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城市規劃與城市水利

2015-07-13 04:39石亞飛陳旭東
城市地理 2015年7期
關鍵詞:總體規劃城市規劃

石亞飛 陳旭東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劇,城市水利問題更為凸顯。本文介紹了城市化與城市水利的關系,分析了城市水問題的產生,論述了水利在城市規劃中的位置,指出城市水利應該與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相協調;城市發展的規模與方向以及其產業布局,應充分重視當地的水資源特點。

關鍵詞:城市規劃; 城市水利;總體規劃

一、城市化與城市水利

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城市始終是一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20世紀下半葉,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長,在世界范圍內,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主要是水資源問題、人口問題和環境問題,這些矛盾則集中反映在城市當中。那么,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的水利,城市水利問題也必然更加突出出來。針對城市水利發展的新特點和新問題,對于城市規劃和水環境研究的范疇和途徑作如下討論。

水是人類生存發展不可替代的資源,城市居民耗水量是農村的數倍,工業用水量就更大。因此城市化的發展首先要求供水量的保證,此外,城市防洪安全,水污染防治、交通需求,以及城市生存環境的改善,都和水密切相關。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防洪,供水等傳統城市水利方面,而且高密度的人口壓力,使得人們對改善生存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水環境建設和改善,城市水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已開始引起重視。水環境和水文化往往成為體現城市景觀,直接影響到城市生存環境和城市景觀的改善,以及城市獨特風貌的載體。

可見,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形成的水利與城市發展的之間的協調關系,受到人口壓力和工業文明的雙重挑戰。在世界文明進入21世紀時,如果不能給城市水利以足夠的重視,將難免會在急劇增長的資源與發展的矛盾面前,在激烈的國際和國內競急中落后。

城市水問題特別是城市水環境和水文化的認識和解決必然仰賴于科學技術研究,以尋求妥善的解決辦法,其中也包括城市水問題的歷史研究。眾所周知,城市出現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城市河道水域不僅是城市賴以生存的基礎,而且它們隨著社會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的發展而發展,其間常常隱含著生態環境、人文、社會學等的某種規律性和合理性,認真研究城市水問題的歷史,借鑒國外城市經濟發展中處理水問題的經驗和教訓,對于認識今天城市水問題,有重要的價值。

二、城市水問題的產生

現代城市化的發展首先對傳統城市水利問題(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交通等)提出新的要求,帶來新的特點。尤其是城市供水、防洪、水污染等問題更較突出。

(1)城市供水問題:

隨著人口集中和經濟發展,城市用水出現巨大變化。首先是工業用水比例急劇增長,生活耗水量也是農村的數倍。例如1988年通過水利設施向全國城鎮供水521 m3,其中工業用水428億m3,生活用水93億m3。

全國400多座主要城市中,城市供水普及率達83%,而發達國家城市供水普及率基本達到100%。到1995年全國620多座城市中有320座缺水,其中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許多城市已限時限量用水,2000年天津、青島、大連等大城市用水告急,不得不采用緊急調水來解救。供水不足已制約城市經濟的發展。

地表水不足導致地下水超量開采,以北京為例,1960年北京平原地區地下水位埋深平均為3.2米,經過幾十年的超量開采至1998年4月,埋深降至12.4米,比1960年初下降9.2米,地下水儲量減少47億立米。

(2)城市防洪問題:

