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蘇軾“以詩為詞”

2015-07-05 15:30王波平
時代文學·下半月 2015年3期

王波平

摘 要:蘇軾“以詩為詞”,在詞的審美意境、題材內容、語言風格和表現手段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創新,最終實現了詩詞合流,詞亦以抒情。蘇軾“以詩為詞”力矯詞側艷之度,努力提高詞的格調,使詞和詩同樣具有言志述懷的作用。

關鍵詞:以詩為詞;深化意境;泛化題材;亮化風格;

“以詩為詞”,蘇軾首創,使詞自尊,始自蘇軾,陳師道在《后山詩話》中評價蘇軾于詞的貢獻時說:“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碧K軾解放了詞,采取的方式是“以詩為詞”:打破詩莊詞媚的界限,豐富詞的意境;讓詞納入廣闊的社會內容,擴大詞的題材;洗練詞的語言表達,潔凈詞的風格;強化詞的文學屬性,提高詞的表達技巧。

一、深化詞的意境

李清照在其《詞論》中點評蘇軾:“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辭,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又往往不協音律?!闭f明蘇軾革新詞的幅度很大,對當時的文學審美觀念沖擊很大,因為“詩莊詞媚”、“詩言志、詞言情”的文體特征已深入人心,至蘇軾,才打破了詞的這種“婉約”正宗地位,開創了獨領風騷、另辟蹊徑的局面。蘇軾詞作,表象上為“句讀不葺之詩”,實則是情致真切之辭,意境深遠,格調高遠,非誠摯者不可能語。

一是蘇軾詞格調高遠。在格調上直至高遠,已非“小道”、“艷科”之流;在功用上可以言志,非單純而直接的“侑酒”、“應歌”之用,亦可抒情言志,尤其是能宣泄文人士大夫的心中激情和失落,或豪邁,或細膩,不一而足;在情致上能夠超曠,徹底改變人們“詩莊詞媚”的看法,詞不只是“代人言”,專寫“卿卿我我”或“鶯鶯燕燕”,只有“繡幌佳人”或“綺筵公子”,詞也能夠直指人(尤其是士大夫)的內心深處,思考生命的本質意義,透視歷史煙云去把握永恒與瞬間,真正使詞達到有蘊涵、有境界的文學審美高度。蘇軾的的胸懷和思想境界決定著其詞作的境界。填詞之道,既不宜有“格”而無“情”,也不宜有“氣”而乏“韻”;唯既有性情又有境界,方能成為上乘之作??梢哉f,古今傳世的詩詞經典,幾乎無一不是既有感人的激情,又有豁達的境界。蘇軾亦如此。

二是蘇軾詞情濃意切。發自肺腑,感人至深。蘇軾曾宣稱自己是個“多情”者,誦東坡詞宛若春風拂面、清泉浴身,詞人用情來誘導讀者去探尋其內心的奧秘和思想的軌跡,體味他那坎坷偃蹇而有豐富多彩的人生畫卷,得到的是一種極大的藝術享受。清人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東坡之詞,純以情勝,情之至者,詞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兒女私情耳?!碧K軾詞正是長于情、勝于情和重于情,才韻味雋永,情意綿長。蘇軾詞善寫情,能營造意境,達到激情四溢,感染無比的境地。如豪情貫長虹,《念奴嬌·赤壁懷古》為豪放詞之冠冕;親情顯溫馨,《水調歌頭》最負盛名;真情感肺腑,《江城子·乙卯記夢》憶亡妻王弗,為“千古愛情絕唱”。

所以,蘇軾“以詩為詞”的做法,使得“詞以抒情”,使詞和詩同樣具有言志述懷的作用,“詞以抒情”成為繼“詩以言志”、“文以載道”的第三個文學功用命題,然蘇軾“以詩為詞”力矯側艷之度,提高了詞的格調,“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于是花間為皂隸,而柳氏為輿臺矣?!保ê毒七呍~序》)。蘇軾在詞史上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于拓寬了詞的意境,使詞與詩氣脈相通,也變革了歌詞抒情模式,徹底改變了前人的“代言”方式,以自我為抒情主體,突出自我的主觀情緒,表現個體的心靈矛盾。

