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有限性與無限性的哲學反思

2015-09-10 07:22朱磊
理論導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有限性功能定位反思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有限性與無限性的矛盾結合體。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此在”的一種客觀存在發揮著人們無法否認的作用。但思想政治教育絕不是萬能的靈丹妙藥可治愈一切痼疾。實踐中,我們理應認清其功能定位,杜絕“過度教育”和“泛教育”現象。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既立足當下,又著眼未來,區分邊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追求卓越的最大效能,不斷賦予思想政治教育豐富而獨立的內涵,從而獲得不竭的發展動力。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定位;有限性;無限性;反思

中圖分類號:D0-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7408(2015)01-0084-04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立項課題“新建地方理工科院校文化軟環境建設與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協同遞增規律探究”(2013B220);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指導性項目“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兼論新建地方理工科高校文化軟環境建設”(2012G214);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青年研究項目“中國共產黨實現文化領導權的路徑與基本經驗研究”(13YJC710076)的成果。

作者簡介:朱磊(1978-),男,河南南陽人,湖北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文化軟實力、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與方法。

“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盵1]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始終。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亦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是有限性與無限性的矛盾結合體。所謂思想政治教育有限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此在”的一種客觀體,有著自身獨異的邊界、限度、功能、機制等條件限制性特質。所謂思想政治教育無限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此在”,具有涵育、批判、引領、超越等無條件性特質。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已成立30年,檢視和梳理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史,我們不難得出一條結論:思想政治教育絕不是萬能的靈丹妙藥可治愈一切痼疾。實踐中,我們理應認清其功能定位,杜絕“過度教育”和“泛教育”現象。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立足當下,又著眼未來,區分邊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追求卓越的最大效能,不斷賦予思想政治教育豐富而獨立的品格,從而獲得不竭的發展動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限性

多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學界更多的是從“無限性”的角度出發來論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價值的豐富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被賦予了厚望。然而,在實踐中,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了一種理論上日益臻善、自足而與現實生活“有限性”愈行愈遠的境地。理論上“形而上學”邏輯演繹的嚴密性并不必然能夠解決現實中人以及人生活的“缺陷性”和“有限性”。直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限性問題也許是解決當下“過度教育”、“泛教育”現象的正確路徑。

1.從本體論的維度來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理所當然的哲學根基——“社會性的人”具有無可置疑的有限性規定。

“社會性的人”作為一種“此在”具有時間性和空間性?!按嗽凇钡臅r間性表征著“此在”在當下的生成歷史性。即是說,“此在”首先是一種時間性的存在?!皶r間和歷史是‘此在’最內在的本性,這種本性彰示著‘此在’是一個有限性存在?!盵2]德國哲學大師海德格爾也強調“此在”的有限性命題?!啊l要這樣問:我能怎樣?他就以此表示了某種有限性。凡是完全在其最內在的關切中受這個問題所觸動的東西,就在其本質的最深處顯出了有限性?!盵3]106事實上,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總會不間斷發問:“我是誰?”“我會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等等諸如此類的詰問。而這些反思式的自我反問帶有強烈的生命終極性的追問性質,也清晰表露著人們對自我“有限性”原初的本能意識覺醒。

人們對生命有限性的自我體驗無可辯駁地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學根基,或者說思想政治教育賴以存在的邏輯起點——“社會性的人”所攜帶的與生俱來的有限性。有趣的是作為人存在的時間性以及在實踐生活中的種種“缺陷性”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成為可能。人的生命周期、理解程度、認同閥域的差異性也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無法達至理論上所設置的所有可能性和應然性。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我們甚至發覺還沒來得及進行有效的理論灌輸和方法疏導就已經失去了繼續教育的必要性。人們經常調侃的“我們甚至來不及充分的欣賞沿途如畫的風景就已經成為歷史的‘曾在’了”。這句調侃式話語的所指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限性的內涵是十分相似的?,F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實證也表明,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和內化認同的心理區間并非理論上設想的永遠“不可飽和”。拋卻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不斷涌現的鮮活問題,一味沉浸在書齋中孤芳自賞的理論建構的后果必然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成為空疏無物的玄學。試想,空疏無物玄學思想政治教育與實效性有何關聯?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在實踐中的“被迫溢流”和不斷消解迫使人們不斷思索:如何確保其有效性?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似乎還必須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性命題上來尋求答案。思想政治教育發生學和存在根源的相關理論啟示人們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有其正當合理性,但也有二律背反的悖論之處。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源性命題上存在學理不通或缺乏有效證據支持,那么在實踐中損害的恐怕不僅僅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了。另一方面,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復雜性、個人的生活空間的私密性以及人的思想的多變性等因素,試圖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介入一切領域和空間非但是不可能的,而且還會引致本來就已經過度泛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再次遭受詰難的困境之中。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證研究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積極正向功能和價值之外,也同時承載著消極負向的功能和價值。為此,我們可以相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人們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形成的唯一變量”,[4]而且要杜絕“一攬子”處理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慣性模式,必須再次從思想政治教育有限性原點出發來思考諸如主體合法化問題、客體分層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重建問題?!耙浴兴鶠?,有所不為’的姿態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才會在實踐中更加自覺維護其權威性,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夯實思想政治教育根基?!盵4]

