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句法歧義探析

2015-05-30 10:48李功平
留學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歧義

【摘 ? ?要】句法歧義指的是一個短語或句子的意義不止一個,它是一種較常見的、也是較復雜的歧義現象。定語及定語從句、狀語及狀語從句、并列連詞and、動詞曲折變換相同、“及物動詞+賓語”結構、不定式動詞短語是引起英語句法歧義常見的原因。句法歧義消解的理論主要有,二階段、基于制約、參照支持三個模型。通過對英語句法歧義的探析,為人們從事英語閱讀、翻譯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歧義;句法歧義;歧義消解

作者:欽州學院 教育學院 ?廣西欽州 ?535000

1.引言

歧義(ambiguity)是自然語言中一種常見的現象。Fromki和Rodman對歧義的定義為: 當一個詞或句子缺乏清晰性,意義模棱兩可,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意義,那么這個詞或句子就是歧義的。歧義的產生來自多種因素,如語音、詞匯、語法結構、習慣用語、標點等。因此,歧義具體又可分為詞匯歧義、句法歧義、指代歧義和話語歧義等幾類。[1]句法歧義,也稱結構歧義,是指對同一個句子的結構作不同的句法分析,從而生成不同的解釋,它包括深層結構歧義和表層結構歧義。深層結構歧義是指句子相鄰成分之間存在著一種以上潛在的語義關系,可以有多種語義解釋。表層結構歧義是指句子中相鄰的構成成分,在語義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根據不同的句法關系進行多種不同的組合,表達多種不同的含義;這些不同的組成關系在句法和語義上皆是正確的,可以接受的。

2.句法歧義產生的原因

由于英語語法的靈活性和句法的松散性,句法結構歧義大量存在。而引起句法結構歧義的主要原因如下:

(1)定語及定語從句引起的歧義。例如:

a.I know the boy next to the teacher reading book.

b.Let me look at the pen on the table which you bought yesterday.

句a中的reading book是現在分詞短語做定語,既可修飾the boy,又可修飾the teacher。句b中的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既可修飾the pen,又可修飾the table。因此這兩個句子是歧義句。

(2)狀語及狀語從句引起的歧義。例如:

I saw Mary in the classroom.

句中in the classroom是地點狀語,這句話可理解為:

a.I saw Mary while we were both in the classroom.

b.I saw Mary while I was in the classroom.

c.I saw that Mary was in the classroom.

(3)并列連詞and引起歧義。

如果在兩個并列結構的前面或后面加一個修飾語,這種結構會引起歧義。例如:

I want to buy a blue pen and pencil.

句中blue可以看成修飾pen,也可看成修飾pen and pencil。

(4)因動詞的曲折變化相同而引起歧義。

有些動詞的現在分詞、過去分詞轉化成形容詞后,仍保留原來的形式,這種曲折變化往往引起歧義。如:

The beggar had discarded bread.

如果將句中discarded看作過去分詞,全句意為“乞丐把面包扔了”。如果將discarded看作由過去分詞轉化而來的形容詞,則全句意為“乞丐有了被別人拋棄的面包”。

(5)“及物動詞+賓語”結構引起歧義。如:

I found Tom a good student.

這句話可能有兩種解釋:

a.I found Tom was a good student.

b.I found a good student for Tom.

(6)不定式動詞短語引起歧義

英語中有些動詞的主動語態往往表示被動意義,這種用法也可引起歧義。[2]如:

The panda is too small to kill.

這句話可解釋為:

a.The panda is too small to kill others.

b.The panda is too small to be killed by others.

(7)否定中心不明引起歧義

英語中的否定往往由“助動詞+否定詞(not)”構成。這種否定既能局部否定,又能全句否定,正因為否定詞所否定的范圍或者中心不同,而引起歧義。[3]如:My plan is not to travel.在句子否定詞not既可以只否定不定式to travel,也可以否定整個句子。因此,這句話就引起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意思。

a.我的計劃不是去旅行。

b.我沒有旅行計劃。

(8)省略不當引起歧義

為使句子簡潔流暢,有時為了避免重復,常會省略某些句子成份,此時若省略不當,就易引發歧義現象。如:I love dance as muchu as my son.

