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學困工作

2015-05-28 07:08李茂強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留守兒童愛心

李茂強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農村家鄉或寄宿在親戚家中,長期與父母過著分開居住、生活的兒童。本文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共性,建議教師要讓“愛心”滋潤每一位“留守兒童”的心靈,只要付出“愛心”,一定會有回報。

關鍵詞:“留守兒童”學困工作“愛心”

在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以維持生計,但由于無法擔負過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能接孩子進城或留在身邊。正處于成長發育時期的農村“留守兒童”由于與父母的分開而缺少必要的思想指導和觀念的塑造,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傷害。怎么做才能使他們健康發展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共性

對于農村”留守兒童”,從2004年以來一直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注,在教育教學工作崗位奮斗了十多年的我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表現有幾條共性。抓住這些共性,去釋放我們的愛。

首先,在生活方面,農村“留守兒童”沒有爸爸媽媽在家里的關心和照顧,好多的農村“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出現偏食,吃零食的嗜好等,對孩子身體健康造成很大損害。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溺愛,造成一些農村留守兒貪玩、不做家務,學習成績下降,甚至還有些學生不愿進教室,逃學等等現象。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自卑心理重,放學不按時回家,路上的交通安全隱患多,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

由于父母的愛缺失,大部分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的關愛,爺爺奶奶只顧吃飽穿好,不管理不關心孩子的心里,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容易走向極端,一些農村“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另外,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家庭的教育督管不力,他們的道德出現偏差,拿了別人的東西被捉住就還,沒捉住就是自己的,認識不到自身錯誤。犯錯不知道改正,一意孤行。使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建康受到嚴重的威脅。

第二,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學習興趣不濃,家庭作業不按時完成,沒人在身邊就不做,學習懶惰,學習積極性不高。在性格上孤僻、頑固。與人容易爭吵,發生矛盾,缺乏責任心,對別人缺乏關心。說話處事容易激動。遇事容易哭泣,不接受別人的批評,逆反心理強,攀比心較強。有的“留守兒童”生活能力差、依賴性強。有依賴和惰性心理,不愛動腦。在上述的幾條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孩子們的需要,對與孩子們的需要,我們教師應該盡其所能的幫助他們,讓他們在黑暗之中增添一盞燈光,使他們不再孤獨。

二、讓“愛心”滋潤每一位“留守兒童”的心靈

在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工作中,只有“愛”,才能滋潤每一位同學的心靈。比如,楊樂同學今年13歲了,由于轉學跟隨阿婆而成為問題學生。她家又是挨門獨戶,玩伴少。楊樂從小在爺爺、奶奶,阿婆伴隨的生活中長大,由于是女孩,寄養在阿婆家,誰也不能碰她一下,誰也不能罵一句,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后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了事,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現在又上課愛搞小動作,使學習成績處于下游。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說,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針對楊樂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了解,我認為她的個性問題來源于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1)鑒于楊樂從小缺乏父母的關心和教導,凡事隨心所欲,父母不在身邊,家婆過于放縱,使她過著自卑、自棄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矮人一截心理。(2)在班里楊樂的活動與班級不協調,同學們喜歡的歌她不會唱,學校的校園集體舞她不會跳,廣播體操動作也跟不上。給孩子造成尷尬心理,所以不愿意和同學們一起活動,形成孤僻性格。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愿意動腦筋,又不愿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不行,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根據楊樂的實際情況,我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她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幫助,她是會有改變的。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我與她的阿婆取得聯系,讓她勤與其他孩子交流、溝通。關心其學習,并讓他的村上的一個高年級姐姐堅持對她學習輔導,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只要讓孩子感受到愛。孩子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鼓勵提倡性格外向的同學帶動性格孤僻的同學,讓性格外向的在下課中與同學一起玩,一起交朋友。我為她秘密準備了幾個性格外向的伙伴,讓他們主動帶動楊樂一起玩耍,增添她在課間的樂趣。

(2)針對楊樂惰性強的缺點,激發她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她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當她在家中能幫助阿婆干力所能及的家務,給予鼓勵。我則耐心幫助她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3)與楊樂一起回家,進行家訪,在路上問候家庭的溫暖的變化,讓她感覺到周圍人對她的關心與呵護,在家訪中與其阿婆一起交流意見。通過方法增強她在生活中的表現欲望。

經過半學期的了解及教育,楊樂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F在,楊樂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她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經??匆娝臍g笑,沖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衛生打掃細致細心,熱心肯干,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并能主動承認錯誤并提出改正的語言。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但她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于楊樂今后的教育仍是長期的。

參考文獻:

[1] 寶林鎮“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8

[2] 周林.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J]廣西教育出版社2010、9

[3] 青永紅““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

猜你喜歡
留守兒童愛心
獻出愛心
愛心樹(下)
愛心
個案工作方法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
體育舞蹈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效應的實驗研究
論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的生存寫照與人文關懷
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教育
愛心的奉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