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半結腸切除術采用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根治結腸癌的臨床療效比較分析

2015-10-21 16:40王道勤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結腸癌對比療效

王道勤

【摘 要】目的:試對比采用腹腔鏡右半結腸切除術(LR-CME)、開腹右半結腸切除術(OR-CME)根治結腸癌的療效。方法:將于我院接受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的結腸癌患者42例按照其采取的術式分為腹腔鏡組(24例)和開腹組(18例),在術后對所選病例隨訪6月,對比兩種術式的短期療效、術后并發癥、相關手術指標。結果:與開腹組相比,腹腔鏡組的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和出院時間更短,且組間上述手術指標間有差異統計意義(P<0.05);在短期療效上,腹腔鏡組的治療總體有效率、術后并發癥率也均顯著優于開腹組(P<0.05)。結論:腹腔鏡右半結腸根治手術具有視野清晰、微創安全、切除徹底、并發癥少、利于康復等優勢,該術式的短期療效確切,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關鍵詞】LR-CME/OR-CME;結腸癌;療效;對比

右半結腸系膜切除術(CME)更能符合結腸癌根治手術要求,而腹腔鏡技術則促進了CME手術效果、安全性的提升,為對比LR-CME、OR-CME對于結腸癌患者的手術效果,特作本研究。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以2014年2月~2015年2間我院確診、收治的42例結腸癌病例作分組對象,所選患者的病灶位置、分期均經內鏡檢查、手術病理檢查證實,根據采取術式不同將上述病例分為兩組。腹腔鏡組24例采用LR-CME術治療,本組男14例、女10例,年齡平均(46.2±7.8)歲;開腹組18例接受OR-CME治療,本組男13例、女5例,年齡平均(45.9±8.6)歲。

1.2 方法

1.2.1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為相應手術適應癥,手術操作過程如下。(1)腹腔鏡組:本組24例采用LR-CME根治手術,取仰臥位,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起效后充CO2氣腹(壓力維持范圍:10~12mmHg),作腹腔三孔Trocar穿刺、置入腹腔鏡探頭。在腹腔鏡引導下探查、游離右結腸系膜,充分暴露病灶部位,結扎腫瘤灶周邊血管、神經組織,注意避免傷及相關臟器,斷離病灶腸系膜與肝臟、結腸、胃相連韌帶,切除病灶及周邊淋巴結、脂肪組織。腫瘤切除完成后通過腹腔鏡探查確保徹底切除,并作腹直肌切口、吻合回腸、結腸處,縫合創口。術后予以抗生素,密切觀察病情。(2)開腹組:參照腹腔開腹術要求對患者實施有創開腹,麻醉、右半結腸切除、術后處理同腹腔鏡組。

1.2.2 短期療效評價 在術后6月對兩組患者作腸鏡和腹腔CT復查,將手術短期療效分為完全緩解(術后6月患者的結腸癌病灶范圍、體積較術前減小80%~100%、無術后并發癥和腫瘤灶轉移)、部分緩解(術后6月患者的腫瘤病灶范圍、體積較術前減小50%~79%)、控制(術后6月腫瘤病灶范圍、體積較術前減小30%~49%)、進展(術后6月腫瘤范圍、體積減小<30%或增加、腫瘤灶出現轉移情形)四種。

1.3 統計方法 研究中的計數資料(%)、計量資料( )均經SPSS17.0軟件作統計處理,對兩組的短期療效、并發癥率等作卡方檢驗,對組間手術指標資料行t檢驗,對比結果顯示P<0.05:具差異統計意義。

2 結果

2.1 短期療效

術后對兩組患者隨訪6月,兩組均無死亡病例出現,表1中,腹腔鏡組、開腹組的總體有效率分別為95.8%和72.2%,經比較有差異統計意義(P<0.05)。

表1 術后6月兩種術式的臨床療效對比(%)

分組 完全緩解

例(%) 部分緩解

例(%) 控制

例(%) 進展

例(%) 總體有效

例(%)