二、泛化詞的題材

蘇軾“以詩為詞”,重點是突破了詞為“艷科”的拘囿,詞不僅僅是表達男女戀情主題、摹寫風月花鳥景致和展露悲歡離合情感,蘇軾將詞的題材從兒女私情擴大到田園風光、山水景物和人生志趣,詠物記事、懷古傷今和說理抒情,描寫生活景致以感喟生命志趣,寄托幽眇沉思以書法悲壯情懷,感慨人生際遇以觸摸仕途升沉等,讓詞達到“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熙載《藝概》)的境地。蘇軾全方位地攝取了現實生活的各種題材入詞,大大地提高了詞的表現力,泛化詞的題材,開拓了詞的內容。

一是謳歌報國壯志。這是魏晉至唐代邊塞詩的重要主題,氣調慷慨而豪邁,蘇軾之前,詞中無此氣概,他在密州出獵時所作的《江城子》,即為豪邁之詞,抒寫報國豪情。整篇展現了一位英雄為國請纓、征服遼國的雄心壯志。這也是蘇軾有意抵制“柳七風味”、以謳歌報國壯志的豪放詞作的初次嘗試。此后,他在《南鄉子》(旌斾滿江湖)和《陽關曲·中秋作》等詞中都有報國壯志的展示。二是抒發歷史感慨嘆。蘇軾懷古詞中雄奇渾厚者莫過于《念奴嬌·大江東去》,抒發了詞人浩瀚的歷史慨嘆,江山依舊,歷史輪換,人物風流是否?蘇軾緬懷歷史人物還有《滿江紅》(江漢西來),詞作由風物追憶歷史,因鸚鵡洲而思禰衡、因黃鶴樓而想李白,不自覺中將禰衡和李白的人生態度與自己進行了觀照,“獨笑書生”是對禰衡、李白的悲慨,亦是蘇軾的自嘲。三是寄托田園愿望。在山水田園間消解政治失意的孤獨和苦悶,是六朝以來至唐代詩歌的常見主題,蘇軾號“東坡居士”,亦可見其隱逸情致,但蘇軾一生未能歸田,不向陶淵明那樣徹底。蘇軾是一個樂天派,善于在生活中發現樂趣,調節生活情趣。任徐州太守時,作了五首《浣溪沙》,將田園詩的風味引入詞中,有聆聽鄉村音樂之美妙,尋趣味于荒野,成為他精神的滋潤品。四是探索生活旨趣。蘇軾不少詞皆能在日常生活中觸發哲理,以理化情。逢節令生人情祝愿,有《水調歌頭》寫中秋節想念弟弟,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筆下所無的人倫關懷:“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真摯而纏綿。遇雨感政治風雨,有《定風波》寫途中遇雨屬生活常事,于常事中寫出了處事精神和開闊胸襟,“一蓑煙雨任平生”,可見詞人在人生路上履險如夷,不為風雨所擾的坦然與堅定;“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身處風雨卻能樂憂兩忘、心平氣和,以曠達態度泰然處之,晴雨變化自然置之度外。臨溪水嘆青春易逝,有《浣溪沙》寫寺前蘭溪水西流,由偶然見到的自然現象生出感想。五是刻畫心靈隱幽。蘇軾許多詞作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期盼和痛楚,或凄婉、或失意、或落寞,流露了“望美人兮天一方”(《前赤壁賦》)的感傷和悵惘,蘇軾有“美人”詞:悼嬌妻、懷美女和念佳人。悼嬌妻,沉痛無比,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以假設相逢之景寫出了生者死者離別之久,以及生者所歷滄桑的感慨,及其沉痛,感人至深;懷美女,落寂無比,有《賀新郎》(乳燕飛華屋),孤芳高潔的幽姿、超群脫俗的氣質,與《洞仙歌》“冰肌玉骨”、《南鄉子》“冰雪透香肌”美人一致,冰清玉潔、一塵不染;念佳人,悵惘無比,有《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天涯何處無芳草”屬信念之堅定,深情綿邈,“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是結局之慘淡,無限悵惘。

