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文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2015-06-09 17:14周婷婷
法制與經濟·下旬刊 2015年6期
關鍵詞:考核方式教學手段師資隊伍

[摘要]司法文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具有應用性、技能性等特點,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一些司法文書教學中存在教學模式僵化、講授內容繁雜、課程開設時間不合理、教學過于拘泥教材順序、師資隊伍和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確有必要對其進行改革。

[關鍵詞]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師資隊伍;考核方式

一、司法文書課程教學問題分析

(一)傳統教學模式過于僵化

司法文書課程采用“概念-格式-寫作”模式進行教學,不利于激發教師的教學激情和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這門課程的教學是失敗的。有人認為,司法文書課程只需要教授學生相關文書格式,然后學生套用各種格式,其實這樣的教學模式是不可行的。若只注重格式,而忽視了對案件法律關系的分析、對文書邏輯機構、語言表達能力、語句通順流暢、文字錯誤等方面教學,學生只能是死板的照搬格式,不能應變不同案件的文書寫作,則達不到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的目的。

(二)講授內容繁雜

一般高校對司法文書課程開設18周,每周2學時,共36學時,但司法文書涉及的文書種類繁多,涉及公檢法、公證、仲裁機關以及律師等主體制作的文書,用36學時學習50多種文書的制作顯然是不合理的。即使教師能夠講授完所有文書種類,那必然導致只能是照本宣科,簡單地跟著課本的安排走,不能真正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程開設時間不合理

司法文書的寫作與法學理論、實體法和程序法密不可分,只有在學生學完了法學大多課程后才具備進行司法文書寫作的條件。大學本科前三年會對法學理論、實體法和程序法知識進行系統學習,而現在大多高校都將司法文書課程安排在三年級第一學期,在學生還在進行一些實體法和程序法學習的階段開設該課,不利于學生厘清法律關系,達不到學習目的。

(四)講授課程順序過于拘泥教材

司法文書的教材通常都是按照文書制作主體的結構進行編排的,這樣的編排有利于學生厘清不同主體制作文書的種類,但也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對于刑事案件的文書而言,在沒有講授辯護詞、上訴狀的情況下先講授一審、二審判決書,這樣的講授順序分割了案件本身的連貫性,不利于學生對文書的掌握和學習。

(五)師資隊伍單一

司法文書是一門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沒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是絕不能勝任該門課程的教學。有的教師雖一直從事該門課程的教學,但總有學生不滿意教學效果,原因肯定是多種的,但其中不乏教師缺乏辦案經驗的因素,這樣一來,教師的教學更多的是死板、僵化的格式教學,激發不了學生興趣。抑或教師沒有機會參與到司法實踐,或者學校限制教師參與實踐,這些都將導致教師不能很好的勝任教學工作。

(六)考核方式單一

學校大多對司法文書課程還是采取期末考試的考核方式,導致學生不重視平時的學習,不利于激發學生在課堂、課前或者課后的學習激情。

二、司法文書課程教學改革路徑

(一)教學模式設計

第一,選擇實踐中法律關系簡單、清晰的案例,將整個案件的所有材料不進行刪減原汁原味地呈現給學生,這樣一來,既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促使學生真正厘清案件事實和法律關系。

第二,教師對案件進行簡單介紹后,讓學生們進行討論,整理出案件的法律問題。以民事離婚案件為例,男方要求離婚,女方不同意離婚,男方將基本情況進行了陳述,如前案例材料所示。接下來,教師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在本案中,男方如要通過訴訟方式離婚,請問應當弄清楚哪些法律問題。通常情況,民事案件涉及的法律問題如下:1.案件性質即法律關系;2.確定案件訴訟主體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3.法院管轄;4.證據材料;5.法律依據等。采用提問式教學能夠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能夠讓學生把所學的法學理論、實體法、程序法等知識結合起來運用,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第三,引出司法文書主題。教師先通過啟發方式引導學生提出涉及案件的司法文書種類,接著由教師進行補充。接下來,教師再逐一介紹文書的格式和寫作要求,對于文書的寫作要求,基本都是分為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首部和尾部比較簡單,重點是介紹正文部分,不僅介紹格式,更要注重對文書邏輯機構、語句表達、用語規范等問題的講授。

