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與“生”對立下的人性善惡

2015-07-05 16:35郭莉
時代文學·下半月 2015年3期
關鍵詞:二元對立老生賈平凹

郭莉

摘 要:《老生》是賈平凹2014年的扛鼎之作,文中透過人物層層二元對立的描寫形成對中國歷史的解構,當傳統價值觀對于人性的判斷回歸到特定的歷史時代時,我們得到的是惡有善報、善有惡報的悖論,而在這悖論的背后,才是人真正的本性。

關鍵詞: 老生;賈平凹;二元對立;善與惡;人性

入選新浪2014年度十大好書之首《老生》是賈平凹2014年的扛鼎之作,“通過一位幾乎長生不死的靈魂人物,以客觀、冷靜的視角,將陜南自20世紀初至今的百年歷史娓娓道來,濃縮為現代中國歷史縮影?!盵1]《老生》里四個時代的故事截然不同,不同故事里又應著眾多人物的出現,不僅加劇了故事的復雜性,而且使故事情節紛繁繚亂,讓讀者讀來煞費苦心。但若是跳出這些具體的故事細節之外,我們便會發現這些“要素與要素之間的關系在一系列的變形過程中保持著不變的特性?!盵2]雖然《老生》結構上看似有眾多迷霧,但整體上看,《老生》表層結構是由四個小故事獨立組成的,在每個小故事之前和中間又分別有一篇《山海經》牽連全文,將全篇工工整整分為八個部分。井井有條的四個故事都是通過“老”與“生”兩組勢力相互交織對立而成,人物行為與結局的悖論是內在的一條引線,貫穿唱師一生的所見所聞。

一、 二元對立的人物敘事

《老生》的百年史是透過“陜南游擊隊”、“土改”、“文革”、“改革開放”四個小窗口來展現整個中國近代發展的歷史。這四個點是中國能夠發展至今的四個基點,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選取秦嶺這個地方也是有其蘊含所在的,故事中秦嶺是革命根據地,是農村的代表,是傳統文化根基最深的地方,唱師見證了這里的人和事是如何從古老破落的傳統村落到改革開放以后現代化的農村致富之路,最有說服力的展現了中國百年來社會變革的面貌。當然,《老生》所展現的并不僅僅是中國百年史的浮沉,還“抒寫了人和社會、人和物、人和人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它們有著清白和溫暖,混亂和凄苦,更有著殘酷、血腥、丑惡、荒唐?!盵3]百年中國的歷史,是人的歷史,風云變化下的社會是如何將歷史的車輪記錄前行的?那必然應著眾多人物的命運起伏,人物之間的關系是賈平凹精心布局文章的一個關鍵點,他在《老生》的后記中有這么一句話,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里,人物中總有一個名字里有老字,總有一個名字里有生字,“縫紉機和洋傘在解剖臺上的不期而遇,決不是偶然的,而是掩蓋著的神秘意義作用的總和”。[4]任何故事的人物結構都不是偶然的命名,也不是隨意的排列組合?!袄稀焙汀吧钡膶α⒁惨欢ㄓ兴鼉仍诘暮x存在。那么,“老”與“生”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為什么這兩組關系的人物會提醒著“人過的日子,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風刮很累,花開花也疼”?那么,我們就需要從《老生》里這四個相似的結構框架下編織的層層故事里去尋找不斷地發生悖論的地方。著手去探尋這些人物身份與行為的悖論、行為與結局的悖論、善與惡的悖論、史與實的悖論,找出更深層次的意義。但是,“具體的敘述話語同產生這些話語的整個文化背景之間存在著超出話語字面的深層意義關系”[6]想要了解老生里人物之間復雜的關系,我們必須把人物還原到產生這些話語的特定歷史環境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我們可以按照一定的法則從《老生》四個故事里抽取一些事件元素,透過這些元素的整合和對比來看《老生》背后張揚的人性與悖謬。

(一)“老”與“生”對立下的情節解說

《老生》故事里兩組主要行動元,以“老”字為代表的人物是行動元X,以“生”字為代表的人物是對立行動元Y,分別是故事一中的老黑和以王世貞為代表的鎮黨部人員,故事二中王財東、張高桂和李長夏為代表的地主和戲生,故事三中的老皮和墓生,故事四中的老余和戲生。四個故事里雖然人物的身份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但是“在情節發展過程中所完成的行為卻是一致的,即其發揮的功能是恒定不變的?!盵7]兩組人物對立又融合的交融關系是推動故事發展的重要行動元,也是賈平凹揭示歷史本真面目的證明人。

