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教育專業欣賞課教學感悟

2015-05-30 20:23許麗麗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學習過程學習氛圍民族音樂

許麗麗

摘 要 音樂欣賞是高職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新的教育理念,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在課堂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創造。在參與的過程中,豐富學生的音樂感受,引導學生不斷發現,不斷探索,及時評價,讓學生不僅喜歡上欣賞課,而且要終生熱愛音樂。

關鍵詞 學習氛圍 學習過程 民族音樂

欣賞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是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欣賞教學的突出作用更為明顯。因此,在高職音樂教學中,欣賞理應成為一項不容忽視的教學內容。然而傳統的“講講”(講作者的生平、作品內容)、“聽聽”(滿足于悅耳,好聽)的欣賞的方法,已不能適用新的教學模式。為此,我根據高職學生興趣廣泛,又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一特點,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做了一些探索,使欣賞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造欣賞環境,注重學生學習氛圍

我校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基礎音樂教育較落后造成學生音樂素質較差。但學生同時興趣廣泛,想象力、創造力豐富。根據這些特點,在課堂上設計適應學生的知識水平,貼近學生的音樂生活經驗的音樂活動,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創造。這就要求在欣賞課之前,教師應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在欣賞課之前,先不向學生做有關的介紹,而是講故事、提問題或者利用電教媒體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強烈欣賞的愿望。這時,教師再將事先準備好的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出示在黑板上,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邊欣賞教師再給予恰當引導,讓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很好地進入欣賞氛圍中,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生欣賞《國歌》時,運用了“音畫同步”的方法,先放了“澳門回歸”時,政權交接儀式的場面。當學生聽著這莊嚴而熟悉的旋律,看看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澳門冉冉升起,此時此刻,作為一中國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種驕傲的自豪感。此時,教師再順勢交待作品的背景,作者經歷,使學生在欣賞氛圍中,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信心,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如在欣賞《中國民族》時,教師彈出如《太陽出來喜洋洋》、《繡荷包》、《放馬山歌》,讓學生說出曲名、出處,學生聽著這熟悉的旋律,但又說不清楚,會使學生大腦處于積極工作的狀態,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主動學習探究,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形成一種熱情、主動的欣賞氛圍。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發展學生的音樂創造思維。

二、正確引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欣賞從實質上講,是一種聽的過程。所以聽是欣賞教學中最關鍵的一步,并貫穿欣賞課的始終。這個過程通常要經歷感知、情感體驗、理解提高等階段,所以在欣賞課教學時,不能讓學生僅僅滿足于生理功能的聽,而應讓學生不僅“聽”到了音樂,而且要“感受”到音樂。所謂感受,就是要引導學生調動全部的感官,從耳朵聽,到展開聯想與想象的翅膀,用自己音樂的耳朵,去領悟音樂語言所表達的情感,感悟音樂的內涵。提問法,在傾聽音樂中是很有效的,讓學生提問,是為了激發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只要在欣賞過程中,教師能恰到好處的設計一些總是引起學生注意,學生的思維就會在欣賞過程中,處于積極興奮的狀態。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年齡和知識水平不同,對于同一首樂曲,他們的審美感也不一樣,教師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框架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針對這一現象,在欣賞同一部作品時,我嘗試著讓學生將自己的心理感覺寫出來,既鍛煉了寫作表達能力,又收到了良好的欣賞效果。

三、運用對比,強調學生自主意識

作曲家創作一首音樂作品,創造一種音樂形象,正如文學家用字、詞、句、篇創作,畫家用色彩、線條構圖一樣,有他們獨特的表現手段和方法,這就是音樂語言。它包括旋律、體裁、節奏、曲式、調式、速度、力度以及和聲等多方面。我們對一部作品的分析,往往只注重講解它的內容,而忽略了它運用什么樣的音樂語言,是怎樣反映出來的。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理解作品,在教學過程中,對比法是常用的一種手段。讓學生邊欣賞邊思考,然后輔之以教師簡單的引導分析,將基本知識由淺入深其中,有利于培養學生“音樂的耳朵”,而且極易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基本知識和技能的興趣。通過對比性學習,不僅能極大的拓展音樂學習的視野,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了研究性學習,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四、立足民族,廣聽精取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著豐富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具有獨特的品性和極高的審美價值。所以民族音樂應當成為欣賞課的重要內容,我國著名的作曲家彭修文曾說過:“要想熱愛音樂,首先要熱愛自己的民族?!钡捎诜N種原因,青年一代對民族音樂的重視程度不夠,有關的民族音樂知識太少,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材上必須突出我們中華民族的欣賞作品,并輔之以優秀的外國作品,讓學生在立足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博采眾長。

由于高職音樂內容豐富,課時有限,學生的趣味也不盡相同,要求教師,欣賞課要合理安排內容,欣賞時,可沿著音樂史作為綱,也可按作曲家先后年代順序,或者從不同的體裁風格入手,總之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由淺入深,圍繞某個中心展開,教師應從大量作品中選擇部分適合學生的曲目精聽,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又保證了學生多聽、多看的欣賞數量,擴大并開闊了音樂視野。

參考文獻:

[1]嚴肖虹.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要關注民族傳統審美意識[J].中國音樂教育,2007(11).

[2]劉建東.論音響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音樂教育,2007(12).

[3]金亞文.初中音樂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學習過程學習氛圍民族音樂
傳統民族音樂在高職教育中的傳承——以高職民族音樂課程為例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高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
加強班級教育有效管理,激發學生追求幸福指數
高職日語課程形成性評價方式探討
促進小學生主動學習
基于學習過程的高中區域地理教學調查與分析
論新課改下如何高效開展化學教學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