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場所的影像傳播與城市文化構建

2015-05-30 10:48朱婭婷
新媒體研究 2015年5期
關鍵詞:城市文化公共場所新媒體

朱婭婷

摘 要 新媒體是指利用數字技術、移動技術、無線通信等技術,向大眾傳播信息的媒體形態。在技術越來越成熟,信息愈加泛濫的新媒體時代,公共場所的新媒體影像起著怎樣的傳播與導向功能,存在著哪些問題,應該如何與城市文化構建統一和諧發展,本文從新媒體環境的分析入手,將上述課題一一探討道來。

關鍵詞 新媒體;公共場所;影像傳播;城市文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5)01-0024-03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新媒體以其形式豐富、互動性強、渠道廣泛、覆蓋率高、精準到達、性價比高、推廣方便等特點在現代傳媒產業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基于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意義上的公共空間的時空構成也相應出現了較大

變化。

1 新媒體環境的特征

1.1 全方位的數字化

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必然帶來數字化傳播方式。數字化是新媒體傳播最為顯著的標志,在數字化在傳播過程中,所所有的信息轉換成二進制元編碼,再以這種元編碼的形式進行生產、分配與儲存。

1.2 交互性

傳統媒介單向傳播不同,新媒體實現了主體和接受者之間的互動,即雙向傳播,可以實現信息資源的同步共享,將人與人之前的溝通壁壘打破,每個主體同時擔任著信息的傳播者與接受者的雙重角色。并且這兩種角色可隨時任意轉換,每個人可以隨心所欲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與媒體的信息互動同步。

1.3 個性化

每個人在接受信息時都會有不同的偏好和個性化選擇,新媒體打破傳統媒體滿盤端的弊端,以大數據技術和網絡為基礎,對于用戶日常信息的習慣和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服務,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同時,受眾也可以主動的對媒體信息進行選擇、搜索或個性化定制,由被動變為主動。所以說新媒體環境是一個“受眾個性化”的環境,個人與媒體組成了一個雙向交流的動態生態系統。

1.4 分眾性

新媒體將會對目標受眾按照各種標準劃分為不同的標簽,從而針對性的為不同個性的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具有小眾化傳播的特點,能夠更加適應受眾需求的多樣化和受眾市場的細分化。

2 我國新媒體環境現狀

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ヂ摰难该桶l展給信息傳播乃至生活帶來新的景觀,在新媒體環境快速更新,技術越來越成熟的同時,新媒體環境的健康發展問題日益被提上日程,我國新媒體環境現狀如下。

1)新媒體信息量十分龐大。目前新媒體傳播信息的數量及其豐富程度已經遠遠超過傳統媒體,有數據顯示,新媒體每日傳播的信息量是傳統媒體每日傳播信息量的四倍之多。

2)新媒體受眾目前已十分普及。新媒體的受眾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體量,且這一規模每年都在擴大。

3)新媒體的技術層面已經十分成熟。我國的新媒體市場在硬件技術方面已經走在了國際前列,尤其是在通訊領域,不輸于國外發達國家,因此新媒體技術已經相當成熟。

4)新媒體極大降低了信息成本。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發展,新媒體無論在獲得信息量上還是信息價格上,成本均在大幅度下降。這主要取決于新媒體傳輸技術和終端設備技術的長足進步,而且傳播成本基本不受傳輸距離,范圍和信息量的

影響。

但是,新媒體環境也同樣存在著許多問題。

1)我國網民數量迅猛增長,但地域分布不均勻。一、二、三線城市的網民是主力軍,在知識、信息方面與村鎮網民拉開距離。

2)參與新媒體的受眾素質參差不齊。每個人發表意見沒有限制和尺度,就會給一些不法之徒可乘之機,煽動教唆、非法揭露他人隱私、制造謠言,極易導致沖動和不理性的行為,為社會公共秩序帶來了混亂。

3)虛假信息難辨真偽。由于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便捷化和迅速性,時常會出現一些虛假、低俗等有害信息,誤導大眾,給構建健康文明社會造成了極壞影響。

3 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場所的影像傳播功能

城市公共場所往往是城市中心,它濃縮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展現城市的物質財富與精神面貌,公共場所陣地一般包括:市政大廳、中心廣場、劇院、圖書館、展覽館博物館、音樂廳、等地標建筑以及購物中心、公交車、出租車、途經廣場、街道、過道、電梯入口等公共空間,人們可以隨處看到安置在這些公共場所的LED戶外影像。這種新媒體環境下的戶外廣告形式,是一種獨特而出色的信息傳播方式。

這些公共場所的影像,改變了戶外廣告的傳播方式,其播放內容包括公益性質和商業性質的廣告。作為新媒體戶外廣告影像,在公共場所起到的功能如下。

3.1 美化城市形象

傳統媒體的公共場所廣告,通過文字和圖案美化了城市容貌,增添了萬象氣息,去展現一個城市自己的特色,新媒體影像同樣美化著城市而作為一種藝術存在。國外相關研究認為,這些新媒體影像具備“公共數學美學”的性質,是大眾文化與科學技術結合的產物。

3.2 美化人們的生活

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文明面貌很大程度上通過公共場所的新媒體影像直觀的呈現出來,公共場所影像所傳達的文字和圖案信息無時無刻不潛移轉化的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對公民的審美起到了牽引作用,豐富了公眾的精神情趣和城市的人文環境,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思想水平、文化素質以及藝術品位。

