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有效學習活動 落實精細化教學目標

2015-08-26 03:29曲欣王巖張冬玲
黑龍江教育·小學 2015年8期
關鍵詞:筆算目標活動

曲欣+王巖+張冬玲

課程改革在經歷了十余年的嘗試與探索后已逐漸走向成熟。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正是在新的課改背景下自然產生的熱門課題。聚焦現場,透視課堂,反思現狀,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師忽視教學目標的研究與探討,教學目標制訂不明確、落實不到位,學習活動低效甚至無效,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教育質量不高的現狀。如何以課堂教學學習活動的有效性、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為切入點,組織科學、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辦學水平,促使學校發展的策略研究成為我們進一步實施課程改革的又一個新起點。

根據哈爾濱市南崗區教育局“深化課程改革,打造有效課堂”的戰略部署,結合南崗區教師進修學?!熬毣虒W目標”的研究主題,我們南崗區數學名師團隊把研修主題確定為“組織有效學習活動 落實精細化教學目標”,把研究的關注點落在教師是否能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達成精細化教學目標上。

一、落實研修項目——提升研究效率

確定“組織有效學習活動 落實精細化教學目標”這一研修主題是團隊成員集體智慧的結晶,因為我們知道現在教學的癥結在這里,所以從主題的生成、研究計劃的制訂都是經過慎重的考慮。堅決杜絕走形式,走過場。對這一主題的研修我們堅持科研與實踐相結合,個體與集體相結合,我們滿懷信心要把這一研究過程落實,為廣大教師數學教學解困、排憂,走減負增效之路,為南崗區數學教育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研究目標

1.深化對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認識與理解。明確教學目標制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理清教學目標不同維度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正確認識教學目標對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作用。

2.關注三維目標在實際教學實踐中的有效應用,通過“組織有效學習活動 達成教學目標”的研究,獲得有效達成課堂教學目標的合理策略與方法,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把課題研究作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寶貴途徑。通過觀課議課活動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不斷提高名師團隊教師科研行為的實效性。

(二)研究內容

1.如何貼合課程的特點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制訂的好壞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和教學活動效果的高低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們從教學目標的制訂入手,深入開展對教材的解讀,對學情的研究等活動,并貼合單元主題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體現出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可測性。為教學目標在課堂上的實現,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奠定堅實的導向基礎。

2.如何組織有效學習活動達成課前制訂的三維教學目標。

我們的研究立足于現實的一線課堂教學實踐,關注于學習活動設計的有效性,組織的實效性,針對教學目標的指向性,探究目標有效達成的合理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

2011年3月,哈爾濱市南崗區數學名師團隊召開了第一次會議,負責人曲欣、周莓、李萬英老師帶領全組成員共同確定了主題為“組織有效學習活動 達成精細化教學目標”的觀課議課活動,并組織了研討。為了提升教師對研究主題的理解認識,提升理論素養,增強研究的實效性,3位教研員還推薦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策略》等專業書籍供大家學習借鑒。教師于2011年4月2日、4月9日在數學團隊QQ群中進行了兩次網上交流,還依據這一主題設計了觀課議課活動紀實表,以便于課堂觀察。

2.實施階段

可以說從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南崗區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分別針對“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大領域共40課時進行了扎實而有效的研究。我們把每一課都分為三個步驟進行研究:第一步是制訂精細化的教學目標;第二步是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學習活動;第三步是進行觀課議課活動,集體與個人反思總結。下面以南崗區名師工作室團隊成員關志成老師執教的“重疊問題”一課為例展示我們的研究過程。

第一步:制訂精細化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要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是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是教學的起點與歸宿,決定著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策略的選擇。我們開展研究工作就從確定教學目標精細化開始。