城市建筑和交通的發展,使城市不透水面積比越來越大,而且城市建成區不斷擴大,下墊面的變化大大改變了城市的水文特征。不透水面積比的增加和城市排水系統的增加,使城市暴雨洪水過程明顯變化,徑流系數提高,洪量增加,洪峰出現時間提前,洪峰過程變得尖瘦,增加了城區防洪排水的負擔。例如北京城區樂家花園站1984年的一場降雨,面雨量98mm,洪峰流量323m3/s,但在1959年有一面雨量為120mm的降雨,洪峰流量只有166m3/s。洪峰流量增加了一倍,洪峰出現時間由4.5小時提前到2.5小時。而且,一些城市由于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緩解土地壓力,往往填堵排水河道或縮窄灘地,因此使城市水文特性發生急劇改變。據1994年統計,在全國570個市級以上建制的城市中,有防洪任務的有492座,占總數的80%,而在有防洪任務的城市中,又有80%的城市的防洪標準在20年一遇以下,有的還基本未設防。另一方面城市對水災的敏感度提高,表現為:人口聚集,對供水、電力、煤氣供應的依賴大;管理中樞和金融中心的集中對通訊、交通等的依賴加重,城市承災能力顯得愈加脆弱。水災損失的統計亦表明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水災損失急劇上升,并導致生活環境和投資環境的惡化。由于城市擴展大都選擇原來間斷容蓄洪水的低地,致使經濟發達的新開發區在洪水中損失慘重。以1991年太湖流域蘇州、無錫、常州而言,洪水首先淹沒的并非農田,而是新的工業開發區,水災損失中,鄉鎮企業占有很大的比例。深圳市洪澇災害損失情況也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在建特區以前,深圳的特大洪災損失不過幾百萬元,但是1993年兩場一般性的洪水損失就已近十億元。建市之后,在水災高風險區中人口、資產密度激增的情況下,缺乏科學而周密的防洪排澇規劃,甚至一度撤消了水行政主管部門,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治水對策來減少水災淹沒面積與降低淹沒程度,水災損失與國民經濟總產值之比高達5%左右(日本已減少到0.5%以下)從而一度導致水災損失急劇上升,生活環境、投資環境惡化的局面。

(3)城市水污染問題:

城市人口聚集,不僅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而且成分也逐漸復雜,使城市及其周邊環境污染、水質惡化,嚴重危及城市環境質量和人民健康。60年代,轟動世界的日本水俁病,就是水污染導致的中毒事件。80年代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水污染問題日漸突出。1983年我國市以上建制的城市有190個,至今已達630個,15年間增加了2.3倍,生活污水則增加3-4倍,1997年達190億m3。此外,還有工業污水220億m3。從全國范圍來看,工業廢水處理率低于70%,而生活污水處理率只有10%左右,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向河湖排放,以北京現狀而言,城市污水處理率也不過20%左右。

三、水利在城市規劃中的位置

城市的發展和現代化,不僅體現在城市現代化的建筑、完善的交通網絡、繁榮的市場經濟、優質的服務等方面,更要展示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并向人們提供優美協調的生態環境。在這方面,河道水域常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城市的河道、水域歷來是城市賴以生存的基礎,也蘊藏著城市豐富的歷史和文化,也常是現代城市體現其獨特風貌和優美景觀的重要載體。在城市化進程中,常常忽視保留和開發城市歷史水環境和水文化的寶貴遺產,而使其融為現代城市有機整體的一部分。

功能至上的城市規劃觀念自100多年前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在城市規劃中起主導作用,城市水利日益偏重于狹義的城市供排水和污水處理。在本世紀中葉后,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劇增,在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中,常忽視保留和開發城市豐富的水文化遺產、忽視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往往注重近期利益,土地不適當的利用,填埋、侵占河道,過多開發低洼水域,將河道改成暗渠,這不僅造成城市防洪排水的隱患,也使城市風貌受到破壞,并為爾后挖掘其潛在價值受到無法估量的損失。

本世紀60年代以來,許多發達國家對功能主義的城市規劃觀念進行了反思,重新研究舊城市,研究古代"自然城市"的風味,城市規劃觀念開始更新,并建立和完善起以"創造優美城市環境"為宗旨的城市規劃理論。具體則表現為包容物質形體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在內的城市綜合規劃的施行。許多發達國家在城市規劃中,對城市范圍的河道整治除滿足防洪、排澇、供水等目標外,將河道、水域看成是改善城市人居環境質量、美化城市的重要載體,將河道建成城市特有的風景帶和休閑旅游場所,改善生態環境,并形成城市新的經濟開發帶。

