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來源蕪菁品種營養品質分析與評價

2015-10-20 23:42王娜高杰妥秀蘭許建胡梅朱君芳
天津農業科學 2015年10期
關鍵詞:蕪菁營養品質種質資源

王娜 高杰 妥秀蘭 許建 胡梅 朱君芳

摘 要:為評價不同來源蕪菁的營養品質,以19份國內外不同來源的蕪菁作為試驗材料,對其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質、抗壞血酸(VC)及游離氨基酸等5個營養品質指標進行測定和比較,并采用模糊數學的隸屬函數法對其營養品質進行綜合分析。結果表明:不同來源蕪菁品種在品質方面有較大的差異,19份材料中,綜合營養品質較好的是C-01、C-02、N-02和N-01。

關鍵詞:蕪菁;種質資源;營養品質;綜合評價

中圖分類號:S631.3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5.10.001

Abstract: To evaluate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from different Turnip, 19 species of Turnip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 materials at domestic and aboard, five nutritional indexes including soluble sugar, soluble starch, soluble protein, ascorbic acid (VC) andfree amino acid,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Then they were analyzed by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method in fuzzy mathema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great varieties from different origin of Turnip nutritional quality. Among these 19 species of materials, the best comprehensive nutritional qualities of Turnip were C-01, C-02, N-02 and N-01.

Key words: Turnip; germplasm resources; nutritional qualit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蕪菁(Brassica rapa L.),又稱蔓菁,屬于十字花科蕓薹屬蕪菁亞種,是一種能形成肉質根的2年生草本植物[1] 。維吾爾語又稱其為恰瑪古[2]。蕪菁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及外高加索等地,由油用亞種演化而來。我國蕪菁來自于西伯利亞,后傳入日本。蕪菁在我國的栽培歷史悠久,東漢時普遍種植。我國的華北、西北、云南、貴州、江蘇、浙江等地栽培歷史較長。但隨著新的蔬菜種類和品種的引進及栽培制度的變革,蕪菁的種植面積已顯著減少,由大路蔬菜轉為稀特蔬菜了[3-6]。目前,我國主栽品種有溫州盤菜和新疆恰瑪古等[7]。蕪菁因其適應性強,栽培容易,耐貯藏[4],在新疆春、夏、秋三季均可栽培,尤其是在新疆干旱缺水的南部種植非常廣泛[8],是當地維吾爾族居民喜愛的并有較長食用歷史的幾種傳統蔬菜之一[9-10]。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蔬菜的營養、口感和風味需求以及蔬菜的花色品種和保健功效就會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蕪菁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11],經常食用可以增加營養來源途徑,保證營養全面,促進人體健康。陶月良等[12]通過試驗發現,蕪菁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營養成分,且其中多種營養物質高于同為根菜類的蘿卜、大頭菜,品質和營養價值極佳。但目前國內關于蕪菁營養品質分析評價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對來源不同的19份蕪菁材料的5個營養品質指標進行測定、分析和評價,以篩選出綜合營養物質含量豐富的品種,為其合理應用提供依據,同時為蕪菁種質資源及引種育種提供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19份蕪菁材料,其中日本品種6份,俄羅斯品種5份,荷蘭品種2份,英國品種1份,德國品種1份,法國品種1份,國內品種3份,其代號、來源及肉質根特征見表1。

1.2 試驗方法

2014年于新疆農業大學校內實習基地種植19份蕪菁材料。5月育苗,9月初收獲,栽培管理同常規管理。

收獲后,以品種為單位,隨機選取3個正常生長的肉質根,凍于低溫冰箱,用于進行營養品質指標的測定。各指標每品種重復測定3次,取平均值。

1.3 項目測定

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13]測定;可溶性蛋白質采用考馬斯亮藍染色法[14-15]測定;可溶性淀粉采用蒽酮比色法[15]測定;抗壞血酸(VC)采用分光光度計法[15]測定;游離氨基酸采用茚三酮顯色法[15]測定。各指標每品種重復測定3次,取平均值。

1.4 數據分析

單一品質指標中不同品種間的差異性采用變異系數(CV)表示[16],營養品質評價采用模糊數學隸屬函數法,即 X(μ)=(X-Xmin)/(Xmax-Xmin),依公式計算各品種單個營養品質指標的隸屬函數值,再求各品種的平均隸屬函數值[16-18]。

采用Excel2003和SPSS20.0進行數據的處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來源蕪菁品種營養品質比較分析

如表2所示,19份不同來源的蕪菁材料的5個營養品質指標均差異顯著。各品種蕪菁的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為2.99%,變化幅度在0.30%~7.91%,品種間的變異系數很大,為81.27%。其中,含量最高的為C-02,可溶性糖含量高達7.91%,與C-01在0.05水平上差異不顯著,與其他17個品種間差異顯著;含量最低的為J-05;可溶性糖含量高于5%的品種還有C-01、C-03、N-02。