2.從認識論維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主體介入客體的橋梁和紐帶,在主動反映客體獲得有效信息的過程中,所觸及客體的廣度和達至客體思想現象的深度同樣是有限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觀反映對象——“社會性的人”也許是世界上最復雜、最難認識,同時也是最具磁場吸引力的存在物。西方哲學史上,從赫拉克利特“尋找自我”的思考、蘇格拉底對“人是什么”的追問,到休謨人性懷疑論的透徹思力、費希特知識論的精辟見解,再到笛卡爾的自我反思、康德的自我意識以及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等,從這些大師的相關論述,我們不難推論出認識世界和分析自我一直是西方哲學傳統的一個不變主題。反觀中國哲學史,我們深刻感知到,其“人本哲學”色彩尤為明顯??鬃拥摹盀槿视杉?,而不由人”,孟子倡導的“仁政”“回心”,道家哲學張揚的“道法自然”和極力反對“人為物役”的理念以及禪宗強調的“佛即本性,離性無別佛”等論斷,反復昭明中國哲學最高目標的永恒的主題同樣也是“現實中的人”。

對人本身復雜性的覺醒和思考猶如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古今中外的哲人癡迷般地不懈探索。而面對先于人而存在的浩淼世界,人的所有一切顯得如此蒼白和脆弱。人始終無法窮盡一切現象,人只能在自身有限度的前提之下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遺憾的是,現實中,我們根本無法尋覓到先驗論中所設想的那種“大寫”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也無法尋覓到近乎完美的進入彼此內心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也許,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那種無限逼近對方內心世界的博弈狀態才是一種常態化的存在。任何一方試圖走近對方進而完全同化對方思想的做法則預示著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可能性失敗和完結,而新一輪的思想政治教育矛盾博弈活動即將開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正是在這一無限循環矛盾運動中而得以螺旋式開展和運行的。因此,試圖建構一種臻善完美的精妙理論而忽視現實中直接被給予的有限性的“人”,其結果必然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形式化和泛化的尷尬處境。因此,可以說,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獲得是以現實中人的有限性和缺陷性為原初參照的,而人的這種有限性和缺陷性也恰恰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合法性奠定了穩固的哲學根基。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是預設的、先驗的,而是在實踐中不斷生成和發展的。這種奠基于人的有限性和缺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根基非但不會動搖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的理論大廈,而且還會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預留無限的生存空間。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無限性

現實中的人似乎永遠處于一種自身無法超越和克服的悖論之中:人生而注定是暫時性的有限性存在,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否認這一點。但是,作為具備高級自覺意識的人絕不會因此而沉淪消極,相反,現實中的人往往以剛健有為和積極入世的態度有所作為。歸結起來,人不是一個僅有生物生命的個體,而且還是具有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的獨特存在。生物生命規定著人是一個有限者,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規定著人又是一個無限者。人不是無限者,但是人必須超越有限像一個無限者那樣去思考和行走。

