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合生活實際 改進數學教學

2015-06-05 13:48劉靜
讀寫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關鍵詞:結合生活改進數學教學

劉靜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

關鍵詞:結合生活;改進;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092-01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創設課堂教學生活化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經驗越接近時,學生自覺接受知識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設計數學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去發現、探索和應用,學生們就會發現原來熟視無睹的事物竟包含著這么豐富的數學知識。例如老師可以把學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學中來,“同學們去春游,爭著要去劃船,公園里有7條小船,每船乘6個人,結果還有18個人在岸上等候?!痹谡n上,讓學生根據情境自己編題,自己列式解題。這樣,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變成了來自生活的、生動的數學問題,還促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積極探究。

二、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價值

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感受到現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例如教學《植樹問題》一課,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馬路邊植樹、小朋友排隊、路燈等一些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體會間隔的含義。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們體會到只要用數學眼光留心觀察廣闊的生活情境,就能發現在平常事件中蘊含著的數學規律。教學時,讓學生為自己的校園設計植樹方案,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

三、利用生活經驗檢測數學學習

數學來源于實踐,在獲得對現實的數學認識并總結到數學原理或規律后,還必須回復到現實生活中去,在某種程度上進行檢驗。這既是檢驗原理、規律可靠性的過程,也是數學應用的過程,并且是保持數學生氣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條件。

例如:在學過“比多比少應用題”后,我出了一道題:“爸爸今年33歲,比兒子大20歲,兒子今年幾歲?”有位學生說:33+20=53(歲)。師問:你為什么這樣解答?生:因為大10歲就加上20歲,所以就是53歲。大部分學生回答:不符合實際。教師肯定了大部分學生用生活驗證的做法,指出要形成自覺從生活經驗角度去檢測數學學習的結論,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的合理性。

利用生活中的原型進行教學,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也只有讓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大部分都能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學這些內容時,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些原型,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喜歡學習數學。如我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先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小紙箱,講清“表面積”的含義后,就讓學生自己測量、計算所準備的小紙箱的表面積,交流計算方法后,又領著學生去測量、計算學校的一個空水池的表面積(這個水池沒有頂),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整節課學生都興趣高漲,下課鈴響了都沒人聽到。又如在教學“統計和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時,我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感興趣的事件引入,請學生調查了解好朋友喜歡吃的水果、喜愛的體育運動等,在調查的基礎上,填寫統計表,繪制統計圖,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這些教學實踐使我深深的體會到:數學一旦“回到”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會張開飛翔的翅膀,躍入學生渴求知識的腦海中。

四、開設數學實踐課,創造應用環境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科活動,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開設生活數學實踐課,是培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重要保證和有效途徑。例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后,安排學生用面積單位測量書本、課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廳的地面面積,讓學生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及時運用到實際中去,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知識的確有好處,感到身邊的許多實際問題有待解決,從而增強繼續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開展數學交流活動,營造應用氛圍。把課堂所學的知識通過精心組織的數學交流活動,化進實際中,應用于生活中。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后,開展了“看誰拼圖形最巧妙”活動;在教學“簡單的數據整理與統計”后,開展“學生優秀統計員”活動;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后,開展了“學做售貨員”活動;在教學“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和“土地面積單位”知識后,開展“農田計算員”活動等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數學遍及生活的各個角落,應用在生活中的各個行業,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同時領悟到只有具備扎實的數學知識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設計開放問題,培養學生應用的獨創性。練習設計上,注重開放題的設計,給學生留下廣闊的空間,讓學生補充問題、搜集條件、探索不同的答案,逐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獨創性。

例如:一個長方形木板,鋸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學生躍躍欲試,想出無數種答案(1個、2個、3個、4個、5個、6個……)。

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開放題,給學生打開一扇窗,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奇妙無窮,同時訓練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不是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找出所有答案,意義在于在尋求多個答案的過程之中,培養學生的應用創造性。

五、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他們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有關知識后,讓學生去計算教室的空間大小、學校噴水池的容積、為家庭的裝潢設計一個購物計劃;又如學過“人民幣”后,可指導學生到超市購物等。

猜你喜歡
結合生活改進數學教學
論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慕課”教學的“八年之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