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齡前兒童齲齒發病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2015-10-21 16:40趙良生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影響因素

趙良生

【摘 要】目的 探究學齡前兒童齲齒發病的影響因素,并分析其對策。方法 選取121例學齡前兒童作為研究對象,其中46例被檢查出齲齒病,對發生齲齒病的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分析該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預防對策。結果 患兒的性別與齲齒發病,無顯著性差異,P>0.05,甜食習慣、刷牙次數和年齡是學齡前兒童齲齒發病的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預防對策后,兒童齲齒發病率降至21.49%。結論 學齡前兒童齲齒發病的影響因素包括年齡、甜食試管和刷牙次數,少吃甜食、按時刷牙是預防齲齒病的重要對策。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齲齒??;影響因素

齲齒是常見的口腔疾病,多發于學齡前兒童,如果不能及時醫治,極易形成齲洞[1]??谇画h境、細菌、唾液與牙間的相互作用和隱私等因素,均可引發該病。為探究學齡前兒童齲病發病的影響因素,選取121例學齡前兒童進行調查,分析造成齲病的影響因素,并制定科學合理的預防對策,現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農場幼兒教育中心的121例學齡前兒童,其中男63例,女58例,3歲、4歲、5歲和6歲兒童,分別為,26例,38例,33例和24例。其中46例被檢查出齲齒病。

1.2方法

選取農場幼兒教育中心,由農場醫院口腔科專業醫師主檢,于自然光線下,采用平面口鏡及口腔CPI探針進行檢查,用dmft指數表示患兒齲齒和在齲面,行WHO推薦檢驗方法對齲病診斷進行檢驗,關于齲病的影響因素,選取該幼兒教育中心,全面開展預防工作,監督家長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讓兒童少吃甜食,同時給予兒童刷牙動作指導。定期檢查口腔,做到早期預防早期治療。

根據我國口腔健康調查問卷,對學齡前兒童家長進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行為、健康知識、就醫習慣和飲食習慣等,共發放121例問卷,所有問卷全部收回,由幼教中心保健醫生對家長填寫進行指導,反復檢查,并對信息進行核對,及時更正存在的問題。

1.3統計學分析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技術資料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兒性別與齲病的關系分析

性別不同與齲病的發病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患兒性別與齲病的關系分析

性別 檢查人數(n) 齲病人數(n) 齲病率(%)

男 63 19 30.16

女 58 17 29.31

P值 / / >0.05

2.2年齡不同與齲病的關系分析

年齡不同與齲病的發病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年齡與齲病的關系分析

年齡(歲) 檢查人數(n) 齲病人數(n) 齲病率(%)

3 26 9 34.62

4 38 14 34.21

5 33 12 36.36

6 24 11 15.83

P值 / / <0.05

2.3 刷牙次數與齲病的關系分析

刷牙次數不同與齲病的發病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表3 刷牙次數與齲病的關系分析

每日刷牙次數(次) 檢查人數(n) 齲病人數(n) 齲病率(%)

0 33 16 48.48

1 65 21 32.31

≥2 23 9 39.13

P值 / / <0.05

2.4 吃甜食情況與齲病的關系分析

牙次數不同與齲病的發病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4。

表4吃甜食情況與齲病的關系分析

吃甜食情況 檢查人數(n) 齲病人數(n) 齲病率(%)

常吃甜食 107 42 39.25

不常吃甜食 14 4 28.57

P值 / / <0.05

2.5 兒童齲病的發病率變化情況

關于齲病的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預防對策后,于我院就診的兒童顯著減少,齲病率降至21.49%(26/121)。

3討論

牙齒在生活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兒童患齲病,既給食欲帶來不良影響,又可能引發多種疾病。相關研究[2]表明,微量元素也是學齡前兒童齲病的影響因素。牙齒的主要成分是鈣,該成分決定著牙齒的發育情況。同時,鎂、鐵、鋅等作為微量元素,也是齲病的因素。唾液中有一種蛋白質,即乳鐵質,能夠與鐵結合,乳鐵質的抗菌能力與其濃度呈正比,因此,保證兒童體內鐵平衡,能夠有效的預防齲病[3]。

本研究結果表明,性別與齲病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年齡、刷牙次數和飲食情況,均可導致齲齒發病,因此,兒童家長要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關于齲病的影響因素,采取對策具體如下。

做好兒童口腔教育工作,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刷牙次數和吃甜食情況,均屬于飲食衛生習慣范疇,而且是齲病的關鍵影響因素。齲病的預防,單獨依靠家長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幼兒教師等全方位的支持,關注兒童口腔衛生,衛生部門要強化對兒童家長、幼兒教師及托幼機構保健教師進行培訓,培訓內容為與口腔有關的衛生知識,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監督兒童餐后刷牙,睡前不吃零食,少吃甜食,從而有效地預防齲齒[4]。

調節飲食結構,注重營養膳食。幼兒園餐廳給兒童配餐時,要調節飲食結構,做到營養搭配,多給兒童補充礦物質等營養元素。

刷牙時,要合理使用含氟的牙膏,氟元素能夠對細菌的生長和繁殖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可有效地預防齲齒。

幼兒教師及兒童家長,多讓兒童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少用,甚至不用抗生素,從而有效地預防齲齒,也可以采用咀嚼口香糖的方式,但該方法不適合4歲以下兒童,4歲以上兒童也要在父母的監護下咀嚼。

綜上所述,學齡前兒童齲病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包括吃甜食情況、年齡、刷牙次數、體內微量元素等,只有家長、幼兒教師和衛生部門等高度關注,共同督促,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才可有效的防止兒童出現齲病。

參考文獻:

[1]鄧光來.學齡前兒童齲齒對生長發育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3,19(16):65.

[2]田云峰,謝長海,陳亞亞.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情況及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8):49—51.

[3]王國珍,羅云綱,李美華,等.吉林省長春地區兒童齲病患病現狀及相關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9(5):1020—1026.

[4]王廷斌,趙今.兒童乳牙患齲狀況及社會因素和祖輩口腔健康行為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9):146—148.

猜你喜歡
學齡前兒童影響因素
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與應用研究
學齡前兒童肥胖的綜合干預研究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心理護理干預在學齡前兒童靜脈輸液中的應用效果探析
學齡前兒童第一恒磨牙應用窩溝封閉劑預防窩溝齲的臨床效果分析
優質護理在學齡前兒童急診清創縫合中的應用效果
城市安置小區的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措施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