1.思想政治教育支持、幫助人們構建意義世界和精神家園。

人之所以為人,最生動、最鮮明的詮釋和展現是主體意義世界的建構和精神家園的皈依。意義世界何為?意義世界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之中。遠古時期,人們囿于自然界的威懾,為了尋求安全的棲身之所和希冀獲得某種超力量神靈的護佑紛紛尋找一種所謂的“圖騰”來加以崇拜。這種原始的“圖騰崇拜”恰恰顯示了人們由于恐懼死亡而追尋原初生命永恒性的強烈訴求。實際上,即便是遠古人虔誠地信奉某種神靈的護佑,生老病死依然會如期而至,任何人也不能豁免。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在今天來看是人們意義世界和精神家園的另一種指代。對于有限性的生命體而言,自身不可能自動獲得意義世界和精神家園的自動圓滿,必須借助于外力的介涉才可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這樣一種活動,“它為人們合理地參與社會生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協助,使參與社會的每一個人都凝聚成一個社會整體?!盵5]社會整體的團結性資源是人們美好生活所必需的秩序需要和意義需要的先決性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是屬“人”的客觀存在,“人是世界上最奇異的存在——超越性的存在?!盵6]1如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限性一樣,人自然也是一種有限性存在。實踐是人的一種基本生存方式。換句話說,人其實是一種實踐性存在。實踐首先是一種目的性活動,實踐的目的性是意識超越性的體現。人總是“以自己的意識超越性去超越自己所理解的世界對它作出‘深層的解釋’”。[6]100在此意義上,作為“屬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獲得了超越性的獨異特質。因其“超越”特質,故而彰顯“無限”可能。人無疑還具有“未定成性”和“在途中”的內在規定性?!拔炊ǔ尚浴焙汀霸谕局小辟x予思想政治教育無限的可能性。

在嘈嘈切切的人間俗務中,人們難免會有一種無家可歸的頹敗感和漂泊感,對未來的無知和無助更迫使人們一再思索何處是自己的精神家園?千百年來,人在何種意義上稱其為“人”的爭論似乎從來沒有停止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初使命便是——“成人”。對“成人”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顯著標志?!俺扇恕钡哪繕嗽V求蘊含著生命價值和意義追尋的終極性命題?!俺酵黄啤钡幕局既ひ宰鳛橛邢薮嬖谡叩娜祟惻c“絕對實在”的連接方式不僅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特定的基本價值取向,而且對其特殊的發展路向也產生了重要的決定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學界產生共識的“適應超越律”的內涵也正原發于此?;谌祟悓τ谧陨碜鳛橛邢薮嬖诘男睦砜只?,才使得人類竭力探尋超越“有限”的途徑??档碌摹昂祈档奶炜铡焙汀靶闹械牡赖侣伞北徽J為是人類生命意義追尋中的永恒主旨和內容?!皩ι饬x的追尋特別是對于自我生命之終極意義與價值問題亦即‘終極關懷’的追尋構成了人作為具有超越追尋的社會存在者與一般動物的一個基本差別,因而作為類存在的人在歸根結底的意義上是不可能丟棄終極關懷的?!盵7]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上超越的獨異性特質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就在于幫助人回歸到“閑逸的好奇”和“心靈的寧靜”境界。閑逸與好奇的生活本質上是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協助人們過一種“有道德的生活”,從而使人的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獲得充分的舒展和張揚?!暗赖率巧畹臉嫵尚砸?,生活中的道德影響無時無處不在。人不是被自己皮膚包裹著的封閉存在,而是敞開心靈與外界和人進行交流的存在?!盵8]

現實生活中充滿各種斗爭和欲望,然而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卻不會永遠失落。崇高的道德修養使人的行為產生出利他的效果,能形成彼此相助相愛的生活環境,在給他人帶來歡愉體驗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愜意,這就是良心上的幸福。一個缺乏道德修養的人,總以利己的行為損害他人利益,不斷遭到社會輿論和良心的譴責,他感到的是孤獨與冷漠,乃致敵視與仇恨,與幸福所要求的愉悅相去甚遠。思想政治教育為人的幸福和生命意義不斷賦能和增值,使人的生命之樹煥發生機活力。在這種因道德修養升華而使生命得以賦能和增值的過程中,個人和群體都可走向和諧的幸福。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收獲了超越時空的無限性。

2.思想政治教育激活思想、激發潛能,助推人的全面發展。

精神獨立、思想自由、全面發展被視為人的生存和生活的最高境界。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已經具備了超越性意識。超越性意識根源于人的超越性生命活動——生活?,F實的生活給予人類以無限的可能性和挑戰性。生活中的思想是超越性意識活動的源泉,思想和意識的超越性使得人類對未來的生活具備超越當下的預知性和能動性。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彼?,人們也常說思想是自然園地中盛開的最美麗的花朵。

