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文化在云南諺語中的體現

2015-08-15 00:52王雪艷云南中醫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
商業文化 2015年15期
關鍵詞:生意人諺語商人

文/王雪艷 云南中醫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

云南諺語中涉及商業題材的內容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商業的融合,折射出民眾對商業、商人的態度;商人的經營智慧及商業道德,具有濃厚的商業文化內涵。

云南諺語/商業文化

諺語是民間思想最樸素的表現形式,其含義豐富深刻,文化底蘊豐厚。云南諺語中有大量內容涉及到商業,既包含有豐富的商業知識又傳達出豐厚的商業文化內涵。

一、對商業、商人的認識與態度

云南諺語中在論及對商業、商人的地位與認識時有著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

(一)重農抑商,輕視商人

“有錢不如有田,經商不如種地”、“十個生意人,不如五個莊稼漢”、“生意錢眼前花;莊稼錢萬萬年”,田地比金錢更重要,靠務農賺錢與生活比做生意來得穩妥長久。這樣的認識與中國長久以來以農為本,以商為末的觀念一致。法家在中國歷史上首先提出了重本抑末。其代表人物商鞅將獎勵耕織作為法令頒布:“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規定要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其本人的勞役和賦稅,棄本求末的,或游手好閑而貧窮者,將其妻子罰為官奴[1]312。韓非子在《五蠹》中將其對商人的厭惡及重本抑末觀點表露無遺:“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財,蓄積待時,而侔農夫之利”。他批評工商業者制造粗劣器具,積累奢侈資財。囤積居奇,待機出售,希圖從農民身上牟取暴利。甚至將從事“末作”的工商之民,與儒士、游俠、辯士、近臣并列為“五蠹”,即覆邦亡國的蛀蟲[2]。清雍正帝言:“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工賈取其利,而失之義,惟在平日留心勸導,使民知本業為貴”,也表露了農本商末、勸勉百姓以農耕為要務的思想。

對商業否定、壓制,連帶對從事商業的人的態度也是輕視、批判的。諺語云:“鵝卵石又圓又滑,生意人又狡又奸”、“生意人,無實話,說了實話挨雷打”、“奸商無真話,枯葉說成花”,商人的形象被定性為狡猾、奸詐。同時嘲諷了生意人同行生嫉妒的心態和行為:“同槽豬兒豬拱豬,同行生意生嫉妒”、“賣螺螄的恨賣魚的 ”。

(二)農商并重,各業并舉

諺語“有橋道路通暢,有商城鄉興旺”,“路通物盡其用,商興貨暢其流”,肯定了商業在社會經濟與生活中的重要性?!盁o農不穩,無商不活,無工不富”,闡述了商業和農業、工業一樣,是國民經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經濟部門,各業并舉、共同發展才能促進社會與經濟健康、均衡、長足發展的思想。這一認識與司馬遷農、虞、工、商各業全面發展,以增大人民的“衣食之原”的經濟觀點是吻合的。司馬遷在《貨殖列傳》引《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1]554。農民如果不種田,糧食就缺乏;工匠如果不做工生產,器具就缺少;商人如果不做買賣,吃的、用的和錢財這三種寶物就會斷絕來路;虞人如果不開發山澤,資源就會匱乏。因此,就如諺語所言“城郊農不富,工商無出路”、“農家少趕街,工商要看衰”,各業之間互相依存、關系緊密,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要樹立“工農商,互相幫”的意識。

二、商業經營的智慧及策略

做生意為賺錢,但誰都知道賺錢不易。人們常形容“商場如戰場”,生意人要想站穩腳跟并有一番作為不僅要勞力更要勞心。諺語云:“買賣不思不想,就像小孩玩雀蛋”、“深鉆細研生意經,貨物暢銷利自生”,啟示人們做生意需要智慧需要策略。

(一)本大本小,量體裁衣

“煮飯要下白米,做生意要下本錢”、“莊稼無牛白早起,生意無本白精靈”,做生意首先要有本錢。本錢有大有小,還得量體裁衣,所謂“有多大力挑多重擔,有多少本錢做多少生意”?!靶“褢蛴锌搭^,小生意有賺頭”、“小本營生長流水,大利盤剝敗如灰”,看不起小本小利,想一口吃成胖子,急功近利是發不了財的。

(二)掌握行情,因勢而謀

“下水先知水深淺,買賣先知行情變”、“生意不折本,事先莫行情”,生意人要想在競爭中獲利,必須對市場行情進行調查研究,掌握供求和價格的變化,能推斷市場的走向,審時度勢采取與之相適應的經營方針。為此,就得眼勤、手腳勤,“眼觀四方信息靈,心懷四鄉生意興”,多跑動多了解,才能獲知市場信息?!把垡瓜劝l紅,物價漲先缺貨”、“出門看天色,買賣看季節”、“逢貴莫追,逢賤莫丟”,根據市場行情和年景豐歉的變化,把握時機買進賣出,穩妥地賺錢。對市場的觀察和了解還體現在尋找空間上的商機,比如投資前對目標地周圍的經營環境、消費水平的考察,諺語說得好:“栽西瓜看地土,賣貨物揀地段”、“店鋪如何開,要看一條街”,因地制宜選行業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薄利多銷,加速周轉