關志成老師執教的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重疊問題”一課。本節課內容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涉及到最基本的數學思想:集合思想。集合問題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對他們來說既是一個認知的跨越,也是一個思維的跨越。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我們遵循數學學科的特點,按照《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尊重教材編寫意圖,根據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工作室成員對本課的教學目標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大家認為本節課只要讓學生初步體會集合思想,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進一步體會集合思想即可。要想真正理解集合圖的意義,必須經歷集合圖的建構過程,即集合圖是怎樣產生的,這是本節課的關鍵點,也是重、難點。通過激烈的碰撞和交流,制訂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利用韋恩圖表示重疊問題的各部分含義,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借助韋恩圖解決重疊問題的過程,滲透集合分類的數學思想。

(3)體會韋恩圖的直觀簡潔,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受到數學文化的熏染。

第二步:根據教學目標制訂學習活動

教學目標的達成必須依托有效的學習活動。圍繞目標,我們又開始了學習活動的預設工作。本節課設計了5個學習活動。

活動一:課前談話。調查班級學生喜歡唱歌和畫畫的情況,使他們會用“既……又……”來描述重復問題。endprint

活動二:數數、算算一共有多少種小動物參加了唱歌和畫畫比賽。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經歷利用韋恩圖表示重疊問題,初步理解圖中各部分的意義,探索用多種方法計算。

活動三:鞏固練習。交流從圖中你看懂了什么,說一說每部分的含義及數量。(見下圖)感受韋恩圖的直觀簡潔,鞏固韋恩圖各部分的意義,提高計算能力。

活動四:數學史話。介紹韋恩圖,讓學生了解知識背景,感受數學文化。

活動五:利用韋恩圖調查學生睡眠時間。應用韋恩圖進行簡單統計,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滲透集合分類的數學思想,提高應用意識。

5個學習活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每個活動都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這樣的學習活動應該是富有實效的。

活動三圖表:

相聲比賽 ? ? ? ? ? ? ? ? ? ?舞蹈比賽

小豬 ?小羊 袋鼠

大象 ?駱駝 刺猬

孔雀

第三步:觀課議課活動實施

在以上兩個步驟之后,團隊全體成員進行了觀課議課活動。

活動中大家認真地學習記錄,積極地發言,每一位成員都針對課例,圍繞“組織有效學習活動 達成教學目標”的主題,談出了個人見解,你來我往、各抒己見,活動現場氣氛十分熱烈。通過研討交流,達成了以下幾點共識: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學生才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地參與。本節課,關老師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的前提下能靈活處理教材內容,創設了學生平時喜歡的唱歌、跳舞活動導入新課,使學生在課的一開始就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另外能根據三年級學生心理特點,采用童話情境“小動物藝術節”貫穿全課,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學習,提高了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

(2)借助有效學習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韋恩圖的研究過程,主動構建起數學模型,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實現教學目標。

活動一,課前交流。調查同學喜歡唱歌和畫畫的情況。通過“只喜歡”和“都喜歡”的交流,發現用“既……又……”的格式表達更準確。這無疑是個非常好的開端,學生在不經意間就為后續學習韋恩圖的三部分意義奠定了基礎,為實現第一個教學目標埋下伏筆。

活動二,經歷過程。從認知沖突入手,給學生提供學習認識重疊問題的現實情景。出示表格,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種小動物。

在學生自主的活動中,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使學生的思維世界中出現碰撞,進而產生求知的火花,從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領悟問題存在的根源——重復。

教學中以“感知——探究——應用”為主線,通過擺、畫、移動、整理等過程得出韋恩圖,又讓學生經歷現場的調查并以圖形表示出來,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同時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很好地實現了第一、二個教學目標,有效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活動三,調查鞏固。通過藝術節其他項目調查、學生睡眠時間等學習活動,加深韋恩圖的認識,應用韋恩圖進行實際統計,提高應用意識,滲透集合思想的活動。教師選取的大量生活素材,如:參加藝術節活動項目、禽流感、學生睡眠時間等,使學生在了解生活常識的同時,充分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身邊就有數學知識,實現第三個教學目標。

