了班級的榮譽感。

3、缺乏合作意識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強,當代高中生大多都具有強烈的獨立意識、競爭意識以及善于表現自我的意識。目前的高中生通常都是獨生子女,因為家中父母、長輩的溺愛,缺乏一定的感恩之心和責任感。由于家中缺少同齡人的陪伴,所以很多高中生具有很強的獨立意識但是卻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識。在待人接物或者處理事情上大多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好惡為標準。在班級活動中,只有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他們才會積極參加,如果是沒興趣并且又剝奪了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的時候,哪怕這項活動再有價值再有意義,他們也不會參加,甚至會對班級產生抵觸情緒。

4、班級凝聚力不足

目前大多數高中還都是以學生的成績為主要任務,使得每個學生都以自己為中心,以學習為重心,導致高中生班級缺乏凝聚力。由于高中班主任對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為重視,在強調學生自身能力和個性發展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并且隨著多元化思想的影響,高中生的思想也呈現多樣化、多元化的現象,這就導致了學生集體觀淡薄。再加上很多班級活動或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命令性和強制性,所以在班級活動開展時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除此之外,班級凝聚力不足也會影響到高中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以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長期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使學生間的交流日益變少甚至感情淡漠。

二、高中班級管理模式的創新

1、發揮班主任的靈魂作用,提升班級凝聚力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靈魂,班主任的態度以及班級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班級學生的狀態,影響了班級的凝聚力。因此創新高中班級管理模式,首先便是班主任要創新班級管理模式,營造一個自由、民主、平等的班集體,增加學生對于班集體的認同感,從而逐漸的提升學生的班級榮譽感。班主任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要體現自由、民主的原則,讓學生針對班集體的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班集體主人翁的意識,從而自覺地維護班集體的榮譽感;另外,班主任要適當地抓住時機,促進班集體的榮譽感。例如,我們知道運動會是所有高中生所關心的事,這關系到了一個班級,一個學生的榮譽。因此班主任可以抓住這次機會,科學的安排班級中的運動會參與人員,以及場下接待人員,甚至是班級中的拉拉隊等,讓班級每一個學生在運動會期間增強班級的榮譽感,以及認同感,從而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2]

2、民主選舉班委,營造公平、民主氛圍

高中生正處于人生的一個特殊的階段:青春期,他們敏感、脆弱、自尊心強等,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班級管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學生的情緒,利用學生的特點,進行科學的班級管理。在高中生中每一個學生都是盲目自戀的,因此傳統的教師指定性的班干部,已經不能夠讓學生信服。因此教師在選擇班干部的時候,可以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進行班干部的選擇,這樣學生對于自己選擇的班干部的工作就會比較支持,從而促進班集體的管理。民主選舉班干部,有助于在班集體中營造公平、民主的氛圍,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班級主體性,促進班級管理的進行。

3、注重班干部的管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班級的主體是學生自己,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集體管理的時候,可以放權,讓學生管理學生。首先,明確班干部的責任以及職權,其次,確立班干部之間的制約。這樣班干部在進行班集體管理的時候,明確的責任,更能夠促進班級工作的開展,并且班干部之間的權責制約,有助于促進班集體民主、自由氛圍的營造,從而在班干部的治理下,促進班集體的健康發展。例如,我們在班級體中一般設置班長、學習委員、文藝委員、衛生委員、體育委員、各科課代表等,其中班長監管班集體中的一切事物。這樣各個班干部各司其職,就能夠促進班集體的正常運營。

4、注重班會,促進學生思想認同

班會是班級管理的一個重要的方面,通過班會班主任,可以就這一段時間學生的表現做一個總結從而讓班級學生明確自己的位置,以及班級的狀況,這有助于加強學生對于班級的認同感;通過班會,班干部可以向學生報告一段時間班級的具體運營情況,發現班級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這有助于完善班集體的運營,促進班集體的更好發展;通過班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關心的班集體問題展開討論,有助于班級問題的完滿解決,促進班級的凝聚力??傊?,班會可以說是班級矛盾的潤滑劑,有助于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提高學生的認同感,促進班集體的健康發展。

5、建立班級文化,加強學生的集體認同感

班主任要根據本班級的具體情況,建立班級文化,宣揚符合本班級情況的班級理念,并且讓這種;理念貫穿于全班同學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當然,班級文化的建立者應該是班級中的所有成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策劃、設計并進行制定。班級文化中有著整個班級的奮斗目標,能夠讓學生一起為了這個,目標而不斷努力、奮斗,從而能夠加強學生的集體認同感,不斷增強班級凝聚力。

6、組織有特色的班級活動

在組織班級活動的時候,教師和班委最好要先征求全班同學的意見,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班級活動策劃中,班級活動最好有一定的特色,既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又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我,感受生活。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不斷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從而不斷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例如在學雷鋒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為敬老院的老人們準備一套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既能夠讓學生在以后日常生活中更加關愛老人,關愛父母,還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和溫暖,不斷增強班級凝聚力。

結束語:

高中班級管理作為學校管理的核心,在新課改的深入推行下,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班級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創新班級管理模式,促進班級管理的民主、自由,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本文的寫作,希望有助于促進班級的科學管理,促進高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崔槐麗.高中班級自主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南大學,2010,10(09):02-03.

[2] 劉華.新課改視角下的高中班級管理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12(02):10-11.

[3] 劉穎.新課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改進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12(14):17-18.

[4] 袁潔.淺析如何增強高中班級的凝聚力,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J].科學教育.2011,18(06):97-98

[5] 徐敏.高中班級凝聚力建設研究[J].棗莊學院學報.2013,74(04):100-101

猜你喜歡
有效策略班級管理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當一名輕松的班主任
淺析初中地理課堂合作小組創建的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構建職校高效語文課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開展幼兒游戲課程教學的策略探究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