三、亮化詞的風格

蘇軾“以詩為詞”,不只擴大了詞的表現內容,他還以詩的風格和意境入詞,提高了詞的品位和境地。他的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洗脫了“脂粉氣”,使詞從“倚紅偎翠”的秾艷中走出來。蘇軾詞展示詞自身的優勢,“秀”出詞的本質特征,措語而救贖,抒情以自慰,在風物和歷史的際遇中探索精神的深度,詞清麗秀雅或空靈雋永,呈現一種“明麗潔凈”的風格,或曉暢,或蘊藉,或婉轉,或細膩。

一是曉暢者,明白順暢,有《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詞作清舒徐麗,詞句質樸曉暢,“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從這一小小的“誤解”中,又使我們觸摸到了詞人的深深的幽怨!這蕩人心智的笑聲是無意的,“墻內佳人”消遣夠了,走了,走遠了,留給“墻外行人”的只剩下懊惱和惆悵,繼而是自作多情的自省。二是蘊藉者,含蓄率真,有《水調歌頭》。寫中秋節的思親,沉滯而感動,寄萬里離愁于中秋月圓,蘊藉無窮。詞作物理層面寫的是“月有陰晴圓缺”,情理層面寫的是“人有悲歡離合”,哲理(審美)層面寫的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通過這種寓短暫于永恒的理趣寬解了失意和離愁?!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古難全”是無可奈何的事實,“人長久”是彼此珍重的衷心祝愿;望月,古往今來已然,蘇軾卻從普遍感慨中提煉出人事與天道的相同規律。三是婉轉者,哀感頑艷,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此詞為悼念亡妻王弗,表達了永不能忘的深摯情誼?!盁o處話凄涼”,是孤獨相伴,“惟有淚千行”,是痛楚流露,“不思量,自難忘”,屬情結纏繞,讀之令人肝腸寸斷,欲語淚流,縈回在詞間的是一份悠綿無絕的永久傷痛。四是細膩者,細柔輕巧,有《水龍吟》(似花還是非花)。本寫柳花,恰如思婦。柳枝、柳眼隨風萬里,楊花離枝飄蕩;柳枝柳葉是楊花所拋離之“家”,深閨院落為游子所拋離之“家”,詞作筆帶雙鋒,人花雙綰,“無情”之楊花令思婦“有望”,望中有思,皆在春色幾許。

四、強化詞的技巧

蘇軾“以詩為詞”,讓詞擺脫了對音樂的依附,弱化了詞的音樂特性,使詞的文學特質得到強化。詞,不僅僅依靠演唱來傳承,還可以通過文字游戲來交流,徹底顛覆了“倚聲填詞”作派,填詞可不必依聲律來創作,極大地提高了詞的表達技巧和表現手法。所以,晁補之說:“居士詞,人多謂不協音律。然橫放杰出,自是曲子內縛不住者?!贝苏Z誠然,道出了蘇軾詞的創新之處在于:基于音律而不囿于音律,順應節奏即可,像其《水調歌頭》傳唱至今。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說:“東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p>

蘇軾“以詩為詞”,通過自己的主張和創作,打破了詩與詞在內容和題材上的嚴格界限,適應了詩、詞合流這一歷史的必然趨勢。其大膽探索,為詞的發展提供了成功與失敗兩方面的經驗,在形式和技術方面豐富了詞的表現力。同時,也給詞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蘇軾的詞不再強調對音樂依附性,使詞朝著獨立抒情詩體的方向發展,消融了詞的音樂特質,強化了詞的文學特征。

參考文獻:

[1]胡云翼.宋詞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2]葉嘉瑩.中國詞學的現代觀[M].湖南:岳麓書社,1990.

[3]王水照.蘇軾研究[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4]李笑野.從化詩入詞看蘇軾的“以詩為詞”[J].蒲峪學刊,1994,(1).

[5]余意.論“以詩為詞”的詞學意義[J].陰山學刊,2005,(10).

(作者單位:荊州教育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