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初中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有效方法

2015-06-12 18:08徐丁露
初中生優秀作文 2015年22期
關鍵詞:發散性思維培養方式初中數學

徐丁露

摘 要:數學是初中的基礎學科,對部分學生來說,數學學習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無法理解數學問題,無法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如果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強,他們就無法理解并解決數學問題,本文主要結合初中語文數學教學的現狀,簡要分析開發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有效方法,并提出教師課堂教學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初中數學;發散性思維;培養方式;有效

如今我們正處于教育改革的新時代,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人們對教育的理解越來越深。對教師來說,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教學的首要目標,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這一要求與新數學改革提出的要求相同,學生要想學好數學,必須具備良好的發散性思維,能夠在課堂上認真地學習數學并思考解決自身的學習問題。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但是卻忽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歸根結底就是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由此可見,創新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有著重要作用,它可以促使學生自主的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

一、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是發散性思維培養的基礎

學生學習數學經常會出現思維定勢的情形,思維定勢主要表現為學生只會考慮用經常接觸的數學方法解題,而不是閱讀問題之后選擇最正確的方法解題。對學生來說,這種思維定勢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某些數學問題采用這種方法并不會變得簡單,但是換種方式就可以很快速的解答出來,學生如果患有思維定勢,他們解題的速度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如果學生沒有解決問題,學生勢必會變得緊張,這種緊張甚至會導致他們發生思維紊亂,最終使學生發生計算失誤。對學生來說,思維定勢是致命的,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數學問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避免學生產生數學學習的思維定勢。由于學生接受了長時間的傳統教育,所以剛開始教師讓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可能不會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在教學的時候多鼓勵學生,運用語言上的鼓勵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幫助學生形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以平行四邊形的學習為例,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時候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比如說“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等,運用這些定理學生可以證明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然后根據平行四邊形判斷兩邊平行。筆者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有平行四邊形ABCD,E、F分別為邊AB、CD上的點,存在邊長AE=CF,問BF與DE是否平行,這道題其實很簡單,學生有許多方法可以證明,但是筆者在布置問題的時候要求學生至少運用兩種方法求解,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不形成思維定勢,提高他們的發散性數學思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筆者對學生說解題最快并且方法多樣的學生會得到獎勵,經過筆者的引導學生開始靜下心來認真地思考,果然在引導之后學生很快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第二種方法,發散性思維得到了很好地培養。

二、劃分數學模塊,建立不同模塊數學知識的聯系

數學的特點就是嚴謹,對學生來說,數學學習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覺得數學知識很難。抽象的數學知識是難以理解的,但是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聯系,許多數學知識都是現實生活內容的提煉,對這些提煉的數學知識進行總結就變為數學知識。初中數學學習的內容還比較簡單,每一個數學版塊之間都有著緊密的聯系,總的來說,初中數學可以分為幾何內容和代數內容這兩個基礎模塊,在兩個模塊的基礎上再進行詳細的劃分就有了初中數學課本中的幾個章節,學好這些數學知識就掌握了初中數學知識的體系。在現實教學中,許多教師總是發現有的學生數學學得好,而有的學生幾何學得好,這種“偏科”的情形非常常見,筆者覺得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不知道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其實數學幾何與代數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許多時候都需要運用兩者的相互轉化解決數學問題,比如說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道函數與幾何畫圖相結合的數學問題:一根彈簧長為5厘米,彈簧每增加一千克彈簧就被拉長0.5厘米,那么分別掛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的時候彈簧的長度分別為多少,這兩者有什么關系慢,如果有幾何關系,請畫出圖像。筆者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注重幾何與函數之間的聯系,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重視,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變換條件,實現一題多用,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數學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這種有趣性體現在相似的一道問題,只要改變其中的一個問題或者條件,那么這個問題就改變了,解題的方法與策略也會發生改變。數學課堂的學習時間是寶貴的,為了節約課堂學習的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變換問題條件或者問題結論,實現用一道數學題進行多種數學知識講解的目的。學生是數學課堂的主體,為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設置問題,讓學生自己改變問題的條件、結論,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一題多變是一個過程,教師教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讓學生多思考,然后逐步加深變化的難度,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學習能力。

四、結語

力發散性思維是學生學習數學應當具備的一種思維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教師應該注重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發散思維,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思考數學問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數學教學手段的結合使學生滿足當今時代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穎.關于初中數學中進行學生發散性思維培養的相關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溫艷.關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發散性思維意識培養的一些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發散性思維培養方式初中數學
發散性思維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數學二次函數教學面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思考
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
淺析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方式
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對汽車服務顧問人才的培養方式
例談數學教學中的“頓悟”
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