“多做買賣少貼本,資金多打幾個滾”、“賒三不及現二”,做生意資金不足很麻煩,必須善于使用資金,注重資金的周轉 ?!柏洸煌A衾陨?,商品積壓,就會造成損耗,不利于資金的迅速周轉;只有加快商品銷售,讓貨幣和商品都流通了,買賣就活了,利潤也來了?!吧斨狼f條,薄利多銷竅中竅”、“薄利多銷多得利,暴利虧人必虧財”,為了加快商品銷售、加速資金周轉,薄利多銷是有智慧的策略。積少成多最終能獲得厚利,相反,一味想賺大錢,當賣不賣的最后得利更少。

(四)和氣生財、顧客至上

“一代商圣”胡雪巖曾指出:“顧客乃養命之源”。商家的興衰盈虧與顧客密切相關?!安慌律庑?,只怕顧客惱”,只有得到顧客的信任與支持,生意才能興盛。因此,對待顧客要很有講究。首先,不能“以貌賣貨”。諺語說“貨有高低三等價,客無遠近一樣待”,買賣雙方在市場上是一種平等交換的關系,以地位和官職的高低或財富的多寡來賣貨,會讓人對“勢利眼”行為心生厭惡,從而失去客源。其次,要秉持“以和為貴”、“和氣生財”的理念?!盁崆榻洜I堆金積玉,和氣買賣進寶生財”、“挑來揀去平常事,交易不成仁義在”、“生意不成仁義在,道聲再見客還來”,顧客上門要熱情接待、服務周到;對待顧客的詢問與挑選要耐心,百問不煩、百挑不厭;不管成交與否對顧客始終以禮相待。

三、商業道德

經商除了注重經營管理經驗更要講究商業道德,因為如果經濟活動過程中道德失范,經濟的秩序就無法維持和保障。云南諺語中有大量內容倡導商人要抵制商業活動中的敗德行為,以義取利、取予有道,誠實守信、恪守商業操守。

(一)以義取利

商業活動中的“義”和“利”涉及到道德倫理與經濟利益間的關系。云南諺語在這一問題上的認識與表述趨同于儒家的義利觀。儒家重視財富,孔子曾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2]0082,肯定人追求富貴的合理性和正當性。諺語“農家忙碌為糧食,商人奔波為金銀”、“人情送匹馬,買賣不饒針”,直言經商就是為了求富的動機和目的。同時,儒家主張和強調求利要以“義”、“道”為準繩[3]12-15??鬃釉啤安涣x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2]0097。孟子言:“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利不在大小,關鍵是看是否符合義,有義則利再大也不為過,無義則利再小也不能接受[2]0227。諺語“水有河道,財有正道”、“經商賺錢走正道,不義橫財不能要”體現的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志氣與價值原則,反對在商業活動中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人利己、不講原則、不擇手段的思想和行為。

(二)誠實守信

“經營信為本,買賣禮在先”、“誠招天下客,財從信中來”,“誠信”是立業之本,是各行各業應該奉行的生存信條。在經濟交往中誠信體現為經商者要誠實、不講假話,“公平交易有口皆碑,虧心買賣信口瞎吹”。不弄虛作假,以次充好、坑蒙拐騙,要按質論價、童叟無欺,“好銷售貨真價實,得買主童叟無欺”、“真貨走四海,假貨倒招牌”。不短斤少兩,要公平、公道,“秤平斗滿,顧客心暖”。誠信是競爭力,能帶來良好的商業信譽和經濟效益。商人如果買賣公道,就能贏得顧客的信任多賺錢,而“投機倒把,一回假,二回垮”、“做黑買賣吃不了一輩子”,靠欺詐和失信獲取的只是眼前利益而失去了長遠的利益,一錘子買賣是不可能持久的。

[1]司馬遷.史記全本(插圖本)[M].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08、4.

[2]陳戍國.四書五經校注本[M].長沙:岳麓書社 2006.

[3]時中 楊建軍.先秦儒家的富貴道義觀與市場經濟倫理[J].遼寧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 年7 月第33 卷第4 期.

猜你喜歡
生意人諺語商人
言而無信的商人
威尼斯商人
50萬元支票
我所見識的印度商人
手上的證據
諺語趣畫
諺語趣畫(一)
生意人
24節氣
英語口語常見諺語(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