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科學教育方針

2015-05-28 07:08支家生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科學教育

支家生

摘 要:在社會文明發展“第三次浪潮”的高潮期,在經濟、政治、文化的高度匯合下需要適應時代的教育設計以培育科學頭腦,實現強國夢?,F代科學教育應著重學習從事實出發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在盡可能全面的知識基礎上避免或糾正偏面、絕對、迷信的思想意識;在唯物辯證哲學指導下,結合語言學、數理化、生物學、心理學、文史地、政法學、社會學、天文地質學以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而不僅限于掌握電腦技術,進而得以提高全民素質和塑造能夠引領時代前進的精英層。

關鍵詞:科學教育,全民素質,精英層

猶太民族曾經瀕臨被滅絕的苦難,何以重生?猶太民族何以在自然地理條件非常惡劣、地緣政治極為不利的環境下成功復國?何以如此迅速發展農業、工業和先進科技從而做到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猶太民族培育出了開辟人類新時代的馬克思,是馬克思通過艱苦研究發現了“剩余價值”這一資本主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秘密,從而認識到資本主義私有制度由于剝削和不平等的存在而走向衰亡的必然;馬克思和眾多猶太裔的近現代著名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音樂家、畫家、政治家、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出現難道是偶然的巧合嗎?追思的結果是因為猶太民族重視教育:適應時代的教育。

現今的世界已經進入社會文明發展第三次浪潮(阿爾溫.托夫勒,1980)的高潮期,社會生產信息化以微電子技術、生物工程、宇航工程和海洋工程為骨干的全球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的網絡經濟促進政治、文化、觀念、倫理、道德的深刻變化,同時使資本主義私有制生產進入末落期?,F代科學教育隨之提到課程教育的日程。對于現代科學教育首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就是科學觀,是如何認識世界和人類自身的基礎。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已經概括了科學的相關性和連續性并且指出無論自然界或是人類社會“唯一正確的認識方法便是唯物辯證法”,沒有辯證唯物論的哲學指導科學家就會迷失方向和道路(參見《自然辯證法》序)。恩格斯述說馬克思的科學觀:“對于馬克思,科學是一種創造的、歷史的、和革命的力量”這就是說科學是人類永遠向前的動力源。

人類的科學水平體現著人類對自然、對社會的認識程度,與對真理的認識一樣沒有絕對的頂峰、只有相對的階段,因此理智的“科學”概念是不斷地發展、不斷地進步的,不能固步自封。因而可以具體地認識到舊能源終將被新能源所取代,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將逐漸改觀,資本主義社會終將被更新。

現代科學教育需要打破絕對化思維,確立唯物辯證的思路,破除迷信僵局,才能造就大批先進人才,才能建成現代化社會。

每當我們唱響“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是否意識到在優勝劣汰、落后就要挨打的現實世界和自然法則下,僅憑勇氣、決心和血肉之軀是不能抵擋科學野蠻的。義和團的師兄弟們怎能抗住洋槍洋炮的進攻,我們需要培育眾多科學頭腦、發展先進科技,以色列的成功對中華民族的復興實現“中國夢”有著現實意義。

中國作為新興的發展中大國怎樣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些人以滿清帝國崩潰和日本維新崛起為依據力主向西方看齊,主張徹底改革中國的政治制度和在傳統文化上的脫胎換骨。這一主張脫離世界現實,脫離中國的實際,脫離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世界上帝國主義階段的堅船利炮和霸權殖民不得人心,后殖民統治的“民主政體”和“普世價值觀”雙重標準(欺騙性)也為人民所不齒;西方民主的所作所為掩蓋不了強權政治的實質;中國的發展在資本主義列強的包圍下必然會被封堵、被扼殺,中國過去被瓜分、受欺凌甚至被奴役的近代史證明了這一切,而新型的大國關系也在于自己有無持續發展的實力。

馬克思既然闡明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浪潮也此落彼起地推進著。中國的革命先烈明確了“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經過曲折的探索又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在認識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承認中國國情基礎上的科學之路,從而得以明確宣布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和平發展、科學發展,并且不認同“國強必霸”的西式邏輯。

當中國發展的路線、方略確定之后選用干部無疑是決定成敗的因素。德才兼備的干部從哪里來?我認為實施現代科學教育是培養干部實現中國復興夢所必需的國策舉措,馬克思已經指出“科學是一種創造的、歷史的和革命的力量”這是人類前進的動力源泉,而科學是需要通過科學教育來掌握的。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直擊國力。當今中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科技發展與先進國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現實的中國可以借鑒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沒有能力扼制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霸權主義勢力的發展,現實世界中“世界警察”和武力干預仍然橫行,這些都是事實。

甲午戰爭之后我國曾經興起“改良”“革命”的政治救國浪潮;民國建立之后“實業救國”“科學救國”之風盛行;“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又認為只有政治革命才是救國之道。時至今日國人逐漸明白,在政治革命之后科學技術、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已成了“政治”,培育具有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的科學頭腦應是國家富強之道。美麗中國需要國民高素質的科學頭腦。

發展科技、開發高科技產品能夠增強國力,但科技產品在不斷地被替代、被更新,如果缺少代代相傳、不斷發展和完善的科學精神,那么科技發展對于民富國強只能是一時一事地彳亍前行,并沒有后勁可謂。

“摸著石頭過河”雖然屬于“實踐出真知”的范疇,但在科學時代也必須先行調查研究才能避免費時、費力,爭取少繳學費而成功過河。促使國家富強的科學發展首在弘揚科學精神,杜絕弄虛作假;提倡事事處處講科學而后才作出決定以擬法規,這樣就少有反復。培育科學精神,建立學習型的領導班子、學習型的社會,需要普及和發展科學教育,這也是培育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基礎。學生擺脫唯分數論、領導擺脫唯眼前的政績觀,鼓勵獨立思考、敢于創新這是取得長足進步的科學精神。

什么是“現代科學教育”?其內涵應是強調德智體的全面教育,使受教育者在體魄健康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獲得知識,養成腳踏實地的思想方法和學習習慣,排斥偏面狹隘的急功近利觀念?,F時代的科學教育,在德育方面建議能從人類整體利益出發,培育為建設平等、富裕的幸福社會作貢獻,為體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勞動至上的人生價值觀;在智育方面應具有語言學(母語、英語及其他)、辯證唯物論(中學版、大學版)和文史哲、數理化、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藝術技術乃至天地宇宙的基礎知識,而不限于一項專業的謀生技能;在體育方面則是保持身心健康,能勝任腦體勞動。我認為只有接受、推廣這樣的教育才能提高全民素質進而培育出能夠引領社會、有專業特長、能適應時代、能為中國、為世界、為人類作出貢獻的精英層;而且我以為“知識極大豐富的科學人必將是共產主義者”。

猜你喜歡
科學教育
美國科學教育標準實施的新動向
中學技術學科STS的實施研究
幼兒園探究式科學教育活動策略研究
用“科學教育”澆灌祖國的花朵
STEM對我國科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科學教育在小學數學課程中的指導性作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