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爾斯的正義原則對當代中國的啟示

2015-05-30 02:53姜懿文
學理論·中 2015年9期
關鍵詞:羅爾斯

姜懿文

摘 要:羅爾斯在其著作《正義論》中借助無知之幕的原初狀態假設,為我們設計了一套社會的基本道德準則,即“正義原則”。自由、平等和對最少受惠者的關照是羅爾斯的根本議題??梢哉f,這一原則對于正在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中國來說仍有許多可取之處,公平正義仍然是現代中國不可忽視的主題原則。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許多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提法都昭示著黨和國家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決心。

關鍵詞:羅爾斯;無知之幕;原初狀態;正義原則

中圖分類號:D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6-0011-02

羅爾斯的公平正義理論是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當時的美國正遭受戰爭的困擾,社會動蕩不安,危機嚴重,貧富兩極分化。羅爾斯將更多的目光聚焦在關心社會平等自由、注重社會公正、合理分配、給予更多人機會、關注弱勢群體等問題上。羅爾斯對人民權利與義務的論述,對社會分配問題的探討,對最少受惠者的關愛即是他當時寫作的目的,也是我們當下社會的熱點問題。當下的中國既面對著改革發展的新階段,又面臨著社會分配不公帶來的種種弊端。如何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如何能在既照顧到大多數群眾利益的情況下又使更多人享受到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成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值得我們用公平正義理論重新審視社會。

一、正義原則的解說

(一)無知之幕下的原初狀態

不同于以往的社會契約論者,羅爾斯不再將社會的建構架設在社會契約理論的“原初狀態”中,他認為那樣的狀態完全是眾說紛紜的假想狀態。但是,必須肯定的是一個社會應存在正義原則,公平正義原則是社會的基本準則,失去公平正義社會便無意義。于是,羅爾斯為正義原則設計了一個理想狀態——無知之幕。無知之幕的狀態是指人對于社會特性、自然特性、自我生活計劃以及社會客觀外在狀況等相關信息的“無知”。但是應該注意的是,這里的人即立約者并不缺乏基本的理性,他們不過是在摒除利益和功利的狀態下做出的選擇,這就控制了偶然因素對于正義原則的影響。處于無知之幕后的無知與無偏見狀態便是所謂的原初狀態,在原初狀態中的人們沒有任何關于他們所處時代的信息。羅爾斯的理論體系也恰恰就是建構在原初狀態下,盡管羅爾斯的無知之幕的原初狀態同樣存在著理想化的假說,但是羅爾斯的理論目的并不是要論證這種狀態的合理性,他只是為公平正義原則尋找了一個合適的、不受外界因素困擾的理想之地。他論述的中心是公平正義這就足夠了。

(二)兩個正義原則

1.第一原則

自由平等原則是羅爾斯所強調的第一正義原則。他說“每一個人都擁有一種與其他人的類似自由相容的具有最廣泛之基本自由的平等權利?!绷_爾斯的第一正義原則基本的問題是要說明自由的最優先性,因為在羅爾斯的兩個正義原則中,原則一與原則二是按照詞典式次序排列的,只有滿足了第一原則方可探討第二原則。在第一原則中,羅爾斯以五種最基本的善來作為社會的“基本準則”,它們分別是:各項基本的自由,這是保障基本善的前提;遷徙的機會與選擇職業的自由;職位的特殊權利;個人收入情況和財產狀況;自尊??梢哉f羅爾斯的這條基本原則是為了說明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保護公民的自由權利而設立的社會的最基本條件。除非社會上每個人都同意不滿足以上的一點或幾點自由,否則,這條原則將一直存在。在平等自由原則下,所有人享有同樣的自由權利。按照平等自由原則,所有人都能夠具備最高限度的自由。

2.第二原則

羅爾斯在第一條原則中將社會基本的平等自由做了詳細的介紹,他也把原初狀態下人們將普遍贊成第一原則做了解釋。羅爾斯為我們介紹了社會的基本的善,但是,對善的踐行卻是千差萬別的,這就要交給正義原則的第二條來解決。第二個正義原則是平等的機會與差別原則。這條原則著重解決的是收入和財富分配及社會不公現象等問題。羅爾斯認為:“各種地位不僅要在一種形式的意義上開放,而且應使所有人都有平等到達它們的機會?!绷_爾斯在這里為社會地位分配做了詳細的說明,其中心目的是要給予才干和天賦基本相似的人有同樣渴望成功愿望的人以同樣的社會機會、同等的教育背景、平等的成功前景,而這些都是在忽略社會出身的前提下做出的選擇。當然,天賦的差別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狀況,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那么,如何實現天賦的合理分配呢?在羅爾斯看來,天賦較高的人不應該僅從他的個人天賦中獲得利益,他應該用他的天賦節省訓練和教育資源。此外,羅爾斯在這第二個原則中提出了照顧最少受惠者的主張,既天賦和地位較高的人應該用他們的天賦和地位照顧到弱勢群體,使其在社會中同樣受益。

3.兩條正義原則的評價

羅爾斯正義原則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不再圍繞自由或平等一方單獨討論問題。自由與平等在西方政治思想中有走向矛盾的苗頭。自由更多強調的是人的基本權利,體現在人的財產上。而平等則更多強調的是分配方面的問題,體現人在財富和利益方面的平等。以往的思想更多的是把二者對立來看,即要自由就難以平等,求平等就要泯滅自由。但是羅爾斯恰恰找到自由與平等的切合點。他奉行古典自由主義的堅持自由第一性的觀點,將自由視為是第一原則,是其他各個原則的前提,這正是羅爾斯的第一正義原則。在重視自由的同時羅爾斯兼顧了平等的觀念,他把社會地位財富分配問題作為第二原則來解決。在自由的背景下,給予每個人以平等的社會機會,照顧最少受惠者這是對平等的最好詮釋。在羅爾斯那里,自由和平等都是社會正義的本質體現,缺一不可。因此,兩個正義原則是自由與平等、權利與利益的最理想的分配原則。