3.3 傳播城市文化的責任

新媒體影像作為一個城市的重要標志,更應注重社會的責任感,它傳播著城市的一種最新的信息和超前的生活概念,是展現城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重要符號,引領著城市文化的進步,標識著城市功能性的作用。

4 公共場所新媒體影像傳播目前存在的問題

4.1 無法與城市定位相匹配

不同的城市給人不同的感覺,擁有不同的文化定位。何為城市文化?廣義的定義理解為,城市文化是人們在城市中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狀況、行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風貌的總體文化形態,是一種文化感知。而新媒體環境的公共影像正是通過色彩的變幻、內容的傳達,一點一點的細節表現著一個城市的文化氣息。目前卻出現了公共影像質量參差不齊、影像語言簡單粗暴、播放形式單一、缺少創新、色彩凌亂等基礎性問題,影響和破壞了城市的文化底蘊。

4.2 缺乏公眾真正有力的批評體制

在如今信息更新變化迅速的社會,公共場所的影像信息多如牛毛,加之人們生活工作的步伐越來越快,因此對于公共場所影像質量都麻木不仁,影像難以得到監督的重視,就難以形成高質量的影像傳播。公眾是受公共場所影像傳播最大的群體,對影像質量進行監管、規范最終是維護廣大公民的利益,保證公眾的監督批評權和加強新媒體的輿論監督,形成一定的道德評判標準意義重大。

4.3 缺乏有效的管理

公共場所的影像傳播目前只存在于公共管理的范疇,難免出現管理失范的問題,其內涵表達缺少自覺性。因此,若能將部分管理權限交由藝術管理部門把握,引入公共藝術批評機制,將會更有利于新媒體影像傳播的質量。

由于公共場所的新媒體也是在近幾年才快速發展進來,時間較短,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難免相對落后。再者,新媒體影像本身在內容上監管難度就大,部分相應的媒體從業人員道德規范意識薄弱,為了一己之利而忽略了內容質量。因此,相關部門要及時制定相應的制度,同時從道德輿論等多個方面建立健全新媒體環境,將新媒體體現并發揮出真正的價值。

5 公共場所新媒體影像傳播與城市文化建設的相互影響

5.1 從內涵展現城市靈魂

公共場所的新媒體影像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傳播媒介手段,而是成為一種大眾文化,無孔不入的滲透在公眾的生活和視野里,被公眾接受、閱讀、理解和傳播,成為構建城市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共場所的新媒體影像不論是作為品牌形象宣傳,還是展示產品,都是在傳遞著一定的含義,傳播著特定的價值信息,是多種文化相互滲透的結果呈現??萍际遣粩喟l展和進步的,如今信息的交流也越來越迅速,不同的文化觀念碰觸和影響著大眾的意識,因此作為承載城市文化的新媒體影像,不僅僅是作為單純的視覺符號,從外在視覺去展現城市形象,而應依托于商業信息,從內涵上去體現一個城市的靈魂,傳達文化信息的含義和觀念。

5.2 區分和規劃不同的城市文化

城市建設規劃的個性化和區別化,使得新媒體影響的傳播也個性化和分門別類的去影響不同受眾。城市根據不同的功能區分為:商業區、居住區、生下辦公區、文教區、休閑區等。商業區熱鬧繁華,相應的影像傳播則需要展示城市活躍的商業氣息;生活區環境優美、寧靜安逸,相應的影像傳播展現寧靜的生活氣息;行政辦公區穩重嚴肅,則相應的影像傳播需要營造出穩重專業的氛圍;大中小學等文教區學術氣息深厚,相應的影像更側重于文化氣息的渲染。新媒體的影像傳播根據不同的城市建設規劃要求,進行著不同的宣傳和角色扮演,傳承著不同的文化功能。

5.3 引導城市文化前行

公共場所的影像傳播具有促進人生與指導人生之功能,除了展示城市文化風貌的表象,更是深入到城市的文化靈魂。

對于公眾來講,接受影像傳播的信息需經過兩個步驟:首先是接受信息產生印象;其次是消化這些印象。影像傳播的豐富信息潛移默化的引導著人們如何生活、如何消費,從告知走向勸服,走向創造需求,甚至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因此通常成為流行密碼的初始,時尚的源頭。

5.4 促進城市文化構建

城市文化的發展進程中,公共場所的影像在傳播信息的同時,更具有推動城市形象建設的重要意義。個性能夠體現城市特色文化的影像信息在成為一個城市文化和精神的符號,每個城市應因地制宜,找到符合自己的文化傳播方式,采用符合當地文化特色的公共影像傳播形式。

因此,需要城市做好規劃和統籌城市文化的建設,合理進行城市空間的安排、變化,形成城市秩序,從而合理規劃公共場所的影像傳播,建設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6 結束語

本文首先對當今新媒體環境及其特征進行了分析,之后分析了新媒體環境下的公共場所影像的功能、所應肩負的職責,最后闡述了其對于城市文化構建的相互影響和發展策略。

參考文獻

[1]張鴻雁.城市形象與城市文化資本論——中外城市形象比較的社會學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2]湯筠冰.LED廣告的視覺傳播形態、特征及趨勢[J].新媒體研究,2008(1):112-114.

[3]周建青.新媒體形象傳播主體的行為特征與社會倫理責任探析[J].中國出版社,2013(3).

猜你喜歡
城市文化公共場所新媒體
基于ARM的公共場所智能保潔車控制系統的設計
城市文化口碑對景點品牌價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論我國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公共場所 不能亂來
新時期博物館的城市功能拓展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支持公共場所禁煙為自己為他人
公共場所禁煙邁出一大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