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分析

2015-09-10 07:22丁龍江劉哮孫琳
考試周刊 2015年31期
關鍵詞:職業道德教育現狀分析高職院校

丁龍江 劉哮 孫琳

摘 要: 高職學生是即將走上社會就業的特殊群體,其職業性要求切實加強道德教育。本文從國內外研究資料入手,通過文獻檢索法、理論分析法、調查研究法相結合的方式,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高職院校 職業道德教育 現狀分析

近幾年來,高職高專由于和市場結合緊密,注重校企結合、實習實訓、動手能力培養,其良好的就業形勢有目共睹。同時,一些隱患問題隨之滋生,學生職業道德規范滑坡與缺失尤為突出,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增強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要注重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本文從國內外研究資料入手,對高職院校職業道德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研究主要方法

(一)文獻檢索法。

以研究內容為搜索點,由國外至國內,通過已掌握的引用文獻、參考文獻,查找有關主題文獻,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和全面性。

(二)理論分析法。

對國內外職業道德教育、高職院校發展等相關研究進行分析和比較,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總結出我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策略。

(三)調查研究法。

采訪與問卷相結合,通過對國內多家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職業道德教育現狀研究,了解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存在問題。

二、高職院校職業道德現狀

(一)職業道德認知模糊,職業道德規范了解甚少。

人的道德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個漫長過程,唯心主義者往往從主觀意識方面解釋。與此相反,唯物主義者一般強調道德品質是后天養成的,是社會環境和教育等外因影響的結果。正確揭示出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性的學說是馬克思主義,他們認為,人們的道德品質是在一定社會環境和物質條件下,通過教育和社會生活實踐經驗的積累及個人自覺鍛煉和修養而逐步形成的,是內外因相結合的結果。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規范滑坡與缺失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很多職業道德行為的失范不是主體道德上的故意,而是源于職業道德的無知與愚昧。

1.從生源動機上說,大學生當初報考志愿的時候,22%的人是沒有認真考慮,隨便湊合的;42%是根據自己的分數對號入座,看能考上哪個就上哪個。說明這些學生缺乏主動職業意識和未來意識。

2.從生源結構上說,當前高職生大都是“90后”獨生子女,主要來自于高中統招、中職三校生。他們崇尚獨立自主,愛展示自我,高考這個人生的轉折點使他們成為失意者,對專業沒有足夠了解,盲目進入高職院校學習,陌生的學校、陌生的專業、嚴峻的就業壓力迎面而來,他們雖然有一定認識,但對自己在職業、能力、精神上要實現一個什么樣的具體目標則不明確,職業理想沒有確立,不能自覺設計未來,心態浮躁,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較差。

3.從社會環境上說,在國內外復雜文化思潮的巨大沖擊和震蕩下,高職學生容易迷失自我價值,信仰迷茫、信念模糊,常以集體主義價值標準評判別人,以利己主義的標準評判自己,呈現出道德人格二重性,價值取向趨于功利化。通常高職學生對思想理論學習缺乏興趣,黨建理論知識欠缺。部分學生黨性觀念不強,入黨動機帶有明顯功利性,有的則隨大流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以反主流文化為時髦,對各種社會問題認識不透徹,并將其產生的根源歸結為政府管理方式,盲目崇拜西方制度,他們對以前的“理想價值觀”和“政治價值觀”產生困惑、懷疑,甚至否定。顯然,沒有正確的道德認知當然無法進一步完成道德社會化。

(二)職業道德情感淡漠,職業情緒易于失控。

“對于道德教育來說,沒有道德理性的灌輸是不行的,沒有情感的培養同樣是不行的”。目前,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方式大多與其他專業課教學相同,重在傳授職業道德知識,提高學生職業道德認知水平。實際上,大學生經過多年分階段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職業道德的相關知識,但是這種知識并不能直接促成職業道德行為,在從業后的職業道德沖突中,解決實際問題。那是因為職業道德認知同與職業道德行為之間有一個知行轉化的過程,其中有一個不可替代的催化劑,就是職業道德情感。職業道德情感是從業者個人對從事的職業活動內心所持的態度,受職業理想、信念制約,主要包括崗位自覺感、責任感、榮譽感和合作感四個方面內容。自覺感指崗位自我覺察力,指人們清楚自己內心想法和傾向,對自己的情況和工作情況有總體把握的知覺力;責任感指在人生職業道德道德活動中,對自己完成職業道德任務的情況持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的態度而產生的情感經驗。榮譽感指在強大成就內驅力的驅動下,個體力爭優異表現過程中的內心體驗;合作感指與他人齊心協力營建和諧工作氛圍、實現共同目標過程中的內心體驗。高職學生處于青年時期,其品德心理形成和發展規律的特殊性在于這一時期是他們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屬于赫爾伯格道德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后習俗道德期,這一階段的個體應該憑自己的良知而不是外在約束行事,也就是進入了道德“自律階段”。被戲稱為“弱勢群體”的高職院校的部分學生自慚形穢,覺得自己天生矮人一截,是低人一等的二等公民,一入校就有“選錯了路、入錯了門”的想法,從而導致一些人意志消沉、缺乏斗志、紀律松散,出現社會責任感淡化的傾向,表現出價值觀上“無興趣”、人生觀上“無所謂”、世界觀上“無意義”的三無現象。部分高職生的三無現象,導致他們以一種毫不在乎的態度對待周圍一切,因而面對應該承擔的責任或應該履行的義務時,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尋找種種理由將責任推至一邊,或者不理不睬,干脆拒絕或逃避。這部分學生個人責任感和家庭責任感都很淡漠,更談不上關注國家前途、民族振興,對于愛國主義情感、社會責任感則淡而忘之,憂國憂民意識更加淡薄。

(三)職業道德判斷功利,職業道德行為不穩定。

道德行為是人們在一定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意識的支配和調節下,在實踐活動中履行一定道德原則、規范的實際行動。職業道德行為是通過職業道德判斷體現的,道德判斷是個人運用已有道德觀念和道德認識,對某種道德現象進行分析、鑒別、評價和選擇的心理過程。關于道德判斷,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首先從認知角度做了探討。他把認知因素當做道德判斷研究的主要內容。認為兒童的道德發展表現為道德認知水平的發展,兒童的道德判斷能力以道德認知水平為主要尺度,隨著道德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兒童的道德判斷能力也在不斷發展,從而提出最初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高職生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存在脫節現象。他們一方面重視職業道德知識的積累和提高,有較高的道德意識。另一方面,在自身職業道德實踐中,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職業道德沖突中,價值判斷上對一些事物的職業道德寬容度增大,善與惡的界線在一些事物上已不再涇渭分明。職業道德行為起伏波動較大,如認同誠信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強烈期待社會和他人講信用,但自身信用度不高,不講誠信現象經常發生。

參考文獻:

[1]徐紅梅.能力主導型高職教師內在專業結構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8(5).

[2]秦虹.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07(10).

[3]陳小平,著.面對道德沖突.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4]李先德.論加強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建設[J].當代教育論壇,2007(7).

[5]鮑泓,李茜.應用性人才培養中職業道德規范教育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4(19).

黑龍江省教育廳高職高專學生工作專項項目《新形勢下的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研究》(項目編號:1254xs516)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職業道德教育現狀分析高職院校
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的職業道德教育研究
在護理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職業高校職業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