第四,學習司法文書的目的在于學生能夠寫出用語規范、結構合理、格式正確、內容符合法律規定的文書,因此,必須要求學生親手動筆進行練習。只有勤加練習才能掌握文書寫作要領。對學生寫作的文書,可以通過教師批改或者同學互評等方式,查找文書寫作錯誤,在不斷地寫作與糾錯過程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第五,教學中可采用佳文欣賞和病文分析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長時間的寫作練習過程會使教學顯得相對枯燥、煩悶,也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因此,可選擇一些佳文讓學生進行欣賞,引導學生將好的寫作方式運用到自己平常寫作的文書之中,同時選擇一些病文讓學生進行糾錯分析,既能加強學生對文書寫作要求的掌握,又能提醒學生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第六,將模擬法庭運用到司法文書教學活動中。在講授代理詞、辯護詞、上訴狀以及法院一審和二審判決書等文書種類時,寫作者必須要實際參與到庭審過程中,才能真正領會文書要義,否則教師只能照本宣科,學生也只能被動地學習。因行政案件訴訟程序與民事案件訴訟程序差異不大,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等因素,教學中選擇民事和刑事兩種類型的案例進行模擬法庭教學,先讓全體學生在課下對案情進行分析,確定審判人員、原告、被告、公訴人、犯罪嫌疑人、律師和證人等角色的扮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現場的模擬法庭教學,對于切身參與到庭審過程中的學生,有利于文書寫作。但對于沒有參與進來的學生,作為旁聽人員,實際上他們也耳濡目染了整個庭審過程,對文書的寫作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采用模擬法庭方式進行教學,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相關文書的寫作,更讓學生對文書寫作有更直觀的感受,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可以在課堂下自發組織和開展模擬法庭活動,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二)精減講授內容

一學期36學時進行50多種司法文書的講授是不太現實的。對于公安機關制作的受理案件登記表、立案報告、破案報告等填空式文書,以及公證機關制作的文書,課堂中就沒有必要進行講授了。另外由于仲裁相關文書與民事相關文書的格式和寫作技巧基本相同,也不用在課堂教學進行介紹。法學學生畢業后通常會進入公檢法機關工作,或者從事律師職業,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職業教育目標出發,重點介紹司法實踐中常用的文書種類,例如提請批準逮捕書、起訴意見書、起訴書、抗訴書、判決書、調解書、起訴狀、上訴狀、代理詞、辯護詞等。

(三)合理安排課程開設時間

在大四第一學期較適宜開設司法文書課程,理由為:1.司法文書課程需要學生具備較為豐富的理論知識,大一到大三階段學生主要學習法學基本課程,這三年都不適宜開設該門課程;2.司法文書課程需要學生花一部分課余時間進行寫作練習,但大三階段多數學生都在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國家司法考試的準備,沒有時間進行司法文書的課后學習,待9月份的司法考試結束后,學生有充足的課余時間可以進行司法文書的學習,為該門課程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3.有利于學生進行大四第二學期的實習任務,由于在學校學習的時間間隔短,學生也不容易遺忘知識,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調整教材順序

根據教學需求,適時調整講授順序,更有利于學生對文書的掌握。筆者建議按照辦理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需要的文書種類進行教學,刑事案件按照提請批準逮捕書-起訴意見書-起訴書-辯護詞-一審判決書-抗訴書-上訴狀-二審判決書;民事案件按照起訴狀-答辯狀-代理詞-一審判決書(調解書)-上訴狀-二審判決書的順序進行講授。

(五)培養師資隊伍

教師應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通過司法考試后取得律師執業資格,從事律師執業,積累辦案經驗運用到教學中,學校也應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協調教師到公檢法機關進行掛職鍛煉,鼓勵教師從事律師執業,讓真正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勝任司法文書課程的講授工作。

(六)完善考核方式

對司法文書課程按照平時和期末7比3的比重進行考核。平時成績結合課堂回答問題、文書制作、模擬法庭積極參與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激發學生平時的學習興趣。期末成績采取根據所給案例制作司法文書的質量等方面進行考量。

參考文獻

[1]鄭小玲,喻靖文.<司法文書>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6月第9卷第2期.

[2]王喆.司法文書課程教學改革略論[J].經濟視角,2012年第4期.

[3]易繼松,畢慧.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司法文書課教學改革[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年第8期.

[作者簡介]周婷婷(1984-),貴州桐梓人,講師,從事司法文書、律師實務、民事訴訟法等教學工作,工作單位: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貴州民尚律師事務所律師。

猜你喜歡
考核方式教學手段師資隊伍
關于加強鐵路職工培訓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
翻譯碩士師資隊伍建設的反思
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究
《數據結構》中“插入”算法課堂教學實踐與體會
論體育教學手段現代化的意義和作用
《橋梁工程》課程的試卷分析及教學改進措施
論《測控儀器電路》課程建設
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策略探討
師資隊伍建設
地方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