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優質教育資源 建一流中外合作大學

2015-08-06 14:47郭偉張力瑋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12期
關鍵詞:全球化創新

郭偉++張力瑋

摘 要:西交利物浦大學(以下簡稱西浦)成立于2006年5月,是經中國教育部正式批準,由西安交通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合作在蘇州創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鮮明特色的新型國際大學。自建校以來,西浦經過數年發展,其獨特的辦學理念、高水準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濃厚的國際化特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路者”。為深入探求西浦發展戰略,本刊對該校執行校長席酉民進行了專訪。在采訪中,席校長指出,特色和品牌最本質地體現了一所大學的文化;西浦多方面多舉措配合區域經濟發展;中外合作大學應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來避免與公立大學同質化發展;西浦種途徑化獲取資源以便支撐自身發展;“中國教育夢”是推動一流中外合作大學建設的重要推動力。

關鍵詞: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外合作大學;創新;全球化

一、特色與品牌體現了大學的文化

《世界教育信息》:您認為,應該如何打造一所大學的特色和品牌?特別是對于新興大學來說,形成和積淀自己的特色和文化的關鍵點在哪里?

席酉民:當缺乏自主權或市場競爭優勢時,學校不會關注自身品牌和辦學特色。辦學特色是一所學校的社會定位與價值所在,即以何種獨到的辦學模式貢獻社會;品牌則是這種實踐的長期結晶,以其學生、教師、研究工作和社會服務展現出來,并通過口碑廣泛傳播。特色和品牌最本質地體現了一所大學的文化。

大學文化似乎是一個很深奧的概念,理論上有太多的定義和討論,如眭依凡教授認為,大學文化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三個方面,其中,價值觀、理想追求、思維模式、道德情感等構成精神文化;大學的組織架構及其運行規則構成制度文化;大學的物理空間、物質設施構成環境文化。三者以精神文化為核心,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強化,共同對學校教育產生影響。教育部原副部長趙沁平認為,大學文化包含精神、制度、環境和產品四個層面,產品維度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研究成果,有文化、藝術、體育等人文產品。我個人認為,學生、教師、校友其實也是重要的傳播大學文化的使者。通俗的講法也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形象地將大學文化比喻成“泡菜壇子里的汁”,有什么汁就會泡出什么樣的菜。

大學文化看不見、摸不著,但能感受到。當我們進入一所大學,與其中的師生、員工進行交流,就可以感受到這所大學的文化。文化的外延彌漫在這所大學的校園里,滲透在其追求、氛圍、行為和產品中。

文化的積淀需要時間,對于歷史較短的西浦來說,其文化還在孕育和成長中。但就精神、制度、環境三方面而言,應已具雛形;就產品來說,也可逐漸從其產品上發現西浦文化的影子。

西浦的核心理念順應了人類生存的基本追求——“幸福生活和成功事業”(happy life and successful career)。為此,無論個體、組織,抑或社會,其根本目標都是提高生存能力,這也是學習、研究、教育的使命。為了真正實現這樣的愿景和使命,每所大學應形成其獨特的發展路徑和體系。經過研究和提煉,西浦以“多元、規則、創新、自由、信任”(Diversity,Regulation,Innovation,Freedom,Trust,即DRIFT)作為自身文化的核心理念?!岸嘣币庵肝幕尘?、國籍、個性、追求等,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角度來講,只有多元才容易穩定,才有可能持續發展,才有利于創新。因此,西浦非常寬松和包容,鼓勵多元。但是,多元容易導致混亂,要想形成共生共榮的和諧共處狀態,必須形成共處的“規則”,這就是法律、道德和制度基礎,只有這樣才會形成秩序,孕育建設性的創新。其實,“多元和規則”構成了和諧的基礎,即“君子和而不同”的健康秩序,西浦的生存哲學和管理理念就是和諧管理?!皠撔隆笨梢哉f是大學的真諦,無論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進行科學研究,或是對社會提供服務,都是試圖在已有基礎上不斷前行、改進和提升。因此,創新精神應該滲透到師生、員工的骨子里,這也是為什么西浦提倡研究型學習、研究型教學、研究型工作的邏輯基礎?!白杂伞笨梢哉f是創新的保護神。師生沒有學術自由,生活在各種框框里,是無法真正實現創新的。因此,學術自由應該是大學的生命線。西浦文化的核心理念之所以包括“信任”,不只是因為現代社會缺乏信任,更主要的是因為我們對人類社會未來發展模式和面對挑戰的認知——世界日益全球化、網絡化,人類生存環境的復雜性、模糊性、不確定性和快變性不斷提高,在這樣的世界,單槍匹馬地成就一番事業難上加難,無論生活和學習,還是研究和工作,合作都會成為常態。創新活動信息不對稱程度很高,因而,更加凸顯了合作者之間相互信任的重要性。DRIFT是西浦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西浦實現基本追求和和諧目標的必要保證。