二、當代中國的公平正義問題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社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經濟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的建立與完善、社會物質條件的日益完善都在昭示著中國的變化。但在巨變的背后我們仍然應該看到不變的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當前社會生產力尚不能滿足人民需求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矛盾的存在意味著我們的社會生產力還不能滿足所有人民的需求,我們還遠沒有到達共產主義。所以,社會分配不公的現象仍然存在、貧富差距問題仍然存在、社會矛盾也仍然存在。

(一)權利保障不全面,人民權利意識淡薄

當代中國社會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尚不完善。社會不公現象還很嚴重。如:失業問題、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問題、機會分配問題、城鄉差距問題、弱勢群體保障不利問題、權力的濫用與腐敗問題等等,這些都是社會不公現象的表現。而我國現在尚沒有糾正社會不公現象的對應法律。人民表達意見的途徑還很少很閉塞。這些都不利于我國社會公平的實現。天賦人權是西方自由思想的基本主張。人民生而享有財產、安全、自由等方面的權利,并且這些權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賦人權不僅僅是西方國家所獨有的,所以民主國家都應該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我國的公民同樣享有基本的人權。但是在我國人民行使權利的廣度和深度還是不足的。受傳統文化影響深遠的中國人也習慣于過“安穩”的生活,保持基本的溫飽。人民對權利的“渴望”遠不及西方國家的人民。比如,我國公民擁有言論,結社、集會等方面的自由,有財產不受侵犯的權利。但是在我國卻很少見到人民以合理的言論或合法的行為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心聲。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公民私有財產遭到破壞的現象也時有發生。人民權利意識的淡薄使中國公民要求權利的愿望減弱。

(二)貧富差距拉大

伴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高速增長,貧富差距問題也愈加嚴重,它既是一個基本的經濟問題,同樣也是嚴重的社會問題,一系列的調查研究表明,當今社會的貧富差距懸殊主要表現在社會不同階層的收入差距和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究其根本,則是社會資源分配不公、政策與制度并沒有完全落實。而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將會對社會的穩定發展形成極大的安全隱患,它會使一部分人產生仇富心理,從而誘發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秩序,最終導致社會矛盾加大,阻礙和諧社會的構建。

三、羅爾斯正義理論對當代中國的啟示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效率優先的同時,更應該高度注重社會公平的實現,達到共同富裕,促進社會每一個人的全面發展,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因此,解決社會不公問題是推動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當務之急。種種矛盾的存在說明了當代中國社會的公平正義還遠沒有實現。而羅爾斯的公平正義理論恰恰為我國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些建設性的指導和意見。

(一)保障自由、平等是實現社會正義的基礎

羅爾斯的第一條正義原則已經向我們說明了一個社會為了維系基本的正義理念,為了實現真正的“善”首先必須把自由作為基礎。自由即保障基本的人權。權利不是誰賦予的,是作為一個公民與生俱來的。國家要做的是給予這種權利以保障。建立以憲法為核心的、以相關法律為補充的法律體系是保障人權的基本要素。市場經濟建立以來,我們國家以“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為導向,走向了實現社會公平的道路。但是,公平的前提是保障人的基本自由,公平也不是一味地追求平均。我國不忽視公平的決心和態度是正確的,但是,按照羅爾斯的理論,在維系公平的道路上、在照顧大多數的利益的同時我們必須照顧到“最少受惠者”的利益。只有這樣社會才能真正地實現和諧發展,人民才能夠走向共同富裕。

(二)完善制度,實現公正

羅爾斯認為,社會公平正義的首要對象就是社會的基本結構,即社會基本的經濟、政治制度。仔細研究當下中國社會出現的種種弊端與矛盾,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來自于社會的不公分配。而社會的不公表現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或者是漏洞造成的。我們的政府對于給予最廣大人民以公正機會的方面的保障還是欠缺,在保障公正有效的社會秩序方面有漏洞,在分配領域也存在著不公現象。為了完善公正合理的制度我們應做到兩點:一是制度的制定階段真正體現出公正性。制度的制定是政府工作的開端,是做好一項工作的基本前提。所以在制度的制定階段,就一定要考慮該制度的公平性與可行性。既照顧到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同時又不忽視少數群體的合理的意見與訴求。一項制度只有代表了這二者的共同利益才能真正地實現公正。二是制度的執行要同一。一視同仁是制度公正的基本要求。制度的執行階段更要有同一的標準與準則。搞特權、尋租、徇私舞弊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最大障礙。要想實現公平,就必須有同一而標準化的實施過程,這是實現公平社會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何懷宏.公平的正義:解讀羅爾斯《正義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

[2]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猜你喜歡
羅爾斯
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對非理性者的排斥
把陽光加入想象
把陽光加入想象
論羅爾斯理論中術語“device of representation”的翻譯
理解現代政治哲學的實踐性——以羅爾斯政治哲學問題為中心的反思
瘦企鵝
把陽光加入想象
康德道德哲學中正當優先于善的三種形式——一項以羅爾斯為參照的研究
兄弟情深
把陽光加入想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