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院精神對現代治學的啟示

2015-05-28 07:08李圓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書院啟示

李圓

摘 要:書院在我國歷史上盛極一時,對我國古代教育發展功不可沒。在長期的書院辦學中,形成了穩固、堅韌的書院精神,代表著我國教育的特色和個性。在崇尚創新、進步的當今時代,書院精神的傳承顯示著它的優越性,對現代治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書院;書院精神;現代治學;啟示

一、書院的發展過程

書院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典型而特殊的教育組織形式,存在于我國封建社會的中后期,對我國古代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書院制度主要是以一種私學的身份在我國歷史上發生作用的,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坦途和波折,究其原因,“在書院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有時作為官學的補充,有時又成為官學的對立物,后來是統治者竭力使書院官學化?!盵1]曲折的發展歷程表明,在當時的社會和教育環境下,書院對人和社會的文化和教化的作用是無以替代的。書院起初是作為官方藏書、校書和私人讀書的地方,并不是一個完全意義的教育機構,真正意義上的以講學為主要特征的書院起源于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庠,白鹿洞書院的前身),而后書院才真正發展起來,加上后來宋初的四大書院(有時也稱六大書院)的發展,書院制度逐漸成熟起來,書院在南宋時的極盛是有目共睹的,這和當時寬松的社會環境以及像朱熹等著名學者和官吏對書院的關注和支持是分不開的。在后來的書院發展的過程中,書院成為了渴望自由治學氛圍的學者們學術研究和講學的“圣地”,在這里,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學術觀點和看法,極具百家爭鳴和思想自由的特色,在明末的東林書院中,“講會”制度盛行,而且在這里除了學術討論之外,也可以諷議朝政,發表自己的政治觀點。到了清末,由于外來文化的進入,西學東漸的趨勢日益明顯,書院作為一種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也出現了很多長期遺留的弊病,此時社會上的有識之士倡導變革書院制度,將書院改為學堂的呼聲和要求最為強烈,書院制度在民國初正式歸于歷史。

二、書院精神的形成

在這漫長的書院歷史中,長期不斷的積淀和凝聚的書院精神已經形成,這是我國書院辦學的靈魂。胡適將書院精神概括提煉為“代表時代精神”“講學和議政”“自修與研究”即是古代書院精神的精髓……[2]在當下的學術研究和學習中我們是否仍然需要這種書院精神,是否需要我們對古代的書院精神進行傳承和更新,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治學的優良傳統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我們在面對學術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諸多弊端和矛盾的情況下,這些問題就成為了我們希望找尋一片凈土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學術理想的必要條件了。民國初年北京大學的改革,蔡元培就是創造性地汲取了這種書院精神的真諦,在結合德國柏林大學治學經驗的基礎上,才使北大重新煥發了生機,使北大成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獨立、民主科學、崇尚自由和個性的現代化的高等學府。而現在我們在學術政策性限制、學術道德性問題、學術夸張性浪費以及此時學術市場化和物化的背景下,我們逐漸陷入了不自覺的困惑和迷茫之中。此時的學者們需要的是自由和一種氛圍,一種鞭策和驅力,很多人在治學的過程中,很是缺乏自信,面對浩如煙海的知識庫和時代的現實,他們不知如何在其中自立,保持內心應有的興趣和意志。書院精神形成于我國的封建社會,是否適合我們所處的時代,可能困惑著很多人,在書院作為一種實在教育形式消亡之后,上個世紀的30、40年代引發了眾多學者對書院的研究和書院精神的探討,以及一些在書院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教育組織改革實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張君勱創辦學海書院和民族文化書院、馬一浮創辦復性書院、梁漱溟創辦勉仁書院?!盵3]這些實例表明,書院精神并沒有過時,我們的提倡并不是一種“復古”,書院精神在諸多前輩學者的努力下得以傳承,我們需要將此精神融入我們的治學理念中去,為自己的學術理想的實現而努力,借鑒性的吸收,并對新時代下的書院精神進行改造更新和傳遞。

三、書院精神與現代治學

書院精神究竟應該如何來界定?有學者指出,應該從自主精神、平等精神、兼容并蓄精神和踐履精神等四個方面的特征出發來認識我國古代傳承下來的書院精神[4]。書院精神對現代治學的啟示應該從問題出發,其功能應該是指出現代治學在教學與研究實踐中的突出問題,在市場化的今天,學術的風格和立場的缺失帶來了治學的利益和功利取向,逐漸排斥和摒棄著書院精神中所提倡的自由、民主和一種對學問的虔誠態度。書院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它對治學本質的一種踏實追求,和對學者治學品質的啟示,對古板、固守的書院制度的改造利用也是一種對書院精神的繼承和發揚,踏實不代表因循守舊,堅守不代表固步自封,這就是對書院精神本質內涵的新釋義。還有學者指出,書院精神的發展在于兩個基礎:本體基礎和社會基礎。文章指出,書院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學術自由的精神及其對社會需要的適應,這是書院精神的核心。它是從時代性上來看待書院精神的,認為每個時代都有它自身的治學特點,書院精神能夠得以傳承并得到各個時代的認可,必須要適應當時、當地的特點和需要,這是書院精神的生命力的本源。在現代,書院精神同樣承擔著適應現代生活需要的使命,在與現代教育的特點的契合過程中,逐漸擺脫著封建社會時期遺留在其中的教育規則、理念和習俗的束縛,進而把自己改造成能夠適應當下時代對教育的需要的治學思想。這種改造過程并非一種迎合,而是一種創造性的改變,其本質的“善意”是沒有動搖的,對現代的治學的啟示功能也沒有減弱。這種創造性的傳承裹挾著民族性、時代性和開拓性,引領著現代治學朝向更為前瞻性、反思性和深刻性的目標邁進。

參考文獻:

[1] 王炳照主編.中國教育史專題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89.

[2] 王炳照主編.中國教育史專題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09.

[3] 唐亞陽,朱厚豐.中國書院精神之探析[J].湖南大學學報,2005(6).

[4] 陳藝波.我國書院教育的性質與精神探幽[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8(5).

猜你喜歡
書院啟示
致知書院間
關于書院認識的誤區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商業銀行受余額寶的影響和啟示
本來未來:千年書院的精神和靈魂
書院復興的關鍵是繼承與弘揚書院精神
清代河北書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