同時,我們也為授課教師提出了建議和意見。如:教師為了達成掌握韋恩圖的各部分意義,沒有給更多的學生敘述各部分意義的機會,導致學生認識不清,影響了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計算的速度和思路;另外在調查學生睡眠情況時,分組人數較少(每組4~5人),沒有普遍性,不能夠很好地鞏固韋恩圖的應用價值。

這次觀課議課活動突出了研究性、參與性、開放性和實效性。每位成員均提升了對“組織有效學習活動 達成精細化教學目標”研究主題的認識,同時也切實提高了名師團隊“觀課議課”的實踐水平。

3.反思總結

在參與觀課議課活動后,我們通過QQ群對“組織有效學習活動 達成精細化教學目標”的研究主題進行了梳理和反思,總結出“組織有效學習活動 達成精細化教學目標”的策略,并撰寫了觀課議課活動總結。

通過“組織有效學習活動 達成精細化教學目標”的研究,我們全體名師工作室成員對“精細化教學目標”“有效教學”有了更為全面,更為深刻的認識。本次觀課議課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我們的研究還在繼續。我們會把每一次經歷帶回到自己的工作中,立足課堂 ,深入開展“精細化教學目標”的研究,讓我們深愛的數學課堂魅力無限、活力四射。

三、累積研修過程——確保研究成果

在“組織有效學習活動 達成精細化教學目標”的研究的幾年時間里,我們每向前走一步都會留下研究的痕跡,為后續更為有效研修做好鋪墊,打好基礎。同時團隊中的教師也會及時把研究的成果與全區的教師分享,在此期間工作室教師的研究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王巖、翟璐、王瑩三位老師在南崗區百花獎為全體參賽教師培訓“如何制訂精細化教學目標”,理論與實例相結合,在全區掀起了制訂精細化教學目標的熱潮。南崗區名師團隊的博客面向所有的教師,他們毫無保留地把經驗與成果發表在博客上,一篇篇精心打造的文章彰顯出南崗區研究團隊的整體實力,起到了名師團隊的輻射作用。在“組織有效學習活動 達成精細化教學目標”的研究中,脫穎而出了一批新生力量,王瑩、張穎麗老師被授予南崗區十大名師的光榮稱號;陳嚴、原南南分別獲得全國小學數學教師大獎賽一等獎的好成績;王巖、劉清姝老師于2013年度成為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在全國、省、市、區刊物發表文章50余篇。郭廣成、王巖、劉清姝分別撰寫了個人教學專著。工作室成員紛紛參加“陽光送教” “國培計劃”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講座、上課深受廣大老師的歡迎與好評。如今南崗區名師工作室的老師們正走在一條專業發展的道路上,愿他們如陽光普照教育的大地,讓一棵棵幼苗茁壯成長,在他們的帶動下南崗教育一定會加大改革的步伐,創建南崗教育品牌!endprint

下面提供工作室研修成果。

“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教學設計

?笤哈爾濱市南崗區數學名師團隊工作室 翟 璐

教學內容:人教版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筆算乘法”例1。

教學目標:

1.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算理,掌握一般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2.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培養遷移類推的能力。

3.養成認真計算、工整書寫、運用多種方法驗算的良好習慣,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準確計算。

根據這一教學目標,我們制訂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復習舊知,鋪墊問題

課件演示:

同學們,今年的十月一日是我們偉大祖國66歲的華誕。十月的北京繁花似錦,豪氣滿天,十月的北京紅葉似火,流光溢彩。許多游客都利用十一假期到北京飽覽首都的美景。

王阿姨是駕車去的北京,汽車每小時大約行88千米,行使了13小時。李叔叔乘坐的交通工具是火車,火車每小時行145千米,行使了12小時。小精靈的數學問題來了。(王阿姨、李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分別有多少千米?)

教師提問:求王阿姨、李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我們可以怎么列算式呢?