在我國建筑界,著名的建筑大師梁思成保護歷史名城的文化觀是現代中國歷史名城建設與保護的理論奠基。50年代針對北京的城市規劃和建設,梁思成為他的歷史名城保護理想呼吁,并身體力行地策劃保護北京的城墻、護城河、四合院的計劃。但是,當時百業待興的城市建設、力圖高速的經濟發展節奏,使人們來不及冷靜地思考歷史城市保護的科學和人文價值。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后才為愈來愈多的人們理解。同時,城市水利史的研究表明:與城市發展同步的城市水利建設,為城市的發育提供了市政的基礎設施,水環境的周邊地帶或因水運交通便利而成為商業區,如中國的蘇州、揚州、紹興,法國巴黎、意大利威尼斯、英國曼徹斯特和日本大阪等都是多因運河而商業繁盛,文化發達;或因環境優秀而成為園林區,如北京頤和園,中南海多是依湖泊而形成的皇家園囿區。歷史形成的水域和河湖水系往往是城市的骨架,或者是城市建筑和環境的精華區域。舊有街區、住宅建筑不可能在城市發展中保留不動,但是,只要有水域和河流的存在就會將城市基本的格局保留下來,歷史城市的現代化只要對水環境的保護和開發予以重視,充分考慮歷史文化的發揚,就會使這些城市有良好的人文空間和生態環境和景觀環境。城市有歷史文化的魅力,就會獲得長久的經濟利益回報。當然,如果歷史城市的保護不考慮經濟利益,保護就難實現;同樣,歷史城市的文化遺產不是現代化發展包袱,有效的保護、利用和開發是城市經濟成長的動力,是城市環境質量提升的資本,是歷史名城規劃和建設所應看重的。

城市水利建設的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和支持。根據城市水利的概念、功能與城市水利學的特定研究對象,我們對城市水利學的理解是:城市水利學是對城市的安全、經濟、環境與水的關系進行綜合研究并運用這些研究指導城市水利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科學。這一概念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要研究城市水利的規律;二是要根據城市水利的規律指導城市水利實踐。這些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領域,既超出了一般的水利類學科的范圍,也超過了一般的城市建設和城市規劃學科的范圍;既不是純技術科學,也不是純社會科學。而是多學科的交叉和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的結合。

宏觀性地綜合研究是與城市水利問題本身的綜合性、交叉性、系統性、復雜性相適應的。城市整體規劃、城市防洪、供水管理、水環境與生態等方面的研究,將從不同角度共同深化了研究成果,此外,對各國之間城市水利問題與經驗的橫向比較研究,以及將古代城市水利的優秀成果聯系現代城市發展的特點所進行的縱向比較研究,將會對研究工作的深入有重要幫助。

同時,我們還認為:城市水利的發展應該納入流域防洪規劃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之中,應該與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相協調;城市發展的規模與方向以及其產業布局,應充分重視當地的水資源特點;把城市的經濟功能、市政功能和環境功能密切結合起來;城市水利規劃應該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并作為其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閻水玉,王祥榮. 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態建設中的意義和應用方法[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1999, 12(6):36-38

[2] 車伍,張偉,王建龍,李俊奇. 低影響開發與綠色雨水基礎設施——解決城市嚴重雨洪問題措施[J]. 建設科技, 2010, (21) .

[3] 王建龍, 車伍, 易紅星. 低影響開發與綠色建筑的雨水控制利用[J]. 工業建筑, 2009, 39(3):

[4] 王建龍,車伍,易紅星. 基于低影響開發的城市雨洪控制與利用方法[J]. 中國給水排水, 2009, (14) .

[5] 劉保莉,曹文志. 可持續雨洪管理新策略——低影響開發雨洪管理[J].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02) .

猜你喜歡
總體規劃城市規劃
縣城總體規劃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應用
面向新產業的規劃應對與創新
數字化醫院信息系統總體規劃與設計
淺談某電廠總體規劃平面布置
《城市規劃評價及其方法:歐洲理論家與中國學者的前沿性研究》
那些“搞城市規劃的人”到底是誰
供電企業電力營銷管理策略的創新機制
對我國當前城市規劃中公共參與的思考
地理信息系統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
淺談我國城市規劃管理存在問題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