由于省略了my son后的謂語動詞,因此這句話也引起了兩種不同的意思。

a.我熱愛舞蹈,同樣我也愛我的兒子。

b.我和兒子一樣熱愛舞蹈。

3.句法歧義中的頻率制約

對歧義的制約,常見的有以下幾個方面:(1)語境頻率上對歧義語句的制約;(2)句法結構本身對歧義語句的制約;(3)語感上對歧義語句的制約;(4)限制詞的詞類對歧義語句的制約;(5)詞的組合對歧義語句的制約。而句法歧義中的頻率制約是人們在閱讀中經常遇到的現象。

單詞或短語引起的歧義,在沒有語境的條件下,單詞或短語的頻率在歧義句的理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常,人們在閱讀中優先選擇詞或短語最常用的意義,因此,意義頻率相等的歧義詞的理解比非歧義詞或者意義傾向明顯的歧義詞的理解要慢。存在語境的條件下,人們除了利用語言本身外,還常憑借對話語所在語境的敏感來理解這個歧義句。在語義因素引起的歧義中,句法的頻率在歧義句的理解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長期的閱讀過程中,人們已逐漸形成了規范句的策略和功能詞策略[4]。例如,人們已將SVO (主-謂-賓) 結構形成英文的一個規范句策略,在句子“The thieves passed a hammer broke a door yesterday”,人們在初始閱讀過程中,更傾向將“The thieves passed a hammer”這部分看成SVO結構。語境頻率的高低是影響意義傾向的最主要的原因。人們閱讀過程中,當遇到歧義句,在眾多的意思中,人們優先選擇語境頻率最高的那個意思。

4.句法歧義消解的理論模型

在過去的三十年里,句子理解研究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即使句子存在句法歧義,人們也能立即選擇一個特定的分析;第二,人們利用詳細的詞匯信息能夠及時地獲得合適的分析。雖然當前有關句法歧義消解的模型基本上都接納這兩個方面,但是,在詳細的詞匯信息使用的時間進程、句法和語義兩種加工之間的關系以及句法加工系統輸出表征的數目等問題上,則存在不同意見。[5]典型的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種:

(1)二階段模型

二階段模型中最有影響力的是花園路徑模型(the garden path model),認為人們在理解句子,面對歧義結構分析時,先只給一種釋義,如果句子理解結束,這個釋義不存在矛盾,那么這個句子就正確地結束理解了;如果這種釋義與句子的本意相矛盾,那么重新分析歧義結構,再給出另一種釋義,反反復復,直到釋義與句子本意相符,才算正確理解,這就像在花園誤入歧徑一樣,此路不通,則再折回去,挑選另外一條路,重新再走,直到出路正確。這個過程包括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理解句子時只依靠句法分析原則;第二階段,利用詞匯和語用的信息進行判斷這種釋義與句子本意是否矛盾,句子理解是否能夠結束。該模型采納了模塊的建構,因此閱讀者所使用的詞匯信息的類型在最初的結構建構階段得到限制?;▓@路徑模型中兩個主要的句法分析原則:一個是最小附加(minima attachment)原則,其含義是,句子加工過程中,句法分析器并不假定任何潛在的不必要的節點,即遇到歧義結構時,句法分析器首先選擇最簡單的可能的句法結構。另一個是遲關閉(late closure)原則,其含義是,在符合語法條件下,人們傾向將新的語言材料附加到剛剛假定的短語或者從句上。[6]

二階段模型在解決語句歧義問題時,有其自身的優點。一方面,它可以說明人們在語言交流中為什么沒有發現語句歧義的存在。人們在理解句子時,對其中的歧義詞匯,常常只考慮一種釋義,只是在理解不了時才產生疑問。另一方面,花園路徑理論還可以描述對歧義語句的理解過程,能較好地處理一些歧義語句的理解問題。

(2)基于制約的模型

基于制約的模型(constraint-based model),假設了強的相互作用的系統,認為詞匯的特定的可供選擇的句法表征平行通達,然而,相對的可通達性要受頻率和語境因素的控制,語義和話語信息能夠阻止不合適句法表征的假定。[7]這個理論把句法歧義消解看成是一個制約滿意問題,不同的制約提供證據支持部分被激活的結構。與花園路徑模型不同,基于制約的模型來自于交互作用觀點,該模型認為人們在對句子進行語法分析的最初階段,就會同時利用可獲得的信息——句法的、詞匯的、語篇的,還有非語言信息和情景信息。同時強調詞匯信息和頻率制約的即時的作用,相信詞匯信息能立即影響句法分析決策。盡管目前有許多實驗證據支持基于制約模型,但是,也有人認為,作為句子加工的理論,基于制約模型是不足夠的。

