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高考“文化經典”試題的演變及對策研究

2015-09-10 07:22戴文錦
考試周刊 2015年31期
關鍵詞:演變模式思路

戴文錦

摘 要: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建議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強調廣大學生要提高對古典文學和傳統藝術的鑒賞能力,增強民族自信。作者預測,今后的高考一定會增加“孔孟”或其他“諸子百家”作品的考查?!拔幕浀洹钡目疾?,將不會是福建、江浙等幾個自主命題省市的特色,也許全國新課標統一卷也將增加這一項內容的考查。

關鍵詞: 文化經典 演變 對策 思路 模式

福建高考語文試卷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那就是“文化經典”試題的考查,這既是一個亮點,又是一個難點。莘莘學子在“孔孟”思想精華的熏陶中,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墒窃诟呖嫉膫淇加贾?,面對繁多的“孔孟”篇章及復雜的“孔孟”思想,卻陷入迷茫的境地,不知如何下手。下面是我對福建高考“文化經典”試題的演變及對策研究,力求從中尋找到高考命題的趨勢與解題的規律,以便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借鑒。

一、考綱的兩次演變

福建高考“文化經典”試題“考綱”的變化回顧:

2007年福建高考語文考試大綱,首次明確提出考查“文化經典”的內容,考查的篇目為《論語》《孟子》《莊子》。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重視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承,提高文化素養。具體的考點是:(1)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既有對“文化經典”的語言文字的理解,又有對“文化經典”內容的分析綜合,對學生的“考”來說勉為其難,對教師的“教”來說捉襟見肘。試題難度極大,出題者的初衷很好,可是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及老師教學的難處。

2008年沿襲上一年度的“考綱”要求。這一項考查,雖面臨廣大師生的口誅筆伐,但“考綱”依然巋然不動。

2009年的福建考試大綱對“文化經典”的考查要求,終于有了較大變化?!肚f子》不列入考查,并且“考綱”要求“文化經典”的考查不能將它與文言文閱讀等同起來,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理解、認同和傳承,考點轉為注重對“文化經典”閱讀材料內容的理解,要求學生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的思想及觀點態度,并進行分析概括??忌挥美_于艱深的字詞句的理解與翻譯,難度大幅度降低。

2009年以后,“考綱”的變化不大,一直沿襲至今。這樣的考試要求逐步取得了老師與學生的認同。

二、題型的演變過程

2007-2008年福建高考“文化經典”考查了翻譯題和簡答題,賦分10分。

2009-2010年考查了“四選一”的選擇題和簡答題,賦分6分。

2011考查了兩題簡答題,賦分6分。

2012考查了一題“兩問”的簡答題,賦分6分。

2013-2014考查了兩題簡答題,一題是概括兩則材料的相同點,另一題是比較兩則材料的不同點。賦分6分。

通過幾年題型的演變,我從中得到了一些感悟。2007年首次進行“文化經典“的考查,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墒?007-2008年的高考試題又與考查文言文閱讀相差無幾,讓人大失所望。特別是翻譯的考查,由于《論語》《孟子》寫作年代久遠,文言詞匯豐富而艱深,跳躍性強,識記難度大,學生得分率極低。這樣的考查,讓廣大師生產生了排斥心理。2009年高考“文化經典”試題來了個大變臉,由客觀題加主觀題組成,取消翻譯題。題型的變化,難度的降低,“文化經典”試題的地位不降反升。這樣能更好地強化這部分內容考試的功能。用選擇題考查,其選項有提示和導讀的功能,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原文,降低閱讀難度。用簡答題的方式考查,要求考生就文段內容,比較兩個語段在觀點態度上的異同點,側重思想內容的解讀,不考字詞句的理解與翻譯,這與考綱的要求一脈相承??梢哉f,2009年之后的“文化經典”考查,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考查,是“文化經典”試題的一個大突破。從此,“文化經典”的考查逐步走向規范,贏得了社會的不少贊譽。

