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香港幾個活動教學案例引發的思考

2015-08-26 13:46劉圣良
黑龍江教育·小學 2015年8期
關鍵詞:香港思維同學

劉圣良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以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以發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边@段話闡述了學生操作活動和思維的關系,學生的操作活動能夠促進思維的發展,反過來思維也促進操作技能的提高?!稊祵W課程標準》提出課程目標由“雙基”變“四基”,充分體現出學生活動的重要性。筆者有幸參與了教育部組織的《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在香港的一年交流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是香港課堂非常重視學生活動,一節課經常由幾個活動串起來,知識目標融入到學生活動之中,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積極的情感,以及傾聽、溝通與協作能力令我贊嘆;香港老師關注學生的高階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但有些做法,也常常令人不解。下面僅從香港幾個活動教學的案例入手,對比兩地數學活動教學的價值觀念與文化差異,談幾點思考。

案例1:香港某校三年級“分數的認識(二)”,教師在新授后的練習環節,設計如下活動:讓學生先畫圖形,然后再計算每一種圖形各占幾分之幾。具體步驟如下:

1.第一名同學先在方格紙內畫上1~5個圓形。

2.順時針將工作紙傳給鄰近的同學。

3.在方格內畫上1~5個三角形。

4.順時針將工作紙傳給鄰近的同學。

5.在方格紙內畫上1~5個笑臉。

6.順時針將工作紙傳給鄰近的同學。

7.在方格內畫上1~5個星形。

8.順時針將工作紙傳給鄰近的同學。

設計的問題如下:

1.方格紙內共有( ? ?)個圖形。

2.圓形有( ? ? )個,占所有圖形的( ? ?)。

3.三角形( ? ? ?)個,占所有圖形的( ? ? )。

4.星形有( ? ? ?)個,占所有圖形的( ? ? )。

5.笑臉有( ? ? ?)個,占所有圖形的( ? ? )。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快樂地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他們分工協作、彼此包容、接納別人的意見,不時被創意的構圖帶來陣陣的笑聲,在愉快的活動中,學生們鞏固了新知。從香港課堂的教學價值觀念來看應該是一個成功的數學活動。但從內地的課堂價值觀念來看,本活動設計的數學問題較容易解答,而作為課后練習,花費十幾分鐘的時間進行這樣一個活動,應該說是低效的,更缺少數學的思維含量。我們的老師,不會舍得花費十幾分鐘讓學生經歷這樣的數學活動。

思考:兩地文化差異在于香港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提倡快樂學習,這樣往往導致數學活動的“低效”。內地教師則更多關注于對知識的操練與強化,更關注于數學活動的高效,這樣往往導致數學活動的“趣味兒”不足。筆者認為,學生的數學活動是落實三維目標的有效載體,有趣的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能引領學生的思維,鞏固新知,增強體驗,積累活動經驗。如果兩地融合一下,把握好數學活動的趣味性和數學味的度,三維目標才能更好地落實。

案例2:香港某校教師執教二年級“方向”一課,教師引領學生認識了方向,初步構建了方向的空間觀念后,設計了如下游戲活動:四人一組,每位同學在四張字卡(字卡上面分別寫著“東”“南”“西”“北”四個字)中任意抽取一張,由第一位同學放在“十字形”方向標的指定位置,其他三位同學再按正確順序放到其他方向的字卡上?;顒右婚_始,老師要求手持“南”字卡的同學選擇“十字形”方向架的某個位置先放。手持其他字卡的同學按順序放。每進行一次比賽后,則四張字卡重新洗牌,變換第一次出字卡的人,再進行比賽。幾分鐘后教師統計各組的分數,宣布冠軍組,學生在一片歡呼聲中結束了本次活動。