(3)參照支持模型

參照支持模型(the referential support model),假設了弱的相互作用的系統,最早是由Crain和Steedman于1985年提出來的,后來又得到進一步發展。其基本思想是,來自話語的和句法有關的語用信息與句法結構的話語功能緊密聯系,因此能引導句法歧義消解。改模型認為,句法分析平行進行,人們將快速地選擇一個其語用前提最符合話語的結構。如果話語中缺乏合適的信息,人們將按照經濟原則(the principle of parsimony),選擇一個要求最少額外前提的結構。這種模型預期,話語語境能立即起作用,合適的話語語境能逆轉句法優勢。然而,因為主要目的在于說明正常的、恰當的語境中的句子加工,該理論對局部的因素,如動詞論題的適合性,沒有分派任何權重。

參照支持模型與基于制約的理論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在于詞匯信息、特別是語義的和概率的信息被強調的程度。此外,盡管也假定句法系統是模塊的,但是與二階段模型所假設的系列建構句法結構不同,參照支持模型相信句法分析器平行地輸出所有的符合語法的結構,高層次的過程指導最可能結構的選擇。[8]

隨著研究手段和儀器的逐步完善,研究者們發現,人們在處理句子可能以一種更為智能、靈活也相對經濟的模式進行語言分析,新的理論模型也不斷提出。一是Gompel等學者提出的不受限競賽模型,認為在加工的早期階段,所有可利用信息都以不受限制的方式發揮作用,支持各自的備擇分析全力沖向終點,跑得最快的分析會則受到分析器的選擇,而其他沒有受到選擇的分析將不再處于激活狀態。二是Gibson等,提出乘法模型能夠恰當地計算出句法期望因素和詞頻因素影響下各備擇分析受到激活的程度,結合傳統模型可以更好地預測句法歧義消解的狀況。[9]

5.小結

綜上所述,國外對英語句法歧義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理論體系。這些理論對于我們本土語言的研究也有一些啟發,跨語言的研究也是今后我們研究工作的一個重點。通過對英語句法歧義形成原因和消岐理論的闡述,這對于我們從事英語閱讀、翻譯有一定的益處,同時也使語言認知及人工智能向前邁了一步。

參考文獻

[1]廖定中,將澄生.英語句法歧義簡議[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8(2):79-84

[2]李冬梅,黃淑清,曾達魯.英語歧義起因分析綜述[J].吉林師范學院學報,1996,9(10):69-70

[3]陳麗娜.英語句法歧義成因及排歧方法之探討[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14,24(1):44-47

[4]Bever,T.G.The cognitive basis for linguistic structures [J].In J.R.Hayes (ed).Cogn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New York:John Wiley,1970

[5]武曉燕,陳玲敏.句法歧義研究評述[J].中國外語,2007(5):28-32

[6]張亞旭,舒華,張厚粲.句法歧義消解與句子理解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0,23(1):88-91

[7]Frazier,L.,& Rayner,K.(1987).Resolution of syntactic category ambiguities:Eye movements in parsing lexically ambiguous sentences [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6,505-526

[8]李功平.焦點算子only對理解簡縮關系從句的影響[D].開封:河南大學,2013

[9]Gibson,E.(2006).The interaction of top-down and bottom-up statistics in the resolution of syntactic category ambiguity [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54,363-388

作者簡介:李功平(1985-),男,河南信陽人,欽州學院教育學院助教,碩士,主要從事語言心理學研究。

猜你喜歡
歧義
現代漢語歧義類型的再討論
eUCP條款歧義剖析
語文教學及生活情境中的歧義現象
English Jokes: Homonyms
基于關聯理論的歧義消除研究
“那么大”的語義模糊與歧義分析
“v+n+n”結構的哈薩克語短語歧義分析與消解
歧義句式說略
試論英語歧義現象及其語用價值*
淺析英語歧義產生的因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