三、解題的思路與模式

我觀察近幾年來“文化經典”試題的考查,第一小題考查兩則材料的相同點,試題難度較低,所以在這里我不做詳細解釋說明。

第二小題,考查《論語》、《孟子》兩則材料的不同點,可比較的角度很多。我從眾多考題中,歸納了以下四種解題的思路與模式,現舉例說明,以供參考。

(一)比較寫作對象的不同

例1:(2014年高考模擬卷)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p>

《論語·泰伯》

孟子曰:“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薄睹献印るx婁上》

關于“孝悌”,孔子和孟子各自的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結合選段分析。

參考答案:孔子側重談在上位者力行孝悌的作用,他能帶動百姓力行孝悌,進而使整個社會興起仁德之風。孟子側重談社會全體成員力行孝悌的作用,他能涵養仁愛之心,進而改善社會風氣,使天下太平。

思路分析:關于“孝悌”,孔子顯然是針對“君子”而言的,也就是指上位者或統治者,而孟子是針對“人人”而言的,也就是指社會中所有的人。兩個句子的主語不同,寫作的對象不同,學生答題時一定要分清楚,不能混淆。當然,也要結合文本內容進一步闡釋。

(二)比較孔孟思想的不同

例子2:(2014年泉州市5月質檢試卷)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p>

《論語·先進》

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p>

《孟子·盡心上》

如何才能成為“善”人,孔子與孟子有何不同的見解?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孔子認為多向別人學習,才能使自己的學問道德登堂入室,成為“善”人;孟子認為自身要積極主動行善,并注意克服求“利”思想的影響,才能成為舜一樣的“善”人。

思路分析:如何成為善人,孔子強調的是要多向別人學習借鑒,是針對虛心求學這個思想說的,而孟子強調的是積極行善,減少貪欲,是針對道德修養這個思想說的。兩則材料強調的思想迥然不同。

(三)比較內容闡述的不同

例子3:(2014年福建高考試卷)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論語·里仁》

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孟子·萬章上》

上面兩個選段,孔子與孟子的主張的不同之處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論語》選段立足于“道”,其主張側重于取得“富與貴”的方式方法要正當;《孟子》選段立足于“義”和“道”,其主張側重于取得和給予都要合乎道義。

思路分析:孔子所謂的“道”是指正確的方式方法,而孟子所謂的“道”是指道義,包含道德與正義。兩個“道”的意思不同,顯然兩個選段闡述的內容不同,孔孟的主張也不同。

(四)比較寫作技巧的不同

例4:(2014年高考模擬卷)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罢?,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離婁章句上》

兩個選段中,孔子與孟子的話角度有所不同,請簡述之。

參考答案:孔子的話是從正面引導的,采用反問句式,強調統治者要首先行正道,做表率。孟子的話是從反面說理的強調自暴自棄者,不能居仁由義,行正道的危害。

思路分析:本題是比較孔子與孟子說話的角度,其實就是考查兩人說話的技巧,一個是正面說理,一個是反面說理,闡述的角度,說話的技巧雖然不同,觀點卻很鮮明。除此之外,這類題型還有可能比較二者寫作的其他技巧,比如比較運用的比喻、對比、類比、反問等修辭手法的不同,以及一些常見的論證方法的不同。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建議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強調廣大學生要提高對古典文學和傳統藝術的鑒賞能力,增強民族自信。我預測,今后的高考一定會增加“孔孟”或其他“諸子百家”作品的考查?!拔幕浀洹钡目疾?,將不會是福建、江浙等幾個自主命題省市的特色,也許全國新課標統一卷也將增加這一項內容的考查?!拔幕浀洹钡目疾閷谌珖Z轟烈烈地展開。

參考文獻:

[1]福建高考語文考試大綱,2015.3.

[2]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先秦諸子選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

[3]論語.海風出版社,2011.9.

[4]孟子.海風出版社,2010.6.

猜你喜歡
演變模式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詞多造
換個思路巧填數
異類女性故事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演變
永續債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思路一變 輕松賺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