預設:88×13= ? ? ? ?145×12=

小結:求所在城市到北京的距離都是用每小時行駛的千米數乘上時間。

要求: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第一個算式,一名學生板演。

學生計算,集體匯報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以行程問題為背景的情境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旨在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又為后續抽象出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做鋪墊。密切關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入手,為學生提供了由舊知識遷移到新知的廣闊背景?!?/p>

二、遷移知識,探索方法

出示問題:王阿姨的問題我們解決了,李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的距離算式怎樣列?

(預設:板書 ?145×12=)

提問:這是一道幾位數乘幾位數的乘法?

學情預設:三位數乘兩位數。

談話: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板書:三位數乘兩位數。)

(一)初步估計

1.先運用學習過的估算方法,估計一下,145×12的積大約是多少。

2.由估算引導筆算。

【設計意圖: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估算的目的是學生應用所學的估算知識大致估計出145×12的結果,提高學生估算的準確率。這里也是幫助學生建立多項計算計能交互使用的意識?!?/p>

(二)豎式計算

1.筆算嘗試。

談話:如果現在就讓大家自己嘗試計算這道題,你們有把握嗎?

預設:有。

追問:為什么這樣有信心?

預設:因為我們還學過兩位數乘兩位數。

談話:遷移類推可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你們已有的經驗,嘗試著計算一下145×12,遇上困難可以向老師和同學求助。算好之后同桌交流一下計算的方法。

【設計意圖:我們來回顧第二條目標“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培養遷移類推的能力”。這里涉及學生獨立去嘗試,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知識的遷移,讓每一名學生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也是落實第二條教學目標的主要環節?!?/p>

2.思維碰撞。

活動:一起來看看黑板上同學是怎么計算的。(學生匯報、點撥以下幾點: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積的書寫位置怎樣,③最后算什么。)

提問:對他的計算過程你有什么要提問的嗎?(重點點撥“145乘十位上1的結果為什么和十位對齊而沒有和個位對齊”。)

糾錯:展示有錯誤的同學的計算過程,集體改正。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落實本課知識目標“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算理,掌握一般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主要環節。而無論是算理的滲透還是計算方法的初步歸納,都是以學生的探究、交流為主線的。教師只是在關鍵處點撥、指導?!?/p>

(三)驗算結果

1.提問:通過列豎式計算出了145×12=1740,我們還要對這個答案進行驗算,你有什么驗算的好辦法?

預設:

生1:口算。

生2:用計算器計算。

生3:用豎式再算一遍。

2.學生活動: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算一下結果,確定該城市到北京的距離是1740千米。(板書答。)

3.計算結果和估算結果比較。

【設計意圖:在這里再次體現了多項計算技能交互使用。用口算、筆算、計算器3種方法驗算,不僅引導學生綜合應用多項計算機能,自主選擇合適的算法,更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嚴謹性?!?/p>

(四)總結算法

談話:在我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同學們已經掌握了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大家來總結一下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endprint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總結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再次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同時培養了總結概括能力,滲透“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落實了教學目標?!?/p>

三、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鞏固拓展題:分為三個層次。

情景串:下面我們就跟隨李叔叔一起來看一下今年十一天安門廣場有什么特別的裝扮。

(一)基本練習

談話:今年的天安門廣場主花壇上建造了一個大型宮燈,為北京增添了節日氣氛。老師這也有四盞宮燈,不過上面各有一道計算題,能算出正確答案嗎?

134×12= ? ? ? ? ?425×36= ? ? ? 124 ×73= ? ? 28 ×153=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關注有錯誤的同學。學生匯報。)

(重點關注最后一道題目,比較153×28 和28 ×153哪種豎式計算更為簡單方便。)

【設計意圖:筆算一定是學生個體思考、獨立完成的學習過程。通過學生獨立計算、全班匯報的過程,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準確性。同時關注學生的書寫,培養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再一次夯實教學目標?!?/p>

(二)綜合練習

談話:園林工作人員要擺設一長方形花壇拼成“祖國萬歲”四個大字,每行要擺125盆花,共擺34排,須要準備多少盆花?同學們快來動筆算一算吧。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小結:瞧我們掌握了筆算本領,就能解決生活中這么多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p>