腹腔鏡組(n=24) 15(62.5) 5(20.8) 3(12.5) 1(4.2) 23(95.8)

開腹組(n=18) 5(27.8) 4(22.2) 4(22.2) 5(27.8) 13(72.2)

χ2值 4.972 0.012 0.700 4.683 4.683

P值 0.026 0.914 0.403 0.030 0.030

2.2 手術指標

表2中,與開腹組相比,腹腔鏡組的術中出血量顯著更少、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和出院時間顯著更短,P<0.05。

表2 兩種術式的手術指標對比( )

分組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首次排氣時(d) 住院時間(d)

腹腔鏡組(n=24) 90±15 2.4±0.8 9.9±4.7

開腹組(n=18) 220±30 3.5±1.0 15.8±7.0

t值 18.428 3.962 3.268

P值 0.000 0.000 0.002

2.3 術后并發癥

表3中,在術后6月隨訪期內,腹腔鏡組的并發癥率為4.2%,顯著低于開腹組的27.6%,P<0.05。

表3 術后6月內兩組結腸癌患者的并發癥情況比較(%)

分組 吻合口瘺

例(%) 感染

例(%) 腹膜炎

例(%) 腹腔出血

例(%) 并發癥率

例(%)

腹腔鏡組(n=24) 1(4.2) 0(0.0) 0(0.0) 0(0.0) 1(4.2)

開腹組(n=18) 1(5.6) 1(5.6) 1(5.6) 2(11.2) 5(27.6)

χ2值 0.044 1.366 1.366 2.800 4.683

P值 0.834 0.243 0.243 0.094 0.030

3 討論

結腸癌病灶可累及直腸、回腸、盲腸、乙狀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等,具有分布廣泛、多發難治、容易轉移等特征。CME可通過游離、阻斷動脈血管,徹底清除結腸多發性腫瘤灶,并能通過切除病灶周邊淋巴結、脂肪組織達到預防腫瘤轉移的目的,是臨床中治療結腸癌的首選術式,但右半結腸生理結構相對復雜、血管神經密布,這也給根治手術造成了一定的難度[1]。

傳統開腹手術可通過打開腹腔擴大觀察視野從而更加全面、徹底地清除多發性結腸癌病灶,但開腹手術的視野清晰度較差,這也增加了開腹術誤傷相關器官、神經血管的風險,又由于開腹術的創口大、出血量多,這也不利于患者術后的康復、增加了術后并發癥、病灶復發的機率。隨著內窺鏡技術的發展、完善,腹腔鏡逐漸被應用于腫瘤根除手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關研究也指出腹腔鏡輔助在CME術中的應用優勢:一方面,腹腔鏡下的小創口手術減小了術中出血量和腹腔暴露、感染的機率、利于術后恢復;另一方面,腹腔鏡引導的CME過程的視野更加清晰、對病灶的定位更加準確、更能夠避免誤傷操作、增加了手術的安全性[2]。

本文通過分組研究對比了LR-CME和OR-CME兩種術式在結腸癌臨床治療中的短期療效,結果顯示,與開腹組相比,腹腔鏡組的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出院時間、短期療效、術后并發癥率等指標均顯著優于開腹組(P<0.05),這也與上述研究的觀點相符??偨Y起來,腹腔鏡右半結腸根治手術具有視野清晰、微創安全、切除徹底、并發癥少、利于康復等優勢,該術式的短期療效確切,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參考文獻:

[1]吳少林.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結腸癌的療效評價[J].當代醫學,2015,21(28):50-51.

[2]高明,王存川,楊景哥等.完全腹腔鏡與腹腔鏡輔助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結腸癌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5,15(4):314-317.

猜你喜歡
結腸癌對比療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出血的療效觀察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療效觀察
以苦參為主治療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
補鋅在小兒腹瀉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結腸癌早期,多有5大表現
助“癌”為虐的細菌
中日兩國膠囊旅館業的發展對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馬洛與陶淵明田園詩的對比
英國電影中“憤青”與“暴青”對比研究
腹腔鏡治療結腸癌27例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