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金融控股公司反壟斷理論研究綜述

2015-06-09 03:49陳琳
法制與經濟·下旬刊 2015年6期

[摘要]隨著金融業綜合經營浪潮席卷而來,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受到實務界和學術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各界已對金融控股公司內部治理和風險監管等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是金融控股公司作為壟斷組織的高級形態,其發展理應得到反壟斷法上的回應。與此同時,主體的準確認定又是反壟斷執法的前提。文章著重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界定和反壟斷監管兩方面的理論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礎上做出適度總結。同時,著眼于國內金融監管的現狀與金融控股公司現階段的發展趨勢,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理論研究重點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金融控股公司;法律界定;反壟斷監管

隨著金融業綜合經營浪潮席卷而來,作為綜合經營重要載體的金融控股公司受到全世界推崇備至。同時,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組織結構形態客觀上能較好地契合我國金融業監管現狀,使其被采納為我國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的主要載體成為一種必然。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受到實務界和學術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各界已對金融控股公司內部治理和風險監管等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是金融控股公司作為壟斷組織的高級形態,其發展理應得到反壟斷法上的回應。與此同時,主體的準確認定又是反壟斷執法的前提。本文從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界定和反壟斷監管兩個方面對國內現存研究成果作歸類梳理: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界定

目前,雖然國內已經出現較多實質意義上的金融控股公司,但是各界對金融控股公司內涵均無統一而明確的認定標準。貝政新、陸軍榮1在充分研究各國實踐和國際組織相關文件的基礎上,明確了金融控股公司必備的兩個特質:一是金融業務為集團主業,而且集團必須從事兩種以上的金融業務;二是集團母公司至多從事一種金融業務。同時具備上述兩個特質的即可作為嚴格意義上的金融控股公司。這種界定方式意在將經營單一業務和母公司業務繁多的控股公司排除在金融控股公司行列外。宋建明2認為只要實質控股一家以上金融子公司的公司即為金融控股公司,并不必然要從事兩種以上金融業務。劉東平3在綜合各方闡釋的基礎上,明確金融控股公司需具備的兩個基本要素:一是集團母公司對旗下子公司的持股達到控制性持股的比例,其中持股標準沒有限制,只要能達到獲取子公司控制權的效果即可;二是旗下子公司應涉及兩種以上的金融業務。這種界定方式強調了一個實質控制的認定標準。梁遠航4出于金融控股公司綜合經營效益的考慮,其將金融控股公司定性為“一個直接或間接持有兩類以上金融機構控制性股份或為兩類以上金融機構指派過半數董事的獨立法人機構”。這種界定方式兼具了形式認定標準和實質認定標準。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反壟斷監管

探究國外控股公司這一組織結構形態的演變歷程不難發現,其產生主要基于市場經營者逃避反壟斷執法機構監管的初衷,因此,控股公司本質上可以定性為壟斷組織的高級形態,其對競爭的限制作用大體相同5。國內對于金融控股公司反壟斷監管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在金融業綜合經營的背景下,探討金融控股公司反壟斷監管的必要性。如張穎6從壟斷行為對企業創新效益的沖擊、金融消費者利益的減損、反壟斷監管制度不健全及反壟斷監管執法力度不夠等方面闡述了反壟斷監管的必要性;劉文婧7從經營優勢、對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的影響及對客戶利益的影響等方面闡述反壟斷規制的必要性。

二是探討金融控股公司相關市場界定和壟斷行為的識別。如霍洪濤8認為金融控股公司的產品市場應界定為整個金融市場,地理市場界定應考慮區域便利性等因素;干瀟露采用“產品群理論”和“本地市場原則”兩個具體標準嘗試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產品市場和地域市場進行界定;劉文婧9從消費者轉換交易對象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三方面判定金融控股公司是否具有濫用相對市場優勢地位的行為;錢成10認為金融控股公司的壟斷行為具體表現為內部壟斷協議、價格型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對象型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和經營者集中四類;