(三)拓展提高

談話:每天國慶典禮上都會放飛白鴿,表達的是對祖國明天的美好祝福。每一只白鴿都有自己的一個編碼,不計算,你知道這個鳥窩應該是哪只白鴿的家嗎?自己先想一想,想好之后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課件出示:

224×52的積最有可能是下面4個中的哪一個?①948 ? ②111648 ? ③11647 ? ④11648

(小組交流,學生匯報。)

點撥:大家都選第四只白鴿,我們一起驗證一下大家的猜測是否正確。師生共同計算224×52。果然是第四只白鴿的家。通過同學們的選擇過程,我們又找到了檢驗計算結果的好辦法,誰發現了?

預設:估算、數數位、用尾數相乘。

小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結果到底是幾位數呢?這作為老師留給大家思考的一道數學問題。關于乘法的知識還有很多,我們以后會進一步來研究。

【設計意圖:在判斷和選擇的過程中,發現多種驗算的方法,進一步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這一練習是把本課知識綜合應用并提高的設計,既體現了與學業成就直接相關的教學目標(即我們在設計前確定的目標),也體現了與學業成就間接相關的目標。如:學生的智能、學習個性和創新思維能力等?!?/p>

教學目標的再認識

——哈爾濱市南崗區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學習收獲

?笤哈爾濱市鐵嶺小學 陳 嚴

在日常教學中,教學目標敘寫不明晰,空而泛的現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把教學內容與進度作為教學目標,特別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三維目標更是存在著大量的誤讀。哈爾濱市南崗區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針對此現象,對“教學目標的精細化” 展開了深入有效的研究。在研究中有觀念的轉變,思維的碰撞,認識的提升,更有豁然開朗、茅塞頓開的感悟。

一、認識的再提升

課堂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教育目的、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的具體化,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具體目標: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與態度。它是設計教學目標的指南和依據,實際上這四個方面體現在了課程的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教學目標又是一個多層次的目標體系,我想要制訂規范準確的教學目標,首先是要了解新課程目標的結構體系和準確把握三維目標。

1.新課程目標結構體系

總體課程目標

(培養目標)

課程目標

(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

2.準確理解“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是一切目標的載體。

任何目標的實現都是在學生獲得知識經驗和掌握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形成的?!稊祵W課程標準》中的數學知識,不僅包括數學事實,如三角形面積公式、小數加法的運算法則等。這是我們以往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但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的知識還包括數學活動經驗,這是帶有個體認知特征的個人經驗和一些數學活動經驗,如解題的基本思路、解決某種數學問題的習慣做法等,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如集合思想、函數思想、化歸思想、變換思想和統計思想等。endprint

《數學課程標準》中的數學技能,也不僅包括解題技能,而且還強調“必要的應用技能”,即從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意思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

所以新版的《數學課程標準》把原先的“雙基”改為“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過程與方法目標”是一切目標的中介。

它是實現掌握相應知識與技能的行徑性及措施性目標。它對實現情感與態度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學生在知識與技能學習的活動中經歷過程,獲得方法,體驗情感,反過來又用這樣的本領去進一步學習新的知識,經歷新的過程,獲得新的方法,體驗新的情感,解決新的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是一切目標的動力。

它是掌握相應的知識與技能,形成策略性過程和科學方法的動力型目標。其內容包括培養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學習中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體驗,并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鍛煉學習意志,具有獨立思考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了解數學的價值等。

整體關系:“知識與技能”是一切目標的基礎和載體,任何目標的實現都是在學生獲得知識與經驗和掌握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形成的。雖然“過程與方法”離不開具體的知識技能的學習,但經歷過程卻不單單是為了求得結果,而是為了磨煉人的意志,發展人的能力,形成人的智慧。因此,經歷學習過程,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會帶給學生探索的體驗,創新的嘗試,實踐的機會和發展的能力,這是學生今后學習和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