為了讓西浦文化的理念真正上升為西浦人的文化,即變成西浦人的自覺行動,我們不僅將這種核心理念以顯性的方式展現在校園里——篆刻于基礎樓和中心樓之間東側的一組球形雕塑上,以及中心樓與基礎樓東側放置太湖石的池邊的石頭上,還致力于將這些理念融入校園的設計,如校園的中西文化合璧、校園的開放、國際氛圍的營造、建筑的綠色環保設計、校園設施的布局等。更重要的是,西浦還將這些理念落實在制度制定和組織體系的構建上。例如,為了提升知識工作者的效率,我們放棄了傳統高校普遍采用的那種組織架構,轉而探索并形成了由四個服務中心無縫鏈接的網絡化和扁平化的組織體系,強調服務理念。最為重要的是,這些追求和理念會通過各種活動和方式融入到西浦人的血液里,體現在其言行及產品上。我們可以從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媒介、師生和員工的行為、研究成果等方面體味到西浦的追求、精神和文化。

著名作家梁曉聲對文化的經典解讀是“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蔽覀兿M髌帧白杂X”承擔“探索適合未來發展趨勢和需求的教育以及新型大學的運行體系,以影響中國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發展”的歷史使命,在一批批有“修養”的西浦人的前赴后繼的努力下,以其“善良”的心態、“自由”的創新,踐行這一使命。

二、西浦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世界教育信息》:作為中外合作大學的翹楚和大學民營體系的典范,西浦如何避免與公辦大學同質化發展?

席酉民:首先,西浦創建于全球反思教育、重塑教學、再定義大學的時代,為西浦與國際一流大學站在同一起跑線進行辦學探索提供了機會;其次,西浦具有站在前人經驗和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沒有歷史包袱、“一張白紙好繪宏圖”的后發優勢;再次,西浦起步高,能夠站在世界平臺上整合資源和探索辦學模式,為西浦實現教育和辦學上的超越提供了機會。

在戰略層面,西浦試圖在三方面作出貢獻。第一,根據未來發展趨勢和需求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影響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發展。全球化、網絡化使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這導致生活方式、學習行為、社會組織架構、社會形態發生革命性變化,許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趕快行動,抓住機會,迎接變革;教育專家們呼吁教育工作者趕快醒來,變革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浦至少需要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思考:未來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什么樣的大學才能培養出這樣的人才?人類未來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大學怎樣幫助人類應對這些挑戰?這些思考和戰略性的定位可為西浦奠定生存的基礎、超越的可能。根據全球化、多元文化情景和復雜多變社會的常態化,西浦認為未來社會需要大量的具有跨文化領導力的國際人才。因此,西浦將具有跨文化領導力的世界公民作為自己的培養對象;學校要改變傳統的專業教育,借鑒世界教育最優實踐,整合知識體系,改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營造線上與線下融合的育人環境,指導學生在學會學習、形成自己以興趣為導向的融合性知識體系的同時,訓練和提升跨文化領導力;在研究方面,針對人類生存面臨的挑戰,以提高人類生存質量為己任,有選擇性地開展有特色的研究。這樣,西浦有可能以符合未來趨勢和需求的新興國際大學的身份屹立于中國,影響如火如荼的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甚至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

第二,探索適合知識工作者的新型組織管理模式,提升大學管理的有效性。大學管理的有效性一直備受詬病。至今,大部分大學基本上還是采用層級式組織結構,還有一些大學借鑒矩陣式結構,成立了跨院系的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取得了一定效果。盡管我國政府大力推進資源共享機制和學科合作,如共享平臺、跨專業(院校)的研究中心,但因評價體系存在某些問題,矩陣式結構往往難以有效運行,大學難免淪為相對獨立的利益實體。在網絡化和鏈接革命方面,組織的網絡化給予知識工作者和組織效率提升的新途徑,甚至不少企業開始探索基于信息技術的新的網絡組織,以實現有機的企業運行機制。對于大學來說,這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可否利用網絡化組織實現提升知識工作者和組織效率的夢想?西浦利用自身“一張白紙好繪宏圖”之優勢,探索建立大學新型網絡組織體系和運行機理,試圖為改進大學支撐和運行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初步運行結果顯示,西浦網絡化組織平臺為師生提供了友好、有效的支持平臺和學術生態,消除了研究上和資源配置上的院系和專業壁壘,促進了跨學科、跨專業的合作,以及與社會和工業界的互動,顯示出了強大的靈活性和高效率;同時,使學校愿景、使命的實現,以及辦學與教育新模式的推行成為可能。