那么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如何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故事一的老黑既是王世貞的忠誠者,是共謀者,不為艱險為其出生入死;后來受表哥李得勝的影響又是王世貞的殺害者,是其對立面。老黑作為鎮黨部一派的跟隨,是共匪的對立面,老黑參加游擊隊,身份的轉變帶來的是后文與保安隊的一系列斗爭,由于其思想不明確性又導致結果的必然失敗,及至被保安隊殘虐的殺害,正是行動者X和行動者Y之間一系列的對立與消融,使得故事在跌宕起伏中發展,歷史也在人物的“互動”關系中不斷變遷。故事二里,在沒有劃分地主之前,王財東和馬生,一個富裕且善良者,一個貧困流氓者,二者并無絕對的對立。共和國的成立,土改的進行,有了階級劃分,作為貧困者的馬生搖身一變成了農改會的主任,作為富有者的王財東因為土地多自然被劃為敵對分子的地主。兩者的關系在土改的歷史事件中,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原來富有地位高的王財東成了人人喊打的壞地主,沒有土地混吃喝地位低下的馬生成為擁有土地擁護黨的主任,土地的劃分使得二者的地位發生顛倒,在進行土改整風運動時,被批斗的王財東等地主的善良與以馬生為代表的群眾的愚昧兇殘相輔相成,展現了土改過程中的人性悖謬和殘忍。后兩個故事里,老皮和墓生,老徐和戲生,看似是兩組同向者,實則后者是前者的鋪墊和映襯,前者為主,后者是被主宰者。然而,再仔細分析,我們便看出,二者之間還存在地位不平等的對立,老皮和老徐在身份上明顯高于后者一等,前者是強者,后者是弱者,墓生是孤兒被欺凌者,戲生就像其名字,一直被戲弄著,“戲生配合你,你不是給他擦不完的屁股嗎?”。[8]在行動者X與行動者Y中,老與生的關系始終是不斷對立又相輔相成,兩者的性格和命運都是對方的參照物,一方的消失都不能推動故事情節的繼續,也無法展現中國百年史中被遺漏的歷史畫面里人性的善與惡。所有的對立最終都以一方生一方死而消解。但對立被解構之后,行動元行為的意義并沒有立即消失。

(二)身份與行為對立下的歷史解說

文學自誕生以來就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社會的變遷折射到文學上,一部文學史也就透著對政治經濟歷史的審判。中國發展至今,每一步走過的腳印猶如萬里長城,蜿蜒曲折,中國共產黨的執政,使得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懷著深深感恩和敬意的時刻,卻忘記了人性的復雜性被蒙蔽,任何一種道路的發展都是在或左或右的偏向中扭轉前進,《老生》中人物身份和行為的對立與現實史實又構成深一層的矛盾對立,不得不讓我們思索中國百年史在摸索道路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也批判了由于政治環境等外界原因而致使塑造的黨中央人物一律“高大全”的模式,真正的還原了那個特定時代人性的本來面目。我們對人性的思索,不能停留在絕對的好與絕對的壞,人性的揭發比歷史的高尚更值得我們去尊重,去敬畏。作為中國共產黨雛形的游擊隊,是使中國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但是,《老生》中向我們展現的老黑一幫人剛開始參加游擊隊卻并不知它為何物。農民自身最終投身革命的不徹底性和狹隘性,很自然的讓我們想到魯迅筆下的阿Q在參加辛亥革命時把一根筷子插在頭上大搖大擺的說“老子也要革命”卻不知道革命為何物的戲謔樣子,任何一個事物的發展都是由一個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假如一開始就像當今的某些報道那樣把我黨浮夸到供奉的位置,反而有失真實,老黑等人思想的外顯不會增加黨的污點,而是讓我們更能看清中國共產黨發展的艱辛歷程。這與“十七年”間影響極大的那批“革命歷史小說” 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照。革命歷史小說“是‘在意識形態的規限內,講述既定的歷史題材, 以達成既定的意識形態目的,它主要講述‘革命的起源的故事,講述革命在經歷了曲折的過程之后,如何最終走向勝利?!盵9]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說能夠感召我們的精神,對黨報以神圣之心,然而,在《老生》里,我們看到“他們雖然打著革命的幌子,但究其實質,卻也無非不過是打劫富戶或者冤冤相報而已, 其間充滿著極度背離人性的血腥和暴力?!惫适露剿恼宫F了中國從土改到改革開放以后的歷史面貌,在驕傲的看到我們祖國取得世界性成就的同時,我們還應更多地看到并且要警戒的是,無論馬生,還是老余、老徐亦或是戲生,作為政府的重要干部,意見政策的執行者,在為民服務的過程中,他們打著政府和黨的旗幟,做著為自己謀私的事情。作為農會主任的馬生為己謀私,強奸民女玉鐲;作為公社書記的老皮,實施專政,虛榮自滿,致使人們內亂;作為副鎮長的老余,買農藥摻假、制造假老虎事件。。。。。。民生哀怨的迭起究其原因不得不讓我們產生深思,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取得歷史成就的背后,《老生》讓我們看到了光鮮亮麗之下人性的骨感,并不是華麗服飾上人性的豐滿。身份的至上和行為的齷齪,文章里身份和行為的對立沖突,才是悖論的關鍵點,也是賈平凹讓我們真正思考的地方。

