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好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

2015-06-05 15:41白倩
讀寫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關鍵詞:閱讀課高中英語教學

白倩

摘 要:在《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英語閱讀教學目的:培養閱讀策略;培養語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長期以來英語閱讀教學存在著效率低下,學生閱讀能力不強等現象。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162-01

在《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英語閱讀教學目的:培養閱讀策略;培養語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長期以來英語閱讀教學存在著效率低下,學生閱讀能力不強等現象。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如何適應課標要求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筆者進行了一定范圍的調查分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誤區,同時提出用圖式理論指導英語閱讀教學的探索和研究。

在對高中英語教師調查中了解到,70%左右的教師仍然受傳統英語翻譯法教學觀的影響,對于閱讀材料采用逐句講解,逐段分析,講解他們認為的重要詞或詞組,然后把部分長句子翻譯成中文。這樣的結果是:學好一篇文章后,學生對文章內容認識甚少,只是孤立地記下了一些字詞的用法和一點語法知識等。學生被剝奪了自由閱讀的時間,沒有自由表達自己的感悟的機會,失去了閱讀時尋求與作者的共鳴,從而缺少了閱讀的興趣和對文章內容的追求。

學生們反應,當前閱讀毫無意思,雖然新課標教材的閱讀材料很有新,時效性強。但是老師們在教授閱讀時,總是忽略了內容而把閱讀課上成詞或詞組用法課、語法分析課、翻譯課甚至聽力課。

學生反映好多老師在上閱讀課時,總讓他們通聽全文而后回答問題。全然不顧閱讀材料根本不適合用作聽力材料的事實;也有老師認為為了能控制閱讀速度或保證他們能夠通讀課文,讓學生邊聽課文錄音邊閱讀,甚至認為,如果學生不聽著錄音,可能就不會去讀課文;還有老師在閱讀時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認為朗讀就是閱讀等等。情況種種,無法讓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正確的英語閱讀能力,甚至使學生產生誤解:閱讀就是為了找到重要的詞(組),句子以便記憶。學生反映,在英語閱讀課上,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和時間,他們也就缺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常常簡單的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找到相關內容,老師關注的是答案的正確性,而沒有進行必要的閱讀策略和方法的指導。老師應該指導學生對不同的文體材料采用不同的策略進行快速閱讀,獲得知識,幫助學生更新自身的認知結構,調整自己的閱讀狀況,培養高效的英語閱讀能力。

新課標指出,英語閱讀過程的實質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和發展過程,學生通過閱讀來積累英語學習經驗,培養文化意識,養成英語閱讀習慣,掌握一定的英語閱讀技能,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新課標的思維訓練活動部分說:為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圖表的方式幫助學生組織信息,表達觀點,發表見解,開展閱讀和寫作活動??梢娪⒄Z新課標對圖式教學在閱讀中應用的重視和肯定。

圖式理論是認知心理學中用來解釋心理過程的一種理論模式,它是1781年由心理學家康德(Kant)提出的。到1932年,德國心理學家巴特利特(Bartlette)把圖式定義為人們過去的經歷在大腦中的動態組織,并將圖式概念運用到記憶和知識結構的研究中。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期,經過人工智能專家的努力,圖式理論得到不斷的發展和完善,進入到八十年代,心理語言學家把圖式理論運用到外語教學上來,用它來解釋外語學習和閱讀理解的心理過程,從而形成圖式閱讀理論。圖式閱讀理論認為,圖式是認知的基礎,是儲存于人腦記憶中用于表達一般概念的資料框架。在閱讀過程中,閱讀者根據大腦中已有的句法知識和語義知識,對新信息進行取樣(sampling)、預測(predicting)、驗證(testing)、肯定或修正。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理解新的知識,獲得新的經驗,形成新的圖式。

這種理論將閱讀解釋為一個有選擇的過程,讀者根據自己的預期有選擇地接收信息輸入中的語言信號。這一信息處理過程中,讀者不斷作出假設并在進一步閱讀中得以證實、推翻或修正(Goodman,1970)。根據圖式理論,文章本身并不表達意義,而只是提供讀者從自己已有知識出發去檢索和構筑意義的方向。閱讀理解實質是讀者的背景知識與通過語言形式表達的篇章信息相互作用的過程(interactive process)。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是語言程度相當不同的讀者,因為他們在文章所涉及領域的知識和經驗不同,對同一語篇的理解和詮釋也不盡相同。圖式理論強調閱讀過程中的兩種信息處理方式:一種是自下而上(bottom-up)方式,另一種是自上而下(top-down)方式。自下而上的信息處理方式又稱為資料驅動(data driven)方式,是指讀者從最小的文字單位(音素、詞素、詞語等)出發,通過解碼確立文字的意義,進而綜合推導至句子、段落乃至更大的語言單位語篇的意義。這一過程是從具體的文本信息入手,使其和頭腦中已有的圖式相互作用,發展到抽象的概念,即對文本的理解;自上而下的信息處理方式又稱為概念驅動(conceptually driven)方式,是指讀者根據頭腦中現存的關于各種事物事實及經驗的圖式,從認知結構方面出發,首先對有關主題進行推測圖式理論認為,和假設,然后,依據文本中提供的信息,尋找相應的圖式去證實這些預測及假設,如果不能有效地對它們進行驗證,讀者就會自動地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圖式結構,經過修正和確認最終構建意義。在閱讀過程中,這兩種信息處理方式在各個階段、各個層次上同時進行,互相彌補。

按照圖式理論,如果我們不能在閱讀中提供充足的線索,就不能激活學生的相關背景知識,他們在閱讀中就會遇到障礙,阻礙了他們對閱讀材料的完全理解。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我們應該指導和幫助學生建立語義圖,幫他們形成一篇文章的要點和內在關系的圖式從而比較全面地理解和認識文章的內容和框架,把注意力從單個的字詞上集中到完整的篇章內容上。讓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知道,閱讀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理解文章,而不應該過分在意個別詞、詞組的意思。所以老師不必對他們大講特講語言知識,學生也不必遇到生詞就查字典等。

當今英語閱讀教學的模式很多,各有所長,但不同的文體的教學方法應該有規律可循。作為新課程實施的執行者,英語老師要牢記新課標的教學原則: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共同基礎。

猜你喜歡
閱讀課高中英語教學
基于主題意義的“生本”高中英語閱讀課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初中英語閱讀課有效詞匯教學策略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合作學習在大學德語閱讀課中的應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對外漢語報刊閱讀課的教學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