第三,建立中國土地上的國際大學,通過人才培養和研究為改善人類生存質量作出貢獻。懷揣遠大抱負的西浦人不僅試圖在創新教育模式和大學管理上作出自己的貢獻,而且以實際的辦學成果造福于人類,這就是在中國土地上建設一所新型國際大學,為中國和世界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符合未來發展趨勢和需求、具備跨文化領導力、來自全球的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在人類生存面臨嚴重挑戰的領域,有選擇地開展有特色的研究,如生命科學、醫藥、環境、信息通信技術、城市化、老齡化社會、公共衛生、金融、管理等,為提升人類生存能力和質量作出西浦的貢獻。西浦的誕生不僅源于教育變革的需要,同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催生的產物,因此,西浦肩負著以自身國際資源、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于經濟發展與社會轉型的歷史使命,西浦以開放的校園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生態的重要科學社區、多元文化和國際化教育的示范區,以核心學校促進蘇州工業園區科教創新區早日建成類似于“硅谷”高新科技園區的“東方慧湖”,并在此基礎上提升自身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以影響中國高教改革和世界教育發展為使命的西浦,還力圖通過自身的深度探索和有效實踐在教育領域產生盡可能大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目前,西浦被譽為“高教改革的先鋒、中外合作辦學的典范”,初步顯示西浦的探索和實踐已經開花結果。

三、西浦多舉措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世界教育信息》:西浦所在的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合作的最大項目,其區域規劃對城市發展的作用堪稱國際范例。您認為,西浦在哪些方面可以促進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

席酉民:西浦地處號稱世界經濟發動機(Power House)的長三角地區,與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形成了共生共榮的良性互動關系。目前,來自50多個國家的600余名專家(2~3年后國際專家數量將超千位)聚首蘇州工業園區,初步形成了一個鏈接全球的國際創新生態圈,一個可整合世界科技資源和參與國際創新合作的網絡,一批基本成型、亟待擴大和釋放能量的研究平臺,一種已顯端倪、鏈接社會各界的創新生態。威爾希爾、IBM、湯森路透等世界級金融和技術公司已落戶園區或在西浦設立了最新技術實驗室。西浦借助這種趨勢,正在建設11所研究院、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國際創新港,以助推蘇州實現宏觀經濟轉型,其中包括生物制藥、可持續發展材料和環境、城鎮化、老齡化社會、智慧與綠色城市、領導與教育前沿、金融、大數據與行為分析、經濟一體化、卓越運營和供應鏈、工業設計與3D打印等領域。具體來說,西浦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積極促進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

第一,西浦已成為一張展示蘇州工業園區國際化的名片。西浦每年在全球市場招聘上百個高端崗位,因此,每年有數千名國際專家及其家屬通過申請西浦崗位而關注蘇州,最終有上百位落戶蘇州;根據西浦發展戰略,未來幾年要加大力度招收國際學生,每年將有數以萬計的國際學生及其家庭關注蘇州,數千人到蘇州學習和研究。西浦的大膽創新和探索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學者和同行關注蘇州、造訪蘇州,并開展合作,每年都有眾多國內外學術會議和活動在蘇州舉行。西浦還以其示范效應助力“國家級高等教育國際化示范區”落戶蘇州科教創新區。

第二,西浦助推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的轉型升級和持續增長。實際上,西浦除對蘇州工業園區的品牌提升起到積極作用以外,還在智力支撐、科教生態、對外交流、社會發展方面為蘇州打造創新國際生態圈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典范作用。來自4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一流專家、上萬名學生會使西浦在蘇州這塊熱土上成為世界專家聚集的高地、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具有世界水準的研究群落、激勵創新與創業的平臺、國際文化和社會風氣的引導者、每年吸引數萬人關注和訪問的亮點。西浦帶給蘇州的不僅是教育機會、人才、專家、研究成果、國際文化、新風尚,當其發展壯大后,每年還會帶給蘇州超過10億元的現金流、數千萬稅收、大量間接收入,更重要的是世界的關注和交流,使蘇州在世界上更加亮麗和有吸引力,更具發展動力和活力。

第三,西浦的育人、研究和服務將為蘇州工業園區的社會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西浦積極與社會各界廣泛合作,爭取早日打造成廣泛聯結社會的科學社區,共同探討人類面臨的嚴重挑戰,助推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例如,為了影響中國教育改革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西浦和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成立了“領導與教育前沿研究院”;為了強化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及研究的影響,西浦與獨墅湖“國家級高等教育國際化示范區”合作成立了“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中心”,以自身的國際化優勢帶動區域教育的國際化,并通過“國家級高等教育國際化示范區”擴大在國內外的影響;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為了探索以人為本、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四化同步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西浦已與淮安市成立了“城鎮化研究院”,與吳江區成立了“蘇州吳江太湖新城研究院”;針對中國轉型升級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問題,西浦國際商學院將從人才培養、研究、咨詢等方面積極服務社會;為應對即將步入的老齡化社會,西浦正在組建“老齡化與商務研究所”和相應專業,研究解決老齡化社會面臨的問題;西浦與有關企業聯合建立了醫藥、蛋白質、金融、新能源、社會安全、電子電器、計算機等合作研究中心或實驗室,促進企業研發和自主創新。

四、西浦以多種途徑獲取資源

《世界教育信息》:西浦一直強調自己的研究導向,引進了一批世界級的學者,并設立了眾多的科研項目,但作為一所中外合辦大學,獲取資源的難度無疑遠遠大于“985”高校。在這方面,西浦采取了怎樣的措施?