各品種蕪菁的可溶性淀粉含量平均值為0.53%,變化幅度在0.21%~1.49%,品種間的變異系數大,為54.72%。其中,含量最高的為C-01,與其他18個品種間差異顯著;含量最低的為J-01;可溶性淀粉含量高于平均值的品種有6個,從高到低依次為C-01、N-02、N-01、C-02、R-04、C-03、R-03,占供試品種的31.58%。

各品種蕪菁的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平均值為4.94 mg·g-1,變化幅度在2.10~9.40 mg·g-1之間,品種間的變異系數較大,為35.83%。其中,含量最高的為C-02,與其他18個品種間差異顯著;含量最低的為J-06;可溶性蛋白質含量高于5 mg·g-1的品種有7個,從高到低依次為C-02、R-04、N-02、C-03、N-01、B-01、R-05,占供試品種的36.84%。

各品種蕪菁的抗壞血酸(VC)含量平均值為482.5 mg·kg-1,變化幅度在244.3~933.0 mg·kg-1之間,品種間的變異系數大,為46.53%。其中,含量最高的為J-04,與N-02在0.05水平上差異不顯著,與其他17個品種間差異顯著;含量最低的為J-05;抗壞血酸(VC)含量高于800 mg·kg-1的品種還有N-02、N-01、C-01。

各品種蕪菁的游離氨基酸含量平均值為533.8 μg·kg-1,變化幅度在174.6~1 178.3 μg·kg-1之間,品種間的變異系數大,為41.79%。其中,含量最高的為G-01,與其他18個品種間差異顯著;含量最低的為J-05;游離氨基酸含量高于平均值的品種有8個,從高到低依次為G-01、R-04、C-02、R-05、R-03、N-02、J-06、F-01,占供試品種的42.11%。

2.2 不同來源蕪菁品種營養品質間的相關性分析

由表3可見,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質、抗壞血酸(VC)4個指標,在0.01水平上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游離氨基酸與可溶性蛋白質在0.01水平上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與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呈正相關,與抗壞血酸呈負相關,但均不顯著。

2.3 不同來源蕪菁品種營養品質評價

蕪菁營養品質是一個綜合指標,用模糊數學的平均隸屬函數值的大小可表示其相對優劣[8-10]。由表4可見,4個品種蕪菁的平均隸屬函數值較大(X>0.5),即營養品質居上,其中最好的為C-01,其次為C-02、N-02和N-01;營養品質居中(0.4

3 結論與討論

3.1 不同來源蕪菁品種營養品質的差異與評價

本研究對19份不同來源的蕪菁材料的5個營養品質指標進行測定分析,結果表明:不同來源蕪菁品種間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變異,變異系數范圍在35.83%~81.27%之間,變異系數順序為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抗壞血酸(VC)>游離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質,可見營養品質在品種間的差異較大。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各品種間5個營養品種指標均存在著顯著差異;5個品質指標共10個相關系數,其中有7個系數在0.01水平上呈極顯著相關,表明各品質指標之間存在著極大的相關性。孫繼等[1]研究蕪菁種質資源多樣性時得到種質資源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這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營養品質綜合評價結果表明,不同來源蕪菁品種的綜合營養品質差異較大,其中,C-01和C-03營養品質最好,J-05最差。綜合營養品質最好的兩個品種均為新疆本地品種,這可能是由于國外主要栽培飼用蕪菁,我國和其他一些亞洲國家主要栽培食用蕪菁[19]。新疆蕪菁農家品種主要是作為蔬菜食用,由于長期人工選擇的結果所以品質較優。綜合營養品質居上的有4個品種,除2個新疆本地品種,其余2個為荷蘭品種,在農藝性狀上也表現良好,可用于進一步篩選綜合營養品質和農藝性狀皆佳的蕪菁新品種。綜合品質相對較差的5個品種均為來自日本的品種。此外,還有一些品種雖然綜合品質較低,但單一品質較突出,如來自德國的品種G-01,其他品質居下,但游離氨基酸含量居供試品種之首、來自日本的品種J-04,其他品質居中,但其抗壞血酸(VC)含量排名第一等,這些分別在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質、抗壞血酸(VC)含量等指標位于前列的一些品種,可作為親本材料用于蕪菁單項營養指標的改良。

3.2 蕪菁營養品質綜合評價方法

蔬菜品質與人體密切相關,但蔬菜種類繁多、品質成分復雜,導致評價蔬菜品質困難[20-21]。大量研究表明,蔬菜品質包括感官品質、營養品質、衛生品質和貯藏加工品質等方面[22-23]。國外的一些研究,建立了一些關于蔬菜品質評價的評價模式,但其評價的內容主要是感官品質和貯藏加工品質[24]。目前,我國對于蔬菜品質的綜合評價,沒有統一的、標準的評價體系。齊敏等[16]、張傳偉等[25]、李繼淑等[17]、張部昌等[18]和王紹輝等[26]分別對菠菜、番茄、蘿卜的營養品質使用平均隸屬函數法進行了綜合評價。劉建輝等[27]采用綜合指數評價法對番茄進行了營養品質的綜合評價;田世龍等[28]對甘肅省的水蘿卜、茄子、白菜和甘藍使用計算平均相對營養值(RNV)法進行了綜合評價;楊湄等[29]以每個主成分所對應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總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為權重,采用主成分綜合模型的方法,得到油菜各營養品質綜合評價模型,將油菜分類排序。

