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視域下人的本質與價值探析

2015-05-30 02:53馬興文
學理論·中 2015年9期
關鍵詞:啟示本質馬克思

馬興文

摘 要:通過梳理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論述,確定人的社會關系的總和的本質重大理論意義,并以此為基礎,論述馬克思人的本質理論視角下人的生存價值的實質,探討了人的價值評價的對象、尺度和標準。關于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的思考所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要積極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參與到社會群體中,參與到社會組織中;更重要的是參與到整個社會的生產實踐活動中。

關鍵詞:人;價值;馬克思;本質;啟示

中圖分類號:B0-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6-0017-03

一、馬克思人的本質思想的演變

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思想認識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人的本質、人的類本質、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1]5-11。在第一個階段,馬克思接受了費爾巴哈在批判宗教時提出的這一觀點,這一觀點的重要意義就在于他把人自身確立為最高的標準,從而將人從對宗教的依附和對抽象理性精神的依附中解放了出來,恢復了人應該有的地位。從而將對人的本質的探討方向從外部引向人自身。而在第二個階段,人的類本質思想的提出,就是在人自身中探求本質的結果,人的類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即實踐。但這個規定只是將人和一般的動物區別開來,卻無法表達對現實的、具體的個人的本質規定。馬克思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將人從封建的生產關系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中解放出來,所以說人的類本質的概念在馬克思這里是不起作用的,因為類本質的概念只是表達了人作為類存在物一般意義上的總體屬性,這一概念的積極意義只是將人從動物界中分離了出來,而面對馬克思的關于人的全面的解放問題時,這一概念沒有絲毫的意義。

現實革命斗爭的需要迫使馬克思在理論上尋找更為徹底的理論,馬克思看到,無產階級的悲慘命運是發生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的,也就是說,無產階級的存在體現著現實社會的生產關系。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無產階級遭受著普遍的苦難,表現出的是“普遍的不公正”和“人的完全的喪失”[2]17。無產階級想要改變現狀,擺脫奴役和壓迫,就必須要進行徹底的革命。馬克思提出,德國的革命要達到這樣一個高度:“不但能把德國提高到現代各國的正式水準,而且要提高到這些國家最近的將來要達到的人的高度”[2]11?!叭说母叨取本褪恰氨仨毻品谷顺蔀楸晃耆?、被奴役、被遺棄和被蔑視的東西的一切關系”[2]11。雖然,馬克思在這里并沒有明確表達出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這一本質概念,但是,這里有一個內在的邏輯,馬克思從人的本質出發要求推翻一切壓迫和奴役人的社會關系,但是借用費爾巴哈關于人的類本質的理論在這里顯得很蒼白,沒有批判力。以人的類本質為基礎的批判過于抽象和形而上,不具有現實性。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對費爾巴哈的人的本質論進行批判的同時提出了新的本質論:“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于人的本質。但是,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2]501這一新的關于人的本質論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使得馬克思的批判理論有了更為堅實和現實的基礎。

二、馬克思人的社會關系總和的本質論和人的價值

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即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理論在當時是為了揭示資本主義的社會本質,也是為了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理論需要。但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給它賦予了新的含義:人處于社會關系中,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扮演者不同的社會角色,需要承擔不同的社會責任。由此,對社會的貢獻成為人的生存價值的題中之意。

什么是價值呢?價值就是客觀事物滿足人的需求的一種屬性。價值一詞體現的是一種主客體之間的關系,若是沒有主客體的關系,也就無所謂價值了。因而,考察人的價值,也必須是放在一定的關系中,確切地說,就是將對人的價值的考察放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進行,方才有意義。而馬克思關于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的”論斷為我們考察人的價值提供了最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價值關系中,存在著基本的兩個方面:一個是主體,一個是客體。評價客體的價值,就是看客體對于主體有沒有有用性,也即是看客體能否滿足主體的一種或多種需要。在人的價值關系中,人即使主體、也是客體。人在社會中從事生產實踐活動,既滿足社會的需要,又實現自我的需要。

“從根本上說,人類的生產實踐活動是價值關系形成、發展的現實基礎,實踐是價值的源泉?!盵3]412這是因為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價值關系的形成是通過實踐活動實現的,主體與客體是相對而言的,主體與客體相互依存,對立統一。主體與客體的出現,必須是在實踐活動中,而且只有在實踐中他們才發生關系。二是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滿足,也是在實踐活動中完成的。所以,在考察人的價值時,必須要聯系生產實踐活動,不能抽象地論斷。

前面已經論述過,人既是人的價值關系中的主體,又是人的價值關系中的客體。當人作為價值關系中的客體時,主體就是他人,就是社會,這時個人就要為社會的需要負責。但是,人與單純的物不同,個人要生存和發展,這時他對于社會就產生了需求,而社會也必須滿足每個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人類社會的延續和不斷進步。此時,人也是價值的主體,他人或是社會便是價值的客體。所以在人的價值觀的考察中,存在著社會需要和個人需要的對立統一,也就是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對立統一。在人的社會價值和個人自我價值的關系中,時常出現兩者的矛盾,也就是價值選擇的兩難。這時,二者的對立性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可調和。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非?,F實的社會問題。在傳統的解釋中,提出的辦法就是社會利益至上,注重集體利益和社會價值的實現。筆者覺得這一說法過于簡單了,也過于抽象了??疾煊嘘P于人的問題時,必須堅持馬克思理論最根本的原則即從現實的人出發,就是從從事生產實踐活動、有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生生的人出發。所以,這種簡單地用社會價值壓倒個人自我價值的辦法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提出這種辦法的人,實現的只是他個人的虛幻的愿望,也就是一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究竟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我們更深入地思考。