三是借鑒域外經驗對我國金融監管與反壟斷執法之間的權力配置問題及兩法的沖突與協調提出建議。程曉軍11從經營主業的角度確定金融控股集團母公司的監管機構,由該機構與反壟斷執法機構聯合進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的反壟斷監管;董超12認為反壟斷執法機構應當會同金融監管機構查處金融控股公司壟斷行為。

三、研究展望

縱觀國內金融控股公司的理論研究成果,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首先,對金融控股公司這一組織結構形態存在的系統性風險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F有的風險管控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觀層面,并且大多只是寬泛列舉其風險并提出粗淺的應對建議,并沒有進一步探析其控制措施。

其次,大部分研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略我國行業情況和制度環境直接移植國外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研究成果的問題。許多國家和地區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控制模式都是以本地區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獨立的監管機構設置和成熟的市場運作機制為基礎的,直接移植其模式并不符合我國現階段的金融控股公司市場發展環境,實際中欠缺客觀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如何兼顧協調滿足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現階段的發展需求和防范金融控股公司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之間的適度關系,將是金融控股公司發展過程必須正視的問題。

再次,對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模式,各界研究只是側重于確認金融控股公司各項業務的主監管機構,并沒有強化對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協調機制的構建。眾所周知,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的經營業務橫跨多個行業,其業務的綜合性和經營目標的多樣性注定了對其監管的職責不可能只有一個監管機構充當,加之金融控股公司隸屬于金融業,金融業的專業性和高外部性等問題都凸顯了金融控股公司多機構監管的必要性。因此,構建各行業監管機構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和信息披露機制等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各界研究成果中,對如何構建金融行業內和行業外的監管協調并沒有深入的探討,這實際上是與我國現階段金融控股公司發展情況最為契合的一種監管模式,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將顯得尤為必要。

最后,由于我國現階段處于大力發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時期,國家決策層采取的發展策略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放任其發展,然后試圖找出消極的阻礙其發展的因素并加以限制,從而推進國內金融控股公司的規范化發展,因此,對于金融控股公司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損害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和侵害弱勢群體利益的行為給予的關注度不高。這種決策偏好阻礙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的政策落實,發展后期所帶來的規制成本將十分高昂。此外,金融控股公司存有的可能影響市場競爭和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問題,未得到反壟斷法上的回應。按照現行反壟斷法中對經營者是否構成壟斷的一般判定步驟,涉及到金融控股公司相關市場界定、市場份額的劃定以及支配地位的認定等,其中專業性強且技術復雜,而且立法和執法層面均未有出臺相關規定,細化操作標準,使得金融控股公司的反壟斷執法可操作性較低。

注釋

1貝政新、陸軍榮主編,金融控股公司論———兼析在我國的發展[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9,P26-30。

2宋建明,金融控股公司理論與實踐研究———發達國家與中國臺灣地區經驗借鑒[M],人民出版社,2007,6(1),P370-372。

3劉東平,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研究———以金融效率與金融安全為視角[M],中國檢察出版社,2010,9(1),P64-68。

4梁遠航,金融控股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4,9(1),P30-37。

5梁遠航,金融控股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4,9(1),P28-29。

6張穎,反壟斷法視角下金融控股公司壟斷行為分析[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P9。

7劉文婧,金融控股公司反壟斷法規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P8-12。

8霍洪濤,論金融控股公司的反壟斷法律問題[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8),P54-57。

9劉文婧,金融控股公司反壟斷法規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P16-17,P19-23。

10錢成,我國金融控股公司反壟斷法律規制研究[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4,P12-15。

11程曉軍,金融控股公司與反壟斷法規制[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18(1),P32-34。

12董超,金融控股公司反壟斷規制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D],華東政法大學,2012,P44。

[作者簡介]陳琳(1989-),廣西玉林人,深圳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金融法、競爭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