用三維目標的“冰山模型”更加清楚地展示三者關系。知識與技能只是冰山一角,而隱藏在水面下面的厚重的冰層才是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然而在我們制訂目標時卻不能把它們分割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不是割裂和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互補、共生、同步、和諧發展的。

二、規范教學目標

制訂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前提,是具體實施教學的重要環節。一節課的成與敗、得與失,起決定作用的首先是教學目標要規范、準確、可操作、可檢驗,要有指導意義。因此教學目標的陳述必須按照新數學課程目標的陳述方式和陳述技術(四要素)來設定。

1.兩類陳述方式。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課程目標陳述方式可以分兩類。

一是采用結果性目標的陳述方式,即明確告訴人們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為動詞要求明確、可測量、可評價。如“了解”“認識”“理解”“掌握”“運用”等。

二是采用過程性目標的陳述方式,即描述學生應從事的活動或應經歷的活動過程,所采用的行為動詞往往是過程性的。如“經歷”“體驗”“ 探索”。

2. 規范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四要素”。

在教學目標的陳述中一般包括四個要素: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程度。也稱為ABCD陳述技術。

(1)行為主體,即學習者。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為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因而我們習慣采用“使學生”“提高學生”“培養學生”等方式都不符合目標的陳述要求。盡管有時行為主體“學生”兩個字沒有出現,但必須是隱含著的。

(2)行為動詞,即用以描述學生所形成的、可觀察的、可測量的行為動詞。

選擇好刻畫的行為動詞尤為重要,先讓我們正確認識“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的知識技能性目標的定位程度。

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時,首先應該達到第一層次,即“了解(初步認識、知道)”。只有了解認識以后才能進入第二階段的“理解(認識、會)”水平的學習,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第三階段即“掌握(能)”性質的學習,最后只能在學生“掌握”了大量的知識技能以后,才獲得上綜合運用(證明)知識技能,靈活、合理地選擇與運用有關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數學任務。

例如: 二年級上冊“統計”

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二年級下冊“統計”

學生認識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四年上冊“統計”

學生能根據數據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如: 五年級上冊“小數除法”

理解小數除以整數的小數除法的算理,掌握整數部分不夠除和除到被除數末尾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并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準確把握“經歷、體驗、探索”等活動過程性目標的行為程度?!稊祵W課程標準》界定了“經歷、體驗、探索”等過程性目標的具體意義。

從文字表述來看,“經歷(感受、嘗試)”是過程性目標中的初級階段;“體驗(體會)”則是把經歷的過程條理化、步驟化,定性為一個可操作的過程性結構以供內化的過程;“探索”是過程性目標的高級階段,即能夠依照新認識的過程,積極主動地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

例如:一年級上冊“比較”

學生經歷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長短、高矮和輕重的過程。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學生的初步推理能力得到發展。

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

學生在想象、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探索長方體的特征,認識以及體驗長方體的長、寬和高的意義和價值。

(3)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這些約束條件包括時間限制、完成方式、使用工具等。

例如:在10分鐘內,學生能完成15道簡單計算題。這個教學目標的行為條件就是在“10分鐘內”這一時間限制條件。

(4)表現程度,是指學生學習之后預期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價衡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例如:就提供的某一道應用題,學生至少能寫出2種解題方案。

目標的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達到的教學標準,而不是無法實現的最高要求(理想)。

教學目標=行為動詞+行為條件+表現程度

綜合例子:結合具體情境(條件),學生(主體)能進行(行為動詞)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表現程度)。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目標呈現方式都要包括這四個要素,有時為了陳述方便,省略了行為主體或行為條件,前提是以不會引起誤解或多種解釋為標準。

以上是我們研究教學目標的精細化的一些體會和收獲。我們會以目標為引導,走進課堂教學;教學目標,設定教學程序;以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讓我們的教學目標的研究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endprint

猜你喜歡
筆算目標活動
由“知識本位”到“能力習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不進位)”教學實踐與思考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的教學實踐與反思
從“法”到“理”悟本質——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的實踐與思考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口算 筆算 估算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