二、“老”與“生”的結局——“善良”之人活遭慘死的悖論

要想真正理解《老生》里“老”與“生”人物對立的內涵,單單孤立地看每一個完整的小故事還是不夠的,由于《山海經》的出現,以及百年不死的唱師天上地下全知的角色,無疑都給《老生》蒙上了一層像神話一樣的神秘色彩,當我們在沉醉于其每一個故事緊張的情節的時候,也不要忘了用一種閱讀神話的思維去縱向觀看四個故事相互的通性,“不僅要一行接著一行,從左到右的讀,而且要像閱讀管弦樂普一樣豎著看,從全頁乃至全曲中把握這一行五線譜的意義?!本蛦蝹€的故事里,我們看到“老”與“生之間的對立融合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并看到歷史遺漏的另一幅畫面,而只有縱觀全書,我們才能發現人物行為與結果最終的悖論。由于現實的黑暗和挫敗,人們需要一個精神寄托,所以,“凡是歷史上不團圓的,在小說里往往給他團圓;沒有報應的給他報應,互相騙騙?!眰鹘y小說敘事模型一般是好人有好報,行惡的遭報應,行善的有善終,一般主人公歷經坎坷之后結局必是大團圓。然而,這種敘述模式在《老生》的四個故事里卻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價值判斷。人性的復雜,無法將人絕對的分成好與壞,是與非,善與惡,因此這里的善良加了一個引號,但是在文本中,如果不求全責備的話,相比較之下,我們還是可以尋到一套善惡觀的。在上表中行為和結果的元素里提取某些對立為引子:

老黑是游擊隊,作為農民覺醒的第一物,雖然不是真正的革命者,思想也是愚昧的,但在行為上卻又擁有“善”的東西,有人性的光輝,對四鳳感情的守一,對李得勝的守義,面對死忙時的英勇無畏。但他們的結果是老黑被釘門上、卵子被砸碎、心被挖。三海先被割頭、再被一刀一刀割去塵根……行善的最終死去,作惡的繼續風光,每一個“老”字和每一個“生”字善行與惡果對立的背后,賈平凹想要告訴我們的,究竟是什么呢?

何謂正與善?又何謂所說的罪與罰?賈平凹的《老生》里,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行為之間,行為與結果之間一系列的對立,不斷的混淆了界限,小說圍繞中國百年發展的歷史中善良與罪惡、正義與邪惡的深層結構,層層解構著我們外在的善惡觀。當我們一說起“地主”二字腦海中立馬浮現惡霸,一提起黨干部就想起“高大全”是不對的,我們應當回到那個特定的歷史時代,從歷史事實出發,還原人性真正的善惡,在評判所謂的剝削階級和所謂的壞人時,不能再以所謂的身份地位來簡單的評判,人性沒有階級。人的本性與外在光環無關,無論是身份、地位、財富亦或是榮耀,在歷史上無名亦或是永垂,都不是人性的審判標準,它更多地是來自原始人性的自然張力。

三、“老”與“生”的悖論意義

賈平凹就這樣冷冷的把現實剖開,生活坦胸露乳的被拋在一邊就不管不問了,審判留給讀者,歡喜與憎惡也拋給讀它的人,一件作品完成,熔鑄時嘔心瀝血,完成時,縱深情感卻絲毫不曾顯現。然而,我們卻對《老生》久久不能忘懷,不僅是傳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觀,善惡觀統統被解構;而且也是對我們以往沒有懸念的中國歷史的解構,“如果說當年的那些‘革命歷史小說的確是在以文學的方式 ‘為新的社會的真理性做出證明,以具象的方式,推動對歷史的既定敘述的合法化的話,那么,賈平凹的《老生》也就完全可以被看作是對于這些‘革命歷史小說的解構與顛覆之作?!蔽覀冊诂F實與故事里不斷掙扎,現實中人性的一刀切在《老生》里,我們突然猶疑不決了。其實,小說里的歷史,不在于敘述的什么歷史,而是在敘述歷史的起伏中,人本身的自然的生命存在該釋放怎樣的張力,來推動社會的前進;而在這前進中,又摻雜著非人性的狂暴,去打破已經建構的完美,而這,恰恰才是多元對立下的真實的人類存在?!袄稀迸c“生”,一個代表上一輩一個代表新生,但人格全都是殘缺不健全的,這也注定無論最終的結局誰生誰死,都是一個悖論。這個悖論是人類發展的道路上始終相伴隨的一個障礙物。

參考文獻:

[1]吳娜.賈平凹:原來如此等〈老生〉[N].光明日報,2014-10-31(009).

[2 ][4]渡邊公三.列維—斯特勞斯:結構[M].周維宏,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5- 50.

[3]卻詠梅.賈平凹新作〈老生〉嘗試民間寫史[N].中國教育報,2014-11-6(010).

[5][8]賈平凹.老生[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4.9.

[6]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3.

[7][俄]費·普羅普.神奇故事的轉化.俄蘇形式主義文論選[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9]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06,107.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師范學院西湖校區)

猜你喜歡
二元對立老生賈平凹
落葉
捉魚摸鱉的人
Songs from the Past
京劇行當——老生
西安這座城
月跡
《小城畸人》中二元對立的消解
《美麗人生》中的二元對立
荒誕與現實——《紐約提喻法》結構主義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