此活動的設計應該說融趣味性、游戲性、知識性、思維性為一體,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的作用。學生借助方向標建立了一定的方位表象,學生在游戲中,經歷了猜測、嘗試、驗證過程,學生的推理與批判性思考能力得到較好的鍛煉。但是,在活動中一部分同學玩得很順利,找到了游戲的竅門兒,也就是說體驗到方向的相對性和順時針性。但還有一些孩子處于懵懂狀態,并沒有體驗到其中的奧秘?;顒右恢毖永m到下課,孩子們還在玩著。按照內地的教學觀念來看,那部分懵懵懂懂的孩子更需要問題引領下的思維碰撞,更需要老師的及時總結與點撥。如果老師在活動中設計這樣的問題:在比賽中,按照怎樣的方法擺放既快又準確?怎樣判斷每次小組內排放的字卡是否正確?孩子能否給出這樣的驚喜:如果第一張出“南”字卡,第二張卡“北”就確定在它相對的位置,第三張卡則根據方向的順時針性確立為南的上位為東,或者下位為西。以此問題跟進,不僅能總結出方向的相對性和順時針性,使知識得到充分外延,更重要的促進學生的分析、推理、批判等高階思維深化發展。

思考:數學活動能夠讓學生去體驗數學概念、探索數學規律,能夠促進學生內化新知。香港教師喜歡大放手,充分“留白”,讓學生自己去嘗試、體驗、思考、感悟;內地教師則總想插手學生的活動進行引導、總結,更喜歡充當活動的引導者。前者是香港老師課堂教學中把握得很成功的做法,由此經常出現“殘課”現象,即預設教學目標完不成,教學內容不完整。后者是內地課堂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教師經常因為要進行知識總結,追求教學目標全面性與內容的完整性,而擠占了學生的活動時間,迫使學生的活動流于形式。兩種理念如果能融合一下,把握好學生活動的“留白”與教師指導、總結的“度”,則教學效果會更好一些。

案例3:香港某小學二年級“分物”一課。整節課以數學活動為主線,設計了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教師創設了分果凍活動情境,由怎樣分公平理解“平均分”這一概念。第二個活動分糖果活動,這個活動要求學生2人一組,每組發12?;?6粒糖果,然后兩人利用工作紙上提供的大格子圖把糖果分成若干等份,再記錄在如下表格中。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分一分活動,理解分給的人數,每人分到的糖果數以及余下的糖果數量與糖果總量之間的關系。

這個活動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講,操作時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學生不理解格子是什么意思,需要學生把分物的生活情境抽象化,即把每一個格子看作是一個人或份,然后再借助生活經驗去平均分。如果老師借助文字和講解很難讓學生明確活動的要求,況且對于二年級的學生填寫表格也存在一定的困難。香港老師先利用格子進行示范分別將10粒糖果分給1人、2人,然后示范如何去填寫表格;之后,教師又指名學生到講臺示范將10粒糖果分給3人,并填寫記錄表,讓學生觀察分物及記錄的方法。學生很快就明白了活動的步驟和要求,促使活動順利進行。

思考:活動教學中,有效的引導至關重要,內地課堂活動教學多采用文字介紹與教師講解來明確活動要求,缺少教師的示范,唯恐學生模仿記憶,限制學生思維。而香港課堂中,這種教師示范教學很多,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很難讀懂工作紙中的文字要求與步驟,示范與講解尤為重要。新課程改革后,內地老師們似乎丟了一些傳統,我們的課堂更關注于先進的技術手段,更關注于多媒體的演示,而丟失了最本質的講解與示范,丟失了學生的原始思維呈現,尤其是學生的操作活動中逐步積累的數學思維經驗。

以上通過三個案例的分析與思考,并無褒貶之意,因兩地教育體制、文化差異較大,課堂上所表現的教育行為和理念也會有所差異,只是站在兩地角度,去分析香港課堂,思考香港課堂行為背后的理念以促進我們對內地課堂教學的思考與改變。

endprint

猜你喜歡
香港思維同學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香港之旅
展與拍
香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