本研究采用模糊數學隸屬函數法對不同來源的19份蕪菁材料進行品質測定及綜合評價,得到的結論與5個品質指標數據的分析結果一致,證明此方法對蕪菁進行營養品質綜合評價可行。但是,只利用平均隸屬函數值對蔬菜品種或資源進綜合評價,有時可能會在篩選優良品種時遺漏一些單一指標比較優異的材料,因此,在實踐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20]。

參考文獻:

[1] 孫繼,葉利勇,陶月良.蕪菁種質資源形態性狀的多樣性分析[J].浙江農業科學,2007(3):248-251.

[2] 李雅雙,連路寧,阿西娜,等.蕪菁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9):2247-2249.

[3] 宋元林,曹一湘,徐建堂.34種根莖類名特蔬菜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3:10-17.

[4] 張和義,胡萌潮.特菜安全生產技術指南[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123-128.

[5] 張德純.蔬菜史話·蕪菁 [J]. 中國蔬菜,2012(17):43.

[6] 陳玨,黃丹楓.出口蕪菁的生產與加工研究進展[J].上海蔬菜,2006(4):18-19.

[7] 陳新娟,周勝軍,楊悅儉,等. 3個蕪菁品種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比較研究[J].浙江農業科學, 2009(2):415-417.

[8] 李福林.新疆“恰瑪古”—蕪菁甘藍栽培[J].蔬菜,1999(7):9.

[9] 王厚德.老年學實驗用果蠅飼養管理方法的研究[J].老年學雜志,1983,1(2):4.

[10] 李國強,伊米提·古力巴哈.新疆英吉沙縣老人和長壽老人調查報告[J].老年學雜志,1985(3):3-6.

[11] 萬文韜.蕪菁[J].食品與生活,2005(3):46-47.

[12] 陶月良,邱君正,林華,等.蕪菁、蘿卜和大頭菜塊根品質及營養價值比較研究[J].特產研究,2002(1):37-40.

[13] 張治安,陳展宇.植物生理學實驗技術[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100-102.

[14] 鄒琦.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15] 曹建康,姜微波,趙玉梅.果蔬彩后生理生化實驗指導[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16] 齊敏,陳海麗,唐曉偉,等.不同來源菠菜品種營養品質分析與評價[J].中國蔬菜,2009 (22):20-27.

[17] 李繼淑,楊瑞,眭曉蕾,等.不同基因型蘿卜品質指標的評價分析[J].華北農學報, 2007,23(S):77-80.

[18] 張部昌,袁華玲,劉才宇.安徽蘿卜品種營養品質分析與評價[J].作物品種資源,1992 (2):41-42.

[19] 張炎光,苗吉信,竇傳峰,等.根莖類蔬菜最新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0:89-92.

[20] 李會合,田秀英,季天委.蔬菜品質評價方法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 2009,37 (13):5920-5922.

[21] 張素瑛,趙興杰,喬衛東,等.無公害蔬菜與普通蔬菜品質分析[J]. 山西農業科學,2006(1):41-43.

[22] JIN Y Y,WOO M L,JONG G W. Quality improvement of major kimchi vegetables through plant breeding and biotechnology [J].Acta Horticulturae, 1999,483:48-56.

[23] ROSENFELD H J. Quality improvement of vegetables by cultural practices:A literature review[J].Acta Hort,1999,483:57-67.

[24] TIJSKENS L M M. Quality modeling[J]. Acta Horticilturae, 2003,604:123-133.

[25] 張傳偉,宋述堯,趙春波,等.不同品種番茄營養品質分析與評價[J].中國蔬菜,2011(18):68-73.

[26] 王紹輝,楊瑞,趙金芳,等.不同蘿卜品種幾個品質性狀的評價分析[J].中國蔬菜,2006(4):22-23.

[27] 劉建輝,張春蓮,肖永賢,等.番茄不同品種的品質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5,33(4):43-45.

[28] 田世龍,袁麗卿.甘肅省幾種主要蔬菜不同品種營養成分分析[J].甘肅農業科技,1997(4):25-27.

[29] 楊湄,鄭暢,黃鳳洪,等.國家油菜區試品系的主要營養品質及評價[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2,34(6):604-612.

猜你喜歡
蕪菁營養品質種質資源
不同播種密度對蕪菁塊根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蕪菁種植方法
蕪菁離體培養再生體系建立
綠肥作物紫云英研究進展
大白菜種質資源抗根腫病基因CRa和CRb的分子標記鑒定與分析
茄子種質資源農藝性狀遺傳多樣性分析
海南幾種海參生物學特性和營養品質探析
三個蕪菁品種源/庫活性變化差異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