席酉民:仍處于創業期的西浦相對于“985”高校,在獲取資源方面,尤其是政府資源方面的確面臨一些挑戰。然而,西浦也具有傳統大學所不具備的后發優勢。為了獲取更多的資源,西浦人本著勤奮踏實的原則,努力在育人模式、教育管理、教學研究、社會貢獻等方面辦出特色,力圖通過自己的深度探索和有效實踐在教育領域產生盡可能大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以此獲得更多的支持。此外,西浦還積極向政府獻計獻策,希望通過納入省市共建的高校序列,獲得地方政府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

第一,針對蘇州高校的特點,政府應有選擇性地提供政策和經費支持,使西浦成為國家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的引領者,使蘇州成為某方面的示范基地。例如,蘇州工業園區科教示范區已經被教育部命名為國家唯一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示范區”。通過共建,政府可通過經費投入和政策支持,使蘇州真正成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領頭羊”。再如,西浦在大學治理和管理、教育探索方面的創新已引起國內外高校的高度關注,并為其他高校培養領導、管理者和教師,在全國推廣“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習為中心”的育人模式。

第二,政府應在切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特色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上給予政策和財務支持。例如,針對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中國通過“一帶一路”等戰略舉措形成的全球整合經濟及全球治理、新一輪城鎮化和生態環境治理、生命與醫藥科學、“互聯網+”與未來社會設計、新金融與金融全球化等領域,積極支持建設特色專業和培養特需人才。

第三,針對蘇州高校特點和相對優勢,在高校建設一批國際級的研究院,以吸引世界級人才和企業界人才落戶蘇州,使蘇州在未來創新型社會建設中充滿后勁,成為創新源頭。這些研究院應擁有國際級的研究專家、國際的合作網絡、國內和當地的合作網絡、具有國際水準的研究課題、具有國際水平和實用價值的成果及咨詢服務。當然,除了經費上的適度支持外,人事與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須有相應配套措施,尤其是外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及其在蘇州的生活、工作條件的完善。

第四,支持高校建設技術成果轉移平臺、創新創業技術指導和服務平臺,以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健康發展。例如,西浦正在與國際高等教育和研究機構合作,以蘇州為基地,打造一個提供技術集散(成果集聚與轉移)、國際研究合作、技術咨詢和服務的技術超市和企業問題解決中心,以強化大學利用其國際網絡整合全球資源、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

第五,政府應對于具有極強社會外溢價值但又成本較高的人才引進、研究、科研平臺建設提供支持。例如,對高端國際人才引進、博士生和博士后培養、前瞻性研究、具有共享意義的科研平臺建設進行投資。

第六,針對一些學校的特殊性,政府應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給予支持。例如,西浦的主要收入是學費,但其合作母校已經決定將其建成非營利性大學。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非營利性大學的校園和所有資產歸社會所有,所有參與者只是在創辦一番事業,沒有任何利益訴求。國內其他地方對這類高校從校園和科研基礎設施建設上都給予了大力支持,西浦也希望與其他學校一樣,在發展過程中得到市政府的關注和支持。

另外,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本著教育公平的原則,作為公民教育的重要組織部分,非公立、非營利教育機構應該逐步享有國家給予教育領域的基本支持。

五、“中國教育夢”

助推世界一流中外合辦大學的建設

《世界教育信息》:請您結合西浦的辦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中國教育夢”。

席酉民:如前所述,西浦試圖通過自身探索影響中國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發展。經過近10年的發展,西浦已經具備了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的基礎。10年前,這的確是一個夢。10年后,我們正在實現這個夢想。從家長和學生的熱切選擇、國內外同行的積極反應、西浦的理論思考和實踐總結的成果,我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西浦教育夢的可能性,西浦已經在實現夢想的路上!

如果要問我的“中國教育夢”,我真心希望,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當中國邁入世界強國之列時,我們的教育也會更強大,甚至在某些領域成為領導者!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以及各界的愛護和幫助,當人們談論世界上心儀的大學時,他們會自豪地提到位于中國蘇州的西浦!

編輯 許方舟 校對 孫雪珂

猜你喜歡
全球化創新
馬云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 協助中小企業全球化
從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選擇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是實體經濟的全球化
全球化遇阻
避免情緒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