人們厭惡死亡,恐懼死亡,但死亡卻如幽靈一樣如影相隨。冰冷而殘酷的死亡宣告著生命的確是有限的存在。有限的存在因其思想的延傳而獲得永生。正如詩人臧克家所說:“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敝曰钪且驗樯鼈€體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思想”永恒挺立。思想政治教育對道德倫理的深度開掘,往往伴生著激活生命個體道德理想和創造欲望的蘇醒。思想固然是永恒的,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思想會干涸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此外,新生的思想也是極其脆弱的,思想成長的歷程中往往會遭遇各方批判的無情圍攻。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傳遞知識、傳遞思想,而且還肩負著呵護生命、激活思想、促進發展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對上述三方面的積極介入和關注,逐漸滲化人們的表象世界,貼近人們的倫常日用,改鑄人們的文化構造,使人的思想重新獲得靈感而得以啟迪和綻放。這種力量無疑是人們美好生活的強大正能量。

思想政治教育不但通過激活思想獲得超越性,還內在具備指向激發潛能,挑戰極限而獲得無限性。據有關材料顯示,人的大腦神經元,約有120億到140億個,但人一生中有效利用的神經元僅有10%左右。因此,從理論上講,只要有了好的環境和教育,人的智力可以得到長足的發展?!耙粋€人全面和諧的發展,不但要有智力和體力的完善發展,有美感和道德的修養,還要具有勞動的、創造的才能?!盵9]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展現出的導向、激勵、規范、塑造等個體性價值已經被人們深度認同。

潛能之謂潛能就在于它是一種被遮蔽了未顯現的一種潛能力狀態。通常情況下,人們的潛能被現實的制度、生活、慣性等異質因素所壓抑和牽制。潛能的應然狀態轉化為實然狀態需要借助外力的點燃和助推。蘇格拉底講的“精神助產術”就是對潛能內涵的最好注解。思想政治教育激發潛能效能通常表現為對心理契約激勵機制的有效引導和規約的充分應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催化和點燃,人們的潛能所激發的精神動力能量是驚人的?!吧礁呷藶榉濉边@句廣告詞也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人的潛能激發對于挑戰人類極限的巨大功用。事實上,思想政治教育在激發潛能的過程中并不滿足于醫頭醫腳的小修小補,更多的時候,思想政治教育從超越有限的角度出發去喚醒人們精神最深層的動力基因。以“激進亢奮的姿態,去懷疑、顛覆和重估價值預設”。[10]緣于此,我們可以說激活思想和激發潛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獲得無限性存在的最佳路徑,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賦予人們以最原初、最生動、最鮮活的生命體驗路徑。

三、思想政治教育有限性與無限性的和諧共生

正如人是矛盾存在一樣,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個讓人頗費思量的矛盾結合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限性與無限性是由人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在關系所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限性存在為思想政治教育無限性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惟因“有限”才渴望“無限”的崇高和永恒。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無限性又消解或淡化了由于“有限”而衍生的悲觀和消極情緒,從而獲得精神愉悅、

快樂積極的人生態度。

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離開了對人的精神生命和意義世界的觀照,思想政治教育就喪失了本質規定性。從此觀點出發,可以說,對精神生命和意義世界的觀照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無限性的根基存在。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學根基——現實中“社會性的人”的復雜性和有限生命周期規定性等因素又注定思想政治教育兼具有限性。無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無限性和超越性發揮得多么極致,于有限性的“人”而言,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把生命哲學概念移植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我們發現思想政治教育有限性和無限性內在邏輯地共生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而宏闊的實踐之中。對有限性的主動規避和厭惡凸顯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教育”、“死亡教育”價值回歸,對無限性的持續追尋和求索彰顯著思想政治教育對生命尊嚴的敬畏和驚嘆。為生命尋找出路和詩意棲息之所本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一項義不容辭的使命。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36.

[2]牛小俠.海德格爾“有限性”思想及其“實踐”意蘊[J].學習與探索,2011,(6).

[3]海德格爾選集(上卷)[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106.

[4]朱磊.實然與應然:有限性視閾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再審視[J].思想教育研究,2012,(3).

[5]藍江.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學根基[J].探索,2006,(1).

[6]孫正聿.屬人的世界[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7]李翔海.民族性與時代性——現代新儒家與后現代主義比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68.

[8]高德勝.道德教育的20個細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06.

[9]黃濟.教育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259.

[10][英]齊格蒙·鮑曼.現代性與大屠殺[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1.

【責任編輯:張曉妍】

猜你喜歡
有限性功能定位反思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學生早戀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時期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的思考
論“神化”學校教育傾向
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
中小學圖書館的功能定位
黨的群眾路線在國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與作用空間
我國水域將按功能定位分類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