三、關于人的價值的評價

一個人的價值是正價值還是負價值,是大還是小,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就會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結論,這就是人的價值的評價問題。在對人的價值進行評價的時候,涉及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評價什么即評價的對象,依據什么進行評價即評價的標準或尺度。

人的價值是多類型或是多形態的。所以在對人的價值進行評價之前,先要搞清楚一個評價對象的問題,即以何種形態存在的價值才是價值評價的對象。應該是人的價值的全部形態還是某一些形態?這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根據價值的基本概念,可以看到,要評價一個人的價值是大還是小,就必須要考察他對于社會的貢獻,也就是他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因而,評價人的價值時,首先的對象就是人的社會價值,而不是自我實現的價值,更不是長相、身高等外在的因素。因為自我價值的實現只對于自身來說是有意義的,而長相、身高等也只是能夠為社會作貢獻的潛在的先天條件,但是對于社會的需要來說并沒有產生實際的效用。同時,還要注意兩點:一是價值評價的對象應該是人的現實的價值而不是人的潛在的價值。因為潛在的價值并不能等同于現實的價值,潛在的價值在沒有變成現實的價值之前對于滿足社會的需要來說毫無意義,只是虛幻的存在。在評價人的價值的時候,就必須只能以現有的、客觀存在的價值為對象。二是價值評價的對象應當是人的價值中有差別的那部分。在日常的生活中,個人為社會所做出的貢獻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相同的,比如說,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通過辛勞的付出培養兒女成才,這也是一種對于社會的貢獻,體現的也是人的社會價值。但是當幾乎全部的父母都這樣做時,這種社會價值是等量的,就沒有必要做出單獨的評價了,也就是說不再應該納入到人的價值評價的對象中。

在確定了價值評價的對象之后,還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進行價值評價的尺度和原則?!叭说膬r值的尺度,是指衡量或評價人的價值的性質與大小所遵循的基本標準,己對人的價值進行評價的根據?!盵3]424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因為即使面對同樣的對象,由于不同的標準那么評價的結果也是不同的。人們在對人進行價值評價時,不僅要確定特定的人的價值的大小,而且還要對于不同的人的價值大小進行比較。因而,這就需要一種相對來說是穩定和統一的評價尺度和原則。

前面我們已經闡明,“人的價值的根本在于它能夠創造價值,在于他對于社會的貢獻和對于他人需要的滿足。人與人在價值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創造的價值、對社會的貢獻從而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不同。因此,人們所創造價值的多少,對社會貢獻的大小,是衡量和評價人的價值的基本尺度?!盵3]425

明確了人的價值評價的對象與尺度,為科學地評價人的價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人為社會所做的貢獻的形式是多樣的,也就是說人的價值的表現形式也是不同的。為了在具體的價值評價活動中實現評價對象和評價尺度的有機結合,還必須要遵循以下三條基本的原則[3]425-426:第一,物質價值與精神價值、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相統一的原則。人的貢獻從大的方面說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只從精神價值或只從物質價值的角度來評價人的價值都是不全面的,必須把二者統一起來,統籌兼顧。第二,創造與享受、貢獻與索取相比較的原則。任何人在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同時,同時也在消費價值。所以在價值評價時,既要看到他為社會創造價值的絕對值,還要看到相對值。第三,動機與效果相聯系的原則。在通常的情況下,人的行為的動機與效果是一致的,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好的動機可能產生壞的結果,或者說惡的動機有可能因為特殊的條件產生了好的結果。所以,在評價人的價值的時候,不能只看動機,或是只看結果,而是要將二者結合起來,這樣,價值評價的結果才可能更客觀和準確。

四、馬克思人的本質理論視角下人的價值理論的啟示

在本文的前三部分系統論述了馬克思的人的本質理論以及在新的歷史背景下所賦予的新含義,從馬克思人的本質出發論述了人的價值問題,確定了人的價值的評價對象、尺度和原則。在本文的第四部分,就需要總結從馬克思的人的本質理論出發所探討的人的價值的理論所帶給我們的生存啟示。

我們已經知道,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501。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既是構成社會關系的主體,又是受整個社會制約的客體。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們每一個人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而,我們要積極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參與到社會群體中,參與到社會組織中,更重要的是要參與到整個社會的生產實踐活動中,為社會的發展進步貢獻我們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我們已經知道,人的價值的評價標準就是對于社會的貢獻的大小。社會的發展進步依靠的是每一個人的勞動和付出所創造的社會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我們不僅要創造滿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財富,而且還要創造出更大的社會財富,實現社會財富的逐漸積累。社會財富積累的積極效應就是生產活動的擴大和勞動力供給的可持續,進而是整個社會的繁榮。

每個人都應該有關注、關心整個人類發展命運的情懷,要樹立宏大的視野,不拘泥于自私自利,要放眼整個世界和全人類,也就是說要有一種共產主義的價值觀。眼光要長遠,但是同時也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我們每一個人都處在當下的社會關系中,扮演者特定的社會角色。腳踏實地就是要盡心盡力扮演好當前的社會角色,肩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在自己特定的工作崗位上積極勤奮地工作。

參考文獻:

[1]張奎良.關于馬克思人的本質問題的再思考[J].哲學動態,2011(8).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陳志尚.人學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啟示本質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回歸本質
童年的本質
對求極限本質的探討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WUU——讓“物”回歸其使用本質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